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鬼事(三部全集)(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744

  平地上,有几个农夫,正在鞭策黄牛耕地,这种山地,机械化耕作无法实现,只能延续几千年的耕田的传统。
  王鲲鹏和徐云风并不耽误,走在田埂上,朝着院落走去。黄坤回头看了看身后,看到长江如同玉带一样在崇山峻岭里若隐若现。再回头的时候,发现自己和王鲲鹏和徐云风相距很远,立即加快步伐,跟着他们,田埂狭窄,如果不是黄坤小时候在乡间长大,早就摔在田埂下好几次了。
  三人行走了一半,黄坤这才发现,王鲲鹏和徐云风行走的路线并非竖直朝着院落,而是在不停的改换田埂。
  在田埂的交叉处的时候,明明是延伸到前方的田埂,王鲲鹏和徐云风两人却偏偏不走,不是向左就是向右走一段,然后在向前行走。但是他们在改变方向的时候,没有半分犹豫,也没有一步后退。
  那些本来在田地里耕作的农夫,现在都呆立在地里,看着三人急匆匆的在田埂上飞奔。
  三人终于走到了距离院落不远的田地上,黄坤这才看到,院落和三人之间,隔了一个水潭,而这个水潭的水的源头,是两股细细的溪水,分别从院落的两边绕过,聚在这里。
  王鲲鹏要向左绕过水潭,而徐云风要向右。王鲲鹏看着徐云风,犹豫了一会,也跟着徐云风向右。黄坤也只能跟着。
  走到了水潭的右边,却发现溪流虽然并不宽阔,但是也有个六七米,人不能一跃而过。
  “你走错了方向,”王鲲鹏质疑徐云风,“左边应该有个木桥。”
  “你是来钟家做客的吗?”徐云风挤兑王鲲鹏,“做客的都走桥。”
  王鲲鹏说:“那我倒是要看看你怎么过去,这个潭水是钟家的看家护院的,如果水里面没有讲究,我就不姓王了。”
  “你可以把王倒过来姓。”徐云风哼了一声,然后突然走进溪水。然后踏水走到了对面。
  王鲲鹏呆了呆,如法炮制,也走入水中,踩着水走到对面。
  黄坤正在犹豫,难道这个溪水竟然可以把人浮起来?
  “你还愣着干什么,”徐云风不耐烦的招呼黄坤也过去,“别磨蹭了。”
  黄坤咬牙,也踏进水中,脚下坚硬,才知道溪水下有五个石墩,只是被溪水淹没,走不到跟前,就看不见。
  黄坤也走了过来。
  三人走到院落前,黄坤本以为院落的大门上肯定有什么牌匾之类的东西。可是院门上只是左边挂了一把艾蒿,右边挂了一个锄头。而院门是开的。
  徐云风和王鲲鹏站在院门下,交换了几次方位,都没有走进去。
  徐云风想了一会,伸手把去拉车挂在院门左边的艾蒿。
  “别拉别拉。”一个带着草帽的农夫突然从后面冒出来,阻拦徐云风,“我进去给二人通报。”
  那个农夫慌慌张张的把黄牛拴在门口的一棵皂荚树上,然后连忙谦恭的问徐云风:“两位能不能告诉一下师门和姓名?”
  “他姓王。”徐云风不耐烦的说,“快进去,让你们当家的出来。”
  黄坤这才隐约明白,刚才王鲲鹏和徐云风在田埂之上一路飞奔,并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田埂的排布一定是有深奥的奇门遁甲布置。可是两人连一步都没有退,竟然赶在了这个农夫前面来到院门,这个本事,立即把农夫给镇住,所以对两人十分客气。
  徐云风的语气不善,农夫当然听得出来,但是他并不敢顶嘴,而是连连点头,转身向院内跑进去。草帽都跑的掉了。
  徐云风把头转向黄坤,“还记得之前说的话吗?”
  “什么话?”黄坤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你们黄家跟钟家不对付,”徐云风说,“老子和王八是来帮你出头来了。”
  “你不是要来讨要阴阳四辩骷髅的吗?”黄坤迟疑的问。
  “哦,老子差点忘了,”徐云风说,“我们要帮你对付钟家,还要讨回阴阳四辩骷髅。”
  王鲲鹏听了这两个缺心眼的师徒对答,忍不住嗤的一声笑出来。
  这时候,院子里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头,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对着王鲲鹏不停的拱手,“抱阳子、王真人来了,来了。。。。。。”
  看样子他对王鲲鹏十分的忌惮,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老头连忙招呼王鲲鹏进入院内。王鲲鹏看了看徐云风,徐云风点了点头。三人跟着老头子走进院内。
  老头子在前面却一直侧着身子走路,他很尊敬王鲲鹏,所以不敢把背对着王鲲鹏。老头子边走边介绍自己:“叫我钟元就行。钟家里的事情,都由我来打理。”
  黄坤这才明白,钟元是钟家的长辈,但是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他并不是钟家当家做主的人,类似于管家的角色。
  在钟元的带领下,几个人穿过了几个通堂,走到了钟家院落的中心部位。然后走到左边的厢房雨檐下,绕到了一个巨大的大屋前面。
  这个大屋处在钟家院落的中心稍后,和院门一样,大屋的门上挂了东西,却是一个犁具。
  犁头巫家,看来他们一直没有忘本农耕的出身。
  钟元走到了祠堂前面,对着王鲲鹏说:“您请进。”然后身体推开,让王鲲鹏走进去,看样子这个祠堂,就算是钟元这样的人也不能轻易进去。
  王鲲鹏对钟元笑了笑,然后抬脚走进祠堂。徐云风也大喇喇的跟着进去了。黄坤犹豫了一会,也抬脚走进祠堂。
  钟元邀请三人进去之后,对着王鲲鹏解释,“当家的刚刚听到消息,三位先休息一会,他们很快就来。”
  “他们?”黄坤忍不住问了一声。
  “钟家都是同辈几个兄弟一起管事。”王鲲鹏向黄坤解释,“不是一个族长说了算,和你们黄家不太一样。”
  “秀山黄家?”钟元把眼睛看向黄坤,但只是大量了一眼,立即又带着王鲲鹏向里走去。
  进入祠堂之后,黄坤看见祠堂里没有太多的摆设。但是墙壁上挂满了人物的画像。正对门的是鲁班祖师爷的画像,证明钟家的源头就是鲁班术的一宗流派。
  鲁班画像的左边的画像是一个道士,一手持剑,一手拿着符贴。
  “这个道士是符篆的高手呢,”王鲲鹏随口说了一句。
  “抱阳子果然见识过人,”钟元佩服的说,“我们钟家开宗的老爷原本是沔阳人,尊讳‘秉钧’幼年在青城山修道,得了一点真传的本领。不过还俗后,成了一个专门造船的水木匠,元朝末年的时候,跟随汉王陈友谅造船,后来朱元璋打败汉王后,老先人也投奔了朱元璋,后来给明朝永乐皇帝打造过大船,因为他船做的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后来到了贵州和湘西川东一代,从此就在这里定居,开枝散叶。成就了犁头巫家的名声。”
  钟元介绍完了钟家的开宗人,黄坤这才明白,原来犁头巫家是这个叫钟秉钧的青城派道士开创的。
  然后钟元带着王鲲鹏在祠堂里,顺着画像一个一个的走过去,告诉钟家的列祖列宗当年的风光和事迹。跟个导游一样,把钟家的来龙去脉,显赫人物都说了个遍。并且在出川东鄂西广收门徒,无数民间的端公,和盲人都来学艺。而且这些外姓的传人,也有很多人成为了术士高手。
  所以犁头巫家能成为四大外道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钟元带着王鲲鹏三人又走到了另一边,这里专门有一个条案,条案上放着几个厚厚的册子。
  “因为外姓传人不能在墙上挂上画像,所以他们的名册,都集中写在这里。”钟元说,“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都特意注明,单独立传。”
  王鲲鹏随时拿起一本来看,发现这个册子上面注明了这些外姓人门徒拜师的时间。钟元说:“我们当家的还没来,抱阳子看看我们钟家外姓传人的册录,也好打发世家。”
  王鲲鹏嗯了一声,发现手上的这个册子,是民国二年到民国三十七年的日期。心里突然一动,立即在拿起另一个册子,果然这个册子的时间变成了公元一九四九年到公元一九九九年的日期。
  王鲲鹏飞快翻看里面的名册,这个名册人物的记载都是根据时间来的。果然没翻几页,王鲲鹏看到了一个名字“韩邦义。”
  钟元看见王鲲鹏的神光停留在这个名字上,立即对王鲲鹏解释:“这个韩邦义是你们湖北秭归人,家住在茅坪,嗯,我记得是茅坪。”
  徐云风在旁边哼了一声。黄坤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王鲲鹏黯然,点了点头,把这一页翻过。翻了两页之后,把册录递到徐云风面前。
  徐云风仔细看了看,然后说:“其实我早就猜到了。”
  “罗跛子果然是钟家的人。”王鲲鹏说,然后把册录放到黄坤面前,“你也有个熟人。”
  黄坤看见王鲲鹏的手指这着一个人名“黄金火。”
  “我们黄家的人,怎么跑到钟家来学艺?”黄坤有点晕头。
  “因为黄金火和黄莲清关系很不好,就跑出来,找钟家学艺。”王鲲鹏说道这里,看了徐云风一眼,徐云风轻轻叹了口气,“都是一些入了土的人,说这么多干嘛?”
  钟元一直在旁边,听到了王鲲鹏和徐云风的对答,连忙说:“原来韩邦义,罗跛子,黄金火和抱阳子都有旧交,真的是给我们钟家脸上贴金啊。”
  徐云风听了,嗤嗤的笑起来。
  钟元才意识到,这三人和王鲲鹏,旧人肯定是旧人,但是不见得就是有交情的。
  “我还没入道的时候,”王鲲鹏说,“这三个人,让我吃了不少苦头。”
  “黄金火后来可是帮了你的。”徐云风打抱不平,“做人说话要厚道点。”
  “他也救了你的命。”王鲲鹏拉着黄坤,“你得还这个人情。”
  黄坤和钟元那里明白王徐二人当年额波折,只从王鲲鹏的嘴里知道,韩邦义和罗跛子肯定当年本事比他们大,欺负过他们两人。
  黄坤问徐云风:“当年你们到底和这些人有什么渊源。”
  徐云风说:“韩邦义是秭归茅坪的一个厉害端公,王八小时候吃过他的亏。至于罗跛子,那就一言难尽了,反正最后这两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钟元听了徐云风这么一说,脸色十分的尴尬,黄坤突然意识到一点,从他们见面到现在,钟元一直没有询问师父的来历。就好像师父不存在一样。
  “代石的陈瞎子,安福寺的王瞎子,”王鲲鹏看着册录,“原来他们都是在钟家学的算命。怪不得,怪不得。”
  “我们当家的来了。”钟元突然对王鲲鹏说,“让您久等了。”
  王鲲鹏和徐云风转头看向祠堂的门口。
  看见五个人穿着普通农民衣服的人,依次从门外走进来,第一个进来的年纪最长,最后一个年纪最小,也有四十来岁。
  每个人走进来,都是紧紧的盯着王鲲鹏看,头都不偏一下。然后做到了祠堂靠下首的椅子上。从头到尾,五个人都保持沉默,脸色铁青,和钟元的殷勤形成强烈的反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7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