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1029

说了也没意思不是?如果此刻躺在医院里的小偷活生生的在派出所,最多也就是关几天——就算是过年时间,人们身上也不可能带太多钱,何况小偷偷盗的目标还要避开大部分人。偷盗钱数不多的情况下,就算想判也没那个法律。
看着许昌盛喝光了茶水,又开始嚼茶叶,尚进也没继续给他加水,就坐在那里等着他。
许昌盛纠结万分。
尚进的意思他已经完全明白,说白了,就是想让他尽快结了这个案子。就目前掌握的东西,已经具备了尽快结案的条件:案情清晰明了,死亡的小偷死因有了证明。尽管就是乡卫生院出的,没什么权威性,但是老百姓们都认可,这就足够了。
这么结案的话,是有点糊里糊涂的意思,但是这是乡里上上下下都众望所归的。只要他这么做,他这个所长以后再办什么事,不敢说以后全乡都拥护他,至少像上次那样,车站门口喊个人来做个笔录证词,那人还跳墙跑掉的事情,发生的几率要小的多。
那么如果他坚持严格处理这件事呢?别的不说,下次他喊人来做笔录,估计喊十个就得有八个打着主意准备跳墙跑掉——剩下那俩他还得让人看着,不然也得跑。
这一点不夸张,乡里人的想法简单的很,你不替俺们说话,俺们凭啥听你的?反正俺又没犯法对不对?
尚进看他纠结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干脆地喝光杯子里最后一点白开水,站起来道:“老许,要不咱们去街上转悠转悠去?”
许昌盛脑子里乱糟糟的,下意识地点点头:“那就出去转转。”
派出所大门就在街道上,尽管已经是下午,但是派出所门口除了有一个勉强能过个面包车的空地,其他地方都是摆摊卖东西的,连街道中间也有摊位,把一条大街从中间一分为二。
许所长刚才就出来转一圈了,身上也没传制服,两个人就这么随着大街上的人流,慢慢地走着。
没走两步,尚进就冲一个卖粉条的喊道:“老乡,听你口音不是我们这儿的吗?”
那个卖粉条的中年人咧嘴一笑:“俺是黄田那边过来的,你放心,不是你们本地人也不会坑你,买粉条吗?保证正宗的红薯粉条,这几天我都在,掺假了你送我进那里面我都不吭声……”
尚进打个哈哈:“我就是问问,以前我们这外地人少。”
“那倒是,以前你们又不比我们那强多少,一般我们还真不过来。”中年人也笑哈哈的。“现在你们这的人都有钱了,卖东西快……”
没说两句有人买粉条,他们俩又不是客户,人家就忙着招呼买家去了。
再走几步,尚进冲着一个卖鱼的摊位喊了起来:“好家伙,这条鱼得有二十多斤了吧?老乡你这鱼不是咱们这里的吧?”
“挨着的挨着的,我就是城关镇的……”卖鱼的小伙子正忙着招呼人,抽出空来回答了他一声。
“城关镇的不去县城,跑我们这儿来卖鱼啊?”尚进明知故问道。“生意咋样啊?”
“县里卖鱼的太多了,想着来你们这儿看看。”小伙子一边提着秤给人称鱼,嘴里也不闲着。“生意还行,还想着今年打捞的多卖不完呢,没想到你们这儿卖的还不少……”
又走两步,尚进又拉着一个买肉的唠上了:“大哥你这家里几口人啊?买这么多肉吃得完吗?”
“以前过年娃子们馋肉,今年在西边工地干活挣了点钱,就多割点。”这汉子扛着肉也走不快,也不怕多和他们扯上几句。“去年养的牛前两天送到养牛场去了,这下连娃上高中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也不怕多吃点。”
“你家孩子上几年级啊?学习成绩咋样啊?”尚进多问了一句。
“今年初三,过了年就考高中了。”汉子说起学生明显精神头更足了。“学习还行,期末考试在全校排了二十多名,老师说再努努力,明年兴许能去县里一高,最不济也能去个十九中……”
“那我可得提前恭喜恭喜你了!”尚进的好听话顺嘴就来。“等过几年,这就是个大学生啊!你可就能搁家里享福了。”
“那还早哩!”汉子嘴上还谦虚了点。“享福啥的咱也不想,只要以后能多让咱养几头牛,早点给娃把房子盖起来,那就啥都齐活了……”
上大学都早,你都想着给孩子盖婚房了,到底咱们俩谁说的更晚?
尚进无语半天,冲着许昌盛直乐呵。
看他还想再说,许昌盛推了他一下:“行了,你就别一个个问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让我想想行不行?”
尚进嘿嘿一笑,不再多说,和他一起在人流里继续走着。
不但有外乡来做生意的,外县的都有,小小的一个三岔河乡,就这几百米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看着真不是一般的热闹。
乡里买东西的都是大包小包,真要看的话,也看不出来都买了多少,但是走到肉摊的时候,就听见肉摊的老板冲着自家儿子骂骂咧咧的:“小兔崽子你快点行不行?这么大了还不会帮个忙,一天卖几头猪都指望你老子,想把老子累死是吧?”
两个人走到街中间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尚进问道:“还往东边走不走了?”
许昌盛摇摇头:“不走了,人家都是着急买年货的,咱和他们挤个什么劲儿啊!”
“那就回去!”尚进立刻转了身。
回到派出所,两人也不着急进办公室,就在进门不远处站着,看着外边吵吵闹闹的人群,尚进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看见了吧?这就是三岔河乡这几年的变化,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敢花钱了。以前光听说带头致富带头致富,没想到一个企业发展起来,真能把一个乡的经济都带动起来!”
岂止是他没想到,估计乡里所有人都没想到。就算是看到目前的情形,有些人也会觉得,难道一个企业的威力,就真的那么大吗?
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人们不信。
随便举个例子,一个村里有几户养牛的挣了点钱,还有的是在工地挣了点钱的,这就相当于有了几乎富裕户。有了钱干什么,虽然大部分要存起来,但是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花起钱来不由自主的就不像以前那么扣扣索索了。
亲戚家有红白喜事了,搁以前家里能给个十块二十块就不错了,可现在给个三十二十的,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怎么也得给个五十一百吧?
以前亲戚家盖房子,家里去凑个三百二百的,现在有钱了,给个五百一千的,又能怎么着?
在三岔河乡这里,农村盖房子的话,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都会多出点钱支持一下。这个钱主家会记清楚的,以后你家里有什么事,立刻就还回来了,而且根据情况,保证只会多不会少——以前一家一户想盖新房,确实比较困难了点,都是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来的。
就算红白喜事也都记着账,以后主家会逐渐还出来的。
再有就是兜里有钱了,以前自己家不舍得吃鸡蛋,现在舍得吃了,自己家的不够吃,还舍得花钱买点给孩子老人补补身体了。
这些钱从他们手里出来,再流通出去,自然就带动的其他人也跟着有钱了。
以前是越穷越不舍得花钱,现在是越有钱越舍得花,特别是家里有牛的人家,也不怕明年就没了,那就更舍得花。
要不说钱是水呢,流动起来才看出来效果。
许昌盛家里条件好,也有做生意的,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对于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比尚进这个土包子强得多,虽然没说话,但是心里想的就多了。
尚进看他不接话,就接着说了起来:“现在乡里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局面维持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派出所的那辆破吉普就可以淘汰了。”
现在派出所除了破的开不动的摩托车,还有两辆车,一辆是那辆历史悠久的吉普车,另一辆就是燕飞当初赞助的面包车——有个什么事的话,一辆面包车不够用,那辆吉普车依然得出来咆哮。
看到许昌盛还是不接自己的话,尚进就开始说正题了:“你说乡里人愚昧也好,说他们文化水平不够也行。传统的观念摆在那里,一朝一夕的谁也改变不了。就说火葬这事儿,以前乡里还让派出所协助,强制执行过一段时间,可现在情况什么样你也能看到。”
“你不是我们本地的,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有多想让这个局面保持下去,就算偶尔出点线,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真的,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连校长都劝我,一定要考个高中。可是我最后还是报了个中专,为啥?还不是因为能早点出来工作!”
许昌盛无话可说,就算是现在,好的中专和中师的分数线,依然比重点高中的高不少。难道是所有上那些中专中师的学生,都不愿意上大学吗?
真不是。
原因也很简单,想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第六百四十六章
喝酒
说了半天,看许昌盛还是沉默,尚进也没非得要个答案,就告辞了——如果严格说起来,他这是在劝人家做出线的事情。做不做他也只能看着,别说是他,就算是乡里,也只能看着。
他走的倒是利索,可是许昌盛就更加纠结了。
如果不是年轻人心高气傲,一心要做出来点成绩来,许昌盛大可以在省会或者市里找个工作——宰相门前七品官,留在大城市工作和到穷乡僻壤工作,哪个能升职更快,这个谁都清楚。
一般像他这种有学历家庭背景又不一般的年轻人,随便找个办公室待着,不用太忙自然有人会操心给他创造机会。
比如进个招商办公室,靠着家里关系拉点投资弄个项目,都是和喝凉水一样的事儿。或者进入个那种养老的不引人注意的部门,特别是上头有人即将退下去的,进去随便做出来点成绩,等上头的人一退顺理成章的顶上去,先把级别提上去……
能走的路子多的很,随便哪一条都比跑到这旮旯角落的乡里边好,不但工作轻松,周围还有一大帮跟着捧场的,什么心都不用操,按部就班的朝上走就行。
但是他是真想做点实事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越来越纠结。
就像尚进说的,乡里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如果他依照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件事——很大可能就会给这个正蒸蒸日上的乡里,泼上一大瓢冷水。
之所以是说很大可能,是因为现在并没有权威的证据,能证明那个小偷的死亡是因为被殴打。毕竟他也是有可能真的就有病在身的,这年头一般人小病都不会去医院,更别说去体检了。
一个老鼠能坏一锅汤,一点火星,也可能引起一场火灾。有些事情防微杜渐,远远比事情发了再去补救更重要。
乡里面的农人们远远想不到太远,但是许昌盛好歹大城市长大,从小受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有些事他肯定能想到。
如果郭留财因此被判上重刑,那么以后遇到小偷,乡里人还敢踊跃去抓吗?还会踊跃去抓吗?
如果出现一件两件的黄牛被盗案件,以后乡里人还会养牛吗?就算乡里人愿意养,养牛场那边还会让他们养吗?毕竟丢牛是属于意外事件,在最初合作养殖的时候,燕飞大包大揽的说过了,牛丢了也算我的。
即使燕飞继续让人养,乡里人自己也会犹豫:养牛场可以不让赔牛,但是养牛户自己心里就舒服吗?更何况为了这些牛,他们是付出了心血劳动的。
其实这个问题,把历年来的黄牛数量的统计结果拿出来一看,就能知道结果。
汤河县是万城黄牛的主要养殖地区,当农村有了拖拉机以后,耕牛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黄牛养殖数量本身就有所下降。
后来严打过去一段时间,耕牛被盗案件一多,黄牛的数量更是急剧减少。
现如今三岔河乡的黄牛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可是别的地方,黄牛数量减少的就很多了——养牛不耕田就是为了挣钱,如果这钱是给小偷准备的,那还养个什么?
许昌盛心里也明白的很,尚进肯定是获得了他人的授意才来找自己的,也是代表乡里大部分的意见来找自己的。
但是,他是派出所所长,是一个执法者。
所以他现在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坚持己见,让上面来人对小偷尸体进行一个严格的尸检。如果小偷真的是因为自身原因死亡,那就皆大欢喜,如果不是,那就……没人能高兴起来,包括他自己。
另一个选择就是马上结案,大家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