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871

  苏沐楠的思路是漂移型的那种:“我是听说你又组织人到平京学习采风,特别是有到皇宫博物院的安排,上次不是请你在有类似机会的时候带上我去看看皇宫摹印么,你也答应了。”
  万长生紧紧盯着这姑娘的表情,终于有点发现只要说到摹印,眼底忽然有些光彩,很热烈的光彩。
  跟当初老苟发现自己会刻印时候的热烈差不多。
  他就这样尝试着询问申申:“您学了多久的篆刻?”
  苏沐楠终于笑得不是露出一口白牙那种,挺胸平肩微微带笑的很正式:“西泠传承第七代徒孙,书画印都是从小开始接触的,我看过你的印章,似乎有些徽派的影子,又好像不很纯粹,但力量刚劲,切刀风格又有我们西泠的特点,学得有点杂,但是挺精彩的,到底师承何方呢?”
  这就是文无第一的特点了。
  也许老苟是半路出家,并不是某派传承,他就没有门派之间的先入为主,纯粹是喜欢万长生的印,特别是万长生以篆文见长,这在年轻国画人里很罕见了。
  连老荆喜欢万长生的印,都是因为万长生有博采众长的特点,这跟他们皇宫博物院成天揣摩各种天南地北摹印有很大关系。
  但天下篆刻,皆在江浙徽包邮地区。
  北派传人听起来很牛逼,感觉占了半壁江山。
  其实在江浙徽一带篆刻界的眼里,就跟南宋时期看金国的眼神儿差不多。
  蛮荒之地……
  所以老荆头听了有江浙过来的人,顶了万长生的助教篆刻课,才会气得暴跳如雷呢。
  人家徽派、浙派源远流长的时候,北方确实还没这种底蕴。
  篆刻又是个特别讲究底蕴的行当。
  门派纯正,在有些人看来是比这个技艺,还能不能传承下去都还重要的根本。
  武当派都练少林棍法了,那还是自生自灭了更好。
  而西泠传承的江湖地位,也就差不多是相当于武当吧。
  看其他人都带着看八卦连环掌这样小门派的怜悯。
  所以万长生也不爱跟人谈论这个:“嗯嗯嗯,我是乡下人自己刻着玩,不讲究师承何方,好几位师父了。”
  苏沐楠善意提醒:“最好还是把你的风格再提炼下,如果你有兴趣接着再上我的课,也可以算你是第八代弟子的。”
  玛德,老子北派传人第四代独苗苗,还稀罕拜在你个小丫头片子门下?
  如果觉得北派篆刻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才四代,那咱们万家篆刻技艺,哪怕不是从千年前开始算,也起码有十代了!
  浙派、徽派实际上也就是从清中期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
  能比吗?
  可这语气又不是狂傲,还带点好心。
  万长生终于确认这姑娘是书呆子脾性:“谢谢您的好意了,我现在只是把书画印的国画功功底,当成日常爱好来熏陶,重点在于雕塑专业的学习……”
  说到这里的时候,万长生突然想起点什么,顺手拉过自己的速写本就在上面记录下来雕塑、雕刻、篆书、篆刻,几个字眼。
  当初他给苟教授就胡说八道的谈到过这个初衷,说要把篆刻、雕刻跟雕塑联系起来。
  这两天他正在构思这个新的雕塑形式,忽然好像被启发出来了。
  苏沐楠在陈旧发白的八仙桌对面,依旧能看出来万长生的字体:“小楷却有点隶书的影子,你的钢笔字还不错,书法怎么样?”
  万长生笑起来,对专注执着的人他从来都尊重:“苏老师,我说了我现在基本上已经要从国画系毕业,未来是雕塑系的学生,很欢迎您来到蜀美执教篆刻课程,也祝您的教学成功愉快,刚才您谈到的去平京皇宫博物院,我想……一月吧,一月您如果有空,我们安排人手去平京的时候也邀请您一起,行吗?”
  苏沐楠却看着他,有好几秒的时间,万长生不对看了,他已经不是把个人意趣放在一方石头一张书法上的书生,不需要跟这样一位专注于书印中的文艺女青年倾诉。
  他现在也知道自己那种温和的目光,有时候会给人其他错觉。
  特别是姑娘。
  如果是个男生,他可能还愿意像面对徐朝晖那样多说几句。
  可没想到的是,苏沐楠却忽然起身,很沉稳的那种站起来,探身伸手从八仙桌上拿过了万长生那支德国专用绘图笔,在小速写本的纸面上书写。
  可怜万长生这书画印全能小选手,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女子。
  悬腕执笔,落笔却七零八落: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咋一看来,这笔法就像三五岁刚学字的孩童那样笨拙幼稚。
  可在行家眼里,无论是繁体的笔划,还是古朴厚重的架构,那都是充满金石之气的豪迈!
  而这看似写景抒情的词句,很多人可能都只觉得还算有情调。
  但没写出来的最后面那两句才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万长生就很没出息的放下所有防备了。
  他可不是听人吟诗就会发花痴的呆子。
第415章
嘛事儿都得讲个气氛
  万长生有小商小贩的油滑,自然不会什么人都信。
  但他很少对人有成见。
  看一眼、初接触就对谁不舒服,很容易因为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给别人贴标签、做出判断。
  这是从自己的偏见出发,选取自己想看的真相。
  所以看不惯的事物越多,境界越低,格局越小。
  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越深,越明白冷暖,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冷淡处理对苏沐楠的态度,仅仅因为对方是接替自己的篆刻老师,内心潜意识还有可能因为对方是个挺好看的美女。
  可在杜雯都不具备的传统文化才气面前。
  万长生内心马上就高呼真香!
  这是清朝名臣林则徐的诗。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青山绿水就是一幅画千年不败色的画,一架万年畅响的琴,苦心经营的人老天都不会辜负,手段毒辣的人终究会遭报应,如果把清水都能当成香茶来饮,肯定会觉得粗茶淡饭比美酒佳肴更香,如果对国家有利,那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么能因为有福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连大海航行靠舵手,都能说出哪一年来的万长生,肯定知道这首诗出自林则徐在遭遇挫折的时候,用这样的诗词来宽慰自己的心态。
  而现在,苏沐楠写下第一句,显然不是跟他谈论山清水秀,而是以景咏志。
  仿佛在询问他,难道你就这样放弃了?
  这就是古代文人之间经常玩的文字游戏,有点打哑谜的意思。
  您起码要有足够的诗词储备,还要有分析判断背后含义的理解能力。
  万长生也没说话,拿过旁边的另一支笔,随手在白纸上写了句:“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强,则皇器自移矣。”
  这是《后汉书》里面的一句话,概括荀彧的生平记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演义里面,说书人、看书人记得的大多是那些叱咤风云的猛将谋士,对荀彧这号儿人物很多连名字都读不出来。
  可实际上整个曹操能取得天下,他居首功,是他运筹帷幄的帮曹操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哪怕曹操在赤壁之战输得一败涂地,但依旧不妨碍他两年后就能够卷土重来。
  听起来他是曹操手下第一马仔。
  曹操可是被誉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国贼。
  在《三国志》里面荀彧被列为曹魏臣子第一名,可在被他断送的汉朝《后汉书》里面,荀彧又被列为最后的汉臣。
  两边都认他。
  这在很讲究青史留名的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简单点说,就是荀彧已经看到大势所趋,汉朝气数已尽,与其说徒劳的去拼死殉葬,他选择扶持最有前途的曹操,尽最大可能帮汉朝续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