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029

三岔河的养牛场上了报纸又上新闻,这可是大事!
陪同领导的燕飞在电视上出现了个镜头不说,连养牛场的几个装模作样干活的工人,也闪现了两次。根据黑子等人的具体测试,这两次的时间分别是三秒和五秒,加起来足足出现了八秒钟——当然五秒的那个镜头,主要是领导站的位置刚好在他们前边,于是他们跟着也露了脸,至少熟人的话还是能认出来他们的。
其中老高和黑子两个最‘出彩’,老高一张死人脸面无表情地站在机器旁边,偏偏站的那个角度还好的很,镜头闪了两次都有他,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冷血杀手保镖来着。
黑子那厮则是恨不得把脸凑镜头上,只要看到摄像机转过来,他必然是手上抱着秸秆往机器里塞,脸扭着对着镜头,还不忘咧嘴笑着。那形象真是没得说,反正当天晚上看新闻的时候,刚好是大伙儿吃晚饭的时间,当时超过一半人直接喷饭了……
但是在三岔河乡的人看来,谁也不在意黑子和老高表现的怎么样,大家只需要知道,养牛场上了市里的报纸,上了市电视台的新闻就行。
说实话连镇长一行人都被忽视了,大家只关注的是养牛场。毕竟养牛场里边的人,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像黑子老欧他们几个,以前整天在镇子上晃悠,小镇这么大,就算不认识他们的也都脸熟。
黑子这些天只要有需要到镇上的事就积极的很,走在大街上仰着个脸也不怕地上有狗屎,气势的很。看到有人对自己打招呼,就立马一脸的谦虚加上很是有派头的点点头,像领导视察似的。表面上看起来一脸淡定,心里不知道都美成什么样了。
准备用来制造牛肉干的厂房都已经建好,大家反而不着急了。送牛肉的车到了市里边,那些原来买牛肉的一听说是上过新闻的,买回去也不忘间接替养牛场打广告,销量都好了许多。
现在牛肉干的事不着急了,燕飞正和庞发商量,让他和那些牛肉餐馆的人联系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大的餐馆,自己有运输工具的,让他们自己来拉牛肉。
那样的话场里的人就解放出来不少,反正做牛肉干的设备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工,零售牛肉也没必要再继续卖了。
只不过燕飞此刻正有些头疼,倒不是头疼那位得罪了他的老贵同志。那家伙过几天就要宣判了,上面已经有人透漏出来,肯定轻不了。而且赔偿问题不是担心,那些不见的牛肉还有工人们被打伤造成的损失,肯定会让他们赔偿出来。
他头疼的是面前这几个人。
一看他们就是乡里人,只有领头的那个尽量穿得西装笔挺的,只是脚上的运动鞋,已经深深地出卖了这些人的身份。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这个领头的就是农民企业家,还是最小的那种。估计是家里养的有百十头牛,最多也不会超过二百头。
现在这位农民企业家,正在用一种客气中带着谦卑的语气,对燕飞陪着笑说道:“燕老板,实在是麻烦你了。我们就是想来取取经,也不是想打探你的技术,就是来看看,这个有点冒昧了,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他们已经是燕飞这几天接待的第五波这样的客人,对此燕飞已经有了经验。刚才他头疼不是这些人不请自来,而是这些人说话没个利索劲儿,明明是一句话能说完的事,非得啰里啰嗦说个半天。
现在终于等到这些人说清楚自己的来意,他都不用考虑的直接客气道:“没事没事,大家都是养牛的,本来就应该互相照顾。你们稍等下,我叫个人来带你们看看,有什么问题你直接问他就行了!”
说着一眼看到路过的小宋,直接招呼道:“小宋,过来带这几位老乡在场里转转看看!”
“哎,好嘞!”小宋笑眯眯地小跑着过来,对着这几位招呼道。“大伙儿跟我过来吧!想看什么你们说,我带你们看看!”
那几个人对着燕飞满是感激地笑笑,然后才跟着小宋离开。
什么事都是两方面的,就比如这做生意。低调有低调的好处,闷声发大财也没什么不好的。可是有了名气,那也有名气大的好处,就比如现在燕飞让小宋招待的这些人,那就是慕名而来的。
因为见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这些农民企业家,实际上都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说起来他们算是比较有眼光的,目前也算是靠着养殖走上致富的道路。
可是也就止步于此了,想扩大规模限于销路问题,根本不敢扩张,想搞加工之类的又找不到路子。
从电视报纸上这些能接触到的信息上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是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放眼望去,只觉得前路一片苍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说句老实话,如果你问他们来了之后想看些什么,很可能他们会直接回答,我也不知道。
所以他们来了之后,才会支支吾吾地让燕飞觉得头疼。因为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有点不好意思,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说个话别提多费劲儿了。
真不是胡说的,这些来的人之中,有些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想看些什么。基本的规矩都是懂的,他们自己也清楚,人家养牛场有什么秘诀肯定不会直接告诉自己的。可是不来看看又心不甘,都是养牛的,人家的牛肉都卖到香江去了,咱们这也是万城黄牛,怎么就不行呢?
有一个人倒是目标比较明确,想看看双孢菇和蚯蚓这两样,可看过之后也比较茫然。这些东西看着就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吃,养了种了是简单,可东西出来卖到哪儿呢?
说实话这些人在当地,特别是在乡镇上的,基本上地位比燕飞在三岔河差也差不了多少。如果是能养个大几十头牛甚至上百头牛的,还能守得住这份产业,别看出来的时候一身的土气,在当地都绝对是有头有脸的。
说是地头蛇也行,说个不好听点的土霸王也没错。可是都没用,出了当地到了外边的世界,那就变成了土鳖。而且大部分属于是江湖老胆子小的那种土鳖,到了外边生怕惹是生非,不像燕飞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找到个餐厅还遇到个外国佬,他都敢凑上去问人家要不要买牛肉?
实际上说起来,这些农民企业家们,现在也就差了临门一脚——那就是走出去。
这要是用武侠小说上的说法,那就是遇到瓶颈了。能不能突破,那得看机缘。
迈出这一步走出去的都会越做越大,只要步子迈的稳一点,过上二十年上个那什么富豪榜都不是问题。但是这一步也是最难的,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去个省城站在大街上,只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土包子之气四溢,连坐公交车都不知道怎么坐,更别说还想办成什么什么事儿了……
燕飞考虑不到这么多东西,第一次有人来慕名参观养牛场,他是觉得挺高兴的。说明人家看的起咱,对咱们服气了才想来学点东西的。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他就有点烦了。
但是他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事大家商量。有些大家不懂的事情他自己决定,那是因为别人给不了意见。现在这是属于人际往来的事,他觉得这中间让他不舒服,就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帮忙想想对策。
结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下子就让他发觉,原来这还是好事。
七嘴八舌的说的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反正他们来就是看看,也妨碍不了咱们什么事。既然来了咱就当多认识个人,回头留个联系方式经常联络着。以后咱们不想出去买牛了给他们打个电话,那牛不就送来了?”
第四百零二章
香江去不去
燕飞一想还真没错,这些人敢大量养牛,那都是有自己的绝活的。而且来的随便一个,年龄也不会太小。都是有多年的养殖经验的人,这些人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供货渠道啊!
现在养牛场的人平均每三天得杀十几头牛,还得出去选牛买牛把杀掉的数量补出来,来回折腾着,那真耽误时间——都浪费到路上了。
看起来这么做是省了点钱,自己从市场挑牛肯定能便宜点,可要是和燕大老板的挣钱效率比起来,那是极其浪费人力物力的。
而这些养牛户在当地大大小小都算是个名人,他们随时能在当地收到牛,自己只需要让他们送牛就行。反正一次自己也不会要多少,找几辆农用三轮车用木栅栏一拦,带着就过来了。
只要庞发那边卖牛肉的事情谈好,到时候自己只需要负责养牛宰牛。需要育肥牛有人送来,卖牛肉有人过来拉,场里这些人干活也轻松,怎么算都划算的很啊!
这件事上养牛场全部人手一达成共识,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来的这位农民企业家燕飞随便招呼个人,剩下的都不用他管了。随便个人就可以带着人在场里看看,反正来的这些人能学走的也不多,饲料配比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包括青贮饲料这些,让他们学去也没关系。
这些基础的东西别人学走,对养牛场是只有好处没坏处的。
他们的牛养的好一点,自己将来在经过一次育肥,挣的也多啊!
反正咱有‘秘制饲料’。
掌握了最高端的市场,等牛肉干也打开市场。到时候就是坐地收钱,想想都美的很。
小宋带着人在场里转悠了小半天,一群人就过来了。见到燕飞仍然是一声接一声的感谢,都是尽量捡好听的话来说。
什么燕老板大气,燕老板年轻有为之类的,一个个马屁送上来,燕飞淡定无比。这些话听多了真没感觉,说实话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句,真没什么意思。
等他们说完之后,燕飞和对方聊上几句,眼看对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转入了正题:“你们看这些牛,是我从市场上选的架子牛。过几天想让你们供应十几头这样的牛,你们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只要价格合适,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等燕飞说自己对牛的要求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急忙掏出小本本,开始记录下来。十几头牛就算大生意了,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等燕飞说完,领头的那个有些试探地问道:“燕老板是打算就收这一次,还是以后经常要的?”
燕飞也不瞒他们:“除了你们,我还交待的有别的人,到时候看送过来的牛怎么样再说。只要是实在做生意的人,咱们就多合作几次,长期合作也不是问题。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都是一个行业的,要是想糊弄我的话,那这一次交道,恐怕也会弄的大家都不高兴。”
说话不客气不要紧,这些人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对那些来卖牛的说话口气也未必就比燕飞现在好多少。有人做生意只说好的,有人做生意喜欢先把最坏的说前面,都是个人习惯,关键看实力。
实力够了这叫直爽,实力不够那叫二愣子。
“你放心,咱这养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到时候牛送过来你尽管看,不满意了我拉回去没二话。”领头的这位点着头就答应了下来。
价格上燕飞是给的都挺宽松的价格,到时候打过一次两次交道就明白,能合作的话肯定大家都有好处,双方心里都清楚得很,不用多说。
这个事谈妥了,燕飞还有下一件事:“你们那养的母牛多不多,平时配种都是哪里配的?”
等对方回话,他就接着把说过了几遍的话再说上一遍:“我这有冷配技术,种牛你们都见过了,绝对没的说。咱养牛不吹牛,黄牛研究所的种牛比我这也有不如。前一段还有和研究所合作的外国佬过来要给我投资,被我给推了。你们要有想法的话,下次过来咱们再细谈。”
“我这里给乡里的人配种收费,只要来我这里配种的我都有记录,到时候牛犊送过来的话,看牛犊什么样,配种的钱我最少一倍退回,好的两倍也不是问题。你们要是来就没这优惠,但是价格上我能给你们的保证比别处的都便宜。只要给我供应牛的,我象征性的收点意思意思就成。”
有句话怎么说的,大家都是狼,没必要装羊。
能在乡里当养牛大户的,真正老实巴交的干不起来。所以这些话直来直去的说开就行,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反正是下次来再说,以后常打交道的话什么都好商量,要是送来牛糊弄人的,那些人以后就算了,养牛场也没准备靠配种技术挣钱不是?
这个来的还是比较有想法的,等燕飞说完又试探地问了一句:“听说你这里养蚯蚓种蘑菇,这些东西我们能搞不能?”
“能,只要你养牛,就缺不了牛粪。这个肯定能搞。”燕飞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以前来的以后来的我都是一句话,准备长期合作的话,这些东西我都不收钱教给你们。将来你们自己能找到销路自己销,找不到销路送我这里来,价格到时候都好商量,我中间挣个跑腿费,你们挣点辛苦钱,咱们有钱大家赚。”
说起来有些可笑是吧!
省城也不算远,可是就因为摸不到门路,这些人就不觉得蚯蚓能卖出去。包括上次主动来看蚯蚓养殖的也是,看完之后仍然一脸的茫然,又不好直接问卖到哪里,最后还是迷迷糊糊的又回去了。
其实随着燕飞的眼界开阔,这些东西他都不担心销不出去。没看前一段陈立强那小子都能零零散散的卖出去不少吗?
市场大的很,就看能不能找对地方。等这些人将来决定要养殖种植的话,到蘑菇蚯蚓成品出来,最少也得三五个月以后了。
蚯蚓是没问题的,就算饲料厂不要也有别的地方要。至于双孢菇,这东西的市场现在只能算刚开始培育,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这玩意儿。随着形势越来越好,人们手里越来越有钱,销路根本不是问题。
还是那句话,迈不出去这一步的人,觉得这一切很玄乎。可是只要走出了第一步,用常说的话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这么精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大有可为。
得到了燕飞的承诺,这些人连连感谢之后,就带着点忐忑,还带着点心满意足离开了。
至于临走说几句请吃饭的话,实际上没必要。刚认识,还没打算合作,在燕飞看来现在吃饭有点为时过早,万一将来不合作,这不是浪费感情嘛!
这些人刚走,一直在办公室窗口朝外边张望的徐小燕就跑了出来:“燕小飞,小娅邀请咱们去香江去玩,你去不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