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999

  一时间就连白鹿书院的几位鸿儒,可以与王,陆二人抗衡的程颢,程颐兄弟,还有朱熹也是动了外出讲学的雅兴。
  不过,这些出外巡游的大儒们很快的都纷纷都有感觉,觉得自己的出行总是达不到王陆二人空前呢?并且效果似乎也没有所说的好啊?
  惯例是新到一个地方,也就只是前两三天兴旺无比,到了后面就渐渐无人了,不像是王陆二人新到一个地方就十分热闹,然后随着消息的传开,时间的推移,前来的人却是越发的多,简直门庭若市!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聪明人找得到其中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林封谨的那句名言:财富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首先王陆二人来之前,林封谨就已经雇人在四乡八里用快马宣讲了,说是儒门宗师路过,可以镇压天下气运的,拜一拜延年益寿,见一见子孙满堂,并且还到处贴了文告,这就已经是先声夺人了。
  更重要的是,前来拜访王陆并且得到了亲切接见的人,最后临行的时候有礼品拿啊!!
  而这礼品则还半点儿都不便宜,乃是打造得精细无比的东林书院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堪称极品,有的幸运的礼品上面还有王,陆二人手书的几句勉励的话。
第114章
敛财秘诀
  文人总是爱聚聚会,嫖嫖妓,炫炫耀,当时东林书院赠送出去的这些特别订造的文房四宝,过了一年,世面上读书人当中都是往往要五百两才起卖了,至于有王陆手书的,至少是五千两!!有人能淘到一套的,都欢喜无比要叫上同窗来开一场诗会得意洋洋的炫耀一番。
  这个真相不禁令得其余的大儒都是有些目瞪口呆,有的想要模仿的,先算一算打前站的人的嚼裹花费,再问一问赠送出去的文房四宝的订造价格,最后估摸着要赠送多少套出去,自己就已经在心里面打了退堂鼓。
  更关键的是,做这件事情的是林封谨,不是王陆二人……
  王陆二人这么干,那就是沽名钓誉了,名声肯定就不好。
  可是,林封谨身为弟子为师长鼓吹声望,甚至猛烧钱猛花钱,在当时的氛围当中,只会被评为是美谈,因为尊师重道这种事情就是应该值得褒扬的呢。更关键的是,林家十分豪富,能够眼都不眨的几万十几万的银子烧在这上面,其余的人有这个心的未必有这个财力,有这个财力的,未必又有这个心思。而现在的人还是颇要脸面的,暗示弟子去模仿林封谨行为的,也是做不出来。
  所以说在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师择徒,但好的弟子,其实也是有能耐来选择师傅的。
  林封谨虽然平时惹的事情很多,老师少不得要给他擦很多屁股,可是林封谨对老师的支持在关键的时候也是绝对不含糊。说得不好听一点,此时就算是王,陆二人把林封谨逐出门墙,林封谨要另外投师也肯定不会犯难,想要收他做学生的鸿儒不要太多。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等待还是等待,同时也验证了老蓝这群人虽然之前无恶不作,但是信誉的保证还是有的。
  在他们的照顾下,三位姨娘果然生活得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至于林老爷担心他们之前的贼性难改却也是多余的,因为人很多的时候是逼出来的,想是老蓝,黑老三,谢瘸子他们三个人前半生虽然是无恶不作的大盗,有一大半还是生活所逼迫,有一句话叫饥寒起盗心,谁愿意天生做强盗做贼?
  林家现在每个月一百两银子的俸禄给他们开上,住的是人人羡慕的恒大地产,吃的是香的,喝的是辣的,每日里面都要教习家里面的商队伙计枪棒功夫,人人见了都是口称“爷”。
  空闲下来的话,邺都里面的多的是消费的好去处,赌楼酒坊,青楼艳妓,说书瓦子,舒舒坦坦的就能混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三人都是有了安稳过日子的心思,自家的身份也立起来,谁还愿意过浪迹江湖风餐露宿的日子?
  此时林封谨也是和李虎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通信方式,在北齐国内,林封谨的信甚至是可以走驿道,所以大概隔了一个月,就收到了李虎的回信,说是一切要求都在招办,不过要远航极北之地,并且这一次林封谨要亲自带队,所以说船只的改造方面恐怕耗费银两巨大,各种神符或者说是法器都要准备妥当,估计利润就会被分薄许多。
  林封谨看了看以后,微微一笑,便又给李虎写了一封信,让他依言行事,不仅可以不花半分钱,甚至还可以额外拿到一笔收入……
  ※※※
  日子便这么若流水一般的淌了过去,当树上的蝉开始毫不避忌的扯起嗓子哇哇大叫的时候,林封谨也是得到了来自南方的消息,说是船只的改造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弄妥当了,择日就启航,约好时间是七月初四在吴作城处汇合。
  自从开辟了北方航线以后,上茂城隐然已经形成了漩涡效应,在江南一带,上茂本来充其量也就是个一般的州郡府城,但是现在随着大量的舶来北货涌入,不仅仅质量好,价格更是要便宜很多,加上李虎采纳了林封谨的意见,只收交易税,其余的所有商税全部免除的做法,上茂立即就吸聚了惊人的财富,此时赫然已经在城市人口和规模上完全赶超苏杭这等区域核心城市的趋势!
  当然,上茂的财富也是立即引来了觊觎的对象,因为顾及着中唐人,怕他们渔翁得利,所以占据襄都的太后势力则是调动了两个郡的军队来试探性攻击了一下上茂的边镇荣县,然后……这些前来攻城的军队连城都没看到,就被李虎调动军马给围剿了!!
  开什么玩笑,李虎也不是死要钱的人,更是命格破军的一方豪强,从海贸里面赚来的银子,都是流水价也似的花在了军队的上面,来攻打李虎的这两郡军队还没碰到李虎的人,就先被床弩之类的玩意儿射得鬼哭神嚎。
  等到两军一交锋,发觉对方居然全军都是穿着铁甲的战兵,而自己这边很多伍长都穿不上铁甲呢,接下来还没打几回合,忽然有打老了仗的士兵发觉地面怎么在微微震荡,然后就见到了斜刺里一彪生龙活虎的重骑兵直冲了出来……直插后军!!!
  江南本来就不产马,这千余名骑兵在战斗胶着的时候一出现,几乎就是奠定胜局!!
  这一仗打完,李虎就乘机出兵,大肆洗劫了一番周边的郡县,但是兵马回缩得也是奇快,最后严格算起来,只是蚕食了与自己相邻的这两个郡的两个县地盘,然后继续按兵不动,绝对不贸然扩展,也绝对不给人可乘之机,这样稳健的战斗风格,真的是令人难受至极。
  在打完了这一仗之后,上茂更是繁华了起来,因为这里的强兵已经开始给人以安全感了,很多人都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之前整个江南都是以襄都为核心,那么现在上茂则有着要分庭抗礼的苗头。
  随着上茂越来越繁荣,一些传闻就泄露了出来,上茂开通的北方航线本来就有着神秘的色彩,纷纷传言他们敢于出海都是有河神护佑的缘故,随着船队一次次的壮大,一次次的平安归来,在这种情况下,李虎原本也没打算瞒人,船队有神灵护佑的事情也就泄露了出去。
  在这条航线上,林封谨虽然不禁其余的商人入伙,但是先来后到的人肯定是有区别的,无论是缴纳的税率,在吴作城拿货物的先后顺序,贡品的分配额度,都是大有文章可做。
  这些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几百个脑袋想出来的章程肯定比他完善,因此可以这么说,加入船队早的人就可以大块吃肉,最后来的那批就只能喝汤。
  于是这个时候上茂城里面也很是有不少缙绅们捶胸顿足,如丧考妣,他们大多数都是李虎邀请第一批入伙的,却是因为谨慎错失了这个良机,现在亡羊补牢,却也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拣点残羹冷炙啊!偏偏就是这残羹冷炙都得赶紧点,否则的话连汤也不剩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多少眼睛盯住了李虎的郡守府,期望还能弄点什么新鲜的发财门道出来,那自然是要果断跟上,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什么时候都可以慢,但是发财的脚步绝对不可以慢!
  因此,你说在此时的这种情况下,李虎派人开始对船只大幅度改造的消息能保密得了吗?
  自从这船只一动工开始,不说别的,就是李虎的郡守府门子也是发了一笔财,因为要拜见李虎总是要通过门子带话或者送拜帖的吧,当下又是时兴“门包”,这门政大爷真真是收门包到手软啊,日额外收入陡增五倍以上。
  话说李虎的这续弦也是个精明无比的妇人,就暗地里面让人去把船厂严密看管起来,偶尔漏一点风声出来都是似是而非的,然后李虎也是做出平易近人的样子,有客人来能接待就一定接待,只是问到了改造船只这海底眼上的事情,那就一定是顾左右而言他……
  这种坑爹无比的行为直将那些豪商的胃口吊得真的是高高的,可以说是上蹿下跳,却是只恨得不扒开李虎的脑子看一看里面究竟隐藏的是什么发财的秘密。
  过了大概十余日,李虎的老婆崔氏忽然出门烧香,那天却是个下雨天,不过崔夫人身上穿着的,却是一件奇异的皮衣,看起来高贵大方,雨淋不湿,并且根据崔夫人的几个相熟闺蜜羡慕无比的说说,手摸上去以后,那毛皮都是格外的光滑细腻。
  然后就有人放出来消息说,这奇特的皮衣是从北方来的独家货物,这皮料却是从极北之地叫做“海魔王”的一种怪物身上剥下来的,哪怕在东夏国当中也只有贵人才能穿,紧接着就在后面列举出来了一长串的好处,比如冬暖夏凉,容颜不老,滋阴壮阳,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性……
第115章
跪求收钱
  紧接着又有人出来说,用这“海魔王”的皮制出来的机关武器射程可以获得额外提升,并且说这话的人貌似还是墨家的……
  渐渐的,整个上茂城的话题似乎都在围绕着东夏北边的那片神奇地方了,又有人说那里出产一种原料,制成的药膏可以令妇人容颜不老!
  又有人说,那里的白魔王的皮料制成褥子,可以日御十女,若是做成贴身的马甲穿着,可以延年益寿。
  就在整个上茂城将这话题热炒到了最高潮的时候,船坞里面忽然有个老苍头喝醉了酒,怠了职守呼呼大睡,偏生平时那十几条看守船坞的猛犬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结果被一帮青皮扒拉进去了船坞看了个饱:
  秘密终于揭晓了,原来船坞里面确实是在对一艘三桅的战船进行大改造,但更关键的是,这改造看起来竟是为了冲着适应极北的气候而针对性改造的,估计投入的材料都是几十万两银子!
  这个消息立即就引爆全城,弄出来了偌大的冲击。第二天郡守府的门槛几乎都要被人踏平了:
  刘半城慷慨激昂的说自家有一段珍藏的木料,愿意免费赠送给大人改造船只,只求最后算上他一份儿,何绸缎则是表态说知道大人改造船只的时候可能银钱有些不凑手,所以二十万银两送上,求大人再给一次机会,月港的李三郎则是送来了十九名老船工……
  甚至一旬之后,连襄都当中赫赫有名的罗十八都亲临上茂。
  要知道,罗十八不是因为他有十七个哥哥姐姐,而是由于他在襄都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都他娘的有十八处店铺,大名鼎鼎的樊楼就是他的产业。
  而罗十八还有个有名的外号叫做罗大架子,等闲的酒宴上能请他老人家来坐一坐,也就是相当了不得了,能让他举起杯子将酒水沾沾唇,那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面子。而罗十八居然都离开了上茂来,谈的自然是这极北之地商道的事情……可见这件事被炒作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当月,连船只都还只改造了一半,郡守府便入账七十三万两白银,并且还是那些商人哭着喊着求着李虎收下的,民间绝无怨言……而仔细算一算账,改造那艘船竟真的连一文钱都没有开销,还至少倒赚了三四十万两!至此,就连一直都是眼高于顶的崔氏大族,也对林封谨的生财之道叹服不已。
  当然,收了人家的钱,肯定就不能不给点回报,所以林封谨这一次前往极北之地的探险活动,少不得就要多带两三艘船了,对此林封谨并不反对,反而是双手赞成,去那种凶险的地方冒险,就仿佛是去刷一个未知的副本,人多力量大,组团才是王道啊。
  其实严格的来说,应该是林封谨这个最有需求白罴胆治病救人的家伙到处求告,找寻人来探险,结果在这厮的阴谋算计外加炒作之下,可以说是别人哭着喊着求着来找他。哎,可怜现在的人心淳朴,结果惨遭林封谨利用……
  除此之外,要想前往极北之地冒险,东夏国的仁川港也是必须要去的地方,因为万里迢迢,仁川乃是最近的中转站,在那里做好充分的补给和预备工作,对之后的冒险过程很有帮助。
  什么?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信息?因为海路虽然险恶,但是陆路却是畅通的,虽然成本极高,但是仁川城里面,属于江南豪商的铺子还是有十来家的。
  咳咳,所以众多商家的意思就是,反正是要冒风险渡海去仁川的,那么……干脆大家组建一支大船队跑一趟?
  到了仁川以后,林封谨他们要冒险的继续去冒险,做生意的就在那里慢慢发卖自己带来的货物,同时收购东夏的各种特产,比如人参啊,野兽毛皮啊,木槿药材啊等等,等到林封谨他们冒险归来,大家就一起组成船队满载而归。
  新的商道嘛,肯定风险是有的,但是也意味着利润将会达到很恐怖的程度,事实上江南的各大商家也在东夏有设置贸易点的,东夏的特产在当地什么价,运回江南又什么价,而江南的丝绸,纸张,书籍在当地什么价,在高丽又是什么价格,人人心中都是明镜似的,一来一回的这差价,那简直就是金山银海啊!
  这些人别看被林封谨略施小计就玩弄在鼓掌上,只是林封谨比他们多了领先几千年的见识而已,一个个都是猴精似的。有道是君子不离危墙之下,这一次出航既然确定了林封谨都会亲自去——这么一个少年公子,家里面有用不完的钱财,前途更是无量的人都肯冒险,那这风险估摸着也就是寥寥罢了,林封谨这样的少年俊才都不怕,他们的胆子就更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东夏国当中的近海航运也是颇有些发达的,因为东夏地处北边,物产不丰,粮食不足,其附庸种族高丽族要想在苛刻的盘剥下生存下去,也就只能向大海伸手,对大海进行开发来弥补食物的不足,比如最节约下饭菜肴的饭团,哦,也可以叫寿司,海带,鱼肉什么的就是里面很常见的东西呢。
  民以食为天,而东夏的官方也是很重视大海的捕捞业这一系列的事情,时常有派遣出官方或者半官方的战船在近海巡曳,因为有着堂堂一国之力的支持,所以只要不是类似于海君那样拥有深海血脉的巨怪,那么被战船赶走或者说是击杀也是不成问题的。
  而就算是深海巨怪这种逆天的东西,在面对有着一国气运笼罩支撑的强横军队,往往也是以退却为主,这些惧怕天劫的庞大家伙其实是很会权衡利弊的。
  那么为什么东夏国的海运业也不昌盛发达,仅限于浅海?
  道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造船的技术上。
  东夏本来就是地处边塞,在大卫朝的时候,就是犯官和罪人被贬斥的地方,被视为苦寒之地,相当落后,而他们重视海运也就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可是,南方虽然海运也是不畅,却是有长江黄河云梦泽这等长河巨湖可以支撑航行呢。
  因此南方的造船业说得不好听一点,至少都发展了千多年,东夏的三四十年造船经验积淀在这样的雄厚积累面前……根本不够看,所以不要说深海运输,就是近海运输都常常出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东夏国和其余诸国的互通有无,还是主要依靠陆上的商队。
  ※※※
  看看就要到了双方约定的时间,林封谨自然早就和家里,书院打好了招呼,策马启程。值得一提的是,从五德书院招徕的那三个人当中,黑老三主动提出来要和林封谨一起去,他是个好动的人,这一次听说要去极北之地,忽然就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林封谨当然也不会拦着他,而是含笑应允。
  这一次林封谨也不用像是返程的时候那样朝死里面赶了,区区的十多天便赶了过来相当伤身,而是缓徐而行。
  说起来也是好笑,在林封谨离开的时候,邺都当中居然都开始出现便宜的南货,比市价的要低整整一成,只可惜数量不多,很快就被瓜分殆尽。林封谨当时听说了就心有所动,结果去看了看货,心中顿时哭笑不得,原来这些货物居然就是从吴作城那边流过来的!
  吴作城乃是在海疆旁边,还至少在邺都北方千里之遥,可是吴作城当中的南货也不知道辗转了多少次被运到了邺都来,居然还可以低于市面上的一成价格出手,可见这海运利润之大,实在是到了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不过邺都里面的所有商人估计都想不到,这些南货的来源根本就不是南方,而是北方数千里之外的苦寒草原上,估计他们要是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也是会目瞪口呆吧。
  林封谨这一趟的目的地自然是吴作城,按照约定,一干人在吴作城汇合,然后便扬帆起航,往海那边的冰雪国度而去。这一次走的已经不是沿着海岸线的路线,而是走的是直线!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
  更短的航程,意味着更快的时间,更麻利的周转期,更多的利润,当然,还有更大的风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