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影星(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875

  公司前台的女孩客气的打招呼,“今天好早啊。”
  阿曼达笑了笑,“天气不好,早出门了一会。”她打过卡,准备去自己的办公位,突然发现公司门口的书架上,一本杂志的封面人物异常眼熟,连忙走了过去,好奇地说道,“咦,这个家伙,竟然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了。”
  “安妮。”阿曼达取下那本时代周刊,对前台女孩说道,“我能拿去看下吗。”
  前台女孩连忙应声,“可以啊。”
  “谢谢。”
  阿曼达道过谢,拿起杂志来到自己的工位,趁着距离上班还有点时间,简单的收拾了下桌子,将这本《时代周刊》放在了自己面前。
  杂志上的人是她的老朋友马修·霍纳,他坐在斑驳发黄的草地上面,身后有一群黑人儿童跑过。
  “这是去非洲了?”阿曼达有些好奇,“好像是非洲吧?”
  她看到人物图片下面有一行字,“关注难民儿童,马修·霍纳的慈善之路!”
  除了这一行字母,人物的侧面还有文字注释。
  “马修·霍纳说:看到难民营里面的孩子,我就揪心!”
  阿曼达渐渐明白了,马修这个家伙看样子是跑去非洲做慈善了啊。
  看着封面,她脑海里突然涌出一些回忆,当初刚认识马修的时候,他还是天使经纪公司一众小演员中很普通的一个,如今却是能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大人物了。
  当年有几个人能想到现在?哪怕是她这个朋友,做了最为乐观的估计,也没想到他能成为好莱坞的一线大明星。
  阿曼达摇头笑了笑,翻开了这本时代周刊,紧靠封面的内容,就是封面人物的专访文章。
  看了眼时间,距离上班还早,她干脆看了起来。
  2005年12月,马修·霍纳被任命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然后他作为联合国的代表,来到了肯尼亚与索马里交界处的难民营,实地探查非洲难民的生存状况。
  这段经历给马修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说那是他去过的最纯粹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如此慷慨和坦率,善良且不物质”。
  在这次旅行之前,他一点也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们依然每天踩在地雷上。马修对非洲人民的可怕处境深感同情,他明白自己回到美国后必须立刻将这些感受付诸于行动。
  马修向联合国难民署表示说,如果有什么他能做的事情,他愿意去做。他也聪明的意识到,他作为电影明星的身份一定会帮他做到无名小卒很难做到的一些事。
  “如果我以积极的方式利用名声,它或许就意味着可以影响年轻人使其参与进来,这么做很值得。”
  马修出身贫寒,经历了多年的贫穷、迷茫和困惑,这次非洲之旅让他开始意识到,与非洲人民相比,他经受的那些烦恼根本不算什么。
  他表示,“过去我花了太多时间在我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进行自我同情,而没有醒来看看自己拥有多少有利条件。”
  看到这里,阿曼达挠了挠头,貌似她所认识的马修,一直是乐观和积极的人,好像没什么困惑之类的吧?
  当然,她也知道采访肯定有所加工。
  阿曼达继续往下读。
  马修踏上这些旅程并不是在演大明星做善事的角色,而是去听,去看,去了解。他要面对可怕的情况,面对他从未见过的场面。采访时,他向我们展示了他感受到的每一种情绪,流下的每一滴眼泪,令他感动的每一个人。
  他列出的数据,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全世界有超过四千万的难民;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11亿人缺乏安全的饮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供电;全球有超过1亿的失学儿童;在非洲,每6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在5岁前夭折。
  “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人生道路。”他在采访中如此说道,“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这些了不起的人,并让我获得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经历。”
  起初马修想要对人们隐瞒他的演员身份,害怕自己所选的事业会显得无用且肤浅。
  “我干的工作在他们想来是非常奇怪的。”马修说。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些人对他的名声和财富毫无概念,对他的演员身份也没什么感觉。如果他们看到他时显得很激动,那是跟他乘坐一辆联合国的汽车前来有关,而不是因为他是好莱坞的大明星。
  事实上,甚至有一个小女孩向这位好莱坞明星索要地址,开始马修对于提供如此私人的信息有所犹豫。
  “我就保留隐私这一问题思考了一会,因为在美国我一直被告知要这么做。”马修这样说道,“但他们与我分享了他们的信息,所以我也将与他们分享我的。”
  难民们不在乎他是谁,也不在乎他拍过什么电影,他们只在乎他在那里努力想要帮助他们的事实!
  采访的最后,马修告诉我们,他正在筹划建立两个慈善基金会,一个专门用于帮助非洲的难民,另一个用来为难民中的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
  看到这里,阿曼达停了下来,合上这本时代周刊,托住下巴思考了起来。
  马修那个家伙要成立两个慈善基金会?表姐海伦·赫尔曼更加擅长经纪事务,对这些涉及金融方面的事务了解的应该不是特别深,但她不同,她在英国主攻的就是金融和商业,还参与过父亲的慈善基金会的运作……
  在父亲的公司里,她根本没有太多施展的机会,大小姐的身份给了她足够的方便,却也让她做起事来束手束脚。
  海伦跟马修那边不一样,肯定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她与海伦像是亲姐妹,跟马修更是多年的好友,像是慈善基金会这种机构,他们肯定要交给一个足够放心的人去打理。
  阿曼达突然笑了起来,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她已经成长为了一个自信的女孩,自认为打理两个慈善基金会绝对没有问题。
  “就是不知道马修和海伦的想法……”阿曼达思考了一会,“父亲那边应该没有问题,他也想让我多历练,能力和经验都是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阿曼达看了看办公区,周围没有人,赶紧掏出手机,先拨通了海伦·赫尔曼的电话,海伦似乎是被从睡梦中惊喜,话音带着明显的不高兴,不过听到是她之后,情绪迅速好转,两人交流了几分钟,这次通话就结束了。
  海伦的意思很明确,慈善基金会还在筹建,如果她能加入进来,绝对举双手欢迎,但还要看马修那边的意思,只要他点头同意,一切都不是问题。
  阿曼达是个行动派,既然有了想法,就会尝试着去做,她拨通了马修的私人号码,却迟迟无人接听。
  连着拨打的两遍,电话都是无人接听的状态。
  阿曼达看了看时间,纽约和洛杉矶那边有时差,猜测马修那个家伙可能还在睡觉,把手机调到了静音上面。
  整个上午的时间,阿曼达都无心工作,时不时就拿起手机看看,马修有她的号码,过往遇到这种情况,马修很快就会回过来。
  一直等到中午,手机终于震动了起来,阿曼达拿起来看了一眼,正是马修的号码,来到公司一间无人的会客室,按下了接听键。
  “抱歉,阿曼达。”电话那边的马修解释道,“手机昨天忘在助理的车上了,我刚刚才拿到。”
  “没关系。”阿曼达也不跟马修客气,直接说道,“我刚刚看了时代周刊,看到你说要成立两个慈善基金会?”
  另一边,马修正站在华纳制片厂门内,能看到门外聚集了很多记者,稍稍压低声音说道,“已经开始筹建了,具体都是海伦在负责,目前进度不算理想,海伦说她专业性不强。”
  “需要我为你推荐一个专业人士吗?”
  听到阿曼达的话,马修立即想起这个女孩家世非常好,不禁笑着说道,“好啊,我这正缺专业人才呢。”
  电话那边响起阿曼达清脆的声音,“你觉得我怎么样?”
  “你?”马修多少有点吃惊,不过还是问道,“你准备来洛杉矶工作,你父亲同意?”
  “当然同意。”阿曼达的话还直接,“我前年刚毕业的时候,在我父亲的慈善基金会工作了很久。”
  马修思考了两秒钟,说道,“这样吧,阿曼达。你有时间的话,来一趟洛杉矶,我们面谈。”
  听到那边应了下来,马修挂断电话,招呼贝拉·安德森一起出了华纳制片厂。
  二十多名记者立即围了上来,马修知道这是《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带来的效应。
  一个男记者率先大声问道,“马修·霍纳,你如此热衷于慈善,为什么不放弃表演彻底投身于慈善事业?”
第403章
保镖
  提问的记者胸口挂着《纽约邮报》的吊牌,双眼异常锐利紧紧盯着马修,他就是故意在刁难这个如同火箭一般直冲云霄的好莱坞新锐明星。
  他得到线人报告马修·霍纳在华纳制作厂的消息之后,来时的路上已经设计好了这个问题,并且赶过来还与守在制片厂的大多数同行达成了默契,如果马修·霍纳出现的话,由他来提第一个问题。
  新年前后这段时间,马修·霍纳实在是太火了,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哪怕远在欧洲,也不断吸引人的关注,不但抢到了娱乐和时政众多媒体的头条,还一举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借着慈善这把火,将自身的名气与影响力越烧越旺。
  这样的明星很红?红到发紫?像他这样有良知有职业准则的记者,就是专门来揭示这些过渡包装的人的真实面目的。
  马修·霍纳不是打着慈善的旗号,来做提高自身名气的事吗?那他用一个最简单直接,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直接怼过去,只要他回答稍微有点纰漏,在场的这些同行肯定不会放过他,会用海一般的问题彻底压垮他!
  这个记者问出的问题,明显带有陷阱,马修听过之后,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
  最近这段时间,北美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基本都是倾向于他这边,但这样的问题一旦回答不好,极有可能导致舆论转向。
  很多明星的人设,其实就是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崩盘的。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回答,华纳制片厂的安保人员已经来到了旁边,完全可以让他们隔开一条道路上车离开。
  这明显不是最好的选择。
  马修如今也是身经百战了,加上本身较为多疑和谨慎,不难发现问题中的陷阱,而且长期受海伦·赫尔曼和伊莲娜·波雅尔的熏陶,也有足够应对记者刁难问题的急智。
  如果实在没有好的答案,他肯定三缄其口,拍屁股走人。
  不过,短短数秒钟的时间,马修已经想到了合适的答案,面对记者的一串话筒和录音笔,直接说道:“我非常想这么做,但我明白自己做演员更为有用。与在一片田地里度过一个星期相比,我拍一部电影就可以有经济能力做更多的善事、吸引更多的注意,也能号召更多人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来,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人多力量能变大。”
  那个《纽约邮报》的记者似乎没想到他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张了张嘴,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
  “FUCK!”那个记者心中爆了句粗口,“这答案简直无懈可击。”
  他还来不及再提问,就有记者抢在前面,其他记者已经给了他面子,当然不会继续等下去。
  一个女记者大声问道,“非洲的旅程是不是让你很有感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8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