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999

  并且更重要的是,对于拥有一个自由港的林封谨的来说,缴获的这些船只的运力也是达到了数十万石,只要假以时日,它就仿佛是一个能下金蛋的母鸡,会迅速的孵化出大量的利润来。
  接下来的两天当中,吴作城进行了一系列简单粗暴的工作,将东海诸国的特产品啊,黑吃黑的弄来的大量金银财宝啊都一股脑的运上了船只,然后对将东海联军的俘虏和中原的奴隶进行了筛选,将里面最老实的人挑选了出来,最后除了吴作城此时剩余下来的万人守军之外,已经立功转成了自由民的牧奴留下来了五千,东海联军当中最驯顺的奴隶留下来了五千,中原的奴隶留下来了三千人,剩余的统统运走。
  接下来这支船队便启航了,因为这支船队上面的干系十分重大,所以林封谨也是十分看重,最后派遣出来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赤必黎去主持,他们的目标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北齐境内的万田县。
  这里靠海,并且还是林封谨的师兄徐康坐镇,也是有码头可以停靠,并且作为吴作城和上茂城中间非常重要的交通港,林家在这里还是常驻有人手的。林封谨的船队在当地人的帮忙下,可以很轻松的被隐藏起来。
  至于自己的舰队会不会在中途碰到东海联军掠夺舰队的问题,林封谨丝毫都不担心的,大海如此苍茫浩瀚,要在其上搜索一支舰队的踪迹,那端的是大海捞针。
  不要说是现在,就在林封谨前世的记忆里面,二战的时候有了雷达,有无线电,甚至天上有飞机海中有潜艇,中途岛海战的时候,日军是直到对中途岛进行轰炸后一个半小时,才发现美军的航母编队!
  林封谨的船队规模能和美军的航母编队比么?东海联军的侦查手段,能和林封谨前世的二战时期的侦查手段相比么?
  现在的水战伏击,一般都是在河道里面发生的,比如很经典的鄱阳湖口伏击长江水面上经过的船只,那都是可以通过在长江两岸上的探子肉眼侦查的,在海上这样邂逅的几率不是没有,但可以说是无限接近于零了。
  同时,林封谨也是仔细盘算过这一战之后的局势:
  就算是敌人有什么紧急传讯的方法,可以立即将自己攻陷窟窿湾大营的噩耗传出去,这丙号战区得到了这个噩耗之后会做出什么反应呢,肯定第一个反应是暴怒——老窝被抄了,菊花被捅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接下来肯定就想的是报复。
  但是,在考虑到了这一点之后,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报复,拿什么报复?
  吴作城是在陆地上面,那么拿水军报复是很不现实的,对方只需要将航道上沉下去两三艘装满石头的小船,船只就根本开不进吴作城下面的良港当中去。
  那么就只能是陆军了,很好,事情又回到了原点上,若是打得下来的话,何必还要苦心修筑一条壁垒防线呢。
  好吧,那么似乎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集合几个战区的力量一齐收拾掉吴作城,将这根毒刺彻底的拔了出来。这就必须的海陆一起合围,否则的话,陆地上面围剿得热火朝天的,人家海路上却是不停的源源不断的为吴作城输血,那还打什么?
  但是,更是必须注意到,吴作城在海上也是拥有了一定的实力,现在已经是过了三艘三桅船就能锁死吴作城的时代了。
  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来,至少窟窿湾码头上当时停泊了三艘四桅船,两艘五桅船,六桅巨舰,七桅巨舰各一艘,这些船只上面都是有苏我使者镇守的,折合下来的话,足足有近六七百头!!
  这样数量的苏我使者,足足可以让三四头深海远古巨兽这样的变态都闻风而遁了,而林封谨却是可以将其不动声色的吃了下去,那么保守的估计,至少要三倍数字的船只才能困死吴作城。
  这样大的牺牲……没错,的确是牺牲,因为此时东海联军的运力本来就是格外吃紧,抽出这样的一批舰队出来围困,造成的负面后果效应极其巨大啊,并且还要具备统筹调度两三个战区的能力威望,更重要的是,这种调度还要建立在调度好几个国家的军力上。
第082章
彻底放弃
  事实上,林封谨觉得东海联军不可能做出这样的牺牲。
  甚至他会在前面加上“绝对”两个字。
  哪怕是那个狗屁天卢殿下再怎么惊才艳艳,哪怕他的人格魅力再强,哪怕他再怎么痛恨林封谨,但是他的身份就决定了这件事是做不成的,因为他是日出之国的殿下。
  而日出之国乃是东海诸国当中最强的,换而言之,潜在的威胁对其余的东海诸国最大。
  ——倘若有其余的国家将军肯将自己的军队和舰队的指挥权送出去,甘心投身于天卢殿下的麾下,去打一场艰苦无比的攻坚战,同时这么干的后果是让本国的利益和运力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同时若是将这些力量用来劫掠的话则是大赚特赚。
  那么,这位将军的死期应该就快到了,便是再宽厚的君王,也绝对不可能容纳下这样的臣子的。这种行为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卖国求荣”!
  同时,对于丙号战区那些家伙来说,林封谨的这一击也只是将他们打痛了,却并不致命,所以林封谨推断这帮家伙接下来动作也很简单:
  惹不起,总是躲得起吧。
  此时他们对自己的战区内的环境总是有了个大概的认识,所以,接下来这帮家伙在多次要求友军协助而被拒绝之后,应该是会暂时的咽下这口气,无奈的撤出壁垒防线,然后另外找个大本营了,甚至他们还可以发挥出阿Q的精神自我安慰一下,反正窟窿湾大营也是很不理想,港口太小。
  当然,这也绝对不代表吴作城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当东海联军发觉到处劫掠都已经会引起了中原诸国的强势反弹,处处碰壁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便会有了足够的准备,也是有了足够的理由来对吴作城下手!
  林封谨预期那应该是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毕竟就中原四国目前来说,要想出来应付东海诸国这种两栖登陆的有效方法也是很难的,就仿佛是明朝时候的倭寇,这还不是官方行为啊,都搞得整个明朝鸡犬不宁,成为了心腹之患,都要戚继光这样不世出的名将才能将其剿灭。
  何况此时中原四国面临的,乃是有组织有条理有把握的国家行为,这样一来应付起来的话,更是倍加艰难。
  ※※※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林封谨的船队顺风顺水的开到了万田县以后,码头上面的那些人都是欢天喜地的,嘴巴都笑得合不拢来,几乎没敲锣打鼓放鞭炮了,仿佛过年了一般。
  因为这是他们开了年以后做的第一单大买卖了,虽然在码头上面都是打零工的汉子,他们家里面还是有田地,没活儿做不至于饿死,但是也真的是不容易呀,好歹家里人能吃上两块肉了。
  而万田县虽然也是靠海,还得天独厚具有码头的存在,东海联军却都没有来袭扰这里,原因则是只有一个——万田县太穷了,这盐碱地穷乡僻壤的名声在外,姑娘都嫁不进来,东海联军的探子也是听说了这里的“鼎鼎大名”,所以很干脆的将这里打了个大X。
  吴作城的船队一靠岸,立即就用了驿站的人力朝着邺都快马去了,一来是报平安,二来这样惊人数量的货物,还有这么多的奴隶人口,这万田县的运力怎么够?必然是要主家组织车队的了。
  三天之后,换马不换人的信使就将这个消息传到了邺都,自从壁垒防线被修起来了之后,音信断绝了两个多月了,林老爷也是忧心忡忡,每一次看着跑来府上打探消息的苻敏儿和左雅思两人都是在心中长吁短叹的:
  “这小畜生真的是让人操心,这两个姑娘都是如花似玉的,怎的就不动心呢,怎的就不圆房呢,好歹肚皮要是有了动静,我老人家现在也不至于这么心焦啊!啧啧,平时也没听人说过这小畜生养书童啊。”
  结果这个消息传来了以后,林老爷也是震惊了半晌,于是就很干脆的主动出马,组织了一大批浩浩荡荡的大车队前去接应,他老人家当年做粮食生意的时候,更大的阵仗也摆出来过,此时也只是牛刀小试了。
  结果等到林老爷抵达万田县的时候,林封谨居然也是乘坐着一艘三桅船,抵达万田了!
  为什么林封谨居然可以抽身了呢,因为在吴作城留守了三天之后,林封谨居然发觉对面的壁垒防线当中似乎有什么动静,出去一哨探,发觉东海联军诸人竟是开始撤走了!这却是个乘胜追击的好时机,对面的军心士气都是十分沮丧,若是乘势突袭,不难将对方击溃。
  不过林封谨旋即又发觉对方还有援军接应,本来若是骑兵主力尚在的话,那么还能追击一番,但是现在战马大量病死对吴作城的影响也是很大,东海联军死几万人都不伤筋动骨的,林封谨却是把自己的人命看重的很:
  现在活下来的这些军士,手中都见过了血,都是日后自己扩军的种子啊,死一个也心疼得不少,并且也是怕被东海联军伏击,所以也只能目送其归去了。
  接下来根据探马的侦查,对方看起来真的是放弃了窟窿湾大营,只是在那里修筑了一个简易码头,壁垒防线当中的士兵和来接应他们的部队在那里上船,撤离,具体的方向便是不知道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整个吴作城都欢腾了起来,不少人都流淌出来了激动幸福的眼泪,这个事实也是验证了林封谨对当前局势的判断果然是十分精准的,东海联军中人真的是不堪其扰,彻底放弃了窟窿湾大营。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不消说,自然是派出快马前往四胜关外的三里部报捷,同时发动城内的士兵拆毁那道壁垒防线,同时还要将吴作城外面挖出来的那数量惊人,密密麻麻的陷马坑给填上。
  这时候一干人进去以后更是发觉,原来东海联军撤退得十分匆忙,估计他们也是害怕带上粮草行走缓慢,害怕吴作城追击,加上估计也是不缺粮食了,所以竟然也是将大量的粮草,还有很多的粗苯辎重都抛弃在了这里。
  为什么不烧掉呢?则是打算让吴作城的人忙着搬运这些东西,丢失追击自己的良机吧?这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遗留下来的粮草当中,其中就有林封谨拿出去和鸦鬼策交易的粮草,又成功的物归原主,倘若鸦鬼策在天有灵的话,估计也是会喷血的。
  吴作城此时也真的是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好在城里面的人手足够,都是个顶个的壮劳力,并且粮食堆积若山,也没有后勤方面的顾虑,大可以加班加点的让他们狠狠操练干活儿。
  再加上敌人一撤走,在城中闷得太久的人也打算出去住在蒙古包里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的事情都是堆积了过来,让处理内政的斡离等人真的是忙得脚后跟撞脑勺!
  好在这时候林封谨并没有离开,他告诉斡离他们,在最近的这段时间内,还是要以吴作城的安全为优先的,因此第一要务则是要争取在方圆两百里的海岸线上面设置十到二十个烽火台,同时围绕着烽火台建立简易的营地。
  这些烽火台的作用便是用来预警的,同时,围绕烽火台建立的简易营地之后也是很有用处,比如说商队从那里过的时候,也就可以就地歇息,又比如大群牲畜群在外面草场上轮转放牧的话也能在那里过夜。
  马匹的事情倒是不用担心,等联系上了分散到草原上的三里部部族以后,至少就能立即补充一大半战马回来。而吴作城当中虽然粮食十分充裕,但是箭簇啊,神武弩的弩箭等等之类的十分短缺,这些东西林封谨却也是会迅速补充上的。
  林封谨此时更是告诉了斡离和狼突,要将眼光往长远看,这方圆几百里内的牧民大多都是东海联军的吃了亏,或者干脆逃走了,那些本来盘踞在这里的部族失掉了草场,日子肯定过得困窘,那么还可以派遣一些人出去联系联系,通知那些牧民敌人已经走了,同时这些人也最好是携带几车粮食出去,半卖半送的送给这些草原牧民,这么帮扶一下,便能让他们渡过难关。
  狼突对免费送粮食这件事本来还是有些抵触,但是林封谨开导他说,这些粮食本来就是我们抢夺来的,一分钱都没有花,就算是放在吴作城的仓库里面我们也是吃不完,为什么不拿出来帮人呢?
  这些草原上的大小部族渡过了难关之后,他们繁荣了起来以后,吴作城也才方便和他们进行交易,收购牛皮,兽筋,还有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
  因此,吴作城很快的就又派遣出去了五十支小队,每一队都是二十人,每支小队都带着五车粮食出发了,这些人便是作为使者出发了朝着四面八方草原上的部族而去的,在一两个月内纷纷的返回了来。
  有不少的小队还带回来了其余部族的车队回来,这些部队的车队上面不仅仅是携带有回礼,还有不少货物,都是清一色的要求交换粮食的。
  原来去年冬天又是白毛风,过冬本来就将日子给弄得紧巴巴的了,偏偏随着东海诸国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来袭,惨无人道的对周边几百里草原的扫荡,直接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靠近这附近的几百里草原上面,还是有七八个水草丰美的草场的,自然就荒废了。而本来在这七八个草场上放牧的牛羊却跑去别的草场上面吃草,可是别的草场上也原本有主,外来的牲口多吃一口草,原本的牲口就得少吃一口,因此竟是搞得草原上面现在都开始闹起来了大饥荒。
  如今林封谨派人去送粮食,有一些部族在笑纳粮食的同时肯定就会想:觉得吴作城都在送粮食出去了,那么肯定就不会缺吧,因此便试探性的问卖不卖粮,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以后,自然是迅速的派遣出商队前来了。
  对他们的要求,吴作城都是一一满足,并且吴作城方面丝毫都没有要表示出趁火打劫的意思,也表现得相当厚道,草原上现在粮食是什么价格,若是买来给自己部族吃的,报上人口以后,都可以用三成的价格买粮,甚至可以欠着。
  若是想要买来赚一些差价的呢,那么就得拿皮革,兽筋,马匹来换了,但是绕是如此,交换的价格依然比当前的市价要低足足三成。
  因此,吴作城一下子就突兀的繁华了起来,林封谨将这些大事理顺了以后,觉得东海联军不会再来了,就动了思乡的念头,他也是算准了老头子的脾气,知道有如此惊人的一大批贵重的货物去抵达万田县以后,多半会亲自前来的,所以干脆也就弄了一艘船乘坐了下来,结果顺风顺水的短短的四日夜就抵达了万田,果然就见到了老头子。
  当然,知父莫如子,林封谨便连老头子此时的心情和反应也是猜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林员外见到自己“阔别”两个多月的儿子的时候,是在病床上见到的。
  咬牙切齿,摩拳擦掌,窝了一肚子火的林员外一走进房间,立即就仿佛是被戳破的气球那样,满腔怒火一下子就变成了满腹担忧。
  林封谨脸色有些苍白(略微有化妆一下),双眼半闭着似乎睡着了(其实心里面比谁都明白),偶尔发出一两声咳嗽(装的)……见到了林员外的脸色端的是有些难看,旁边的人急忙解释道:
  “公子爷其实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路上风浪大了有些晕船,不巧又刚刚好感染了风寒。”
  这时候,林封谨便是“恰好”被吵醒了,一转头就看到了老头子,急忙便挣扎着要爬起来拜见,旁边人急忙拦住,林员外心中当然是有气,可是这时候就算是满肚子的火,又怎么能发得出来呢?
  恰好这时候后面有人端了一碗参汤过来给林封谨喝,老头子一摸,总算是找到了出气口了,立即怒喝道:
  “你们是怎么做下人的?这参汤都冷了才端过来给人喝?喝了病没治好人倒是先脾胃都败了……(以下省去N字)。”
  林员外这一次骂完人,总算是觉得将心里面的火给败了出去,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呼哧呼哧的直喘气,这时候看着自己的儿子立即就感觉到了心疼了,走上去就问哪里不舒服,问了之后又开始有些絮絮叨叨的唠叨。
  总之,林员外在父亲的角色上,当他觉得有气的时候是严父,但气一消掉的话,就是慈母的和善性格了。这时候林封谨才偷笑着和老头子交流了起来,提到了那些运送回家的财货,尤其是那些东海诸国的特产,林员外顿时就眉飞色舞。
  有了这些货物的支持,他甚至打算在邺都当中重新开三处铺子,这三处铺子每天限量发售三五件东海诸国的特产,要不了一个月就能门庭若市,将人气招引过来,那些百年老店卖的不就是个消费习惯和人气么?
  接下来父子两人又仔细的商讨了一下关于那些俘虏和奴隶的问题,最后决定还是让将其重新运回吴作城,然后从吴作城的陆路去内陆吴作城部族的驻地,这样的话,虽然绕了一个大圈子,可是却省掉了无数的大麻烦,别的不说,单是组织数万人在北齐的境内行走都要引起轩然大波,更不要说是出四胜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