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1029

现在有人买下来,就算真的建个花园,也不是坏事。燕老板现在的那房子大部分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也听说过,房子是仿古的,树都是从外省运来的景观树。真要是建立这么大一个园子,还能给省城增添点景致,对促进那一带的发展也有好处。
这时候有人说了句话:“那一片地,目前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拿出来,但是早有人提出,在那地方建个学校,现在已经在计划之中。如果燕老板想买地,除非肯出的价格能让多方面满意,不然恐怕会有人阻挠啊!”
有人明显脸上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谈判桌上的燕飞还是足够冷静的,这点意外他看明白了:恐怕不是想建学校,是想抬价吧?
“那你们的价格,和我出的价格,差距有多大?”燕飞也懒得磨叽,直接开口问道。
对面一大群人沉默了一下,才有一个人开口道:“这个价格也不是我们某个人订的,而是根据市里的发展情况,还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之后,对这块地的初步估价,大概是在十万元每亩。”
“那就是四千万了对吧?这个价格……”燕飞根本不用想就算了出来,开始沉吟了起来。
这个价格,燕飞觉得有点贵,实际上也有点贵,但是他也不会直接说不行。谈生意吗?价格是要慢慢谈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别人说什么价自己就什么价,那会给人一个人傻钱多的印象;别人说了价格你接直接不行,那就是你诚意不够了——虽然他觉得对方开这么个价格出来,是欺负自己年龄小不懂行情。
对面一大群人,年龄最小的也比燕飞大上一截,本来应该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可是此刻看到燕飞低着头沉吟,却都忍不住把目光投了过去,等着他做决定。
去年的统计数据,省城全市人口刚过六百万,市区人口刚过二百万。去年的鸡滴皮则是刚过了六百亿,人均刚好差了点够万元。这个万元可不是人人都成了万元户,是人均生产总值,不是工资——去年的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六千元。
沉吟了半天,燕飞开口问道:“这个价格,最低能低到多少?”
“最低不低于三千五百万。”大概是见到他没有直接走人的意思,这次回答的还挺干脆。
“那我再考虑一下吧!”燕飞笑着道。“目前我这钱还不太凑手,一时半会还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而且我觉得,如果旁边是所学校的话,也不是不能接受,正好明年我就有可能来省城上大学……等我考虑清楚了,再过一段时间有钱了再说吧!”
你一时半会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钱,那是因为你去年到现在就一直在搞各种建设。别以为我们不知道,这点钱你就算现在真的没有,过不了三五个月,拿出来肯定没问题。
不过这话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人家已经没了谈判的欲望,再谈下去也没意思。暂时也只能终止这次谈话,还有个人建议中午一起吃个饭,燕飞也笑着以还有事的借口推脱了。
见到他这个态度,那个刚才开口说计划在那里建学校的有点傻眼——我特么这是想立功来着,毕竟一时半会要说在那里建个什么市场之类的,还有点扯。刚好不远处还有几个大学,我就拿了学校这个借口出来,怎么就忘了这位刚说过,买地是图清静的,怕的是市场……早知道我说那里准备建个蔬菜批发市场了!
附近是学校和附近是市场,那情况不一样。对于居住来说,附近挨着学校,说不定还有人乐意呢!
如果说这一片位置在市中心,十万元一亩肯定不贵。哪怕是开发成住宅区也不算贵,至于说开发成商业区就更不贵了。
但是依照现在的情况,那块地方想开发,还真得有合适的项目。
等燕飞回到家还没坐稳,董求实就托陈赫打来了电话,说晚上想请他吃个饭,燕飞笑呵呵地就同意了。
吃饭的时候,面对董求实试探性的询问,燕飞也不怕直接说自己的想法:“现在我反正不着急,这地不卖就放着,大不了等我听到风声再说。退一万步讲,真等开发的时候,我拿几千万砸出来,想让自己周边清静点,很难吗?”
“再说我这房子陈赫也知道,就是为了媳妇和我上学。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以后我肯定不会在省城常驻。真要等到我大学毕业这地方都没开发,那时候这地方想建个什么,说句不中听的话,那真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董求实对这情况也通过陈赫了解过,听燕飞这么一说,立刻就开始在心里埋怨,今天这些人的漫天要价,要的是有点狠了。
其实燕飞一直觉得这房子盖的不错,他挺满意的。哪怕是以后毕业了,只要自己的最大梦想没实现,在省城有这么个落脚点也是不错的。
不过落脚点终究是落脚点,附近到时候真有什么市场,影响也不那么大了,他这么说倒也不算夸张。
有了这句话,董求实回去就汇报了上去。这情况是谁也没招儿,买主不是急需的,反倒是他们想着急把地卖出去——只要卖出去,不管建成什么,总比放那里一块农田好对不对?
燕飞这次没在省城多待,这次是被姑娘赶回去的。要高考了,姑娘可比他还上心,考上了以后两人就可以双宿双飞,考不上可就得再等一年了。
结果这次回到家,一直到了到了收麦季节,燕飞才又接到董求实转达上面指示的电话。
这次的开价是三千二百万,如果燕飞愿意直接交易的话现在就可以成交,如果不愿意的话,那么就要等到下个月初,正好市区中心附近位置有一片土地要拍卖,届时会把这块土地也放上去,一同竞拍。
燕飞当即就表示,拍卖就拍卖。到时候价格合适了就买,真要有人和自己竞争,价格太高的话,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别忘了燕老板就算再能耐,他也就是高中生。他的耐心在一个多月的等待中,已经被磨的差不多了。而且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的,就是计划一次远飞行动,对这块地考虑的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现在那块地对他来讲,已经变得没那么志在必得了。
放下电话,燕飞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抢收行动之中。
因为地里没了苹果树,不少农田靠着路的庄户人家,已经开始选择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来代替自己的镰刀。反正一亩地也就是几十块钱,这点钱对于如今的三岔乡人来说,拿出来已经不是那么让人心疼了。
年轻人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在本乡里挣钱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为了争取时间让收割机把麦子收回来,还是挺划算的。毕竟万一收完麦子赶上阴天下雨,运气更差点遇到连阴天,那损失可比用收割机的那点钱更多。
每到麦收季节,大家一提起收麦子就要用到一个词:抢收。因为以前用传统的方式收麦太慢,先是人力收割,然后把麦子捆好拉回来,再轮流着在打麦场碾麦子,还要翻晒。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遇到连续的雨天,就有可能被耽误的麦子发芽,让大半年的辛苦付之流水。
现在有了大型收割机,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以前的收割机不好用,还是这种大家伙好用,过去一遍直接就见到麦粒出来,多省事啊!
第六百九十九章
拍卖会
收完麦之后,养牛场也到了给江城那边供高等牛肉的时间,这对场里来说也算一件大喜事。不过这一件喜事,对比另一件喜事来说,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燕老板的论文总算引起了某世界知名杂志一个编辑的注意,对方已经打了电话过来交流,这都是戚教授替燕飞做的,他现在就是在等结果而已。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论文,和燕飞以前的那些文章没法比,以前的那都是邮寄过去就能发,对于地方性的杂志来说,稍微有点实质内容的稿子就可以。现在这一篇就没那么容易了,人家还要继续等待验证确认。戚教授给燕飞找的是一家核心期刊,这样的杂志上一篇重要论文的发表,是要经过层层论证的,这中间拖上半年也是很平常的事儿。
但是这已经是好消息,对于燕飞来说,他就怕论文引直接被淘汰。只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相信后面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燕飞就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拍卖会了。
拍卖会前还要提前领取一些拍卖文件,提交申请缴纳保证金什么的,然后才能正式的参加拍卖。
因为是拍卖会的前一天下午到了省城,所以第二天燕飞赶到拍卖会场的时候,时间有点晚——关于这一点,燕飞认为责任不在自己,完全是因为省城的公交速度有待提高。
此刻拍卖会场都已经有不少人,大部分准备来竞拍的人都提前到了,就连那些不准备竞拍,来观望一下形势的人都是早早到来,还有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们,估计没几个比燕飞到的更晚了。
等进了会场燕飞才发现,感情外边那么多人,能进来的也就是十几波而已。总共加起来会场坐的还不到一百人,还不如三岔河乡初中的一个班级人多。
诺大个会场就这么点人,要不是周围还有几个记者和录像师在转悠,看着还真挺冷清的。
这些人还有一部分是坐在前面当观众和公正人的,最后算下来参与土地拍卖的,真没多少人了。
参加竞拍的少说都带个助手什么的,就燕飞孤零零的一个人来的——他觉得这么点小事,没必要耽误媳妇上课,尽管因为他的赖床,媳妇去上学也是迟到。
省城迄今为止举办的土地拍卖活动也不多,这点看土地成交数就知道,去年全年经过拍卖出让的土地就两块。所以一开始也没多少长篇大论,先是有人念了一些规则要求,然后强调了一下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最后再说一些祝词,差不多就开始了。
前面两块土地都和燕飞没关系,开始燕飞还看热闹看的挺新鲜,到后来就发现,其实挺没意思的。
以前看过电视上有拍卖会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惊心动魄,那些参加竞拍的还要不停打探消息,商讨研究什么的。但是在这里,燕飞根本看不到那里。
除了燕飞想要的那块是临时加上的,人家这两块都是提前公布出去的,省城里有几家开发商彼此也不是不认识,谁对哪一块土地有需求差不多都心知肚明,所以一开始除了几家为了烘托气氛喊上几个价格,剩下的也就是三两家在竞争而已。
到了第三块土地,一开始宣布,下面就有人开始议论纷纷。
一来是因为这块土地是后来临时加上的,有些人甚至都还没打听到什么‘内幕消息’;二来则是因为这块土地的要求也低。前面两块土地都有规划,也就是买来之后干什么都已经确定的,唯独第三块土地,就好像这是一件普通的货物一样,要求上模模糊糊的,好像谁买走干什么都行一样。
而且这一块的起拍价也低,就五百万。
这是肯定的,在坐的都是内行人。而且搞房地产的,在社会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果胡乱标价,那就要成闹剧了。
大概是因为价格确实低,所以一开始,连着好几家公司举牌抬价,很快就把价格抬到了八百五十万。
到了这个价格,有些公司已经放弃了。趁着其他人都还在商量的时候,燕飞第一次举起了拍卖牌:“九百万!”
话音刚落,整个会场的人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有的是一脸恍然,有的是好奇,还有的则是迷糊。
燕飞也是无奈得很,年轻也是错,参加这个拍卖会的,就连那些老总们带的助手中,年轻人也不是很多。唯独他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还一直不吭声,到了现在才举牌子,弄的不少人都以为,这是不是有‘黑幕’。
“万城市牵牛花公司报价九百万!”台上的拍卖师提醒道。“还有谁要报价?”
问了一声之后,拍卖师开始尽职尽责的继续介绍:“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四百零二亩,紧邻动物园,背靠科技市场,附近还有博物馆,以及农大,财经学院等多所大学,包括四月份组建的军信息工程大学……”
下面已经有人面带莫名的微笑了,这块地什么样谁还能不清楚啊!
如果只听的话,不了解情况的人还真会以为那是一块好地。可是现在下边坐的这些人别的不说,能闭着眼睛画一副省城地图的绝对不在少数,对于省城内什么地方什么模样,根本想都不用想,都在脑子里存着呢!
房地产这玩意儿有时候也挺玄乎的,同样的两个小区,哪怕是离的不远,但是价格就有可能相差很多。因为这里面还牵扯一个观念问题。不是人们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观念那样,而是人们的习惯认知问题。
总之市场情况各方面都要考虑,甚至房地产商还得考虑一个有点扯淡的问题——风水。
有的小区开盘的时候红红火火,然后忽然就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导致这个小区哪怕是降价都没人过去买,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过。
而北郊附近那一片,特别是博物馆的那一带,还有灵异事件来着的。外来的人不了解,但是老省城人对那一片绝对不会热乎。
尽管如此,抬价的还是有的,在拍卖师讲解一番后,下面的人窃窃私语了半天之后,才又有人开始报价。
燕飞等着价格抬到一千万的时候,再次报了个价格,然后就开始无聊地喝着茶,继续看别人在那里商议这块地是否还值得继续投资。
然后燕飞就忽然发现,自己真的挺适合参加拍卖会的。
这种拍卖会也不像其他的拍卖会一样,喊上几次价格就敲定了,留给大家商议的时间还是挺充足的。而别人的商议,对于提起了精神的燕飞来说,在这么个有点显得空荡荡的大会场里,和在他身边商议没什么区别。
那几家跟着抬价的,目的都是明确的很,是为了趁着这个机会多‘收藏’一块地。
没错,就是‘收藏’,先趁着便宜买下来,放那里等以后城市发展两年后,再看形势决定是否开发。
大家的一致意见是那块地现在开发,是有点得不偿失的。如果以现在这个价格拿下来,立刻去开发的话,很大可能就是亏得连饭吃不上。
只有等几年,省城外来人口增多,人气旺起来之后那一片才有可能开发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