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藏(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182


第116章
专项资金
  “私人收藏永乐版的《永乐大典》,这是一种浪费!”
  孙连达一向都是快人快语,当下坐直了身体看向满军,说道:“小满,我一直都认为你和一般的古玩商人不太一样,我喜欢你能把这本《永乐大典》给捐献出来,这让才能让它的发现更加有意义……”
  孙连达并非是在给满军讲大道理,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在博物馆工作了几十年,孙连达一共向金陵博物馆捐献了六件国家一级文物和十多件国家二级文物。
  这些东西有些是家里传下来的,有些则是孙连达的私人收藏,孙连达一直都认为,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放在博物馆里让世人参观,要远比锁在家中的保险柜里更有价值。
  “这……这个?捐出去???”听到孙连达的话,满军当即被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孙老竟然直接让自己将东西给捐出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满军心里的底线。
  如果是个十来万的东西,满军捐出去最多心疼一段时间,但价值百万以上的物件说捐就捐,即使是孙连达发了话,满军也是无法马上就做出决定的。
  看到满军犹豫不决的样子,孙连达又开口说道:“小满,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嘛,你把东西捐献给国家,国家是会记住你的!”
  “孙老,您让我考虑一下……”
  满军被孙连达说的有些哭笑不得,现在是商品社会,吃喝拉撒全是钱,就算国家记住了自己,如果自个儿万一做生意失败破产了的话,难不成国家还能养着自己不成?孙连达这番话说了等于是没说。
  “老哥,你这么做可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啊……”
  看出了满军那从心底透露出来的不情愿,余宣开口说话了,“老哥,别人是做古玩生意的,讲究的是有进有出,自己花了钱买的东西,白白捐出去,你倒是让别人的日子怎么过啊?”
  和孙连达一辈子都在博物馆工作不同,余宣却是民间成长起来的杂项鉴定专家,他更加了解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易,而不是像孙连达那样什么都有国家保障,就算将身家都捐出去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嗯?我倒是有失考虑了……”听到余宣这么一说,原本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的孙连达顿时醒悟了过来,强压着让别人捐赠东西,自己的行为确实是有些霸道了。
  “小满,这件东西你想卖多少钱?”
  考虑到满军的利益,孙连达开口问道,既然满军不情愿捐献,那自己可以将其买下来再捐给博物馆,反正儿子赚的那些美元放在银行里也没什么用。
  “这个……”满军抬头看向了余宣,说道:“我还真不知道这东西能值多少钱,要不咱们让余老给估个价?”
  满军之所以没将话题再丢回给孙连达,实在是他怕孙老直接给自己订个三五万的价格,要真是那样的话,满军一准能哭死掉。
  “古籍善本中最珍贵的无疑就是名家字帖了……”
  余宣想了一下,说道:“对比之前卖出的一些名人字帖,这本《永乐大典》不仅有着文物考古价值,也有书法价值,加上又是孤本,我觉得它要是上拍的话,最少要在两百万以上的……”
  余宣给出这个价格,已经是有些偏低的了,要知道,作为世间仅存的孤本永乐版《永乐大典》,如果遇到古籍善本的收藏爱好者,恐怕就是拍出个四五百万也属于很寻常的事情。
  “两百万,这个价格倒是不算贵……”听到余宣的话,孙连达点了点头,余宣能看出来的事情他自然也看得出来,知道余宣这个定价满军其实是有些吃亏的。
  “爸,您别看我啊?我最近在法国买了一栋别墅,手上的钱可是不多了……”
  见到父亲说完话后就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孙超不由苦笑了起来,父亲做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孙超虽然不在乎那些钱,但却是不怎么父亲的这种做法。
  要知道,文物追回工作,必须由国家主导,动用国家的力量向国外的一些博物馆索回当年流失出去的文物,另外再给国外的一些大拍卖行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去拍卖那些珍贵物品。
  虽然这些方法未必奏效,但肯定是要比个人去收购文物然后再捐献给国家靠谱的多,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他孙超一年最多也就只能画出两张作品,能有多少资金支撑老爸这样去做呢?
  “臭小子,我还没说话呢,你急什么啊?”
  听到儿子的话,孙连达老脸不由一红,这些年他断断续续的可是从儿子手上拿了差不多有一千多万了,全部都是用于购买文物捐赠给国家了。
  “咳咳,小超,两百万又不多,我看你先把这东西买下来吧……”思来想去,孙连达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将这本《永乐大典》给留下来,最终还是厚着脸皮向儿子开了口。
  “爸,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啊?再说小满也没答应要卖呢……”
  孙超对父亲简直无语了,他还真害怕父亲哪天去国外参加什么拍卖会,到时候要是看中了那上面动辄千万的拍卖品,自己岂不是一下子就要倾家荡产了?
  “小满,两百万的价格,你答不答应呢?”孙连达将目光投向了满军。
  “孙老,可以,这个价格我可以接受……”相比之前的捐赠,两百万的价格虽然也不是很高,但对于满军而言却像是经历了一番冰火两重天,当下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而且满军也在心里算过小账,这东西拿到拍卖行去拍,即使拍出个三五百万的价格来,那么去掉拍卖行的佣金和扣除前期的宣传费用还有税费,自己能拿到手的钱估计也比两百万多到哪里去,倒是不如卖给准备捐献给国家的孙老,也能落个好名声。
  “小超,你看怎么样,小满都答应了……”见到满军同意了自己的报价,孙老很是得意的看向了儿子。
  “这个……”现在为难的人已经不是满军而是孙超了,他虽然拿得出这两百万来,却实在是不愿意纵容父亲拿出自己的钱来购买文物。
  “老师,其实您不用难为孙超的……”
  就在这个时候,赵洪涛插了一句嘴,说道:“老师,这几年国家对于回流文物也是很重视,各家博物馆都有一些专项资金,可以视情况去花钱购买一些馆藏品,我觉得这本《永乐大典》就符合博物馆购买的条件……”
  “嗯?什么时候下的这个规定?”听到学生的话,孙连达不由愣了一下,他在博物馆工作了那么多年,也没见到国家拨出来一分钱去购买文物啊。
  “老师,是去年下的规定,咱们博物馆每年会有一千万的资金,我觉得花两百万来购买这本《永乐大典》还是很合适的……”
  赵洪涛看到老师一脸不解的样子,当下解释道:“这笔钱是专项资金,必须馆长签字才能动用,要不我先打个申请,等到周一开会的时候一起商议下,我感觉馆长是不会不同意的……”
  能用两百万,就将这孤本《永乐大典》留在自己工作的博物馆,赵洪涛还是感觉物超所值的,毕竟《永乐大典》对于金陵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也能让金陵博物馆的底蕴更加的深厚。
  “现在的馆长是小钱吧?”孙连达想了一下,说道:“不用等到周一了,我现在马上给小钱打个电话,你们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将这件事给敲定下来吧……”
  孙连达其实是明白儿子的想法的,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不想总是用儿子的钱,只不过在看到这些国宝级文物流失在外的时候,孙连达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数次都将其买了回来。
  但是现在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孙连达自然也不会固执下去的,当了将近二十年馆长的孙连达很清楚,所谓的专项资金要是不花出去的话,最终会不明不白的消失掉,还不如用来购买文物给花出去呢。
第117章
孙老的承诺
  “孙老,我还有个要求,不知道您看能不能答应……”
  基本定下来之后,满军犹豫了一会,开口说道:“如果是咱们博物馆收购了这本《永乐大典》,我希望能不对外公布收购价格,您也知道,我这漏捡的有点儿大了……”
  “这个条件我可以答应,这样吧,我现在就和钱馆长沟通过一下……”对于满军的心态,孙连达还是很欣赏的,能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满军以后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好走。
  “小满,钱馆长说了,这件事他原则上同意,我看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事关这本永乐版《永乐大典》的归属,孙连达很是重视,生怕被别人给先买走了,于是当着众人的面给金陵博物馆的现馆长打了个电话,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作为国内知名的鉴定专家和博物馆的前任领导,孙连达的话无疑还是很有用的,听到是永乐版真迹,钱馆长在电话里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周一就召开会议,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给确定下来。
  “孙老,那太好了,太感谢您了……”
  听到孙连达的话,满军一直都吊在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去,在最初孙连达让他捐赠这本《永乐大典》的时候,满军可是真的害怕孙老将他的《永乐大典》给转正了过去。
  “不是你感谢我,是我要感谢你啊……”
  孙连达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只花了两百万购买永乐版的《永乐大典》,这个价格实在是有些偏低了,满军能这么痛快的卖出去,多少是看了自己的几分面子。
  孙连达想了一下,接着说道:“小满,以后有什么拿不准的物件,可以拿来给我看看……”
  思来想去,孙连达也没想到自己有什么能回报满军的,可他又是个不喜欢亏欠人情的人,所以只能破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帮满军一把了,这也是孙连达能做出来的最大承诺了。
  “啊?孙老,那……那太麻烦您了……”
  听到孙连达的话,满军只感觉一股热流充斥在了心里,他真的没想到,自己出售这本《永乐大典》,竟然能换来孙老如此的千金难买的一个承诺。
  其实满军决定将这本《永乐大典》卖给金陵博物馆,孙连达的面子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满军害怕水满则溢,他捡了这么大的一个漏,肯定会被很多人妒忌。
  如果再大张旗鼓的卖出一个高价,那么以后满军在行内做生意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因为心中的妒意,有意无意的难为他一下了,这也是他向孙老提出不公布博物馆收购价格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两百万的价格看似不高,但却是去掉税后能被满军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的,相比拍卖要支出的诸多费用和遭人嫉恨,这两百万无疑会拿的更加踏实一点。
  “以前可能是我的想法有些狭隘了,其实古玩生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能对文物起到一种保护作用的……”
  孙连达摆了摆手,他以前根本就不和古玩商接触,经过这段时间和满军的相处后发现,古玩商也并非是唯利是图的人,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他们往往也是能站稳立场的。
  “对了,小满,这本书就留在博物馆吧……”孙连达指了指桌子上那本已经修复完毕的《永乐大典》,说道。
  “没问题,我拿回去还提心吊胆呢……”满军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以孙连达余宣和赵洪涛这些人的身份,自然是不会贪墨他这么一本书的。
  “好了,今儿就到这吧……”
  忙活了一下午,孙连达也是感觉疲惫不堪了,当下说道:“老余,你来次金陵不容易,晚上我请客,咱们好好的喝一杯,依我说也别去什么饭店了,就到小满家里去吧,让方逸下厨烧菜给你尝尝……”
  “哦?小方还有这手艺?”余宣有些吃惊的看向方逸,说道:“小方,我这老哥可是个美食家,他能推荐你来烧菜,可见你肯定有些绝活的……”
  “余老,哪里有什么绝活,就是从小自己做着吃,手熟而已……”
  方逸闻言笑了笑,他和师父都是修道之人,六识都要比常人敏感的多,虽然食材匮乏,但对于饭菜的味道却是十分讲究,能烧的一手好菜也不稀奇。
  “小方,手熟这两个字,知道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卖油翁里的那句话,不就是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吗?”
  听到方逸的话,余宣却是引申出了一段古文,像他们这样博古通今的人,随口就能说出不少的典故来,倒是让一旁的柏初夏听得津津有味。
  “老余,这顿饭可不能白吃啊……”听着两人的对话,孙连达笑眯眯的看着余宣。
  “老哥,我就这么点手艺,您也要算计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