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999

  林封谨一听,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又大了半圈,松开了苻敏儿,抓着头发苦恼的道:
  “我也不知道啊!这种事情,总得要我爹妈点头不成,说得再直接一点,要是我爹妈不点头,我就是不忠不孝的人,书院也一定容不得我!陆师性若烈火,你是知道的吧,倘若老头子真的被逼急了找他,非一剑杀了我不可。”
  提到了这件事,苻敏儿也是柔肠百结,九渊先生的威严,那不仅仅是书院闻名,更是天下都知名的,林封谨乘机呻吟了起来,她急忙担心地道:
  “你,你怎么了?”
  林封谨道:
  “刚才师尊罚我挨打,执行的那人一直都和我不大对付,下手极重,先前还不觉得,现在痛得越发厉害了,啊哟!啊哟!莫非我被打断了几根骨头?”
  苻敏儿顿时就被骗了过去,急声道:
  “那你还是赶快回去看大夫吧,可不要落下什么病根。”
  林封谨顿时便如蒙大赦,一瘸一拐的走了出去,外面的那些家丁都是跟随了老了的人,规规矩矩的在那里等候着,看着苻敏儿将林封谨扶上车,都是仿佛老僧入定似的眼观鼻,鼻观心什么都没看见的模样,更不消说回去以后了,敢于多嘴半句话的,早就被赶出家门了。
  ※※※
  话说林封谨这一次出门拜师,却是趴在了马车上哎哟连天回家的,当真是令全家老小都大吃了一惊,听说是陆师责打的以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二话,还要赔着笑说几句严师出高徒,但是背地里面几个娘亲却是没少说什么闲话。都是林员外听到了大骂了几句这才不敢说话,林封谨也没有忘记让付道士再炼制二十颗海王丹,然后派人连夜送药过去。
  随着林府三位夫人的病好,门口悬挂着的几排灯笼也取了下来,当地的风俗就是这样,紧闭大门,挂上几排不是红色的灯笼,就表示主家家里面有人病重,若不是什么急事自然就不会前来打扰。
第085章
示好
  接下来上门来拜会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却大多都是上一次跟随出征的吞蛇军的人,这些穷军汉也没提什么贵重礼物,林家的回礼却不会怠慢,往往十分贵重,严格说起来的话,这人情往来林家反而要亏相当多的钱,当然,林封谨和林老爷也是不在乎这些的,亏得越多他反而越开心。
  原来林封谨虽然功劳不彰,但很多人还是知道他存在的,尤其是林封谨还在自家的产业里面刻意吸纳那些吞蛇军当中伤残的军汉,有遇到什么困难上门来挪借的,往往都是有求必应,照拂的人实在不少,遇到了这些部下来,林封谨哪怕是趴在软榻上面,也少不得要出来会客啊。
  这期间上门来拜访的人当中,居然还有个意想不到的人,那便是狂风将军申残的一个家人叫做申灭的,此人虽然只是个家人身份,但林封谨却是知道,申残投靠吕羽以后,那就是六亲不认,彻底与国中的族人断绝联系了,可是,申残唯一请吕羽动用秘谍接出来的就是他,由此可见他在申残心中的分量。
  此人从十一岁做书童起,就开始侍候申残家的老太爷,服侍了五年,可以说是十分尽心竭力,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申灭真的是毫无怨言,最脏最累的活儿都做。老太爷去世了以后,他便服侍申残的父母整整二十年,也没有丝毫的懈怠。
  最后直到申残父母去世,这才开始侍候申残。
  申残也是从军队当中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有一次他还是副将的时候,一时大意,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被人拿住了把柄,而这个把柄的关键,只有申灭知道,敌人就把申灭抓了过去,手段十分凶残,问一次若是不答的话,就剁一根手指头,再问一次不答,就剁一根脚趾头,先是从小指剁起。
  结果最后申灭被救出来的时候,双手只剩余下来了六根手指,脚趾头只有五根半,耳朵只剩余下来了半个,连下面的蛋都被剁掉了两个!!更不要说浑身上下遍体的恐怖伤势,伤口里面还有蛆虫蠕动对他简直来说就是小意思了。
  在这样的酷刑下,申灭居然半个字都没有说!你说申残不信任他信任谁?
  因此,不要看申灭只是个下人,但是他在申残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极高的,可以这样说,这世界上除了那个还在母体肚皮里面孩子之外,申残最重视的就是他了。
  这么一个人前来,林封谨自然是要亲自接待的,其实也没说什么话,很简单的寒暄了几句,送了几件小礼物就分开了。不过申灭入京师以后,谁也不找,只找上林家上门来本身就是一个很清晰的态度了。
  对于申残来说,他乃是降将,又得到了吕羽的重用手握大权,可以说嫉恨的人不少,尤其是横波将军田武,从申残投靠北齐起,两人同为天下六大名将之一,便决定了必然是相互敌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申残必须要寻求一个奥援相互扶持才能站稳脚跟,并且这个奥援一定是要在吕羽面前深得信任,很是说得上话的,可是偏偏吕羽又没有登基。因此对他来说,最佳的选择反而是尚未出仕的林封谨,更妙的是,林封谨似乎也是和横波将军田武有着冲突,两人在这一点上乃是天然的联盟了。
  当然,随着申灭的上门拜访,不少邺都的贵族对于林封谨的潜力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了——申残虽然是降将,但是他是什么人,深得吕羽信任的大将,更是身为天下六大名将之一!手操十万兵权!
  这么一个人,居然派遣人来主动对林封谨示好,这背后的含义之意味深长可想而知了!
  这样一来,连带林封谨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不少家里面有女儿的贵戚也是开始上门探问,却是得知道了已经定亲的消息,只能悻悻然而去,连带左雅思的知府老爹居然也因为这件事而受益,不少同僚在酒宴之余,都在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他有眼光,居然可以挑中这么一个乘龙快婿。由此可见林封谨之前对苻敏儿所说的拖延退婚云云的话,估计也就真的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此时林封谨在东林书院当中也是继续被督促着开展了学业,因为英王的赏识,所以就连素来端方正直的阳明先生也不认为他明年的乡试中举有任何问题,因此,林封谨此时的课程,就已经开始转变。
  之前他读的全部都是四书五经这种讲述圣人道理的书,现在,林封谨的书单里面就多出了类似于《天工开物》《甘石星经》《农桑论》《治水方略》《水经注》《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素问》等等书籍。而讲述这些书籍的老师,居然十有八九都是那些素有贤名,却已经至仕的官员。
  这些官员一方面对能进入东林书院教育天下英才的名声很感兴趣,一方面更是觉得要将自己的一生经验传承下去,因此都是在尽心竭力的传授自己的心得。
  不难看出,林封谨学习的这些书籍和课程覆盖了观星,工匠,农事,医学等等方面,这其中,观星可以预测灾祸,工匠可以方便民众,抗击旱涝,农事可以对耕作之道深入了解,医学可以在治疫防疫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学习这些知识,分明就是为了日后的外出为官,牧守地方作基础。
  事实上,东林书院一直都是很不屑于那种“无为而治”的官吏,清廉是清廉了,力气却是使不到该使的地方,遇到了敌人来袭或者应付不了的灾祸,便殉国或者点一堆火跳进去,拿自己来当做是祭品……这种官儿你要说他昏庸,却绝对算不上,却是对民生都没有任何帮助的。
  而东林书院出来的举人,往往都是拥有治世之能,属于既有才又有能的那种。事实上仔细想一想就知道,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如此响亮,享誉天下几十年,没有国家和民众的交口称赞,怎么可能如此长久?
  ※※※
  时光荏苒,一转眼就是接近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林封谨对两位师尊也没有隐瞒什么,将牙之王与和羞走这两样东西都拿了出来请他们参详了一下,连带野猪也叫了过来,阳明真人还帮林封谨将这两件强悍的法宝重新祭炼了一番,陆九渊则是点拨了一下野猪如何激发开天上的凶厉之气,都是所获匪浅。
  而林封谨也收到了不少的消息。
  首先是自己的船队靠岸以后,运载的那些皮货什么的几乎是在瞬间都被抢购一空,惊人的暴利立即驱使着商人打算再一次进行了远航,这一次航行的船只规模甚至是上一次的两倍,参与的豪商数量越发巨大。
  而在林封谨的吩咐下,只要肯守规矩,那么都是来者不拒——开什么玩笑,就现在的这海运能力,要想满足庞大的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之间的互通有无,这船队的数量再翻一百倍也绝不可能!
  而这一次的航行中却没有遇到了深海怪兽来袭了,不过在途中遇到了一场风暴,好在船队都只是在离开海岸二三十里的近处航行,所以在妖蟒的带领下成功的躲入了一处避风港,不过在躲避的时候,有两艘船因为指挥不当,触礁沉没,人倒是全部救起来了,货物只打捞了一部分起来。
  不过,这一次航行完毕以后,据说那两艘沉没的船只的船主反而没怎么亏,因为他们仅仅是凭借捞起来的那一少部分货物,居然都把折掉的本钱给赚了回来!这样惊人的事情完全是在上茂瞬间就传扬了出去,甚至扩散到了整个江南,加上最近从上茂疯狂涌现出来的大量北方货物,都在充分的论证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因此这时候在民间,渐渐都有人开始将这条航线叫做“白银之河”,最后写信的李虎在信尾提到说,除了上茂之外,其余的几个拥有先天海港优势的郡也都开始蠢蠢欲动,因为他们心中总会是在想,既然上茂的这些人都可以组建出来商船队成功和北方交易,那么我当然也可以了,信尾李虎最后还用比较焦虑的口吻在询问要不要做些手脚之类的。
  面对这种“山寨”行为,林封谨也只是一笑而过罢了,他的回信也是很干脆的,那就是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去捣乱,甚至能帮小忙的地方帮一帮也无所谓。
  至于林封谨可以调得动的妖蟒和海君,更是不会去袭击他们的船只了,严格保持中立的原则。
  林封谨为什么要这么干?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冒险行为就算是成功了,只会对三里部所兴修的吴作城起到繁华和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吃些亏,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自然就会打消那些不合时宜的念头,想赚钱的话,还是就得老老实实的跟随着自己的脚步来!
第086章
大势
  这样一来的话,从深层次的角度上来说,林封谨就会在无形当中聚集出来很惊人的势力!要知道,此时真正掌握着地方上话事权的,还是那些基层上的财主缙绅,县令有什么方案想法想要贯彻落实的,也是必须通过这一层人来进行转达。
  林封谨这么干的话,实际上就已经是在收拢地方缙绅的心在里面了,可以预期的是,他的这支船队必然是会越做越大,最后林封谨的目标就是坐地分钱,甚至打算发行银票和襄樊钱庄抗衡!
  当然,林封谨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大度,那是因为其余州郡,县府组建的这些船队想要真的远航的话,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因为一来那些海商根本就不知道林家船队的航道,要冒险开辟一条航道,那是要人命和金钱来填的。
  二来是在敖液的斡旋下,当然还有海君的强悍实力威胁下,也和那些喜欢到近海来的深海血脉怪物达成了妥协,签订了口头的契约,那就是商队遇到了它们的时候就进贡,它们呢?得到了实惠就高抬贵手,这样也是满足了这些高傲而桀骜不驯的深海远古怪物的自大心理。
  什么,你说那些商队也可以伪装成林家的船队然后进贡跑路啊?
  哼哼,敖液这老泥鳅连林封谨都可以算计到的人会卖出这么大的破绽吗?当时在签订口头契约的时候,敖老变态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凡是没有它的子孙带队的船队,那么统统都是冒充的,各位大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便是林封谨的船队只要没有妖蟒带队,都是寸步难行啊!何况是其余人的船队?
  接下来林封谨自然是也收到了三里部的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发展势头比自己想象当中的还要迅猛!
  三里部的族人已经开始尝到了最基本的商业城市的甜头,此时从江南运来的各种紧缺货物已经完全的在三里部当中堆积如山,什么草原上稀缺的茶砖,铁锅,绸缎,布料,仅仅依靠三里部的族人们都已经完全是消化不了了。
  而听到了这个消息的草原部族则仿佛是苍蝇见了血似的,纷纷派遣了队伍前来查看,按照草原上的惯例,遇到了财富他们想到的都是先用刀子来付账,不过考虑到了对手乃是强横无比的三里部,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集市上进行交易了。
  三里部的族人尝到的甜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们有很多人就惊喜的发现,自己用三张牛皮换来的茶砖和铁锅,此时在自家召开的集市上随便卖卖,居然可以换到三张牛皮外加一头羊!
  这就是说,一头羊是白白捡来的啊!
  这些族人的简单脑袋虽然只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娃,有多少头羊,压根不明白交易的复杂道理,也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就是三张牛皮,这一转手就会多出一只羊,但是有一句话叫做: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事实上就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在全家上下都可以额外加餐,吃着香喷喷的手抓羊肉的时候,再淳朴的牧民也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件坏事的。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林封谨的那些狂信徒一宣传引导:为什么之前没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公子他那若山一般的大船一来了就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这帮人在事实的说服下,很容易的就成为了林封谨的信徒!
  更关键的是,普通族人赚得都是笑逐颜开,部族里面的贵人和三里部本身,那更是可以说赚到盆满钵满的地步!
  本来他们一路迁移过来,牲口病死什么的都数量惊人,又是在冬天的消耗季节,好在这一年的雪不大,白魔没有来,这种情况对牧民来说简直就仿佛是中原农民风调雨顺一般。绕是如此,三里部的百万牲口消耗到开春的话,至少也要降到七十万头的数量。
  但是这交易的集市一开启,可以说三里部一族的实力迅速膨胀了起来,有着茶砖铁锅丝绸烈酒面粉等等这些草原上极受欢迎的东西还怕什么?没牲口?换啊!没牧奴?换啊,没草料?换啊!
  三里部自身就是草原人,知道这些东西在草原上有多受欢迎,几乎是永远都不可能满足的。更何况茶砖,烈酒,面粉都是消耗品,每天三顿饭都离不了的,消耗起来格外的快,铁锅虽然买一口可以用好几年,但实际上,铁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处,那就是重新熔炼掉来打造箭头!这消耗起来同样是也不要太快。
  根据现在的这势头膨胀下去的话,本来经过冬天每个部族的势力都会被削弱,但是三里部却是会再膨胀一倍!!
  届时根据林封谨的计划,将会以吴作城为中心,以一百里,三百里,五百里为单位,向着草原的内部进行辐射,设置一系列的半永久式的交易市集,这些交易市集每逢三天开启一次,由精锐的武装骑兵轮流巡逻来保证安全。
  不过这个计划估计都是已经是往长远里面考虑了,就目前来说,草原上的部族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机动性极强,一个部族每天迁移百里不要太简单,通常情况下,为了一个草原上召开的市集,迁移五六百里去赶集也不是什么太稀罕的事情,也就是五六天的路程而已。
  也就是说,目前吴作城周围方圆五百里(换算成现代的话,大概就是六万多平方公里,大概是三分之一个山东省,十个上海市的面积)的部族都是属于那种拥有购买潜在力的对象,尽管草原上地广人稀,可是这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上,至少也是有个四五十万牧民的存在,这些人消化的货物量已经是极为惊人,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三里部都不用考虑卖不掉东西的问题。
  在这种迅猛的势头下,有很多人都开始认真考虑起林封谨的话来,那就是提前进入到定居生活当中。其实若不是迫于无奈,谁愿意过这种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日子,只是若是依照现在三里部当中的人口和牛羊来计算的话,若是不放牧定居,根本就不可能支撑百万牲口群的繁殖生长。
  但是,三里部当中也有人推算过,此时既然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那种不吃草根的羊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下,吴作城周围的草场按照林封谨的办法进行轮牧,至少也可以供养二十万头牛羊。
  更重要的是,吴作城还背靠着大海,林封谨也告诉了他们捕鱼捞海菜的办法,这其中还能弥补一部分粮食的缺口,更重要的是,还有着商队源源不断的进行输血。部族当中每个人都看得到那若小山一般庞大的船只的运载量,每个人也上去看过里面庞大无比的舱室,用这样的船只来运送面粉粮食的话,再配合那二十万头牛羊的奶,肉,不难计算出来,部族的人口便是再多十倍,也是绰绰有余啊。
  当然,这就代表着三里部会极其依赖航运,一旦航运输送的粮食被切断,或者说是被肆意压价,那么整个部族都是有分析崩溃的危险。然而商船队的主宰者却是林封谨,对于三里部来说,若是公子都信不过,那就没有信得过的人了。
  因此,看信的林封谨都万万没有想到,三里部竟然会在那种不吃草根的羊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之前,就决定了要提前步入定居生活!
  对此林封谨是乐见其成的,不过他也没有忘记回复过去,指出几个重点,首先就是既然已经决定要定居的话,那么吴作城就一定要先修筑完毕,有了城市,有了可以据守的城墙,这才是可以当成根基的地方,对此林封谨并不担心,因为他虽然离开了,但是吴作城的修筑思路还是沿袭了下来。
  什么,你说游牧民族不擅长筑城防御?没关系,有能下力气的汉子就好了。
  千万不要忘记了,南郑在当今五国当中,防守堪称是天下第一,林封谨要从李虎那里调几个修筑城池的专业工匠去,那不要太简单了,有这些人的指点,还有南郑运输过来的各种器械,守城的还是箭术精良无比的游牧民族,可以想象得到,攻城方要拿多少精锐才能填得满这一处尸山血海?因此,只要吴作城一修筑出来,固若金汤那就是必然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