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1029

等押款车离开没多久,采访了足够资料的张坤也匆匆往电视台赶去——没错,这个报社的小记者现在被挖到了电视台,彻底告别了不能让自己露脸的报社。
中午新闻就播放了出来,还有几个采访的镜头,上了电视的人都乐呵。
最乐呵的是还有个采访哑巴的镜头,张坤一边走一边拿着话筒发着感慨,然后走到一群骑马的人旁边,要采访一下他们什么感受,结果话筒一伸,对着的居然是哑巴。
哑巴也挺兴奋,话说这记者来了好几年,每个人都采访过,还没采访过我呢!当时就对着话筒比划了起来……
张坤从递上哑巴那一刻就有点懵,不过他看哑巴挺高兴,就觉得无所谓。反正这也不是现场直播,最后只会采取几个镜头。
更搞笑的是他等哑巴‘说’完后,还煞有其事地表示:“这位员工的话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和对燕总的慷慨大方的感激。他也代表了整个牵牛花农牧公司数百员工的……”
但是没想到在上新闻剪辑镜头的时候,居然出现了哑巴的身影。虽然是用播音员的声音来配合的这个画面,但是整个三岔河乡乃至万城市,甚至不少市里的人看到这新闻都乐疯了——了解牵牛花公司的人可都知道,燕飞的公司里有残疾人,退伍军人,这可是以前新闻特意报道过的。
雇佣残疾人和退伍军人,甚至是退伍残疾军人,这都是正能量。对此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可不是一家两家,更何况不少人都知道,燕老板起家的几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勤勤恳恳的哑巴。
……
这一天对三岔河乡的人来说,包括那些刚好在三岔河乡走亲访友的外地人,都是一个挺高兴的大日子。他们也是知道了什么才是大气——那个摆满黄金的展柜,燕老板竟然是允许所有人来参观的。
不少赶集人趁着中午回去的时候拐个弯进来看的时候,差点被那金光闪瞎眼。旁边的老高带着几个人,摆个小方桌,在那里喝着茶当看守,小茶喝得有滋有味的。
参观的人虽然络绎不绝,不过大家都挺讲规矩。这年头又不是人人携带宿舍照相机的年头,看看就已经心满意足。满足一下好奇心,回去之后有谈资,值得狠吹一阵子。
……
第二天准备开始总结大会的时候,燕飞正看着黑子安排招待来参加的县里市里来人,忽然接到了电话。电话里派出所的许昌盛气急败坏地说道:“燕老板,你再不来的话,我可带着人回去了!”
燕飞纳闷:“怎么了这是?出什么事儿让许大所长这么生气?”
许昌盛在那头上窜下蹦:“你自己来桥头看看,你这还是先进环保企业呢!再不来的话,等你的会开完,以后你就别环保了……”
燕飞顺手从旁边拉来一匹马,骑着就朝桥头跑了过去。
到了桥头一看,当时就傻眼了。
只见从老养牛场的拐弯处,一直到西边不知道还有多远,路上站得黑压压的都是人,地上摆放的鞭炮烟花一溜溜的,那阵仗不像是要庆贺,倒像是要炸路一样。
没等他开口问怎么回事,许昌盛就跑了过来:“这都是你的人,你赶紧发句话让他们收拾了。看看这像什么话,回头要是有记者把这都给拍上去,人家还以为你是搞什么呢!”
许昌盛旁边还有几个老头,也不满意地给燕飞告状:“燕老板,俺们这可都是来庆贺的。你看看许所长说的,咱们这样怎么了?家里孩子跟着你有出息了,今年能拿小金碗了,我们庄上这也跟着高兴高兴,不行吗?放个炮还不让放了……”
燕飞看到这几个老头,再听到这些话,才明白过来,他们是要干什么!
昨天西边村子不是就放了一阵子烟花吗?今天这别的村也有样学样,要跟着来放——来的都是有人在养牛场干活的,像关庄的,关实五个人是进场早的,干的也一直挺好,肯定有奖拿。于是他们这就等着一会儿关实五个人来领奖的时候,消息传过来这边放鞭炮庆贺一下。
其他的也都是如此,看领头的那几个还拿着旧手机,燕飞估计还得有人在会场那边通风报信。只等他们村的人去领奖,这边就鞭炮齐鸣。
想明白之后燕飞也是无语的很,要说这影响是大,可是却不怎么好。等着些烟花爆竹一放,估计这不宽的公路上,都得铺满红纸碎屑——就算是现在没有风,回头等外来的参会人员离开,那车一开,马路上才好看呢!
漫天飞红,想想都特么太壮观了!
这么一想,燕飞看着着急的许昌盛,想了一下:“都收起来点,放这么多太多了,咱们热闹不打紧,两边都是养的牛,动静大了对牛也不好。这么着,给大家说一下,一个村放一挂炮意思意思就行了,回头等过年咱们举办个舞龙舞狮大会,我出奖金,让大家好好别别苗头。”
“燕老板,你打算出多少奖金啊?”几个老头还没发话,一个年轻人就跳起来冲骑在马上的燕飞喊了起来。
“评个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万,二等奖八千,三等奖五千,鼓励奖若干各有一千。就这样,回头去给他们都说说,什么时间回头咱们一起商量商量。”燕飞张口就来,这种活动简单的很,到时候找几个名声好能服众的人当评委就行。
人们的心气必须经常调动起来,这和一些公司里经常培训打鸡血的道理都一样。大家都心气高,干什么都有劲儿,不能打消了大伙儿的积极性。几万块奖金就能让全乡都乐呵乐呵,这点钱出的值得狠。
有了新的承诺,立马就有人开始安排小伙子们去收东西。
许昌盛这才松了口气,太吓人了,这么顺着公路摆了二里地都不止的烟花爆竹,除了污染啥的,还有危险啊!
现在的季节,天干物燥的,这些烟花爆竹一放,大过年的这要出点事儿,他这个所长可没法交差。
幸亏也是收的及时,这边刚收的差不多,那边一溜溜的大车小车就开了过来。燕老板也没个准备,眼看着周大脸人模狗样地带着一帮人出来当迎宾了,他这个骑在马上的老总也没法走了。
干脆骑着马去迎客吧!
眼看着下来的人一个个对路上这状况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模样,燕飞跳下马把僵硬扔给旁边的人,笑呵呵地迎上去解释:“都是来热闹的,这不我已经让他们把东西给收起来了!”
人一到齐,就在这乱糟糟乱中有序,热闹闹闹中有喜的气氛中,牵牛花农牧公司的这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在一阵喇叭里传出来的录音鞭炮声中,正式开始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
在路上
小黑妞的意见
养牛的老板又发金子了!
人家公司开个年终总结会,市里都有领导去!
现在养牛的都牛逼了,不服不行!
电视台都被他们收买了这是?天天给他们上新闻?
咱们这破厂发的一袋面粉,老总都说的和给咱们发住房了似的,人家发黄金的我看也没他恁煽情!
也有人看看自家手里提的东西感慨:人家发黄的,咱们发的有白的还有绿的,还算不错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旁边的人看着说话的人都一脸鄙视:人家发的黄的是黄金,你那白的绿的是白菜萝卜,下头白上头青,一大车都比不上人家一丁点……
……
去年乍听到一个私企发年终奖发黄金的事儿,不少人还觉得挺扯淡的。然而到了今年,已经没人再去质疑事情的真假,剩下的只有浓浓的各种羡慕嫉妒。
人们习惯于忘记创业时的艰辛,却总羡慕于成功后的辉煌。三两的小金碗已经足以让大多数人羡慕的眼冒金光,不少年轻人已经摩拳擦掌,再次坚定了去养牛的信念——只要努力两年,发个小金碗,以后娶媳妇还考虑什么三金四金的,小金碗拿出来,不亮瞎多少人的双眼啊!
然而有人比较冷静,闻言就表示:年终奖都能拿到小金碗,平时发的工资奖金有多少?还特么需要拿出来小金碗来显摆吗?
这年头像燕老板这么干的,全国可就这么一家,连声名鹊起的华溪村都没这么牛的好不好?
别说万城市玉州省在宣传,全国各地的其他报纸都把这当大新闻到处传播。牵牛花农牧公司的名字再次在各种媒体上,掀起了各种热潮。
网络上甚至开始出现了各种段子,甚至给燕飞冠上了‘牛王’的称呼。一时间掀起的风波,让网络上不少人都开始对养牛这件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华国养牛的历史真的太悠久,范围太广了。大部分现在正在网络上敲着键盘,发表各种感慨的人,其实原本也都是从养牛的家庭里走出来的。
当新闻报纸上那个展柜的图片被无数人拿出来当谈资的时候,万城市已经有不少打工归来的年轻人,重新开始在家养牛这件事。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到,结合最近这一两个月牵牛花农牧公司闹出来的大动静,未来的一段时间,必然是要进入一个新的飞速扩张的阶段。
而不管如何飞速扩张,只有牛才是最根本的——而对于养牛这件事来说,牵牛花扩张的越快才越好。他们不扩张,咱们的牛卖到哪儿?怎么能卖高一点的价格?
出去打工一年才挣多少钱,要知道现在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们,很多都是既没学历又没技术。出去打工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进厂。
工厂里有什么?
机械的劳作,辛苦的加班,还面临着被老板拖欠工作,甚至老板跑路的风险。打工的日子究竟过的怎么样——想想几年前那个在几百人都跪下的时候,唯一不跪的孙天帅吧!
为什么几百人都在下跪,因为机械劳作太久,家里的期待,生活的重担,让这些人都忘记了别的,只记得那点工资。每一天除了计算着自己这个月有多少加班费,什么荣辱都忘了!
所以在发生老板跑路或者企业倒闭的时候,很多打工的人走出工厂,四顾苍茫,似乎自己的生活都开始茫然变得无依无靠起来。
实际上在工厂工作的还是好的,至少目标非常明确,是为了家人在辛勤劳作。而那些去接受一些所谓狗屁企业文化的人才是让人不可理喻——比如什么互扇耳光,跪地在大街上绕行,大冷天对女员工头顶浇冷水,喝马桶水的,那才是奇葩!
人性都已经没了,人生存的基本尊严都已经没了,还在高喊什么企业文化?喊人生奋斗?真以为自己一个个都是韩信吗?
如果这时候有一条别的路摆在人的面前,那么选择就变得似乎也没那么难起来。
尽管在家养牛要和泥土打交道,在外边有纸醉金迷满城霓虹——然而那一切仔细想想,打工一年下来,大部分人也就是挣一头牛或者最多两头牛的钱。纸醉金迷总感觉那么遥远,还是不如脚踏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家人们在一起更踏实啊!
从造成的影响来看,燕老板已经可以足够自豪,他展览黄金的目的,已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
就在万城到处还在流传三岔河牵牛花的传说时,燕飞已经踏上了远赴香江的旅途。
之所以用远赴这个词,是因为燕老板是拖家带口去的,不但带上了媳妇,还带上了张海洋和黑子。外边的生意终究要让他们逐渐接触,不能只让他们在家里闭门造车啊!
还有个原因是现在过去,马上就是新年,空手去不合适。带礼物的话,燕老板一向是只送人自家土特产的——当然不是自家铁匠铺打的菜刀,是自家酿的高粱酒。
现在家里的小店已经打算关门大吉,只不过年前还不行,镇上一直以来也没别家的酿酒的,想喝散酒的,都是来这里。大家伙儿都过年呢,你关了门让别人去哪儿买酒?
此刻车里面,张海洋还正给燕飞汇报工作:“……根据我对这几年的国际养牛行业的了解,我觉得现在咱们企业正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机。”
“从西方前些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疯牛病,还有近几年岛国发生的神秘事件,特别是其中对养牛行业的两次重大打击,对于所有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养牛业的发展,都是一个相当良好的机会。”
张海洋可不知道,这些重大机会,还有发展机会,那都是燕老板辛辛苦苦,自己咱就出来的。
“所以我根据对牵牛花的了解,还有现如今企业的发展情况,我觉得老板你的发展策略,有点太保守了!近些年来,企业的模式一直是有订单再养牛,三个月后开始供货。甚至连点余量都没有,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嗯嗯,我早就知道了!”燕飞理所当然地说道。“所以现在请你来,还带你和黑子出来,就是让你们俩以后能好好合作,更好地对企业发展做出决策。”
“……”张海洋当时就无语了。
其实你真没必要给我面子,我就是死皮赖脸的来的好不好?你不用这么给我面子,动不动就是请我来的——然后我做出任何意见建议,哪怕指出你的缺点,你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慧眼识英才是吧?
在张海洋看起来,一件极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儿,到了燕老板这儿,他不以为耻,居然还能从另一件事上找到优越感,真的是……感觉以前自己心目中他的英明神武的形象,有点崩塌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