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师(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说实话,这也不怪唐王集团的董事长,主要是方元不配合、不居功、不展现实力。相比之下,唐王集团董事长肯定更加相信刘川,觉得有刘川之助,大事可成,自然撇开了方元,不再关注重视了。
“这事稍后再说吧。”与此同时,方元摆了摆手,又问道:“世叔,你刚才说了,盒中的东西请人看过,确定这是法器。那么帮你鉴赏的人,就是刘川吧?”
“对,是他。”中年人点了点头,尽管有些余怒未消,不过还是据实道:“当时工人就是在山脚下挖到了一堆铁圈圈,本人没有什么人在意的,随手就扔到一边。不过那时他也在场,感觉这引起铁圈圈有些不同寻常,就叫人清理收集上来。”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他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某种法器。至于是什么法器,他还没有研究出来,或者已经研究明白了,却没有告诉我,然后就直接叛逃了。”
中年人气愤道:“简直可恨,其心可诛!”
方元直接忽略了中年人的怒斥,问了最关键的事情:“东西是在哪挖到的?”
“这里……”中年人连忙引路。
不久之后,众人来到了那个地方,这里就在山丘的侧边,十分空旷。乱石和杂草已经被工人清理干净了,并且夯实平整,坦坦荡荡。不过在这个平坦的地势之中,却有一个小坑没有填埋,估计这里就是圈扣出土的地方了。
果不其然,中年人解说道:“就是在这里挖到的,刘川说他要研究土质,让我不要急着叫人填平……”
“土质有什么好研究的?”包龙图嘀咕道:“都是黄土,这是必然的事情。”
中国文明的起源,得益于黄河流域灌溉出来的黄土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在几千年以前,黄土地无疑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宜耕种、富得流油。
然而经过几千年不断的开发,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关中平原的环境肯定是日益恶化,水土流失的情况非常的严重。
以至于当年,朱元璋夺取了天下,召集群臣研究在哪定都的时候,尽管有人提出可以定都长安或洛阳,但是他派人考察之后,最终还是否决了。因为在那个时候,关中平原的经济,已经负担不起供养国都的物资来了。
相比之下,还是江南地区更加富裕,所以一番研究之后,朱元璋也只能无奈的舍弃心目中的正统城市,选择了金陵作为国都。
说起来,这也是比较让人嘘唏感叹的事情。方元的感触比较深,因为他也看出来了,眼前的这座小丘,实际上就是一条山脉的延伸。
这是哪里的山脉,方元自然心知肚明。说白了,不管是山脉,还是小丘,都算得上是昭陵的风水形势范围。
昭陵,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属于李唐王朝的祖龙之脉。或者有人觉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不是开国之君。真正开创唐朝的,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才对,所以祖龙之脉应该算在李渊的头上。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想法。毕竟唐代的强盛,那是在李世民手上开端的,也是他拉开了盛唐治世的序幕。不管是人心,还是气运,都完爆李渊百倍。
就气数而论,从来都是以实力为尊,平常小民百姓,提到自己祖宗,都爱说名人,更何况是祖龙这样重要的名号,肯定要安在强者身上。
反正李唐王朝的气数,就落在昭陵之中,这是举世公认的事情。问题在于,时过境迁,再强盛的王朝,也有衰落的时候。王朝一衰,风水气数自然消散而去。
比如说现在,方元观察小丘的气运,却发现小丘只有少许气息晦涩的浮动,就好像是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想到当时举世无敌,横扫东亚的强盛王朝,现在沦落到如此境况,怎么不叫人感慨万端……
方元一番感叹之后,这才凝神注视小坑中的情况。这一看,他忽然心中一动,然后就轻跃到了坑中,蹲了下来慢慢摸索检查。
“咋了?”包龙图十分好奇,也跟了下去察看。
方元没有回复,只是伸手把一些碎泥块拨去,只见已经干透的泥坑中,有一些十分清晰明显的痕迹。一圈一圈,一片一片,好像鱼鳞似的,似乎有几分规律。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这小坑是用挖掘机勾挖出来的,挖钩一铲下来,不仅是泥层结构全部被破坏了,连这些痕迹也变得支离破碎起来。
“这些不是圈扣压出来的痕迹吗?”包龙图很聪明,立即反应过来,先是惊喜,随即叹了口气:“可惜呀,这些痕迹已经被破坏掉了,不然的话,简直就是现成的模板图形,直接把圈扣一个个安放回去,就可以组合成型了。”
中年人一听,顿时苦笑解释道:“当时工人没想那么多,更没有想到地下还有东西,就随便挖了。”
“那是,人家专心工作,怎么能怪他们。”包龙图表示,旋即兴致勃勃问道:“对了,在发现这些圈扣之后,他们有没有沿着四周翻挖?”
“当然有挖呀。”中年人比划道:“不仅是这里,包括全部已经被夯实平整的地面,基本上都被犁了好几遍。”
“有发现吗?”包龙图好奇追问。
“没。”中年人轻轻摇头:“除了这些铁圈,就没什么特殊的东西了。”
“哦。”包龙图很失望,还以为能够挖到什么古玩古董之类。毕竟在新闻报道之中,经常提到某某工地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珍玩。相比之下,这么大的工地,就只发现了一堆铁圈圈,真是弱爆了。
此时,看到方元还在研究,中年人忍不住问道:“世侄,怎么样,有什么发现?”
“……我想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法器。”方元沉吟道:“但是又不敢确定。”
“什么法器?”包龙图急忙问道:“说来听听。”
中年人也一脸关注之色,当然也想知道这是什么玩意。毕竟他也通一些风水玄理,知道但凡被埋在地下的法器,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好的不用说,自然是皆大欢喜。最怕是有危害作用的法器,那问题就严重了。
要知道,为了开发这个楼盘,他的投入可不小。如果投资失败,就算不至于一蹶不振,但是也要伤筋动骨,几年都未必恢复过来。在这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错过了好几年时间,该损失多少啊?
总而言之,中年人不想失败,肯定很重视这事。
方元也没卖关子,坦诚说道:“我感觉这东西,很可能是缚龙索。”
“缚龙索?”中年人呆了一呆,茫然问道:“什么东西?”
“不是吧,才来斩龙刀,又来缚龙索?”包龙图惊声道:“这地方,怎么回事啊,尽出一些恶毒的法器。”
“有什么好奇怪的,要淡定。”方元随口道:“你也不想想,西安是什么地方?赫赫有名的十三朝古都呀,王朝更迭相对比较频繁,风水镇物多一些,这也可以理解。”
中年人听不明白,忍不住问道:“两位世侄,这个缚龙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坑人……不对,应该是坑龙的东西。”包龙图叹声道:“缚龙缚,顾名思义,就是把龙脉束缚起来,以便破坏龙脉气场的邪门法器。”
“什么?”中年人吃了一惊:“竟然是破龙脉的玩意?”
“是啊,断龙脉,破王气的风水镇物。”包龙图连连点头,感叹不已:“我们才来几天,就连续看到两三件这类的玩意了。”
说话之间,包龙图眉头一皱:“等等,你好像说过,这里是昭陵的风水形势范围。那么有人把缚龙索埋在这里,岂不是在针对昭陵么?到底是谁干的,好恶毒的心思啊。”
“谁知道,可能是黄巢,也可能是朱温。”方元耸肩道:“当然,也不排除是安禄山,或者……武则天!只要是觊觎大唐江山社稷的人,都有这个嫌疑……”
第678章
九州拱卫之势
“武则天、安禄山、黄巢、朱温……”包龙图掐指一算,就挠头了:“还真是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啊,不知道是哪个干的。”
“不用管是哪个干的,研究这个没意义。”方元摇头道:“不过现在也可以肯定一件事情,这个地方的风水形势,的确不怎么样。”
这话正戳中中年人的心窝,让他惊急起来,连忙说道:“世侄,那我该怎么办?”
“照办呀。”包龙图开口道:“之前那个刘川刘师傅,不是替你规划好了么?楼盘的具体朝向,详细的布局,难道没和你说?”
“他就说了一半。”中年人忧心仲仲道:“具体的细节,都根本没说。”
“唉,藏了一手哇。”包龙图点头道:“可以理解,这是风水师的习惯了。毕竟全部告诉你了,也担心你一脚把他踹开,单独行事。”
“怎么可能。”中年人叫屈道:“我对他可谓是奉若神明,礼遇有加,差不多是当成活祖宗一样供起来了。可他呢,翻脸不认人,太让人心寒了。”
“怪你……”包龙图转头看向方元道:“自责没?”
“关我啥事。”方元白眼道:“是刘川自己想不开,为了一己的私怨,连清誉都不要了,怎么能怪得了我?”
“这倒也是呀。”包龙图深以为然:“仔细想想,他也有点魔障了,在作死啊。”
的确有作死的嫌疑,毕竟刘川这样反复,一但传扬开了,绝对要被人指责背信弃义,对他的名声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背上这种污名,以后有人想请他看风水,多少会心存顾虑,怕他又叛变到对手那里。
在同等的条件下,背负了这样的名声,如果有得选择,顾主肯定是请另外的风水师,也决然不会冒险请他。所以说,刘川为了扳回一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也是可怜。”包龙图啧声道:“为了压你一头,他简直就是不顾一切,连后路都断了,背水一战啊。”
“没那么夸张。”方元摇头道:“这年头,讲究成王败寇,不以人品论英雄。只要他的实力厉害,污点什么的,很容易洗白了。”
“也对。”包龙图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中年人恳求起来:“世侄,这一次无论如何,你也要帮帮我了。”
“世叔,其实你也不用着急。”方元劝说道:“我也看过了,你这块场地与唐王集团的地皮,风水形势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工程质量好,各方面的硬件设备不差,价格又合适,基本上能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琢磨什么盘外招。”
“可是……”中年人还是很担心:“可是有了刘川之助,那边的楼盘风水形势,应该比我这边好一些吧。”
“这个……”方元沉吟起来:“按理来说,应该不会才对。毕竟这一带风水,先是应兆在昭陵上,而后又遭受到各种破坏,气数应该已尽……等等,难道说……”
忽然之间,方元想到一个可能性,连忙回头道:“世叔,刘师傅在这里堪舆风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地方。”
“特别关注的地方?”中年人一愣,随即努力回忆,过了半响突然拍手道:“对了,他好像很关心昭陵,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往昭陵跑……”
“不过,这似乎很正常吧。毕竟昭陵是著名的天下风水名陵,许多风水家来到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到昭陵观摩其中的风水形势。”
中年人解释起来,说的也是事实。毕竟昭陵的建立,那可是汇聚了初唐风水名家,经过群策群力之后,这才最终堪定选址,确定了真龙结穴所在。
选址且不说,单单是陵墓的修建,就足足修了一百多年,由此也可以知道,昭陵的地下皇陵该有多么的宏观伟壮了。
不过说起来也是讽刺,唐太宗在世的时候,有感于历代皇陵经常被盗,所以提倡薄葬,表示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今以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
严格来说,也不是李世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提倡薄葬在糊弄世人,暗地里却穷奢极欲的厚葬,安放许多陪葬品。实际上在他活着的时候,特别是在安葬妻子长孙皇后之时,的确做到了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
然而等他一死,他的儿子李治上位,他的身后事,就轮不到他来做主了。
无论古今,特别是东方这种孝道氛围浓厚的地方,非常重视孝道思想,甚至提出帝王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唐代也是一样,李治一上位,出于孝心,肯定不能薄葬李世民,自然而然地扩大了陵墓的规模。
当然了,如果说李治还是由于孝心,不忍薄葬亏待了父母,在他之后的各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不断的扩修昭陵,就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