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影别动队(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760


关于彭若飞家人的下落一直是金翊轩想要了解的事情,但前一阵子一直忙于如意轩的生意,所以这事就搁下了,现在如意轩的生意步入正轨,而淑娟和云凤也来到了自己身边,望着云凤,他又不禁想起了彭若飞。
“钧儒同志,我有一事想向你打听一下。”
“什么事,你说吧,老金。”
“老彭已经牺牲了,你知道他妻儿现在的下落吗?”金翊轩对彭若飞一家去云雾山一事一无所知。
康钧儒一听,思忖了一下,回答道“若飞的妻子薛莹梅同志已经在云雾山牺牲了,他的女儿失散了,他的儿子……先前说是在广东,当初若飞同志决定将云雾山的兄弟带往广东与南昌起义的起义军余部会合,所以他儿子应该也一起去了广东。后来起义军又回湖南,最后去了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队伍会师,他儿子的去向也就不是很清楚了。我所掌握的也就是这些了。”
康钧儒没有将实情告诉给金翊轩,云凤走失了之后,云麟变成了若飞和莹梅的唯一血脉了,他必须保护好若飞的这跟独苗,除了谭鸿铭,波仔,梁叔之外,没有人知道云麟的下落。
金翊轩一听,很是伤感,他希望云凤能与她的亲人们团聚,没想到这个孩子真是命运坎坷,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兄长也不知下落,云凤已经成了无依无靠的一位孤女了。
------------
261.
接风洗尘
原本金翊轩想告诉康钧儒云凤就在自己身边,但话到嘴边又咽下,既然现在云凤的至亲都不在了,就算是告诉康钧儒,组织对云凤的安置无非是送往根据地的孤儿院,那里虽然有许多烈士的遗孤,但那儿条件艰苦,对云凤而言,未必是最好的安排,何况自己和淑娟都舍不得云凤离他们远去,因而金翊轩决定,暂时对组织隐瞒此事,就让云凤成为他和淑娟的女儿,待在自己身边,让她得到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
金翊轩叹了口气:“没想到若飞一家子真的就家破人亡了,钧儒同志,你以后要是得到云麟的消息,请告诉我,若飞跟我是亦师亦友的兄长,我觉得我有责任照顾好他的孩子们。”
康钧儒点点头:“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抚养好烈士的遗孤。”
虽然康钧儒身在上海,与远在广州的云麟见不到面,但彼此的联系却从未中断,康钧儒与云麟经常书信往来,康钧儒对云麟的方方面面都关心备至,从学业,到生活,从吃穿,到喜好,从思想,到体魄,从情绪,到交友,无微不至,他基本上每隔三天就要给云麟去封信,而云麟一收到康钧儒的来信,就马上回信,告诉康钧儒最近所发生的一切。
为了保密起见,康钧儒称彭云麟为凌云鹏,沿用当初云麟离开上海时所起的假名,这也是云麟在培英学校花名册上的名字,凌云鹏名义上是康钧儒姐姐的幼子,过继给康钧儒当儿子,所以是名义上的父子关系。
春去夏至,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康钧儒难掩对云麟的思念之情,而且现在组织已经步入正常运行轨道,云麟的安全也能够保证,所以便马上打电话给梁叔,让他送云麟前来上海过暑假。
梁叔接报之后,马上整理行装,带着云麟乘坐火车来上海了。
等梁叔和云麟两人一出火车站,康钧儒一眼就看见了这一老一少,几个月未见,梁叔有些显老了,背有些弯了,而云麟则长高了许多,康钧儒目测了一下,云麟应该一米七开外了,五官和身形长得越来越像彭若飞了。
康钧儒连忙朝梁叔和云麟挥手示意,云麟也看见了康钧儒,连忙朝他挥手,疾走过去。
“康爸。”云麟扑进康钧儒的怀里。
“麟儿。”康钧儒一把云麟搂在怀里,抚摸着云麟的肩膀,望着跟自己只差半个头左右的半大小伙子,又是欣喜又是心酸。
康钧儒接过梁叔手上的皮箱:“梁叔,一路辛苦了,我的车就在那边,我们快上车吧。”
康钧儒将梁叔和云麟领到那辆道奇车旁,随后将皮箱放入后备厢里,拉开车门,让梁叔和云麟坐进车里,随后上车,一踩油门离开了火车站。
“麟儿,这次来上海后,你就跟康爸住在一起,我房间都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看看,还缺什么跟康爸说。”
“谢谢康爸。”云麟有礼貌地回应了一句。
“麟儿,别说谢不谢的,咱爷俩不用这么见外,你以后就叫我爸吧。”康钧儒一边开车,一边看着反光镜里的云麟,只见云麟脸色有些绯红。
“爸。”云麟停顿了十多秒之后,终于开口叫康钧儒“爸”了。
康钧儒听见云麟喊他爸了,心里荡起了涟漪。
到达了康钧儒的住所之后,康钧儒将一老一少带到了康钧儒为云麟准备的房间里,房间里布置得很是简单,也很温馨,一张单人床上面铺着竹席,又滑爽又清凉,床旁边是张书桌,上面摆放着一些诸子百家的书籍。
书桌上还放着一只素雅的青花瓷花瓶,花瓶里插着几支嫩黄色的雏菊,显得淡雅清丽。
那只白瓷花瓶的瓶身上面印着苏东坡的诗词《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云麟拿着花瓶,望着行云流水的草书,似乎看见父亲曾经站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模样,心中万分感慨,这首词父亲曾给他讲解过: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之后的第三个春天所作。
黄州春天的某个早晨,风和日丽,天高气爽,苏轼约友郊游,玩得尽兴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同行兴致全无,狼狈不堪,奔跑避雨,抱怨连连,唯独苏轼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漫步雨中,胜似闲庭信步,悠然如初。
同行的人皆笑其“痴”,可谁解其中味啊。而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明苏轼的仕途多磨难,三起三落,跌宕起伏,历尽坎坷,然而他都能够“也无风雨也无晴”地泰然处之,坦然地面对。他执中持平,守正不阿,虽遭贬而无悔,虽九死而无怨,再大的风雨又奈我何?百折不挠,从容潇洒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何等豪迈!何等洒脱!
云麟记得当初父亲跟他讲解这首词时,慷慨激昂,眼里微微泛着光,也许父亲当时的心绪正如苏轼当年的心境吧。
康钧儒走到梁叔的身边:“梁叔,你今晚就睡我床上吧,我睡客厅沙发上。”
“那怎么行,还是我睡沙发吧。”梁叔连连摇头。
“梁叔,你就别跟我争了,哪一次你争得过我的,就这么定了。”康钧儒说着,把梁叔的行李放进自己的卧室,随后将自己的枕头搬到了沙发上。
梁叔拗不过康钧儒,只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你呀,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的拧。”
梁叔是康家的老仆人,看着康钧儒出生,长大成人,随后上军校,投身革命活动,当年康老太爷认为康钧儒的所作所为是大逆不道,因而当着全族人的面,想在康家祠堂里把康钧儒好好教训一番,没想到反而被康钧儒严词驳斥,毅然决然地与康家断绝往来,康老太爷一气之下将康钧儒从族谱中除名,只有梁叔一人毫不犹豫地跟着他,在他身边照顾他,所以康钧儒一直把梁叔当作是自己最敬爱的长辈。后来梁叔也加入了组织,待在康钧儒的左右,康钧儒是“和记”当铺的掌柜,梁叔便是他的账房先生。
如今康钧儒被派往上海工作,而梁叔因为要照顾云麟而待在广州,更重要的是,康钧儒走后,中央又派遣了新的领导负责广州地下党组织,作为组织中的老人,梁叔无疑是最清楚组织的情况和组织的运作机制,所以便留在广州当新任领导的助手。这次送云麟来上海之后,后天就要赶回广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