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871

  就是把包装纸换成了格外漂亮的样式。
  不但整个虚拟舞台美轮美奂,剧场灯光也极尽心思。
  领导们表情不由自主的很放松。
  因为这种场面只能从专业层面挑刺。
  就连之前万长生提过最容易显得松散的整体架构,因为节目类型穿插交替,更因为色调养眼美丽,其实感觉有点气都喘不过来!
  只要认真看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表演,就会感觉这个挺好,那个也不错,刚刚才觉得哎哟意犹未尽的结束,又来个新节目立刻带走了注意力。
  那些懂行的电视台大佬们,逐渐翘起二郎腿交头接耳,有些还回头给后面坐开的编导组竖大拇指。
  这里面有很多显功底的细节。
  万长生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要这两个节目看起来紧凑些,那一段放松缓慢点,具体怎么做,用什么节目来衔接,那都是编导组的努力。
  也不是这些青年编导之前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他们的领导没有这样要求过他们,或者说老一代的成名导演,未见得会用这种调色画画的轻重缓急来要求他们。
  关键是还给了这些编导极大的创作自由。
  其实能被大家选中的七八十个备选节目里面,十多个编导,两人负责“一天”,那就要相互抢节目啊!
  那些优质又能出效果的节目,自然被各组疯抢。
  万长生就负责调配,这一天的情绪应该是怎样,那段节目灯光是不是合适,每天都有固定的色彩嘛。
  于是在这种大方向确定的局面下,编导的工作就好像填空那么精准,把所有才华和专注都放到节目效果、舞台感受上来。
  这就跟之前任何一届春晚的创作方式不一样了。
  恰恰就是老雷强调过的那种舞美观点:
  舞美到底是服从导演剧本,还是参与导演剧本?
  这里就是春晚到底服从谁?还是所有部分都在参与春晚?
  以前的春晚,很大程度是以节目为主,那些上了多少年春晚的名角,组成了春晚表演的主骨架,再加上固定的几个歌颂场面,添上各种油盐酱醋,就是一桌子大杂烩糊锅菜。
  而在这里,很明显是整体关系,整台戏分七个版块,七个色调,七种情绪状态。
  所有的节目首先是服从这个大关系,然后才是各自出彩,还要考虑跟前后节目之间的关系,延续情绪还是保持烘托,又或者改变气氛。
  这就是在绘画、舞蹈、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里面常见的整体和局部关系。
  内行自然看门道,外行就看热闹,觉得哎哟,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如此紧凑,目不暇接得都忙不过来,想表达点什么看法,又满心各种难以表达。
  最后还是用个卧槽来收尾吧。
  哪怕省略了不少抽奖环节、红包环节、公益广告时间、拜年贺词环节、零点倒计时等等,整台节目还是有三个多小时。
  居然没什么人去上洗手间。
  等那首著名的《难忘今宵》响起的时候,大家都看了一两分钟这颇为新奇的演绎方式,才成片的起身去洗手间。
  万长生干脆招手让节目结束停下来。
  编导组、组委会等部分都知道会放三四个小时,有心理准备,没那么急,也不想跟领导们去待机而动,那多尴尬啊。
  所以几乎全都坐在座位上有点紧张,充满了审判前的忐忑。
  万长生没那么忐忑,依旧一身黑色套头卫衣,不过胸口图案就是春晚周边出品,牛仔裤和运动鞋的轻松坐在乐池边,面对自己这些临时战友拿起麦克风笑:“两个月了,还是先感谢各位的努力,不管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我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共事,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心思去创造,能走到今天这步,在场所有参与者都很幸运,因为我们多少都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不管这种天赋能创造多大的价值,重点是用了心思,用了心思就是创造,就像厨师可以把蔬菜雕成花,工匠可以把家具做成艺术品,我们能醉心于自己的工作和视野,精益求精,就已经非常幸运,感谢大家!”
  大佬们听见,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恐怕就只能是此子未来不可限量啊。
第847章
无惊无险又到饭点
  倒不是这几句话多有内涵多牛逼。
  而是在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么沉重的压力下,却能举重若轻。
  在很可能牵涉到自身未来的关键事务上,首先考虑的是整个团队其他人,甚至是年龄比他还大的那些专业人员的心态。
  这就是大将之风。
  说直接点,内心是没把这春晚当成什么艰难艰辛之事。
  堪当大任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现在什么都讲究资历、年龄。
  殊不知这个共和国从嗷嗷待哺的萌芽起,就是无数热血少年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总有些人,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就像万长生说的,在座这些专业人士,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与众不同。
  只是他们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才。
  却没有万长生这样似乎一理通百理的通透。
  所以大佬们坐下来,还交流了几句,探身说得比较激烈,后排的助手、下属也有凑上去说话的。
  席导反而不说,靠在座椅扶手上只是倾听。
  起码十来分钟吧,跳下乐池栏杆的万长生就站在那,聚精会神的观察这些难得一见的官员形象。
  对他来说,不过是个艺术体验,就像老雷要求学生们到农村去,到生活第一线去观察细节,只有深入接触,真实感受,才能演绎出相应的人物。
  现在万长生居然没考虑晚会设计能不能过,而是在搞艺术采风。
  也许他这种轻松淡定的姿态也给了大佬们好感,最后竟然就干脆起身了:“还不错,就这么精益求精吧,元旦之后正式彩排,做点相应的备用安排,到时候再说。”
  然后哗啦啦的走了,有几位经过万长生的时候还笑着拍拍他的臂膀或者肩膀:“加油,这个方向是把握住了,喜庆祥和有新意,但又比较踏实,很老练,注意发扬!”
  有人还拿着吉祥物周边:“这纪念品是可以让我们带走吗?”
  万长生赶紧对对,各位看看还有什么意见没。
  有领导开玩笑:“就给我们个棉球,怎么没见你准备这么好看的衣服呢?”
  万长生保证下次一定有!
  席导反而不笑,略显严肃的批评:“艺术性比我想象的浅薄了很多。”
  万长生嗯嗯嗯点头:“争取让更多人看懂看舒服……”
  席导就装腔作势的哼哼。
  勉力坚持和万长生并肩站着恭送领导的江竹清,看着大佬们走出去,才小声说自己吓得腿都在抖了,特别是席导批评的那下。
  万长生回身往剧场走:“她故意的,作为艺术家不满一下,表达我这个有点俗,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春晚不就是要雅俗共赏吗?”
  江竹清满脸啊,你们还有这种即兴表演?
  而剧场内的年轻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对着回来的万长生欢呼了!
  两个月时间,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不眠不休的两个月,要说多劳累也谈不上,但绝对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创造型工作最怕的就是这个,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拿出来却被甲方否定。
  否定也就罢了,最难过就是说感觉不是那味儿。
  感觉不对,就意味着对艺术创作的全盘否定。
  所有的功夫都是白干的那种感觉,对让人极其挫败。
  但作为总领整个晚会感觉的导演,万长生显然精准的把握住了那个平衡点。
  既有创新,又不冒进。
  甚至还颇为迎合了大佬们的看法。
  最后给大佬们的感觉就是,挺好,有点什么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很缥缈。
  挑毛病吧,因为是毛坯,到处都有瑕疵,连场景都是虚拟的,反而让人没法计较。
  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过是因为没有搭建场景,没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实际排练造成的。
  后面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只是解决技术问题。
  整体关系,整体感觉,真的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就像遇见个滑不溜手的橡皮球,很难说哪里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