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非洲酋长(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到了饭点他坐在饭桌上数了数,正好八个人,七男一女,葫芦娃和葫芦妹阵型。
这顿饭吃的也没什么意思,组织者是当时班里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绰号二驴子。
但这学生现在混的很好,开着保时捷来的,身上披着貂,脖子上挂着金链子,开口就是‘社会’闭口就是‘安排’,貂一脱露出金H,袖子一缩露出劳力士,杨叔宝给看懵了。
自然这饭吃的也没什么意思,光听老同学在吹了,另外几个给他捧哏,弄的老杨很不自在。
吃饭吃不下,他借着上厕所的功夫打电话问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东哥你们这整什么玩意儿?不是说好要聚餐的吗?怎么都没来啊?”
“二驴去了没有?”
“来了呀。”
“嗯,那你明年还参加不?”
“不参加了。”
“这不就得了?我前两年都参加了,被他弄的吃不下饭,今年索性不去了,听你意思跟我一样的还不少?”
“就来了八个人,连我在内。”
林东哈哈大笑:“看来过去两年被恶心到的不止我一个啊。”
杨叔宝问道:“别笑,这怎么回事?”
林东说道:“二驴现在牛逼了呗,然后膨胀的不行,前年他就一个话题,上学没用,上大学就是浪费时间,然后去年再聚会班主任就没去。”
杨叔宝问道:“今天他也提这个了,不过他怎么变成今天这样子了?”
“他说他家在大连买了几个老院子,结果拆迁了,一倒腾转了几千万。”
“这么牛?”杨叔宝惊讶,然后又问道,“不对吧,拆迁这种事不可能突然发生,哪个地方要拆迁肯定是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就有信了,他家怎么能在这种地方买到房子?未卜先知?有内部消息?”
“有个屁,胡扯呢,我当时也被唬住了,后来才打听到驴子压根不是靠拆迁发的,今天这一切他是靠天赋自己硬生生干出来的!”
听了这话,杨叔宝对他便起了几分钦佩之心:“没看出来啊。”
“你不是没看出来,你是没看到。二驴子为啥有这绰号你知道不?”
杨叔宝反应过来了:“卧槽,你是说……”
“他现在是东北鸭中之霸,富婆之友,光干妈就有一个排!”
杨叔宝默默的回去、默默的吃饭,吃完饭按照规矩AA结了自己的账,然后默默的回家了。
现在的社会太疯狂了,他这样单纯的男孩子还是适合待在保护区那种单纯的地方。
真是越是认识的人多,他就越喜欢野兽。
下午开始贴春联,大门口的春联最是规矩,上联是:全民共享太平盛世,下联是:农家喜迎各方贵客。
他爷爷家的上联是党政牵头山河变样,下联是干群协力土石成金。
这都是县里民政局给送来的,老爷子是烈士家属、英雄的父亲,逢年过节民,政局都会来送问候、送礼物。
老头对政府的印象很好,因为他的晚年确实吃喝不愁,每年组织上送来的各种慰问品自己吃不了,酱醋油粮这些东西还能支援一下杨叔宝家的饭馆。
当地民政上对烈士家属有确切实际的照顾,老爷子有两个儿子为国捐躯,民政局照顾更是周到,当年老太太去世的时候,葬礼都是民政局安排的。
贴完门联还有其他春联,比如倒福、比如屋檐下的出入平安、比如厕所上贴的六畜兴旺。
以前老东北都是旱厕所,同时养猪养羊养牛,所以就有了六畜兴旺这个说法。
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杨叔宝家很久就不养牲畜了,于是他说道:“爷爷,你这厕所里没有六畜,平时就你跟老黄用,这贴六畜兴旺干啥?”
“旺老黄不行吗?”杨正年说道,“咱家连狗都没有,厕所还不是要贴六畜兴旺?”
杨叔宝摇头:“这也太奇葩了,咱家今年不贴了。”
“不贴就是不过日子。”杨老爷子说道,“春联买了不贴那干啥?花钱图个痛快?”
杨叔宝说道:“我现在在非洲养牲口,你们留给我,我贴非洲去。”
杨老爷子若有所思地说道:“你贴非洲去没用,咱东北的仙儿管不到那么远,不过可以给你贴卧室去,你小子早点六畜兴旺。”
杨正年哈哈笑,杨叔宝苦笑。
然后回到家后杨叔宝看到自己那屋的屋檐下真贴了这么一张:早生贵子。
相比他们买的春联,这红纸上的字迹要更柔和更无力,杨叔宝一眼认出来这是郑启红郑老师的笔迹。
贴完春联还要准备祭神祭祖,要挂上族谱。
正常来说族谱都是挂杨老爷子家里,但今年杨叔宝带媳妇回来了,等于是这个家庭要由杨正年当家做主,于是杨老爷子同意从今年开始将族谱挂在他们家里。
头一年挂族谱,贡品必须得丰富,杨正年说道:“这是展示咱新当家的热情,要的就是个让祖宗们宾至如归的感觉,要的就是个敞亮,要的就是个面子。”
老爷子给他气了一下,伸手要打他:“多大的人了没个正经,你家就是祖宗家,啥宾至如归?他们回自己家还当宾客呀?”
杨正年躲避:“我是打个比方,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了。”
昨天刚蒸出来的大馒头摞到了供桌上,中间有香烛纸钱和糕点,糕点有传统的蜜供、萨其马,也有现在流行的各种小蛋糕、小面包,什么夹心面包、巧克力蛋糕、奶酪糖等等,一样一盘,一桌子上有二十多盘。
最中间是一条鱼,大鲤鱼。
年年有余。
第344章
一大家子
年三十,下午要祭祖上坟。
这个活是按照家族进行,杨叔宝爷爷一辈人丁旺盛,光是兄弟就有六个。
不过多年下来难免有些恩怨,现在关系不错的有四个老兄弟,另外两个有一个去海南定居了,现在联系不上,还有一个搬到市里后不再跟他们联系。
四家人也不少,杨叔宝家因为老大和老三为国牺牲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其他三家都是一大家人,凑到一起洋洋洒洒小三十号人。
从九十年代开始东北人口就往城市聚集,杨叔宝家以前也有机会在城里落户,他爷爷在国企里头做过厨子,而且干的很不赖,把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培养成了战士。
但是他爷爷是兄弟六个里头的老幺,前面五个兄长都先把户口迁到了城里,剩下他不能迁了,因为他们老家有讲究,得在祖宅里留后,就把他给留下了。
郑启红对此最是不满,她主要觉得对不起儿子。
杨叔宝少年时代很聪明,她觉得要是儿子能享受城里的教育资源那考个五道口学院、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不成问题。
人们年轻的时候向往城市的繁华,上了年纪就希望叶落归根,都想回到老家。
三十下午,一辆辆车子从城里开了回来,老兄弟们坐到了屋子里开始寒暄。
杨叔宝家基因不错,爷爷辈都还活着,年纪最大的杨家老大上了九十。
杨家老大身子骨已经不行了,头发稀疏、满脸老人斑,在儿孙搀扶下他下了车,看见杨老爷子后满脸苦笑:“六子,又是一年喽。”
杨老爷子上去握住他的手说道:“大哥,赶紧进屋暖和暖和,你这、你这,一年没见着,你现在比去年差着不少呀。”
杨家老五咳嗽着说道:“咳咳,六子你这说啥?大过年的说点好听的。”
杨家老大摆摆手说道:“咱都什么年纪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咱可不止古来稀啦,还有啥说不开的?你说好听的它不是事实呀,走,进屋说说话。”
杨家老五还没有来,他问道:“老三和老四,还是没有信儿?”
两个老人低下头不说话,杨老爷子抽了口烟,杨家老二又咳嗽起来,他把烟掐灭扔掉了。
杨家老大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走之前能把咱兄弟六个叫到一起,叫到爹娘的坟头上磕个头。看来这愿望成不了啦,我这个当老大的呀,嘿嘿,不称职!”
“大哥这跟你没关系,他俩那什么犊子玩意儿……”
“六子,现在别说这个了。”杨家老二打断他的话,“老五还没来?”
“五哥磨叽,咱得等他一会。”
杨家老大说道:“你们等等吧,我先过去,今年我多陪陪爹娘,我有预感,今年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亲自看他们了,明年我要是不能下去见他们那也动弹不了了。”
杨叔宝听的默然,他这个大爷爷的气色已经很差了,现在几乎迈不动脚,没人搀扶他就得坐轮椅。
杨老爷子的眼睛顿时红了:“大哥,你说啥呢,你现在好着呢,不光明年再回来、后年、大后年,往后十年都要回来。”
杨家老大咧开嘴笑:“我明年是想回来,想回村里来,可是回不来喽。”
杨家老二叹气道:“狐死首丘、叶落归根,我也想回屯子里了。可现在国家管户籍管的严,你去城里容易,回乡下那绝对不行。有时候我就觉得这人生操蛋的很,咱们想入城的时候,入城难,想回老家了,回老家又难!”
“哪能什么都如你愿?”杨家老大笑了,“年轻时候咱都跑城里了,就留着六子自己在屯子里,现在你想回来?不成喽,你回来也没用,屯子里还有几个你认识的人?你回来不是一样的冷清?”
杨家老二叹了口气:“唉,说的也是,百因必有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