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鉴(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1112

  “唉,活了七八十岁,还不如你这毛头小子?”
  苗六指叹了口气,这辈子大风大浪历经无数,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是无欲无求了,没想到就是心中那仅仅的一丝不甘心,却是被秦风给把握住了。
  秦风这会已经走进了马廊里,开口说道:“老苗,你先别说地方,我上手看一看。”
  马廊的说法,其实都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到了解放后,谁家还敢用马车?那立马就要被当成资产阶级打倒的。
  所以这个马廊,已经被改成了杂物间,里面堆满了冬天取暖用的煤球炉和木柴,另外还有一些破旧家具,都是以前的主人留下来的。
  要说唯一还能看出这是个马廊的地方,就是在前面的青条石上摆放的那个长约一米五,宽度在八十公分左右的马槽了,足足能同时供三四批马进食。
  随手从地上拿过一根木柴,秦风在马廊的地面敲打了起来,不过传到耳朵里的声音,并没有那种空洞的回声,秦风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这地面的青砖是后面铺的,马廊里以前应该是泥土地,下面有密室的可能性不大。”在敲打了一阵无果后,秦风将眼睛转到了马槽上,这一看,顿时发觉了不对。
  用整块条石打制的马槽很常见,但这块马槽的宽度,却是有些过了,八十公分的宽度加上下面支撑的条石,足有一米多了,这中间就是站两个人都绰绰有余。
  “嗯,居然是用整块条石封起来的,中间是空的!”
  秦风用木柴使劲的在马槽下面的条石上敲了一下,那回声依然沉厚,不过和地面的声音还是略有不同,秦风一下子就听了出来。
  沿着马槽逐块条石的敲打了起来,秦风很快就确定,在马槽正下方那块长约六十公分,高约四十公分的条石里面全都是空的。
  不过这个发现也让秦风有些挠头,因为他用手去推那条石,条石却是纹丝不动,显然不是人力能推开的,这其中肯定是有机关存在。
  “秦爷,这里可是个机关啊。”
  看到秦风皱起了眉头,苗六指好像找到了点儿平衡,从口袋里掏出了个烟斗,擦了根火柴将烟头表面的烟丝点燃,美美地抽上了一口。
  “老苗,看我笑话不是?”秦风笑着摇了摇头,这都七八十岁的人了,怎么还那么强的争胜之心?
  不过对苗六指能找到这个密室,秦风心中还是有几分钦佩的,因为如果不是有心人,任谁都想不到在这个数百斤中的条石马槽下面,竟然还另有空间。
  “秦爷,我琢磨了三天,才找出了机关所在,要不要我说出来啊?”苗六指嘴里吧唧吧唧地抽着烟斗,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后面的干柴堆上,压根就没帮手的意思。
  秦风一边蹲着身体在各个条石上击打着,一边说道:“老苗,你倒是不屈不挠啊,就认准了这马心贻和太平天国的藏宝有关?”
  在秦风看来,所谓的太平天国藏宝,怕是早就落入到曾国藩手中了,否则当年湘军怎么能有那么大的战斗力?慈禧又为何对他如此忌惮?
  “秦爷,空穴不来风,有些传闻,还是可信的。”苗六指吐出一口浓烟,将自己的面目笼罩在了烟雾之中,倒是有几分高人的风范。
  “就算有密室,也未必和那藏宝有关。”
  秦风摇了摇头,没好气地说道:“这大户人家修建个密室也是常事,搞不清楚你怎么非要往那事上牵扯……”
  只是秦风不知道,苗六指可是出生在世纪之初的人,在他那个年代,距离太平天国起义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也不过就过去了几十年。
  在那会的江湖上,有关太平天国藏宝的消息,时不时地就会引起一阵腥风血雨。
  苗六指也是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中,得知马心贻很有可能与太平天国藏宝有关,当年在京城刺杀燕子李三的时候,苗六指其实就来过这马家老宅踩过点。
  只是那会马心贻虽然早就死了,但马家也出了几个人物,在当时还是属于有权有势的人家,养了不少看保家护院的人,苗六指连大门都进不去。
  这心思苗六指可是琢磨了半个多世纪了,所以在鼓动秦风买下这个四合院后,苗六指一边招呼人进行装修,一边却是整日里在这院子各处敲敲打打。
  尤其是几间主卧室,连那坑头都被他给拆掉了,换成了现在的床,不过闹出偌大动静后,苗六指还是一无所谓,没有找到任何马心贻留下来的线索。
  原本苗六指都已经放弃了,但是就在一个多星期前,他有一天晚上从后院的马廊里面搬煤球的时候,无意中却发现,那厚重的条石马槽下面,居然是空的。
  这个发现,让苗六指欣喜若狂,他第二天马上将施工的工人全部结算了钱赶了出去,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琢磨出了进入墓室的机关。
  眼下苗六指虽然对秦风已经是心服口服了,但能难为一下秦风,他还是很乐意的,否则苗六指总会有种自己这一把年龄活到了狗身上的感觉。
  “用条石做密室的进出口,一定是在里面装了凹槽的……”
  秦风绕着那马槽走了几圈,忽然站住了身体,看着苗六指说道:“老苗,那条石虽然试出是空的,但是入口和它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关系,对吧?”
  以秦风的眼力,虽然是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也能看得出来,那长着苔藓的条石,绝无可能被取出来,除非用强力破解。
  不过那么一来,却是落了下剩,别说传出去会让江湖同道耻笑,怕是苗六指都不会放过这个奚落秦风的机会。
  要知道,早年江湖上的盗门,在开锁这一项技能上分成了两派。
  开锁就像是解题一般,所以一派是利用技巧和工具进行解锁,而不破坏锁芯本身,锁还可以继续使用的,这一派被称之为文解。
  有文必有武,顾名思义,武解就是用外界强制力进行破拆,破坏锁芯那还是文明的,更有甚者直接用锤子将锁给砸开。
  秦风身为外八门的门主,要是用这种方法破开师门进入密室,那端得是让人笑掉大牙,怕是连载昰都会从坟里跳出来收拾他一顿。
  围着马槽又走了几圈,秦风在马槽的一端停了下来,在那地面上看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秦爷,您看出来了?”见到秦风脸上的表情,苗六指说道:“秦爷,要是没地上的痕迹,您能找出来吗?”
  “老苗,没那痕迹我也看得八九不离十了。”
  秦风摇了摇头,说道:“机关门一道,固然有精致小巧,但大巧不工的设计也是有的,这马槽重达近千斤,任谁都不会想到下面建有密室的。”
  “老苗,你当时是用撬棍,撬动的这一点寸劲吧?只要过了这寸劲,相信就连你都能推得动这条石马槽了……”
  秦风说着话,卷起了双手的袖子,两脚不丁不八地站稳了身体,将双手顶在了那个巨大的马槽上。
  “给我开!”
  秦风口中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声,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在双臂上,这一股爆发劲力,居然让那马槽往前挪动了差不多一厘米左右的距离。
  但就是这一厘米,使得马槽下面的凹槽,和条石中凸槽对应了起来。
  再往前一推,秦风根本就没使多大劲,那马槽就向前挪出了半米多的距离,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
第0364章
密室(中)
  要说这处机关设置的,还真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任谁都不会去试着推动这重达千斤的巨石,因为谁都不认为自己能推得动这马槽。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巨大的马槽,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重,只需要三五百斤的力气,就能将其挪动,继而里面的凹凸槽吻合在一起。
  其实秦风原本也没那么快想到这一点的,只是他看到地面上有个凹坑,痕迹是新的,像是撬棍的支点,再一看面前对应的马槽,心里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秦爷,怎么这什么事儿到您手上,都变得那么简单了?”
  看到秦风推开了马槽,苗六指是一脸的苦笑,原本以为这处机关能难为秦风一番,但对方还是信手就破解掉了。
  “老苗,这可都是拜你所赐啊!”
  秦风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要不是你前几天使用撬棍的痕迹,我怎么能看得出这马槽就是机关所在呢?”
  “这地上本就是坑坑洼洼的,鬼知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苗六指没好气地嘟囔了一句,指了指那黑黝黝的洞口,说道:“秦爷,这密室的通道是打开了,不过想要进去,可没那么容易的。”
  “老苗,先别说,我下去看看。”
  秦风摆手制止了苗六指的话,他虽然得到了机关门的传承,也听师父载昰说过诸多机关门的传说,但是对于这个门派的手段,秦风还是第一次得见。
  “秦爷,您慢点,这个您拿好。”
  听到秦风说要下去,苗六指将手电筒递了过去,同时还有一个打火机,说道:“下面有两盏气死风灯,我前儿给加了点煤油,点燃那个比手电筒好使……”
  秦风点了点头,左手接过手电和火机,右手在条石上一撑,身体就站在马槽上,伸头往下面看去。
  被手电筒一照,那黑黝黝的洞口顿时变得明亮了起来。
  秦风发现,从洞口延续往下,有一排的石阶,下去大概三米左右,却是出现一个弯道,倒是有些像是鲁省乡下人家为了储存粮食所挖的地窖。
  秦风也是艺高人胆大,稍微打量了一下之后,纵深就跳了下去,快到底部的时候,右手在石阶上一拍,整个人稳稳地站在了地上。
  “好大的手笔?”
  看着面前的弯道,秦风忍不住夸道:“这里不仅能当做密室储藏宝物,怕是在危急之时,还能充当临时躲避的场所。”
  一般农村储存粮食的地窖,深度倒是有三四米,但是地下的高度,一般都是在一米二三左右,成人进去必须弯着腰,这是怕挖高了地窖会坍塌。
  可是秦风面前的这个弯道不同,高度足有一米九多,秦风完全能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在弯道两边,各有两根粗壮的木柱作为支撑点,根本就不怕上面的土坍陷下来,并且顶壁和地面都砌上了青砖,在墙壁两边,还有两道水槽。
  “是机关门的手段,那种将挖出来的土垫在墙壁上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干。”
  稍一打量,秦风就确定了,这处机关的确是出自机关门人之手,也只有他们,才会将一个简单的密室修建得如同陵墓建筑一般。
  在弯道两边的砖墙上,秦风发现了四盏用琉璃制作的风灯,造型十分精致,更关键的是,这些风灯都是老物件,拿出去的话,一盏怕是也能卖个万儿八千的。
  看到那几盏灯,秦风忍不住嘀咕道:“马心贻还真是舍得啊,这玩意儿在他们那年代,恐怕也只有皇宫里能用到。”
  风灯本身倒是没什么,主要是制作风灯的琉璃,在古代可是弥足珍贵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11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