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999

  吕羽坐直了身体,已经是君臣对答的模式了,挥手道:
  “你且尽管道来。”
  林封谨道:
  “东海诸国的军制还是属于抽丁入伍的制度,所以其军士大部分都是刚刚才拿起刀枪的农夫,战斗力比起我等军队来说,会羸弱许多,其十万人的战力,顶多只能与我中原军力六万人等同,此乃其一,若是骑兵的话就更不用提了,相信君上的吞蛇一出,便是鲸吞十万之众也是轻易的。”
  吕羽听了以后,眼前一亮,微微点头。
  林封谨接着道:
  “东海诸国本土乃是在几千里的海外,无论是辎重兵员,都是运输十分艰难,因此在中原周边的岛屿或者海岸上必然设置有喘息的中转据点,倘若若针对其这一点下手,那么当有奇效。”
  吕羽听了以后,也是很以为然:
  “最后,东海诸国乃是联军而来,诸国之间,必然利益牵绊,勾心斗角,不如我等万众一心,指挥方面也是必会出现许多漏洞,此时乃是东海诸国嚣张出动出击之时,此点弊端还看不出来,但是,一旦压力变大,呈现出胶着的局面时,这一点便是十分致命的致败因素。”
  吕羽也是领军出身的,听到了林封谨的分析,立即也是点头赞成,军队当中,可以说只能允许有一个声音!敌方派系众多,如此复杂,仿佛是堤坝上天生就有缝隙,只要关键时候抓住了这一点,那么势必是致命的。
  林封谨此时面对吕羽,则是只谈现状,绝口不提应对的具体措施,因为这些东西不是林封谨应该操心的,那是兵部和枢密院的事情,林封谨在这里说起来的话,反而有多管闲事的嫌疑。
  吕羽沉吟了一会儿道:
  “你的这些消息相当有用,写个折子上来吧。至于这一次乡试,朕会给人打招呼的。”
  林封谨苦着脸道:
  “君上,微臣还是有几分薄名在,想必就算是考完了以后,微臣的卷子多半是要被弄出来誊抄一番,被不知道多少人指指点点,这打招呼了之后,臣本来是没有把握考中的,可是考官却是强行拔擢,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于国家的名声也有碍?”
  吕羽转念一想,发觉林封谨说得也是有几分道理,觉得十分为难,皱眉道:
  “那你要朕怎样?”
  林封谨看了吕羽一眼,终于还是厚着脸皮道:
  “不若君上现在就将考题订下来了怎么样?”
  吕羽愕然了一下,立即怒道:
  “你这是要朕和你串通起来舞弊啊?”
  林封谨正色道:
  “怎么会呢?臣只是偶尔听到了君上的自言自语而已。”
  吕羽无奈道:
  “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只有你才想得出来!若是史官知道了这件事,史笔如铁,朕都要被写成是千古笑话啊!”
  林封谨厚着脸皮道:
  “这不是史官不在吗?”
  吕羽捂脸,他自即位以来,威权日重,并且也是心胸险峻,臣下见他面色不妥,甚至都会噤若寒蝉,十分惶恐畏惧,知道这个君上不好侍候,若是其余的臣子见到他居然被林封谨步步紧逼,弄得如此的尴尬,一定会大跌眼镜啊。
  良久,吕羽才苦笑道:
  “出题论典这种大事,按照常理朕都是交给了御前的翰林学士去做的呢。”
  林封谨心道打铁还得乘热,现在不落实这件事情,自己也只有两三天时间去备考了,这期间还要找做枪的……你老人家嘴皮一翻就搞定的事情,也不知道体谅体谅一下咱?
  且不说林封谨心中转着的这些大不敬的念头,口中却是还是不停的在劝说,吕羽都是在不停的摇头,好说歹说都不肯就范,林封谨忽然脑子里面闪过了念头,这君上从小就是杀出来的前程,他未必就读了什么书呢?莫非,他不是不愿意应承我,而根本就是不知道出啥题?
  一念及此,林封谨便试探性的道:
  “今年有寇犯边,不若今年的第一场四书题就以此为例?”
  果然,吕羽便有些如释重负的道:
  “唔?”
  林封谨心中顿时大定,顷刻之间就越庖代俎的将题目给包揽了下来,这第一场考《四书》题,第二场考《五经》题,第三场考策五道。不多时都是被他一一弄了出来,吕羽摊上了这么一个臣子,估计心里面也是觉得憋屈无奈得很。
  “君上要记得这些题目哦,千万千万不要记错了哦!微臣,哦还有东林书院这几百年里面累计下来的名声就都交托在君上的身上了!”林封谨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叮嘱道,然后便来了一句:“既然如此,微臣告退。”
  正事说完,林封谨便是哼着小曲儿心满意足的走了,他这一次来可以说是若空手套白狼一般,不仅仅连考题都捞到了,最令人发指的是,题目还是自己出的,除此之外,种植越光莲雾米的地方也是搞定了,还平白的捞到了几百亩分布于整个北齐的名山大川的土地,可谓是满载而归。
  等林封谨走了以后,吕羽却是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劲,可是这憋屈找谁说去?难道不成传了林封谨来一刀砍了他?于是当夜猛踹五太监,怒干三妃子,总算将那窝火的感觉给消弭了大半。
  ※※※
  乡试终于来到。
  是日,林封谨果然成为了焦点,入场的时候就引来了大批人强势围观。
  甚至进了场以后,监考的官员也是有事没事就往他的身前晃悠,总是喜欢多瞅两眼,最后背地里都在惊叹,说是这位林秀才果然不愧是东林书院当中才气纵横的高足,堪称是才思若泉涌,提笔千言,别的举子还在酝酿的时候,便是一挥而就,这一份捷才,可以说是堪能与作七步诗的曹植相提并论了。
  有的看到了林封谨所写的内容的官员私下里也是在说,这林秀才也是不仅仅有捷才的,内容也是做得花团锦簇,完全挑不出来什么毛病,而那五道策论更是鞭策时事,写得深入浅出,端的是振聋发聩。
  当然,有人说好话,便有人出来喷毒液。有官员又在酸溜溜的说,这位林秀才早就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这乡试对其余的人而言,那是千军万马若过独木桥,十分艰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对他来说,却是根本不放在眼里面的小事。等到日后的殿试,恐怕这优势就更大了,若是自己能有这样的机遇,指不定比他还从容了。
  总之,不管别人怎么评判,林封谨便以惊人的速度考完了乡试。
  当今五国当中,中唐和南郑都是不允许提前交卷,但是北齐,东夏,西戎则是允可这一点,当然,通常都不会有人做如此举动,因为这样的话,难免会在主考官心里面得个“浮躁”“不堪造就”的印象,这样一来的话,虽然最后是统一糊名誊卷进行评判,但传扬出去总是有所关碍的。
  而林封谨这一次乡试,简直就是势如破竹,只用了区区的一个半时辰,便是昂然交卷出场,这种非主流的行为在别人做出来估计就是个傻子,不过,由名声显赫的林风雨搞出来,立即就是名动邺都,因此林封谨的名次必然就更加惹人关注。
  最后贴出来的榜上,林封谨的位置乃是在第十三名,这个名次对于普通的士子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但是对于注定要吸引诸多话题和关注的林封谨来说,却是引发了当前议论的热潮出来,最后居然被好事的御史拿到了朝会当中来说起。
  闹到了这个份上,礼部最后也只能干脆破例,将林封谨的卷子也是贴了出来(乡试本来是只贴前十名),旁边再加上了主考冯尽忠大人的批语,结果引发的争议就更大了。
  因为林封谨的卷子上表现出来的思路很有争议性,可以说是比较走极端的那种,认同他观点的人呢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为他鼓吹摇旗呐喊。而不认同他的人呢,对于他的观点则是要口诛笔伐,恨不得马上就与之唇枪舌战一番。
第008章
草原新贵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两帮人吵起来可以说是必然的了,而这也正是林封谨想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林封谨来说,国君吕羽已经早就知道了他的才能,因此乡试对林封谨来说,目的也就是能中就行了,考个头名又能怎样?反而白白的招人嫉恨,所以干脆就写了这么一份争议性极强的卷子出来。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名鼎鼎的林封谨考了个十三名出来,在他前面的十二个人肯定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当然不会跳出来说什么偏心啊,作弊啊,便不会导致树大招风。
  而正因为林封谨卷子里面的争议性,支持他的人就会大骂考官不公,有眼不识泰山,哪怕不认可林封谨观点的人,也会在心中暗赞一句少年人真是有个性,哪怕是在乡试这样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居然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也不怕遇到考官不喜你的观点,直接就不取。
  这样一来,便任谁都猜不到事情的真相了,谁能想得到,林封谨的这个十三名是作弊得来的呢?并且帮忙他作弊的还有国君大人?
  ※※※
  时间迅速的过去,一转眼已经是九月了,这段时间里面,林封谨携回来的财富被迅速的消耗着,一大半又填进了吴作城这个黑洞里面,非但将坏掉的神武弩更换了下来,更是额外填补了两百台双发神武弩过去。
  同时,吴作城外出的大量商队也是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数量惊人的战马被交换了回来,草原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牛羊和马匹,因此吴作城的骑兵也是被迅速重建,而战俘则是在方圆五六百里内都修筑有了烽火台,建立了充足的预警系统。
  越光莲雾米也是有了新的进展,产量更高,对灵气要求更小的品种被开发了出来,林封谨想了想,将其叫做熹光莲雾米。当然,这种熹光莲雾米结出来的米粒肯定就要逊色一些,无论是口感或者是灵气都无法与越光莲雾米种植出来的相比。
  不过,这东西再怎么说也是精心栽培种植出来的,单是里面蕴藏有灵气这一项,也是与那些普通的优秀大米之间又有天壤之别了。可以预期的是,这东西只要放出去,一定就可以卖个好价钱的。
  所以林封谨很干脆的决定,在目前的田亩当中大规模的种植熹光莲雾米,至于越光莲雾米则只是种植一小部分再说,用处自然就是进贡和自家人吃,根本就不对外发卖的。
  等到熹光莲雾米储存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再准备开始全面的铺开来,一炮打响其名气,然后将其定价远远的和其余的粮食拉开,自然就不会和其余的行业有所冲突了。
  就在林封谨为自己的发财大计所筹划的时候,中原上的战事也是风起云涌着。
  有道是骄兵必败,东海联军一开始确实是高歌猛进,堪称是穷追猛打,势如破竹,后来更是连州郡大城也是被其袭破,大有攻城略地的态势。
  在这一连番的胜利之下,东海联军内部的矛盾也就渐渐的显示了出来,之前他们来攻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为中原大国的威名所慑,可是现在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却忽然发觉这貌似可畏可怖的大国似乎也就这么大一回事儿,居然是纸老虎,那么心中也就骄傲自矜了起来。
  有道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东海诸国之间的联盟本来就十分脆弱,并且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攻伐,有着血仇,外部的压力一去,内部立即就涌现出来了分赃不均啊,指摘对方出工不出力啊等等声音,这心思用在内斗上多了,用在外部自然就少了。
  这时候,遭受荼毒最烈的南郑福王一系,便是窥准了时机,在距离海岸九十里的海西郡黎县设伏,看准了此时东海诸国最需求的木材,兵器,并且以此为诱饵,将其引诱来攻击海西郡的黎县。
  东海诸国此时携大胜之威而来,强势登陆,围攻黎县,结果攻入黎县之后才发觉中计,南郑伏兵络绎而出,将之围得水泄不通,更是对黎县围而不攻,故意引来了留守的敌人来救,这便是兵法上有名的“围城打援”战术。
  结果黎县当中被困的东海联军还在眼巴巴的望着援军的时候,他们等来的却是援军溃败的消息,非但如此,就连他们乘坐而来的舰船居然也是被夺取了一大半!
  因为虽然南郑此时貌似分裂,但是景王那边也是认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一次不仅仅的大举进兵来援助福王,更是说动了巫神出动,对付东海联军船只上面的苏我使者。
  这一战被称为是黎县之战,东海联军在这一战当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损失,超过十二万名士兵被俘虏或者杀死,三十一名神官玉碎,更是损失了丁号战区七成以上的舰船——最要命的是,这些舰船若是被毁掉也罢了,更是有一大半都被对方俘虏了去,这就是此消彼长的问题了。
  黎县之战以后,被入侵的中原四国也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反扑和回应,普遍出现了大意轻敌的东海联军虽然没有再出现黎县那样的惨败,可是积少成多,顿时也是纷纷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伤亡,累计起来的数字也是十分惊人。
  东海联军在短短的数个月内严重受挫,也是林封谨事前没有推算到的,就算是接下来东海联军还能从国内不断的送来增援的士兵,但是不消说,死掉的那些士兵必然是最精锐训练最好的那一批了,后面弥补上来的,肯定都是第一次出兵的时候挑剩余下来的,因此补充上来的这些军士的战力可想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林封谨的心却是有些悬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