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藏(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1182

  之前一直被秦海川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震慑的没有说话的胖子,突然开口将话题又引回到了印章上,和方逸认识那么多年,胖子自然能看得出来方逸不愿意多谈自己身上功夫的事情。
  听到胖子岔开了话题,秦海川也乐得不在提和方逸掰手腕的事情,当下开口说道:“方逸的这方印刻的非常好,是我所不及也,当今之世,恐怕唯有王老年轻时的手艺能与之相比了……”
  秦海川能身居高位,胸襟不是一般的宽广,他并没有因为方逸年轻而贬低于他,相反评价十分的高,甚至坦言自己也比不上方逸。
  秦海川此话一出,不知道他身份地位的胖子只是咧开嘴直笑,但却是让秦海川的弟子华子易震惊莫名,印章一直都被老师攥在手心里,华子易还没能细看,但无论如何他都不相信,方逸在篆刻上的手艺,竟然能超过老师?
  “老师,能不能把方逸刻出来的这方印,给我看一下?”在没有看到印章的情况下,华子易也没有信口开河的去贬低方逸,而是开口向老师索取起了印章。
  “你看看吧,小方刻出来的这方印,笔画工整而不失灵性,你去拿些印泥和纸张来,印在纸上之后,能看得更加直观……”
  秦海川将手中的印章递给了华子易,回头对方逸说道:“小方,这方印刻的是很好,不过我忘了告诉你留点印记了,倒是有些美中不足啊……”
  “秦老,印记在印章上,可是看不出来的……”听到秦海川的话后,方逸不由笑了起来,说道:“等会您把印在纸上看一下,看看我是否留下了印记?”
  “嗯?你一刀成印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还能留下印记?”秦海川闻言又是愣住了,话说这二三十年以来,他吃惊的次数加起来还没今儿一天多呢。
  “方逸,什么是印记啊?”向来都是以不学无术为荣的胖子,在经历了被骗的事件之后,脑袋瓜终于是开窍了,遇到不懂的事情,也会出言询问了。
  “印记说起来,其实算是一种瑕疵……”
  在篆刻的手艺上不如方逸,秦海川下意识的就想在别的地方弥补一下,所以没等方逸开口,就主动帮胖子解答了起来。
  “用现在的话说,印记其实就是一种防伪手段,只有你或者是被你指定的人,才会知道印章上一些细微的地方,这样别人就无法仿冒你的印章了……”
  秦海川玩了一辈子的金石印章,对于印记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人故意留下个针眼大的小孔,也有的会做出一些非常短小细微的划痕,手段有很多,如果不特意指出来的话,一般人是无法发现的。
  “老师,印泥取来了,最好的朱砂印泥……”秦海川在解释印记的时候,华子易已经用温水将印章清洗了一遍,拿过一张复印用的A4纸和一盒印泥,摆在了沙发前的茶几上面。
  “我来吧……”
  秦海川拿了一本书垫在了纸张的下面,然后接过华子易手中的印章,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了印章的顶部,左手却是压在了右手,很平稳的将印章的底部按在了印泥上,然后才将印章印在了纸面上。
  “好字!”
  当秦海川把印章从纸上拿开之后,看着纸上的那四个红底白字,忍不住开口赞了一句,方逸刻出来的这方印章,不管是从小篆书法还是篆刻的角度而言,都是无可挑剔的,看的秦海川竟然忍不住伸出手指比划了起来。
  “老师,方逸的这方印章是刻的不错,只是阴刻手法相对比较简单,要是阳刻的话,恐怕方逸就没这么轻松了……”看着纸上的字体,华子易眼中也露出了钦佩的神色,不过他还是不愿意让方逸的风头压过老师,于是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华子易所说的阴刻,指的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阳刻指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简单来说,阴刻就是刻出文字,阳刻则是刻出背景。
  这也是方逸刻出的这枚印章,印在纸上显示的是红底白字,如果是阳刻的话,那就是白底红字,因为阳刻中的字体是凸出来的,篆刻时需要铲除字体之外的部分,从工艺上来说的确是要比阴刻繁琐得多。
  “阴刻阳刻,都是传统的篆刻手法,其实没有孰高孰低的……”
  听到学生的话,秦海川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我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或许能篆刻出一方和方逸不相上下的印章来,但最少需要两三天的精雕细琢才行,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头子我真是不如方逸啊……”
  秦海川说出这番话来,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他真的感觉自己不如方逸,北宋欧阳修曾经说过学无前后、达者为师,秦海川是胸怀坦荡的人,如果他再年轻个三十岁的话,或许真的会生出拜方逸为师学习一刀成印手艺的心思来。
  “秦老,您这可是捧杀小子了,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听到秦海川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方逸脸上也露出了赫然的神色,说实话,他之所以能刻出这样的印章,和他身上的修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单论刻章的手艺,他未必就比秦海川强。
  “方逸,你不用谦虚……”秦海川摆了摆手,说道:“在刻章这门手艺上,国内怕是没有人能比你再强了,也惟独王老年轻的时候能和你比一比……”
  “秦老,您说的王老,是哪位啊?”方逸听秦海川接连两次提到王老二字,言语中似乎对其很是推崇,心中不免也有生出了几分好奇。
  “王老就是王世襄老人,近代的金石篆刻,没人能比王老玩的精深……”一旁的华子易开口说道,或许是老师亲口承认不如方逸的缘故,华子易这会言语中总是带着那么几分不忿。
  “原来是王世襄老人,算起来他还是我的师爷呢……”
  听到华子易的话,方逸不由恍然,他的另外一位老师余宣,和王世襄多有交集,算得上是王世襄的记名弟子,从这一点上论起来,方逸还真算是出自王老门下。
  “王老门下,当真是出了不少的奇才……”
  听方逸论起和王世襄的渊源,秦海川不由叹了口气,他当年原本是想拜王世襄为师的,只是阴阳差错拜之下,在了另外一位金石大师的门下,虽然也闯出了偌大的名头,但论起近代金石大家,王世襄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就是说起门下学生,王老那也是弟子遍天下,别的不说,就是杂项专家余宣,在古玩行的名声就不亚于秦海川,只是在行政级别上与之相差甚远罢了。
第231章
协会
  “单论金石篆刻,当今怕是没人能比得上你了……”
  看着印在纸上的四个字,秦海川口中说出了一句让华子易震惊无比的话来,要不是亲耳听闻,华子易真的不敢相信这样的一句话,竟然是为人一向严谨的老师说出来的。
  “秦老,您谬赞小子了……”
  饶是方逸不知道谦虚为何物,也被秦海川的这句话给吓了一大跳,连忙摇头说道:“天下奇人异士很多,小子所会的只是一些小道尔,当不起秦老您这句话……”
  方逸的这番话,倒不是在故作谦虚,因为抚养他长大的老道士,在社会上也是籍籍无名之辈,但是方逸知道,不管是哪一门手艺,自个儿都比不上师父,甚至一直到老道士仙逝的时候,方逸还搞不清师父身上究竟是何等境界的修为。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听到方逸的话后,秦海川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教你篆刻工艺的这位就很不简单,方逸,不要告诉我是老孙或者是余宣教你的,他们俩可没这个手艺……”
  秦海川对孙连达和余宣都很了解,这两位一个是字画鉴赏和修复的大家,一个是师承王世襄的古玩杂项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但两人对篆刻虽然称不上是外行,但绝对教不出方逸这般大师级别的弟子。
  “虽然跟两位老师学习不久,但小子的眼界却是扩宽了很多……”
  方逸虽然承认了秦海川所说,但对两位老师也是十分的尊重,尤其是孙连达,在方逸师父去世之后,又一次让他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感觉。
  “行了,不说这些了……”
  秦海川有些郁闷的摆了摆手,放在以前他感觉自己所收的华子易也算是有些天赋了,但是和面前更年轻的方逸一比,华子易的那点儿天赋,简直什么都不是了。
  “方逸,你有这一手金石篆刻的工艺,要不要加入到书画篆刻家协会呢?”秦海川将脑海里那些没用的念头都给驱除了出去,正色向方逸说道。
  “书画篆刻家协会?”方逸闻言愣了一下,他听闻过画家协会和书法协会,还真没听说过书画篆刻家协会这个机构。
  “没错,这个协会虽然名声不显,但能加入到其中的,无一不是书画和篆刻行当里最顶尖的人物……”秦海川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个,秦老,您能让我考虑一下吗?”方逸想了一下,并没有冒然答应下来,他是想回头问问老师再做出决定。
  “方逸,有什么好考虑的,你知道这个协会是干嘛的吗?”
  听到方逸带点推诿意思的话,华子易顿时不忿的说道:“老师是这个协会的会长,孙连达老师是这个协会的常任理事,余宣老师都没资格加入,你还需要考虑?”
  书法协会和画家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活动,要是论名气的话,能将书画篆刻家协会甩出八条街去,但和前两者不同的是,书画篆刻家协会里的会员,却全都是书画两个协会中的翘楚人物。
  而且这个协会的名字虽然叫做书画篆刻家协会,但实际上以篆刻为专业加入其中的,却是少之又少,一共就只有三个人,可见篆刻家想要加入这个协会的不易。
  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加入的会员都是各个行当中的顶尖人物,所以书画篆刻家协会每年召开的会员大会,隐然间就引领了国内书画行当的一些风潮,所以在很多行内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这个,我想先问问老师的意见……”方逸闻言苦笑了一声,他还真没想到孙连达居然也加入到了这个协会里,不过刚才说要考虑一下,此时却是不好马上反口。
  “嗯?你先问问老孙也好,我回头也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帮你提下名……”
  秦海川倒是没逼迫方逸,像这一类的民间组织原本就是自愿加入的,而且仅仅是他一个人提名方逸的话,方逸也是无法加入进去的。
  按照书画篆刻家协会的规定,每一位会员的加入,都要有两位正式会员的举荐,并且加入者还要拿出三件自己的作品供全体会员评点,需要全部与会的会员同意之后,才能得以加入到协会之中。
  也正是最后一个条件,拉高了协会的入会门槛,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喜好均是不同,想让所有的会员都同意,那就需要有着让人无法否决的成就,这也是多年以来,协会会员从来都没有超过二十个人的主要原因。
  不过秦海川相信,以方逸的那一手篆刻手艺,再加上自己和孙连达的提名,方逸想要加入协会还是问题不大的。
  “谢谢秦老!”方逸这会也看出了,秦海川是在提携自己,想必加入这个协会是有益无害的。
  “应该是我谢谢你,让我今儿见识了一刀成印的手法……”秦海川笑着摇了摇头,要不是还有一帮子工作人员在外面等着他去修复文物,秦海川还真想像方逸请教一番的。
  “好了,我今天还有工作,就不和你多聊了……”
  秦海川想了一下,开口对华子易说道:“子易,你带着小方去办理一张博物院的进出证,时间暂定为三年,告诉他们是我让办的,今儿就给方逸办出来……”
  秦海川在博物院工作了几十年,自然知道像这样的单位办事往往都很拖拉,一个进出证需要十几个部门盖章签字,自己要是不发话,恐怕过上半个月也办不出来。
  “老师,博物院的进出证一般都是一年一签,三年的话,应该用什么名义办理呢?”
  听到秦海川的话,华子易不由苦笑了起来,他倒不是想难为方逸,实在是这事儿和博物院的规定相悖,要是没有个名义的话,他就是打着秦海川的名号也未必好使。
  “名义?你让办公室拟个聘书,聘任方逸为我的助理好了……”秦海川眉头一挑,随口就给了理由,他现在是离休返聘的博物院修复专家组的负责人,聘任几个助理完全是符合规定的。
  “好,老师,我回头就去办……”
  华子易有些羡慕的看了一眼方逸,要知道,秦海川可是享受正部级的待遇,他身边跟着的工作人员,级别最低的也是副处级的专家学者或者是行政人员,方逸如果要走仕途的话,单是这一个助理的职务,就能让他少走十几年的弯路。
  “子易,你这两天也不用跟着我了,陪着小方在京城好好转转……”
  秦海川嘱咐了华子易一番,眼睛看向了方逸,说道:“方逸,博物院里可是藏着上千方印章,很多都是古代名家所制,你有空就在京城多呆段时间,我把那些印章都拿出来让你鉴赏鉴赏……”
  秦海川之所以会对方逸如此另眼相待,一来方逸是自己老友的弟子,来到京城自己这个做长辈的是需要尽下地主之谊的。
  而更重要的是,方逸这一手金石篆刻的手艺,的确值得秦海川请教学习,从这一点上而言,秦海川在心里已经将方逸当成是平辈之人对待,完全没有因为其年龄而生出任何小觑的念头。
  “秦老,我有空一定会多来京城向您请教的……”听到可以见到古代名家的印章,方逸也很是心动,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平时可是想见都见不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1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