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999

  “莫非君上有清洗我东林一脉的意思?”
  闵真苦笑摇头道:
  “这倒不是,实实在在的说,我东林一脉在朝堂当中的影响力也有些过大,虽然彼此之间不结党,在此朝局交替的时候,被裁汰下来这么多人也属于正常,更重要的是,君上再多裁汰些人,也不怕书院有什么误会,却是因为你的存在……”
  林封谨忍不住都苦笑了起来,不过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很显然,自己这个东林弟子只要一日在吕羽面前地位不减,那么书院就可以安心。林封谨想了想,忍不住又道:
  “那么先生今天来找我又有什么事情?”
第023章
老谋对深算……
  闵真道:
  “树欲静而风不宁啊,本来这朝堂当中的事情就仿佛潮起潮落,有盛就有衰的时候,其实严格地说起来,因为你的缘故,书院在朝堂当中的影响力就算是现在,也不算是弱了,只是,偏偏就有人瞄上了这个时机,要想借势而起啊。”
  “我等最近才知道,法家其内部本来分裂为刑宗和恕宗,已经相互争执对立了几百年,却是在这几年出现了一个惊才艳艳的人物,叫做韩侯,被称为是韩非子转世,在年前的时候一举消除了法家内部的隔阂,将法家一统!”
  “此人野心勃勃,做出了多项改革举措,我们更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此时恰好我北齐朝局代替,刑部尚书空缺,法家便有意谋求此位!并且已经进行到了紧要关头,若一旦被他们得手的话,那就真的俨然若引狼入室一般了!”
  林封谨也是知道其中利害的,常言道,术业有专攻,法家倘若真的得手,可以想象他们在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必然会做得得心应手,就仿佛是在东林书院的核心要害处打上了一颗钉子啊,法家便大可以以此为支撑点,徐徐的在朝堂当中培养自己的话语权。因此他很干脆的道:
  “书院对我有再造之恩,若有事,我必全力以赴。”
  闵真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那就最好,其实书院的意思,自然就是不让法家的人拿到这刑部尚书的位置就好了,至于是不是书院出身的人上位,那都是无关紧要。”
  林封谨点了点头,但忽然想起来了白天剿杀拜魔教徒的那一幕,顿时呆住了,半晌之后才苦笑道:
  “原来如此。”
  闵真愕然道: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林封谨便原原本本的将白天的事情说了一番,还有自己的应对什么的,闵真听了以后,也是愕然了一会儿,忍不住懊恼骂道:
  “上古炮烙柱,向聚……这个人我听过他的名字,乃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而这帮法家的人真的是如奸似鬼,知道你在吕羽面前说得上话,竟是先下手为强!”
  此时林封谨也才完全明白过来向聚这一行人的深意,他们忽然横插这么一手,并且还是在林封谨貌似遭受危难的时候,那无形就会给人以一种感觉:便是林封谨本来这一次剿杀拜魔教徒乃是功败垂成,多亏有了他们才能成事。
  这倒也罢了,最关键的是,向聚和林封谨之间的一问一答,也必然会传到吕羽的耳朵里面去。儒家当中最讲伦理辈分,林封谨事实上本身也是在法家门下的天常书院求学过,因此向聚这前辈和颜悦色的与他说话,他一对一答之间,必然就会显得谦卑。
  这本来也就是必须的礼数,就连东林书院也只能说林封谨应付得体,名门大家,自然要有所风范!就像是港姐之类的在公众场合被揩油也只能微笑而不是跳起来大骂老娘屁股你也敢摸……可是将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流传出去,而且很可能会流传到吕羽的耳朵里面,那就变了味道了。
  首先是林封谨制订的战策出了一些纰漏,被敌人突袭陷入困境,这时候,法家的人不计前嫌前来帮忙,因此转危为安。
  接下来。法家居然还罕见的对林封谨低头了,承认之前天常书院一事法家也有所不对,亏欠了林封谨,这可以说对于一个传承几千年的学派来说,乃是极其难得的事情,林封谨则也是只能谦卑以对,最后法家的人还不居功,大局一定便飘然而去……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家摆明一心要谋划刑部尚书的位置的时候,林封谨若还站出来要坏了他们的好事,那在别人当中的印象必然就不大好了,觉得这个人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可能都是有的。
  于是很显然的,林封谨这时候就是个两难局面,若是出言阻挠法家谋求刑部尚书的位置,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在吕羽面前留下很坏的印象,失去信任的可能也是有的,但是,若林封谨闭口不说话,此时东林书院当中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却是大幅度削弱,要阻止法家上位的机会就难了。
  由此可见这一次法家重归一统,衍生出来的能量确实是惊人无比,并且凡事都是谋定后动,走的都是阳谋的路子,尽显泱泱大气!一时间都令人好生难以决断。
  面对这样的高层政治博弈,林封谨的心机城府就有些不够用了,非得很强的大局观不可,不过这时候,外面却是忽然传来了一声长笑:
  “这有何难,林封谨你立即上本,说是法家诸人睿智明理,乃是难得的人才,正可以重用之,哪怕是以白身而入六部也无妨。”
  听到了这声音,林封谨和闵真两人立即色变,站了起来一齐施礼道:
  “山长。”
  这随后前来的人,竟是东林书院的山长董仲舒,他什么时候来的,两人竟是一概不知。
  董仲舒却是个洒脱的性子,他施施然的进门来了以后,鼻孔忽然抽了抽,大赞道:
  “好香!”
  然后目光便落在了两人身前的茶杯上,便走过去,将两人茶杯当中的残茶喝得干干净净,这才舒适的叹了口气道:
  “好茶,应该是江南的女儿香吧?传闻是秀丽处子采茶的时候,将茶叶含在舌下,炒出来才有如此芬芳。”
  林封谨苦笑道:
  “山长你这是要折杀我吗?好歹学生一杯香茶还是送得上来的。”
  董仲舒一声长笑道:
  “想到就做,我就是觉得你们饮剩下的残茶不错,想要尝尝而已,那么就喝呗,在身上套那么多枷锁做什么?你家中豪富,便送我半斤这女儿香吧?我老人家十三年没出过手了,好歹这一次为了你家里面的安危破了例,你也是应该补偿我一下。”
  林封谨心中一寒,感情山长的意思是:那拜魔教徒居然都打自己家中的主意了!多亏董仲舒似乎有注意到,因此出手,结果当然不用说,绕是如此,林封谨忍不住都是十分感激。
  董仲舒一挥手,平淡的道:
  “小事而已,做师长的顺手保护一下学生的家人,这种事情是分内的……我也是刚刚才听你们说,法家这帮人有备而来,居然今儿白天还走了这么一着伏笔出来,嘿,倒是好算计!不过我看他们想要心愿得偿也难。”
  林封谨想了想,疑惑地道:
  “山长的意思,学生还不是很明白。”
  董仲舒哈哈大笑道:
  “你就只管按照我的原话去做就行了,把那半斤香片明日送到我这里来,老友杀了一条肥狗,洒家已是饥肠辘辘,祭五脏庙去也!”
  这句话说完了以后,董仲舒便忽然消失在了林封谨的面前,却听窗外有声音远远的传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弹长铗兮切肉香,眠小娘兮调阴阳,不觉晓兮大天亮……”
  林封谨呆滞了一会儿,看着闵真道:
  “闵先生,刚刚咱们遇到的真的是山长吗?”
  闵真苦笑道:
  “山长一直都是这么游戏风尘的。”
  ※※※
  翌日,林封谨在给吕羽缴令的时候,便顺带说起来了法家的向聚一行人的事情,对其极尽量褒扬,最后更是很干脆的暗示,说目前刑部当中人才凋零,既然有现成的精通律法的人才,为什么不用呢?
  甚至林封谨都还举出了兼听则名,偏听则暗的道理,意思就是说,先王在的时候,用东林一脉的臣子在朝堂上较多,治国方略也多偏向于东林的理念,不过看起来应该不是很适合现在五国混战的乱世,而是适合于大治之世,所以一直未有突破,所以在这新陈交替的时候,为何不大胆改革?
  吕羽听了林封谨的话以后,觉得很惊奇,忍不住便道:
  “卿也是东林书院出身,怎么会这样说话?”
  林封谨正色道:
  “在君上面前,没有书院派系的分别,只有君臣的尊卑。”
  吕羽听了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面还是很舒坦的,做君王的最忌讳的就是臣子结党,这样来联手对抗君王,所以书里面才告诫说:君子群而不党就是这个意思,林封谨说这些话,就算是传到东林书院里面去,都只会被人说他识大体,不会有什么多余的闲话。
  听了林封谨的话,吕羽笑了笑道:
  “哦,那你继续说。”
  林封谨道:
  “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从厨道来讽喻治国的道理,不过,若进一步向厨道引申的话,敢问王上,一道美味只放盐能做出来吗:须得是花椒,辣椒,姜,醋,酱油等等调料一起配合,才能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治国之道,臣以为也应该是秉持海纳百川的原则。”
  吕羽微微点头,忽然笑道:
  “怎么朕觉得你如此热心,是想要找法家的人来接手,你好撂挑子了呢?朕以为你说的都是废话,懒病犯了是真的吧!”
  林封谨目瞪口呆,吕羽得意大笑,笑声几乎都要传出到宫外去了。
  ※※※
  第三日,吕羽上朝颁旨,便是宣布了空悬了好几天的刑部任命。
  最瞩目的位置,便是刑部尚书的位置,由澧郡知府何欧接任,这何欧却是个普通的秀才出身,没有进入什么学派的,资质中等,长得胖乎乎的甚是和气,平日与同僚相处的时候,都是一团融洽。
  按理说这个人是被“超拔”出来的,并且若论知人善任的话,何欧最适合的位置也不应该是这刑部尚书吧,刑部这地方,主杀伐决断,一国的刑狱,要一个老好人做什么?说实话,貌似何欧做吏部尚书更好一点啊。
  不过,这个位置被何欧坐上去,对东林书院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毕竟法家为了这个位置孜孜以求,能够断送挫败他们的念头也是好事。
  不过,若说法家一败涂地,那也并不尽然,接下来刑部空缺的位置当中,法家中人便有四人入选,向聚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乃是任刑部左侍郎一职,接下来的三人则是在下面任掌吏,孔目等等要害职务,可以说基本的骨架都已经是被撑了起来。
  这时候,众人才看出来了吕羽的用意,有何欧这个宽松的上司在,下面的法家诸人便可以尽情的发挥才华,同时,何欧自身也是颇有学问才华,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坐着,便可以预防法家的人矫枉过正。
  同时,大概是为了安抚东林书院,空悬的礼部尚书的位置,依然是由东林党人补上。
  由此也可以见到吕羽的政治智慧丝毫都不低,大权在手,也并不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是在循序渐进,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的这种治国的理念,倒也大出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其手段之老辣稳定,已经丝毫不在乃父之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