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871

  只是相比其他地方,用奖励的形式在村里鼓励上大学可能有点难。
  几万几十万的奖金,绝对没有宁州二中那样的效果。
  而且万长生也觉得费效比太低。
  得树立榜样,自己算是一个,欢欢未来希望也算一个。
  整个观音村真的一直以来都对读大学不感兴趣。
  这也是万长生和贾欢欢作为年轻人领头羊都曾经有的想法。
  现在要扭转,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所以临近开学,万长生还是要鼓励贾欢欢。
  与此同时,大美社的小伙伴们,开始陆续返回,不管来自哪里,抵达江州以后好多连行李都没放,直接先来医院看看万长生,然后再返校,投入到自己的新学期当中去。
  大美社又迅速运转起来,文创产品研发设计、酒店装修设计、新学区环境设计,加上培训校的教学工作,有忙不完的事情!
  韩晓敏也回来了,就是得益于大美社成员的扩充,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搞免费美术培训班的学生大量增加,这个寒假三百五十多家,最终凑出来一万余名青少儿参加过培训。
  这在大多数家庭需要春节的寒假,实属难得。
  因为蜀川部分培训班还拿了省里面的教育基金支持,所以韩晓敏现在已经开始对接省教育部门,也是过来跟万长生先碰碰头,然后下午直奔蓉都去给刚刚恢复上班的教育机关汇报成绩。
  接着是苏沐楠和徐朝晖他们从观音村回来。
  费雪雁打着协助整理文考教材的旗号,很不好意思的躲在徐朝晖背后也跟着来了江州,当然,她给万长生带来了几百名强化高考的艺考生们,聚在一起高喊万万加油的视频。
  挺感人的。
  徐光头倒是落落大方,说自己已经带着文考试卷过来,先对目前的艺考生做文化摸底,搞一个月左右的文化课程抽样调查以后,再返回二中那边去协助高考班级,同时也摸索怎么让艺考生在上半年时间里面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做些基础性的强化铺垫,譬如背单词这样需要长期积累词汇量的事儿,平时可以开发成简单的课程来夯实。
  艾米拉则对师父那斑驳的双腿感到震惊,嘀嘀咕咕不知道用他的语言唠叨了些什么。
  苏沐楠可能一辈子都会对这片伤痕有情绪的,属于一看就天然抬不起头。
  更是对万长生搞免费美术培训敬佩有加,毕竟在江浙那样的鱼米之乡,文化氛围蔚然成风的地方,也没看见这样推动起来的行为。
  所以想牵线到国立美术学院的学生会,一起来搞这个事情。
  万长生连忙撮合她跟韩晓敏一起商量,估计那位会非常欢喜,影响越大效果才会越好。
  但苏老师的视野又不一样:“你把这全都让给她,这不合适,对历史发展进程都不合适。”
  万长生吃惊:“这怎么又牵扯到历史进程了!”
  徐朝晖他们跟着苏沐楠也相处呆了大半个月,对这位温温柔柔的国画专业老师比较熟悉了。
  可能她身上有比万长生更加执拗的外圆内方。
  看着柔顺如水的外表性格,但在做事的时候,绝对一板一眼。
  所以这会儿都带着挺尊重的态度一起听。
  贾欢欢天然怵这种,拉了钟明霞往边角躲,一点没彰显自身地位的想法。
  苏老师的路数和万长生,杜雯都不一样:“你知道我研究生攻读的是书法,实际上有大量的课程是跟中文专业重叠,也研修了很多关于教育学的科目,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对欧美国家大学体系进行比较,总体来说我们的大学体系是沿袭苏系,而前苏联又跟欧洲大陆系有分不开的渊源,在这点上美国的大学体系是不同,所以当我看到你的培训体系以后,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万长生只能趴好了洗耳恭听。
  小苏还是有老师范儿的,只是脚尖使劲绷着才能踮到地面:“欧洲大学本身的财政往往是国王或者大贵族给的,管理层为了获取资助,那就不得不听王公贵族的差遣,才能把学校办下去,譬如爱因斯坦担任教授的洪堡大学这位洪堡,就得一边当校长一边给德皇三世宫廷办事,他必须执行德皇的政策,而不能单纯的掌握自己学校。”
  万长生想起自己和老童他们关于是不是要恢复附中的争论,笑了。
  原来一切都有先例。
  教育本来就是国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更是培养栋梁的地方,国家当然要加强控制,这是种高层次的博弈。
  多少变色的发源地,都是在高校。
  苏沐楠在说起学术的时候,脸蛋就是放光的:“而美国很长时间是没有强力政府的,政府也没钱资助大学教育,所以美国办学经费刚开始大多是乡绅们凑的,这样就不存在非要听国家的问题,随便怎么搞都行,所以独立性比欧洲大学都强得多,逐渐发展历史演变之后,大多成为由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的商业机构,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大学就是个公司,以赚钱为目标的那种公司,有了钱再反哺教育和推动科研。”
  这确实很有点类似大美培训校的影子。
  万长生都听得认真了,他没想到过这么远,或者说他没这么纵横广阔的知识面,杜雯还仅限于艺术类别的宽阔,研究生小姐姐的视野的确更宽广。
  所以连忙鼓掌,带动徐朝晖他们也跟着鼓掌,艾米拉肯定听不懂,瞎跟风。
  万长生还顺势鼓励女徒弟:“雁子,你在清美那么好的条件,也要向苏老师学习,专业上固然要努力,但我们进入大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这种开阔视野学习的机会,清美比蜀美好很多很多,你要珍惜。”
  准备请假旷课几天的女学生羞愧得不敢抬头。
  苏沐楠认真:“麻省理工有句老话,学业、睡眠和社交,你只能选两样,别以为美国大学就是快乐素质教育,实际上精英培育永远都是刻苦钻研的,当然在万长生这里,我看到的是我们普遍大学教育模式下,对商业教育的探索,这对于国家未来是有巨大意义的,你就轻易的交出去让别人来引导这种可能的探索和变革?她不可能代表你的。”
  万长生还想谦虚:“您太抬举我了。”
  苏沐楠摇头:“说到底,你在观音村的地位就是乡绅,哈佛大学也不过是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的一群乡绅,在十五世纪建立起来,他们也没想到未来会形成什么,我们这个国家的一切其实都在重建探索跟成长,一切都有可能,你不应该轻言放弃的。”
  万长生的优点,可能就在于他不会看见好的,什么都想揽在怀里:“谢谢苏老师提醒了,但我始终记得我是个搞创作的美术生,朝着艺术家方向走,关于教育我一直当成是我对社会的回报,我会汲取您的建议,尽量多考虑深一点……”
  苏沐楠还想说什么,万长生的手机响起来,是视频通话的铃声,一看是曼姐,万长生连忙把病号服给拉整齐点,再点通话。
  出现的是席导那张浓墨重彩的脸:“可以啊,给自己画脚本就一张不落,看来这病床上一点都不耽误事儿啊,赶紧的,来平京跟我一起和投资方谈谈具体内容吧……”
  万长生感谢高科技的时代,举高点看看自己的趴着样儿:“还不能出院……”
  席导眼尖:“等等,把那镜头在房间里面给我转一圈看看?”
  谁病房里面一屋子年轻姑娘啊。
  然后那边就有人在席导身边感叹:“艺术家就是需要多体验生活,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啊。”
  你怕是对艺术创作有点误解吧。
第469章
人艰不拆
  万长生确实是不良于行,席导也早有心理准备,就是叫了人来开电话会议的。
  本来这部暂定名《拆》的电影,预计拍摄成本就不高,席导这边提出来的成本报价是两千万,整个制作团队从导演到摄影编剧全都是票房分红,也就是说如果拍砸了,一分钱没有,这些资金全都会投入到拍摄成本、演员、场景、后期等部分。
  因为是由平京戏剧学院发起投拍的这部电影,所以整个演职员当然也是戏剧学院全力包办,从实力派的中老年演员,到当家的年轻主演,全都会在戏剧学院师生中甄选,绝对不会用那种身价惊人的流量明星。
  一切都以演技说话。
  所以这个电影投资并不算高,标准的低成本拍摄。
  用席导的话来说,剧本不成问题,李明然的名气业内都是响当当的,现在这本子拿出来也是投资方点头的。
  制作、后期等等各方面都毋需多问,戏剧学院还有什么在国内不是行业领先的。
  主要也就是导演的问题。
  视频电话里面坐在席导办公室的另外两位没直说,但肯定如果是席导自己拿话筒,这事儿根本就轻而易举。
  对于这么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大学生来执导,还是美院而不是影视专业,人家肯定有点犯嘀咕。
  席导打这个电话也就是这目的,让万长生露个脸:“确实还没有出院,但是三月九号我要去津门参加全国青年美术展巡展的当地闭幕仪式,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时间,我过去拜访下……”
  贾欢欢见不得长生哥给人低声下气,才多少钱嘛,她有点皱眉,钟明霞悄悄挽住她。
  社会上的事情,可不是土皇帝。
  观音庙可以把这笔钱拿去买楼,但不会把钱投到电影上面糟蹋。
  自己能掏得起钱是一回事,把利益分摊给更多人,才能带来合作局面。
  谁知道那边有人问:“这些脚本多少人画的,画了多久?”
  万长生算算:“五天……不到六天吧,我一个人画的。”
  那边一片讶异:“不可能,不可能……”
  席导笑着敲边鼓:“不可能?我在国家大剧院导五四那场戏的时候,他就在边上看了一会儿,画出来手稿脚本,改了以后,画龙点睛知道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全国青年画展五年一届是什么地位吗?从来没出现过,一个人拿了三项金奖,还不是一个类别的!雕塑、国画、篆刻,艺术共通的你懂不懂,我教他手把手的导行不行,我做制片人啊……”
  估计本来还想叫万长生随手画点什么手稿的。
  结果那边听了席导放的大招,忙不迭的答应下来:“您都这么说了,哪还有什么顾虑,行行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就期待年轻的万导今年满堂红啊!”
  什么艺术天赋都是假的,有天赋的人,在影视圈见得多了,还得是大佬担保压阵才最有效。
  万长生觉得自己屁股上倒是满堂红的,这会儿也热情感谢。
  病房里的徒弟、老师都跟着一起见证了两千万电影拍摄投资的轻松拍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