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鉴(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1112

  刚一走进周老板那家店,原本戴个小眼镜坐在柜台后面,有点像古代掌柜似的周老板,马上就迎了出来,笑道:“秦老板,您可真是大忙人啊,我可等了您一下午了。”
  秦风向周老板拱了拱手,笑道:“周老板,惭愧,事情实在是太多,抱歉,抱歉!”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秦风貌似就没得闲一会儿,先是惩戒了一番于鸿鹄等人,晚上更是上演了一场全武行,收服了关东何金龙和苗六指,其中过程是跌宕起伏。
  到了今儿一大早,和李然商谈了一个上午,下午又是和孟林斗智斗勇,的确是忙得秦风不可开交。
  如果不是周老板在电话里一直说那房子很紧俏,估计秦风就想推到明儿再来了,这谈生意,有时候不能表现得太急切,否则就是伸脖子给人下刀子了。
  “周老板,这茶就算了,咱们还是谈正事吧。”
  在内屋坐下后,秦风也没过多的客套,开门见山地问道:“周老板,不知道您说的店,是个什么情况啊?”
  “秦兄弟,你这运气真是好,刚想着来潘家园开店,这就有人给你挪位置了。”
  周老板笑着往外指了指,说道:“我这对面就有家店铺,是经营玉器古玩的,上下一共两层,后面带个小院子……”
  说到这里,周老板翘起了大拇指,说道:“这整个店铺加起来一共有两百多个平方,不管是面积还是地段,在潘家园都能算是铺王了。”
  “周老,不知道租金是多少钱一平呢?”
  听到周老板的话后,谢轩的小眼睛顿时冒出了精光,周老板的这家店处在潘家园的中心位置,那玉石店开在对面,这地段是一等一的好。
  不过这面积,也超出了秦风等人的预算,他们原想着租赁一个三四十平的店面就差不多了,两百多平的面积固然可以扩大经营,但先期的投资却是要追加预算了。
  “租金是按市场价来的,这店位置极佳……”
  周老板看了秦风一眼,接着说道:“一平方的租金是八十五块钱,两百平方一月的租金就是一万七千块钱,水电费全都包的话,是一万八,院子白送,不过有一点,就是必须先交三年的租金……”
  一个月一万八,一年的租金就超过了二十万,这在现如今的潘家园,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店了,或许也只有像“荣宝斋”那样的老字号,才能撑得起这样的门面。
  像周老板的这家店,虽然有内间,但不过是自己用木板隔开的,连里带外是面积,加起来也就是三五十平,一个月租金一两千块钱,和那家店完全没法比。
  再加上需要先交三年的租金,那等于就是压了六十五万的现金在里面,这对于本就挤压资金的古玩行来说,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的。
  所以周老板在说话的时候一直看着秦风,却是怕这年轻人嫌贵,毕竟摊子铺的越大,这所需要的资金也就越多。
  “风哥,您看怎么样?”
  谢轩是纯粹属于那种不怕事儿大的人,店子越大,他这掌柜当得就越有成就感啊,当下眼巴巴地看向了秦风。
  “一万八一个月,先缴纳三年的租金?”
  秦风闻言沉默了下来,过了大概三四分钟后,开口说道:“周老板,如果单是租金,我能负担得起,不过对方要是再有什么别的附加条件,这事儿就不好办了。”
  当年在津天的时候,秦风有过接手古玩店的经验,他知道,除非是市场直接往外租赁的店铺,否则基本上都是转让的。
  既然是经营中的店铺转让,肯定是有各种原因,诸如经营不善或者是像莘南那样被人胁迫,如果是赚钱的生意,自然没人会往外推。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些转让的人,都希望将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往往会提出连货物一起转让,那样一来,恐怕就要超出现在秦风所能拿出的钱款了。
  “秦兄弟,您师从齐老先生,我和老先生门下弟子也多有来往,说起来咱们也不是外人……”
  周老板和秦风套了句近乎,接着说道:“这家店的老板和我关系不错,只是近来出了点事情,我昨天打电话问了他,他流露出一点想卖的意思,我这不马上就想到秦兄弟你了嘛……具体的事情,我那老友也没细说,我觉得你要是感兴趣,就先去店里看看,至于细节这些问题,你们俩坐下来谈,是否能成,和我老周都没关系……”
  在京城里做文房四宝方面的生意,和文化圈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周老板的确是和齐功的几个弟子交好,之所以这么卖力气帮秦风寻找店铺,一来是怕他涉及文房四宝的生意,二来也想和秦风结个善缘。
  “周老板,既然这么说,咱们还真不是外人啊。”
  秦风自然听得懂周老板的话,当下笑道:“您老和那位店铺的老板是老友,可知道他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在潘家园这种地方,两百平方的店铺,算是装潢等开支,恐怕初期的投资最少要在千万以上,没点实力的人根本玩不转,能逼得那人起了转让店铺的念头,这遇到的事一定也不简单。
  周老板叹了口气,说道:“老方这人啊,什么都好,就是赌性太大……”
  “赌性大?去澳门输钱了?”秦风闻言一愣,俗话说十赌九骗,任你万贯家财,只要沾染上了赌,都能赔成个穷光蛋。
  “不是赌钱,他赌石。”
  周老板摇了摇头,他以为秦风不懂得什么叫赌石,解释道:“赌石就是赌玉,和田玉能赌,不过赌性小,老方前几年迷上了赌翡翠,上个月却是栽了个大跟头……”
  原来,那家玉石店的老板叫做方雅志,祖上从嘉庆朝就开始经营古玩买卖,开了一家叫做“雅致斋”的老字号。
  “雅致斋”虽然比不上号称南朵北荣的沪上“朵云轩”和京城的“荣宝斋”,但也是百年老店,在京城古玩行中赫赫有名。
  和“荣宝斋”主营字画和文房四宝不同,早年的“雅致斋”,做的项目比较杂,古玩四大类几乎都有涉猎,从而给人一种杂而不精的感觉。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雅致斋”的现任主人方雅志接手了家族生意,却是将主营的商品定在了玉石上,出新创意,推出了一批中高档的玉石饰品。
  京城一向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文化人和玉石的渊源是自古就有之的。
  这一批玉石饰品面世之后,很快打响了“雅致斋”的名号,几乎玩玉石的人,没有不知道“雅致斋”的。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很多人手上都有了些闲钱,加上玉一直有养人的说法,那段时间玉石饰品的销量开始上升。
  当时方雅志几乎将所有的身家都投入到了生意中,垄断了疆省的几个玉矿产量,在八九十时期的国内,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玉石大鳄。
  精准的眼光和大胆的投资,也给方雅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在全国各地一共开了近五十家连锁玉石销售店,风头一时无两。
第0240章
店面(中)
  从解放后到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历经了数次重大的变革,搞得人心惶惶,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仍然有很多人在持观望态度。
  除了前文曾经提到的那些刑满释放的个体户之外,像是解放前就拥有许多产业并且将那些产业转移到海外的家族,却是不敢贸然进入国内市场。
  可以说,八十年代末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都是国内许多行业的一个空白期,当时进入到那些行业中的人,无一不是获利颇丰。
  方雅志就是如此,过人的眼光和气魄胆略,让他在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玉石产业。
  那时各行业还没有价格监管,玉石原材料便宜,加工后出售的价格往往都能翻上十倍百倍,可谓是暴利行业,也为方雅志积攒了亿万身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树立百年老店的招牌,方雅志斥资近一千万,在新建的潘家园内,开设了“雅致斋”的旗舰店。
  当然,在琉璃厂内的“雅致斋”总店还是保存的,毕竟那百年的风雨沧桑,就是岁月铸造起来的牌匾。
  新店开业之后,更是确定了“雅致斋”在国内玉石行当的龙头地位。
  潘家园内的“雅致斋”不光做零售生意,更多的则是南来北往的客户到此进货,往往“雅致斋”玉石行情的波动,就能影响到全国的玉石行当。
  不过这种好光景,也就仅仅只维持了几年的时间。
  进入到九十年代中期后,不光是京城一些老牌古董商人盯住了玉石产业,就连港岛的那些传统珠宝商,也有意在这块蛋糕上分上一杯羹。
  疆区玉石矿的垄断,很快就被实力雄厚的各个商家联合打破掉了,而各种中低高档次的玉石珠宝店,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京城的各个角落。
  如此一来,面临着玉石原材料的涨价以及激烈的竞争,方雅志玉石王国的份额,很快就萎缩了下去,面临着市场的巨大考验。
  虽然进入市场早,“雅致斋”在国内玉石行当中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但是来自港台大珠宝商们的冲击,也让方雅志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方雅志之前摊子铺的太大,资金回笼比较慢,再加上一些决断出现了失误,一度造成了“雅致斋”现金的周转困难。
  方雅志也是有决断的人,当下将国内数十家分店转让了出去,套现了上亿的资金在手上,将京城的几家店稳固了下来。
  不过方雅志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从昔日国内玉石行业中的龙头,到固守在京城这一偶之地,方雅志并不甘心,于是就开始寻找起别的机会。
  在九五年的时候,方雅志在一次粤省考察时,接触到了翡翠珠宝,这种以绿为美以绿为贵的玉石,让他很是着迷,并且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于是方雅志亲自前往翡翠产地缅甸进行考察,在进行了多次的市场分析后,方雅志拍板,决定在“雅致斋”上马中高档翡翠饰品。
  这种曾经被慈禧太后和宋美龄所钟爱的玉石,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反馈,尤其是那种阳绿的猫眼戒面,更受到很多暴发户们的追捧。
  沉寂了好几年的“雅致斋”,靠着翡翠市场的发力,终于又扬眉吐气了,这让方雅志兴奋之余,又开始未雨绸缪起来。
  做玉石生意,原材料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好的玉石原石供应,即使有再强的分销渠道,那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前几年方雅志的玉石生意被狙击,就是因为疆区的原材料市场被众多珠宝商联合击破了,这才导致他对市场的垄断崩盘。
  在看到未来翡翠市场的商机后,方雅志再也不想犯以前的错误了,于是就想着多囤积一些高品质的翡翠原石,就算日后有人进入翡翠市场,他也能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动了。
  不过翡翠原石和普通玉石不同,它的外皮被一层石皮包裹了起来。
  在没有擦去石皮之前,谁都不知道原石中是否有翡翠,“神仙难断寸玉”的说法,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形容翡翠原石的。
  于是从三四十年代,翡翠一直延续着一种赌石的习俗,也就是说客人来挑选石头,只能凭借着石皮外的表现来选购。
  所有的石头都是按斤数来卖,如果客人买到的原石切出了翡翠,那就叫做赌涨,如果里面没有翡翠,那就是赌垮掉了。
  由于缅甸的翡翠矿老板们为了规避风险,所卖的原石基本上都是赌的,所以来自国内和东南亚的商人们,也都纷纷参与到这样的交易之中。
  在缅甸,这样的交易也被称之为“翡翠公盘”,随着翡翠饰品在中国以及东南亚越来越受欢迎,每年翡翠公盘的成交量也越来越大。
  单块翡翠原石的价格从最初的几千美元,一下暴涨至上千万美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翡翠商人和赌徒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11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