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999

  之前的多木浩,就仿佛是一把隐藏在了刀鞘里面的绝世名器,让刀鞘将锋芒都为之吞灭压制,而他现在,则是仿佛是在吞口处已经微微的露出了一寸毕露的锋芒,令人不能忽视。
  面对这样的多木浩,林封谨明显有一些不适应,却看到了他捻起棋子点向了棋盘上面的动作,不知道为什么,竟是生出了一种被人当面一刀劈过来,急需闪躲的感觉。林封谨本来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但是立即就发现,围观的人居然都是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有的人甚至做出了偏头和下意识自我防护的动作,这才知道多木浩现在的修为提升之快,已经是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多木浩此时也还是处于刚刚突破,难以控制力量的境界,自身的力量都没有办法做到收发由心,那么在对敌的时候必然要吃大亏,因此陆九渊才和他对弈,便是要以这样的雅事来让他徐徐调整自身的状态和心境,慢慢的对身体形成彻底的掌控。
  ※※※
  林封谨在旁边侍立了一会儿,不觉之间,已经是大汗淋漓,仿佛是已经与一名绝世刀客和绝世剑客交手了数百回合。陆九渊也早就发觉了这个弟子,等到这一盘棋下完,便起身吩咐众人散了,这才唤林封谨上前相见,询问他有什么来意。
  此时林封谨却是仔细的打量了一会儿陆九渊,按理说弟子这样注视师尊乃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不过说来也是奇特,九渊先生也是就这么坐着任他观看,隔了半晌才道:
  “你看出来了什么?”
  林封谨有些错愕的道:
  “怎的,怎的完全在陆师身上都感觉不到剑意了?”
  陆九渊忽然哈哈大笑,他素来都是不苟言笑的严厉之人,忽然这样的大笑,可以说是难得至极。
  “你的感受还真是敏锐呢,不过这还是多亏了你。”
  林封谨奇道: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陆九渊微笑道:
  “多木浩此次前来,厚积薄发,勇猛精进,因此得以突破,从刀道宗师晋为大宗师。但是天下万事万物,越往深处去探索,就越会觉得殊途同归,因此我目睹了他晋升的过程,也是获益良多。”
  “在之前,为师一直是颇为迷惘的,因为似乎周围条条都是大道,但仔细一看,却是绝路,因此根本就不敢举步,但是现在目睹了他的突破以后,这前方的正确道路却已经可以说有迹可循,因此前路艰苦,却也是甘之若迨了。当然,我却是比不得多木浩,将所有的身心精力都放在了刀道上,所以为师想要突破的话,难度何止是他的十倍,不过好歹总算知道大概的方向吧。”
  林封谨听了又惊又喜道:
  “那就要恭贺师尊了。”
  陆九渊一摆手,便不经意的道:
  “说吧,来我这里有什么事?”
  林封谨此时却是犹豫了一下,这当着师尊询问他老人家之前的旧情人的去向,这怎么来说也是有些尴尬吧?但此时林封谨若是不去寻找东家之子,那么就得去寻找传承了酒道的杜氏一族,这却是更加神秘的一个家族了,就算有线索都至少是一两百年前的……
  所以,林封谨只能硬着头皮道:
  “这个……师尊自然是知道弟子前些日子弄了些东海特产回来的了?”
  陆九渊道:
  “唔,是那越光莲雾米吗?确实不错,此物长期食之,不说什么脱胎换骨,但是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林封谨迅速的看了陆九渊一眼,紧张的道:
  “是的,但是此物栽种的时候要用荤肥和素肥浇灌,更有甚者的是,会吸收周围的山川灵气,栽种十分不易。并且此乃东海特产,移栽到了我中原来以后更是有些水土不服……”
  九渊先生看了林封谨一眼,奇道:
  “这,这和你今日来见我有关系吗?”
  “咳咳……”林封谨干咳了两声道:“根据多方面的研究,这越光莲雾米却是由茶树变异而来的,若是要使其变得适应中原的气候,必须得有高手帮忙改良……而天底下对茶树最了解的,那个,那个,陆师,似乎莫过于东家之子那一族了。”
  一听到了“东家之子”四个字,陆九渊也是老脸一板,十分的尴尬,立即呵斥道:
  “你此时也是堂堂举人了,更是隐然为年轻一辈当中的翘楚领袖,怎么整日都将心思放在了阿堵物上面?”
  林封谨此时虽然心中对此是有些异议的,但当然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只能“羞愧”的道:
  “是,是,只是父亲一直身体不好,并且大夫还说他的身体是虚胖性质,虚不受补,我也只能想些别的法子来尽一尽孝心,也没想到此物的效果居然是如此之好。”
  陆九渊“唔”了一声,隔了一会儿便道:
  “我知道了,你去吧。”
  林封谨顿时就如蒙大赦的离开了去,陆九渊却应该是被林封谨的这寥寥几句话激起来了心事,眼光显得飘渺模糊了起来,隔了一会儿,忽然念出来了一句话:
  “唯能极于刀,始能及于道。”
  这句话乃是多木浩的写照,他在刀道上勇猛精进,做到了极致,所以才触及到了道的边缘。陆九渊在之前也是觉得自己算是心无旁骛的投身于剑道,此时遇到了多木浩之后,这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用这样的方式活着并且奋斗的人。
  更是发觉自己与之一比,那真的是分心太多太多。
  他端坐良久,叹息了一声,是夜,九渊先生房内的烛火久久都不能熄灭。
  ※※※
  第二天早上,林府外面便来了一位客人求见林封谨。
  这客人一来,林封谨就吃了一惊,好奇道:
  “刘伯,你怎的来了?”
  原来这位客人竟然是九渊先生门下的一位老仆,算是管家之类的,据说是已经跟随在了九渊先生身边几十年了,虽然已经年近八十,却是精神矍铄,丝毫不显出老态来,走路也是虎虎生风。
  在林封谨当时还没有拜师的时候,便听说刘伯砍柴挑水做饭什么的都是一肩挑,此时虽然仆人众多,但是九渊先生的衣食住行依然是他老人家一手操持,就连桌椅板凳,剑谱秘册,神兵利器也都是交给了他在打理,深得九渊先生信重。
  正因为如此,林封谨这才纳闷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居然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刘伯找上了门来。
  将刘伯请进客房坐下,刘伯却是呵呵直笑,连连摆手道:
  “我就是来讨个信儿,不知道公子什么时候动身,老朽好事先安排。”
  林封谨愕然道:
  “什么信儿?什么动身?”
  刘伯奇道:
  “渊哥儿(只有他能这么叫九渊先生)不是说,你要去寻四房那边的姨表姐吗?他们此时在东夏国呢,并且都不愿意见外人的,所以必须要老汉我带你去,否则的话,无论是什么暗号暗记书信之类的,都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人,这一来一回的几千里路程,难道不需要准备准备?”
  林封谨听了刘伯的话,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东家之子……竟然是在东夏国??这个倒确实是需要准备一下。”
  接下来林封谨一琢磨刘伯的话,又立即的从这些话里面找出来了不少的信息,感情九渊先生和这东家之子还有着血缘关系,彼此之前还是亲戚呢。
  不过这也说得过去,十七八岁,对爱情充满了最美好憧憬的年轻穷书生,才华横溢,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却是恰好遇到了一个风华正茂,雍容华贵的女孩子,自然是直接在心中将其当成了暗恋的对象……二者之间当然会触碰出格外激情的火花。
  当然,最后的结局肯定是遗憾。
  不过林封谨忍不住又想,若是当年的东家之子与陆九渊真的走到了一起,那么还有现在这个霸气无双,剑术登峰造极的九渊先生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温柔乡便是英雄冢,要获得什么,那么就要失去什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朝相见,便是别离五十年,或许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早已是爱过,恋过,然后就忘了,但是林封谨此时却是觉得,这一份酝酿了五十年的感情,若未消退,那将会是若陈酿一般,浓烈到怎样的地步啊?
  想到了这里,林封谨忍不住摇了摇头,将这些没用的情绪抛在了脑后,他此时已经在考虑去一次东夏的可能性的。
  七冲门的最后一关,就仿佛是一道铁闸那样,将林封谨的实力关得死死的,而说实话,此时林封谨的实力,也是早就超越了当前的境界,只差这最后一步,有道是厚积薄发,林封谨这时候也是相当于已经是“厚”到了极致,只差这临门一脚了。偏偏妖命者的身份特殊,突破方式也是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换成是修炼别的功法,就算是无师自通,也一定是早就破关。
  在这种情况下,林封谨自然是急于破关,要将此事摆放在第一位上。
  而他有所顾虑的,自然还是东海联军方面的问题。
  在林封谨的眼里面,世事无绝对,他认为东海诸国前来进袭的可能并不大,但绝对也不能说是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自己已经沿着海岸做出了预警的体系,一旦对方来攻,也是能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吴作城可能独立与东海联军作战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一长,就必须要自己坐镇了。
  其余的不谈,单是张雷率领的铁甲刀盾兵和三里部的骑兵之间的协调,还有调度,没有林封谨在其中的斡旋调和,时间一长也就一定会出大问题的了。
  而自己一旦去了东夏,并且还没有办法及时赶回来……林封谨最怕就是这种情况的发生。
  (PS:看到有书友不理解设置烽火台的意义,还有就是突袭吴作城的难易度,特此说明一下,首先,这个时候横穿大洋的风险很大,就算是没有深海怪物的威胁,也存在茫茫大海中很难定位的问题,东海诸国横渡大洋来到中原,走的航线都是千百年来用无数朝贡的船只残骸标注出来的,在中原沿海航行的时候,通常也是不会冒风险驶入深海,而是沿着海岸线走的。所以在沿途也会航行一段距离就补充淡水,食物之类。)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要想袭取吴作城,至少至少也是要五万人吧,单是这五万人,也是要起码接近二十艘六桅,七桅大船来装载,同时,这五万人至少要带足两个月的粮食吧?就算是一个东海联军的战士每天只吃一斤粮食——在没有大量肉食的情况下,要负责搏杀这种重体力消耗的士兵每天只吃一斤粮食真的是很少了——这里就至少都是三百万斤粮食,这里又至少是十艘船!加起来这就是至少是一支三十艘巨舰的庞大舰队)
  (最后,只用舰队是打不下吴作城的,还得将五万名战士运送上岸,安营扎寨,而在吴作城附近能停靠下来这样规模舰队的良港地势本来就相当苛刻了,同时,要上岸扎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附近必须得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还要有足够的空地能安置下五万人,附近有大量的森林,因为无论是燃烧,安营扎寨,修船,打造攻城器具什么的都是会大量消耗木材,并且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最好易守难攻,还要与港口互为犄角之势……这么多苛刻的要求一一列举出来以后,这才会令人知道为什么天然的深水良港真的是十分难寻。综上所述,所以东海联军想要突袭吴作城,在有心防范的情况下,真的是难上加难。)
  不过,林封谨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要去东夏一行。
  因为他最后还是觉得,自己身上的这个七冲门确实是应该破掉了,并且心中也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若是再拖延下去的话,说不定会有什么未知的莫大弊端。
  当然,更重要的是,林封谨觉得自己的担忧也是小概率事件,要发生这种事情,第一是必须东海联军的人抓准了时机,看准了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来袭,从各方面回馈回来的情况来说,这已经是大概十成当中只有两成的概率。
  第二,即便是东海联军的人来袭吴作城,自己没有办法及时(在三个月内)赶回来的可能性也顶多只有三成!
  这两种突发状况加在一起,才会演变成最令人纠结的状况,所以林封谨觉得这个险还是值得冒一冒的,实在不行的话,他也不是没有底牌,那就是请吕羽发话,让四胜关的守军出面,发兵来解吴作城之围。
  当然,这是下策,不管吕羽和林封谨君臣之间再怎么相得,一旦北齐动兵,那就是国事,断然不会和私人的情谊混合进去,吴作城中就必然会被北齐强势插上那么一脚,对于林封谨来说,若不是逼不得已,便真的是不想这样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