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校对)第10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5/1042

  渔场里已经有一些鳗鱼了,再加上花鳗鲡倒是又可以丰富一下渔场的生态圈了。
  看到那些鳗鱼,老敖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感慨,它们还是孙北龙赠与他的呢,结果如今鳗鱼还在,而且看那架势有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样子,但孙北龙大佬已经死了,而且他还没有子孙……
  这一刻,老敖有点感慨,生而为人又怎么样?做人的时候牛逼又怎么样?到头来看看可能活的还不如一条鱼!
  放生了花鳗鲡后他顺便检查了一下砖头岛的工程建设进度,海里正在安装潮汐能-电能转换机,岛上建起了花园,一大一小两座别墅正在浇筑中,看样子用不了多久小岛就能初见规模了。
  离开砖头岛,海钓艇掉转船头开向龙头村码头。
  在码头上他碰见了苏鹏辉,两人打了个照面,苏鹏辉问道:“小敖,你最近不是不出海了吗?这是出海干嘛去了?手里拎着什么呀?”
  鹿无遗认识他和李继,也知道这两位老爷子是吃货,便举了举手中拎着的大黑袋子神秘地笑道:“我们去海里捞了宝贝,特别新奇的海珍!”
  提到吃的,苏鹏辉就来劲了,赶紧凑上来问道:“是什么呀?”
  “你自己看看。”
  苏鹏辉难耐心痒,他打开黑袋子探头一看,顿时大失所望:“唉,石拒呀。”
  石拒是章鱼在当地的俗名,不过随着游客增多,村里人也不用这些俗名了,都改成了便于游客理解的学名称呼。
  黑袋子里不是乌贼就是章鱼,苏鹏辉倒是有耐心,挨个看了看。
  这些章鱼和乌贼还是活着的,只是被五花大绑了起来,留着让它们产墨。
  苏鹏辉却误会了,问道:“你们这是干嘛?要养软体动物啦?”
  敖沐阳摇头想要解释,苏鹏辉继续说道:“你们要是想养软体动物,我倒是可以帮你们的忙,前段时间我一个同事研究出一种软体动物产房,可以帮助乌贼、章鱼和鱿鱼在上面进行产卵。”
  听到这里,鹿无遗惊叹:“娘咧,社会已经进步成这样了?软体动物都有产房,这是小康吗?不,这是全面小康!”
  苏鹏辉好笑道:“就是给乌贼等软体动物养殖场使用的工具而已,你说的太夸张了,不过现在国家海洋局正在采购,投入南海等地为一些珍稀软体动物的族群扩张提供协助。”
  软体动物有许多共性,其中之一便是爱子心切。
  拿章鱼来说,章鱼在海里残忍好斗,但对子女极为爱护,每到繁殖季节雌章鱼会产下一串串饱满晶莹的卵,之后它会寸步不离的守护着自己产下的卵。
  它守卫着这些卵壳不光为了提供保护,还要不断的用长碗翻动抚摸,用漏斗吸水再喷水清洗它们,直到小章鱼孵化,在这个期间往往会有雌性章鱼力竭而死。
  敖沐阳对这种工具很有兴趣,他点头道:“好呀,苏老师您帮我弄一批这种孵化床吧,我投放到外面的海里,吸引乌贼章鱼啥的来产卵。另外为了表示感谢之情,我请你吃乌贼米肠。”
  苏鹏辉对他挤挤眼道:“这个就不用了,你小子不是马上要结婚了吗?就当给你的新婚礼物啦,行不行?”
  敖沐阳痛快地笑道:“行啊。”
  苏鹏辉送给他的新婚礼物是软体动物产床,李继不愧是他的好友,跟着送了个类似的礼物,叫做海龟逸出装置。
  因为龙头村有海龟保护区,每年都有海龟洄游来产卵,且洄游的海龟数量逐年增多,正在成为世界知名的海龟保护区。
  原因简单,敖沐阳给所有来到保护区的海龟喂以金滴,这些海龟在迁徙途中会遇到新海龟甚至龟群,经过金滴改造的海龟往往更强壮、更聪明,会混成新龟群的头子,于是其他海龟跟着它们就来到了龙头村保护区。
  就这样循环下去,每年到来的海龟数量逐年增长。
  对于保护区来说这是好事,对于海龟来说就未必了。
  它们要来到保护区得在海湾游动好长距离,而红洋湾里多有鱼虾,经常有拖网渔船进行作业,这种情况下容易伤害到海龟。
  为了解决这件事,李继带领学生做了专门课题来攻坚,最后就设计出了这么一种海龟逸出装置。
  这种装置用一厘米长的镀锌管和两厘米长的玻璃纤维杆衔接制成,多美管子衔接组偶成一个框架结构物,里面装有一个设计为四十五度角的斜挡栅栏,栅条之间距离可以调节,顶端有活门。
  李继给他演示了一下,把这装置安装到拖网的网身与网囊之间后,被拖进去的海龟经过渔网的带动,会被迫进入框架结构物中,然后通过活动门而脱离拖网。
  敖沐阳点点头道:“这玩意儿确实很棒,对保护海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李老师,结婚的是我啊,不是海龟呀,你送我这礼物干嘛?”
  李继伸出食指说道:“第一,你不是海龟,鹿老师是呀。”
  他又伸出中指继续道:“第二,这设备在我手里没用,送你之后你通过渔业协会把它推广开来,到时候我联系媒体给你造造势,这可以帮你提升在公众和官方心目中的印象,我听说你们协会只有副会长还没有会长?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敖沐阳当然明白,然后他就摇头:“我才不想当会长。”
  李继说道:“那是你的事,反正我把新婚贺礼给你送到了。”
  敖沐阳顿时凌乱,这新婚礼物还有强送的吗?
  不过随着有人给他送来新婚礼物,他还是感觉挺高兴的,因为婚礼的味道出来了。
  此外进入四月后,村里不断有渔船出海捞取新鲜海货来筹备婚礼,这样他的婚礼就成了个话题,每天都有人在谈论,倒是让村里热闹起来。
第1565章
母子钓
  村里每天会出船去为婚礼筹备海货,老敖觉得心安理得,鹿执紫却不好意思起来,四月底的时候把老敖给推了出去,让他跟着一起出海。
  敖沐阳解释道:“不用我带队,有东哥和大国叔负责,他们能搞定的。”
  鹿执紫剜了他一眼:“那也不行,人家叫你一声村长,你还真把自己当干部了,老老实实出去干活。”
  老敖很无奈的把毛笔给存放起来,他最近一直练字,感觉练的都要脱尘超凡了。
  他上了敖大国的小渔船后谈练字的感觉,敖沐东说道:“你脱尘超凡不要紧,可别坐化啊,不对,这个词用错了,龙头你别生气,我的意思是你可别超度了自己……”
  “滚蛋,今天出海要捕捞什么?”敖沐阳翻着白眼改了话题。
  敖大国喝了口茶水后说道:“出去钓带鱼,母子钓!”
  红洋的带鱼全国知名,油炸带鱼是当地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必备的一道菜,敖沐阳的婚礼上自然是必不可少。
  现在捕捞带鱼都是拖网,网具深入海水中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将带鱼群一网打尽。
  但这样打不上好带鱼,要知道带鱼的身躯扁平,非常脆弱,很容易就蹭破鱼皮,这样用渔网打捞上来的带鱼,鱼皮几乎全是破损,看起来很丑。
  这样的带鱼在市场上价值不减,但上不了席面,讲究的席面所用的带鱼是钓上来的,而母子钓就是传统的带鱼钓法。
  据敖沐阳所知,母子钓这个带鱼钓法在宋朝时期就有了,不过产量低,在深海拖网技术出现后便被淘汰了,所以如今很少见。
  还好村里一直传承着母子钓的技术,倒不是特意传承下来的,而是这钓法延续自延绳钓,而延绳钓这种作业方式目前依然作用巨大,曾经敖沐阳就用它去钓过剑鱼群。
  听说敖大国要用母子钓去钓带鱼,敖沐阳恍然,难怪这船上人多。
  母子钓的效率低下原因就在于需要兴师动众,每艘钓船得包括1艘母船、8艘仔船,其中母船上有10人,仔船上有4人,所以一次行动得出动42位渔民。
  渔船在海上开了一会,一些渔民开始坐在船边开始制饵。
  前几天敖沐阳捕捉上来的章鱼残忍好斗,可这点跟带鱼比一比又不算什么,带鱼才是真正的残忍好斗,它们喜欢吞食同类!
  所以,船上渔民制饵用的就是以前捕捞的带鱼。
  冰库里常年储备带鱼,有些带鱼不能及时卖掉,冰冻时间长了鲜味就差了,再拿出去卖不出高价,敖大国便用它们来做鱼饵。
  渔民们用锋利的杀鱼刀将一条条带鱼斜着且成块,然后挂到长长的渔钩上,再把鱼钩搭在钓篮边沿。
  船上的人穿鱼饵,敖沐阳就下水去找带鱼。
  这活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人在水里穿梭一会后便发现了一个带鱼群。
  他遇到的是个小鱼群,数量大概是几百上千条,不过这么些带鱼直勾勾的飘荡在海水中,一个个昂头向天好像在吞食日月精华似的,倒也挺震撼人心。
  敖沐阳观赏了一会,随即浮出水面放出信号。
  渔船开过来后开始放下仔船,敖沐东带着三名船员上了船,然后他开始指挥:“我做舵手,大鹏你做前手,二子你当后手,让你弟做三手。”
  敖沐鹏点点头道:“没问题,开始整。”
  小小的仔船在海面飘荡,一艘接一艘的部署开来。
  8艘仔船先后入水,它们以半海里左右的间距飘荡在海面上,船上的四名船员展开配合,前手放钓,后手放浮标沉石,三手接篮头绳,舵手操舵,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为了尽量收获更佳,仔船放出的钓绳很长,最长能有六公里。
  不过这次敖沐阳已经侦查过了,他们碰到的是个小带鱼群,所以不需要放出长绳,只要铺就个四公里左右即可。
  放钓绳的方向取决于风向,关键因素是水深,因为带鱼生活在深海,放出的绳子往往得超过一百米水深,这种情况下以人力为主的母子钓就变得困难了,容易出现失误。
  敖沐阳待在水里进行指挥,此时捕带鱼可是良机,带鱼容易汇聚成群,它们每年在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就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进行生殖回游,是母子钓的捕捞良机。到了冬季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那时候就只能进行深海拖网捕捞了。
  另外多数鱼是在夜晚从海底上游去捕食,带鱼不一样,它们游泳能力差,不会去追击捕食,而是等食物上门。
  它们会在白天的时候浮在海水中层,晚上才会去海底,这是因为白天时候它们的天敌躲在海底,于是它们可以停留在中层海域等待食物上门。
  敖沐阳指挥着仔船下网,等到网阵部署成功,他便潜入水中俯瞰海水中的情形。
  本来带鱼们是静止在水中的,它们头向上、身体垂直海平面,背鳍及胸鳍如鸟挥翅,平衡着身体竖立在水中。
  随着鱼钩深入,食物出现,这些带鱼顿时激动起来,它们的眼睛一直在注视头上的动静,等到饵料出现,一条条带鱼的背鳍就急速震动起来,只见它们那银白色的身体弯曲,如玉雕的长弓,嗖的一下子便扑了上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5/10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