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871

  实在是那人像光是看高高的鼻梁,就铁定是阿拉伯姑娘的特征啊。
  这会儿当着贾欢欢说肯定有点不合适。
  但贾欢欢不在意,给患者检查完毕,收起自己的听诊器才转头过来看那深灰色的雕塑,还想伸手去摸!
  幸好林楚妮给她手拉住了!
  实在是因为造型有点精妙到毫巅的感觉。
  大概半人高,挺昂贵的美国油泥,万长生用了几大箱,光这成本可能就得几万块。
  但眼前的艺术品肯定已经不止几万块了。
  贝赫耶就趁着贾欢欢过去看雕塑,偷偷给万长生做个飞吻,算是辛苦奖励!
  她已经尽量不做出得意的样子来。
  可能她妈的人生经历让她没有争当老大的思路,小老婆可能还更得宠呢。
  眼前这尊雕塑不就说明了这点么。
  一尊轻纱盖在脸上的女性形象……
  明明是雕塑,可那朦胧的五官上覆盖着薄如蝉翼的轻纱,带着非常柔顺的各种褶皱。
  不是阿拉伯面纱那种绷紧的蒙面,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
  感觉好像随便吹口气,就能让这轻纱被掀起来。
  从雕塑功底上来说,已经有巧夺天工的精细味道了!
  但显然艺术品并不仅仅是展现技巧。
第655章
这就是艺术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没法区分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关键。
  很多工艺美术大师,能够做出精妙无比的东西,可他们的作品始终只能算是工艺品。
  因为没能给那心血凝成的作品注入灵魂。
  万长生这种近乎于炫技的轻纱质感,从技巧上来说并不罕见。
  十九世纪中期就有过,意大利一位雕塑家斯特拉扎用这展现过面纱之下少女的沉思。
  要表现出那种若隐若现的恬静,才是艺术。
  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艺术里面的意趣,意境。
  很多民间艺人,包括现在抖音小视频里面都能看见没受过任何美术教育的老头老太太,拿个瓢一堆树叶都能画得一手好看的画。
  都是手艺,不是艺术。
  艺术得有个说法,作品里面要有思想内涵。
  所以看似民间艺人出身的万长生,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
  他在这里有个向米开朗基罗致敬的做法。
  当初他不是去意大利看了米开朗基罗著名的挣扎奴隶嘛,好像没有雕完的奴隶在石头上呈现半成品。
  万长生这尊头像也是从立方体里面衍伸出来。
  只是就像当初那枚纪念苟教授的印章一样,这立方体做得横平竖直刀切斧砍的刚硬,立方体,和柔美曲线的面纱少女形成了巨大对比,两者之间也不是生硬的连接,而是好像坚硬的物体部分软化成了这样美好的尤物。
  很明显有种挣脱生硬束缚,化为柔美的含义。
  但没有米开朗基罗表现得那么绝望和无声控诉,甚至连少女高高扬起下巴的脸庞,都没有呐喊抗争的意思。
  首先是美感,盖着轻纱的脸庞依旧展现出朦胧的美感,什么都挡不住的那种美感。
  把万长生凝视贝赫耶时候的最大感触全都表现出来。
  比她美的人肯定大有所在。
  如果按照东亚人种的审美,甚至会觉得她嘴太大,额头有点窄,或者别的看法,但相比那些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的样子,贝赫耶充满了无声的抗争。
  她无比向往美好和自由的昂扬。
  从万长生第一次看见她,就感受到急切希望冲破的挣扎,冲破居然还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封建束缚牢笼。
  站在万长生或者大多数人的角度,那么荒谬、愚昧和残忍的礼法,居然还能堂而皇之的大行其事,这不啻于是对所谓现代文明的嘲讽。
  有钱或者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就能允许存在,然后还视而不见的去抨击环保,指责奋力挣扎想活命的穷人用多了塑料袋……
  这就是现实。
  如果说三年前,万长生看见杜雯那有点灰暗的眼神,他除了伸手还不知道怎么去表现。
  现在他会了。
  看似方正冰冷的立方体,就是现实跟礼法,在美丽面前是那么的让人生厌。
  这挣扎幻化出来的美丽,没有血淋淋的残酷,也不是贞子那样的冤魂,而是充满自信昂扬的向往。
  没错,就是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所在的向往。
  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多么残酷,生而为人,就应该坚强的向往,向往那美好的所在。
  雕塑其实比绘画更艰难表现神韵。
  因为这样单色的塑造,很难表现眼神这些思想性的东西,只能用面部表情,甚至一点点细微的眼肌变化来展现神韵。
  可万长生偏偏又覆盖了一层面纱。
  让这种表现更加模糊不清。
  这中间固然有他对面纱这种特殊物件的讽刺隐喻,也有降低整座雕塑锋芒毕露的斗争性原因。
  米开朗基罗是到了晚年,才在束缚的奴隶这样作品上,用没有完成的半成品,来隐然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挣扎。
  这种把戏其实在中国文人书画印里面早就玩了几千年。
  被万长生娴熟的倾注到雕塑上。
  当他沉浸在创作中的时候,眼前不再是塑泥,呼吸间已经模糊了感受,那面纱真的仿佛可以随手掀开,每一道面部起伏跟面纱褶皱,经过无数次的权衡和深入,终于凸显出充满生命张力的弹性。
  褶皱深处的一点点变化,都如游丝般带出了灵魂的颤动,在最无声处喷薄,在最细微处广大。
  一句话,能看懂的会从灵魂深处感到共鸣震撼,看不懂的只哦哦哦的惊叹这特么面纱刻得真像!
  林楚妮明显就是能看懂的,其实只要把握住面纱这个特殊的点。
  结合这几天贝赫耶摘了面纱的行为,就能明白万长生的创作内涵在哪里。
  她自己都是把水墨倾注到刺青里面的天赋级别,看了就不说话。
  静静的站在那仿佛要完全搞清楚里面的含义。
  贾欢欢当然是看不懂,她才不需要看懂呢,有些事情搞那么清楚干什么,老公给阿拉伯美女做个头像又怎么了,只是转身顺手想把沙发上的被子叠起来,咦?怎么不见了?
  万长生刚起身去小院的卫生间洗漱了,被子呢?
  贝赫耶是根本不看雕塑,全力应对贾欢欢,眉开眼笑的指门口刚刚鬼魅般消失的黑影,表示仆人已经把东西收走了。
  贾欢欢的英语水平连四级听力都成问题,只能讪笑比划,但也还算能交流。
  贝赫耶连忙恭敬的拉了她到旁边沙发上讲述自己的家乡,翻开手机上各种异域风情的照片,邀请她什么时候能一起去沙漠玩。
  贾欢欢就很享受这种亲近,还很好奇。
  但很有民族自豪感的强调我们也有沙漠……
  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万长生出来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和谐场面。
  林楚妮却叫住了他:“最后是什么材质?”
  哈哈,这才挠到了万长生痒痒处,连忙到雕塑边比划。
  一般来说泥塑只是雕塑家做出来的基本底稿,最终放大才会转化为更符合设计初衷的材质,所以不用做得太大,真人头颈大小是比较常见的。
  万长生这做成半人高,头像有大号西瓜这么大的其实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