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藏(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182

  鉴别古玩的工具有很多,但要说最常见的,自然就是放大镜了,不过满军一眼就看出来了,老人拿出来的这个放大镜不是市面上能见到的,而是专业人士所用的,单单这一个放大镜就需要七八千块钱,而且在国内还买不到。
  满军之所以认识,是因为他也有一个,那还是去年到港岛旅游的时候一咬牙买的,回来之后在同行圈子里一显摆,很是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自身立马觉得高大上起来。
  “嗯,这盒子也有些年头了,是民国时的紫檀打制的,值点钱……”老人并没有先打开盒子,而是拿起了木盒看了看,给出了一句评语之后,这才打开了盒子。
  “大叔,您瞧瞧这物件,看看我有没有吃药?”
  听到老人一口就说出了木盒的材质,满军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木头类的东西大多属于文玩范畴,在文玩才刚刚兴起的这年头不值什么钱,所以关注的人也少,老人能一眼认出来,的确算是个行家了。
  而满军所说的吃药,在古玩行里指的是把赝品当真品买了吃了亏,有时候花了超出物件本身很多倍价格买下来的行为,往往也会被称之为吃药。
  “嗯,是幅扇面?”
  打开那木盒之后,老人一眼就看到了底下垫着黄布绸子折叠在一起的那张泛黄的扇面,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凝重了,而手底下也愈发的轻柔起来,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对方不愿意给自己看东西。
  懂行的人都知道,古人字画在古玩行里是属于那种价格昂贵而又不善保管的东西,很容易损坏,扇面也是属于书画类的一种形式,而盒子里的这种折扇,保管起来的难度就更加大了。
  “咦,这……这是六如居士留下来的《看梅图》?”刚一打开那扇面,老人口中就发出了一声惊呼,很小心的将扇面放在被子上,然后俯身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起来。
  “是个行家……”见到老人的举动,满军暗自点了点头,老人没有先看画而是先看题跋还有印章,这绝对是行家里手的表现。
  “哎,我说满老板,这不就是个扇子面吗?”旁边的三炮看到老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心中很是不解,满大街都有卖扇子的,至于还用个盒子装着吗?
  “是扇面不假,不过是古代人绘制的,现在叫做古董……”听到三炮的话,满军不由笑着给他科普了一下,遇到了个行家,满军的心情很是不错,正好可以让对方再帮自己鉴别一下。
  “那……那这玩意值多少钱啊?”一旁的胖子插口问道,他倒是知道古董挺值钱的,但具体能值多少胖子就不知道了。
  “很贵……”满军笑了笑,却是没有说出这扇面的价格来,他这是怕影响到那个老人对东西的鉴别。
  “说了等于没说……”胖子闻言撇了撇嘴,而此时那个老人也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坐直了身子。
  “大叔,怎么样,看出什么来了吗?”满军顾不上搭理胖子,一双眼睛紧紧的盯住了老人。
  说实话,满军进入古玩行的时间虽然不算短,但他是野路子出身,没有系统的学过古玩的鉴别知识,虽然相信自己这双眼睛,但买下这东西,心里多少还是有几分忐忑的。
  “唐伯虎的《看梅图》,我见过他的这样一幅画……”
  老人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你这东西不管是从题跋印章还是画风纸质来看,都是真迹无疑,小伙子,不错啊,这东西是多少钱收过来的?”
  “嘿嘿,花了好几个数呢……”满军嘿嘿一笑,伸出了一个巴掌,说道:“这扇面虽然没有画值钱,不过架不住别人不愿意出手,足足花了这么多……”
  满军是生意人,自然不会将自己的收购价如实说出来的,因为金陵的古玩圈子就那么大,他要是说出了低价,搞不好第二天圈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了,所以满军说了一个自己想要卖出去的价格。
  “五万?”
  听到满军报出来的价格,老人眉头一挑,沉吟了一下,说道:“虽然你这价格稍微有点贵,不过从前些年出过那件事之后,唐伯虎的作品价格倒是起来了,五万块钱也值……”
  “大叔,您也知道这件事?果然是行家!”满军冲着老人伸出了大拇指,不过那脸上佩服的神色,就连躺在病床上的方逸都能看出来是装的。
  “满老板,什么事啊?这里面还有什么故事?”胖子被两人的对话搞的心里痒痒的,一听这东西值那么多钱,他都恨不得投身去做古玩生意了。
第17章
故事
  “还是让老人家来说吧……”满军虽有心帮胖子解释一番,但面前的这个老人显然是个行家,自己如果说出那段典故的话,就有卖弄的嫌疑,过于着相了。
  “这位大伯,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胖子好奇的看向那个老人,躺在病床上的方逸也是抬起头来,显然也是被勾起了好奇心。
  “你们几个,听说过唐寅吗?”老人没有回答胖子的话,而是开口问道。
  “唐寅(yin),这是谁啊?我倒是有个战友叫唐阳……”胖子一脸茫然的看向了三炮,不过他从三炮的眼神里,看出来这哥们恐怕也不知道唐寅是谁。
  “胖子,不懂就少说几句吧……”躺在床上的方逸用手一捂脑门,胖子这一句话说出来,简直将人丢到方家村去了。
  “嗯?小伙子,你知道唐寅是谁?”
  看到方逸的举动,老人不由笑着看了过去,其实问出这句话的时候,老人就没指望他们几个年轻人能回答的出来,毕竟世人只知道唐伯虎,却少有人知道唐寅才是他的本名。
  “老人家,您说的唐寅,就是唐伯虎吧?”方逸点了点头,说道:“唐寅是明朝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只是时运不济,诗词多被烟花巷传唱,倒是不如他的字画有名气……”
  方逸的师父虽然邋遢好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国文功底极为深厚,在方逸三四岁的时候,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更是将历朝历代的人文典故知识传授给了方逸。
  所以别看方逸没上过学,数学物理之类的知识他可能不太懂,但要说起历史国文,恐怕就是大学里的专业研究生,也未必懂的就比方逸多,是以一听到唐寅这两个字,方逸就知道老人说的是谁了。
  “唐伯虎?唐伯虎我知道啊……”
  听到方逸说唐寅就是唐伯虎,胖子顿时兴奋了起来,开口说道:“唐伯虎点秋香这电影我看过呀,他不就是江南四大才子吗?嘿嘿,还别说,周星星演的那个风流唐伯虎可是笑死我了……”
  “胖子,那些都是逸闻,当不得真的……”
  方逸无语的摇了摇头,他跟着老道士所学的国文都是正史,自然知道历史上其实是没有唐伯虎点秋香这么一回事的,要说是唐伯虎在烟花巷点花魁的话,倒是还有几分可信度。
  “这个你算说对了,唐伯虎还真是个风流才子……”看到胖子那乐不可支的样子,满军在一旁笑道:“历史上能让烟花女子免费倒贴的才子只有两个,这其中的一个就是唐寅唐伯虎了……”
  “嗯?还有这么牛逼的人物?满老板,除了唐伯虎,还有一个人是谁?”
  听到满军的话后,胖子不由止住了笑声,他可是钻过小发廊的人,知道那些女人绝对是认钱不认人,没想到竟然还有干那行的女人愿意倒贴的,这心中敬仰顿时入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另外一个是宋朝的柳永,不过那人和咱们没多大关系……”
  满军随口答了一句,作为古玩行的从业人员,他也算是自学成才,对于历史非常的熟悉,不过柳永只是诗词有名,而且没有留存下来什么手迹,所以在他眼中的价值却是远远不如唐伯虎了。
  “这个叫柳永的也是个人才啊?”胖子脸上满是向往的神色。
  “胖子,别打岔,让老人家说故事……”见到胖子还想追问下去,方逸连忙打断了他的话,别人那是风流,但放到胖子这指定就变成下流了。
  “呵呵,其实也不算是故事,这是件真事……”
  老人笑了笑,说道:“宋朝所说的江南,就是苏杭这一带,距离金陵也不远,所以唐伯虎的字画在这几个地区流传很多,早些年的时候原本也不是很值钱,像这样的扇面,大概在几千块钱左右的样子吧……”
  “那现在怎么值好几万了呢?”听老人说到钱,胖子的心思终于从那烟花巷里脱离出来了。
  “这事儿要从前几年发生的那事说起来了……”老人端起床前的杯子喝了口水,给方逸等人讲了一件在金陵古玩圈子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的文化氛围一直都是很浓厚的,爱好古董收藏的人很多,很多人手上不乏精品,但因为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动乱焚毁了太多的字画文物,所以也有很多人将自己的藏品秘而不宣,压在了自家的箱子底下。
  在金陵大学有一位老教授就是如此,他家祖上就有收藏字画的爱好,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居然有三十多幅唐伯虎的作品,在那动乱的年代里,这些字画是被这位老教授给砌在了墙壁的夹层里,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动乱结束之后,老教授偷偷的将字画给取了出来,不过他害怕这些东西遭人惦记,就将其压在了数百本专业书籍的下面,堆在了书房的角落里,就连自家儿子也所知不多。
  老教授中年丧妻,在恢复了工作待遇之后,他和自家的一个做保姆的农村阿姨日久生情,两人也就生活在了一起,那位阿姨对老教授非常的照顾,让老教授安度了晚年。
  老教授在世的最后几年中了风,人已经瘫痪在床上说不出话了,在临去世的时候,只能指着书房的那摊字书,意思是留给陪伴自己的阿姨了。
  但是让老教授怎么都没能想到的是,他最后找的这位老伴没有什么文化,每日里看着那些书籍睹物思情有些伤心,于是在老教授去世没有几天之后,就找了个收垃圾废品的人,将那些书籍包括老教授掺杂在里面的字画,全部都按斤给卖掉了。
  更要命的是,收废品的那老头也没文化,回去之后整理废品的时候,发现了那几十幅有些泛黄的字画,由于很多字画都是在宣纸上写的,老头感觉这些东西不好卖,于是就在做饭的时候,用其引火给烧掉了。
  原本当事人都不知道的这些事,理应就泯灭于世间了,但偏偏那位老教授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一段时间之后,无意间接触到一位古玩行的人,而且那人还是一位收藏字画的玩家。
  闲谈之中,老教授的儿子忽然想起来父亲似乎留有一些古籍善本之类的物件,于是就带了那朋友去到父亲的家里,一问才得知,敢情那些书籍全都被自己后妈给卖掉了。
  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一遍之后,字画虽然一幅没找到,但是老教授的儿子却是找到了父亲的一些笔记,在翻阅了那些笔记后他才知道,原来父亲竟然收藏有数十幅明代名家的字画。
  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古董字画的价格虽然不是很高,但几十幅名家字画加起来,恐怕其价值也要在百万以上了,老教授的儿子顿时心急如焚,并且第一时间到派出所报了案,想要查找到当时收废品的人。
  涉及价值金额百万以上的案子,当时就被列为了一件大案,很快就将郊区那个收废品的老头给找到了,但询问之下,得到的结果却是让老教授的儿子捶胸顿足,差点没当场昏厥过去。
  经历了数百年战乱都安然无恙保存下来的字画,居然在和平年代被人给烧掉了,别说是老教授的儿子,就是那些办案的警察也感觉可惜,但这事儿已经发生了,他们甚至都无法追究那老头的责任。
  后来经过整理老教授的笔记,老教授的儿子将被焚毁的字画列出了一个名目,其中有三十五幅唐伯虎的字画,有六幅祝枝山的真迹,还有一幅文征明晚年的手贴,均是珍贵之极的古董字画。
  消息传出去之后,顿时就轰动了全国的古玩圈子,连带着原本存世量不算少的唐伯虎的字画作品价格,一下子上扬了不少,而且一度还造成有价无市,极少有藏家愿意出手唐伯虎的作品。
  就像是满老板收来的这一幅扇面,正常的价格其实就是一万到两万之间,但架不住没有人愿意卖啊,如果真遇到喜欢的,最少能卖到五万以上,也算是沾了那件事的光了。
  “一百万,就……就这么一把火给烧掉了?”
  听到老人讲诉完这件事之后,胖子的眼睛差点都瞪出来了,据他所知城里的一套房子才五六万块钱,自个儿要是能有一百万,这辈子光是存银行吃利息也够了。
  “是挺可惜的……”
  老人也叹了口气,看了看那幅扇面,忽然对满军说道:“这幅《看梅图》算是唐伯虎作品里的精品,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出让呢?老头子我对这个有点兴趣……”
  “嗯?您想要?”
  满军闻言愣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道:“不瞒您说,我就是这做行生意的,本来就是要卖的,不过晚点约好了有人要看,我不能言而无信啊……”
  “那人出价了没有?这东西不上手,老头子是否能开个价?”
  听到满军的话,老人笑了起来,按照古玩行的规矩,有人在上手看一件东西的时候,旁人是不能抢着出价的,但对方只是约了要看,又不是在现场,所以老人才有这番话。
  “这倒是没坏规矩……”满军想了一下,接着说道:“要不这样,您老出个价,如果那边的价格没有您给的高,我再给您拿回来,您看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