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其实就是把摄像机抱着跳进水里,然后一秒钟的混乱气泡,冲出水面,就赫然发现坐在橡皮筏上面了,而且前面悠闲清幽的山谷背景音乐在咕噜噜的落水声以后,嗡的一下冲出水面,就带着穿透耳膜的尖叫声!
顺便说一下,这个配音是耿妹子的,石涧仁在山谷里被她叫过一次,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假公济私的介绍她去录音,码头姑娘觉得新奇极了。
尖叫当然就是为了渲染这橡皮筏在湍急的溪流中高速冲下来的惊险刺激!
其实根本就没有出现人,十秒的广告用了三秒在前面,后面四五秒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筏子跌落、扎进水里、水花四溅、激起的水浪,有点模仿过山车的第一视角感受,一直伴随尖叫声的惊险漂流,最后两秒才骤然安静:“欢迎您来,轻猿滩漂流,金龙温泉、溶洞一日游。”
金龙温泉是江州的老牌景区了,所有市民听了就知道怎么去,所以不留电话不说地址,用金龙温泉一下指明坐标就行。
按照胡蓉梅的评价,这次的广告总算有了点静、动、静的节奏变化,当然也能吸引人了。
五一前的一天开始,已经有不少市民到金龙温泉来询问漂流的地方,得顺着石涧仁和耿海燕上次走过的那条公路进去,最后还得用越野车开大概五公里的机耕道才能送到漂流起点去,这些车辆都是张明孝去借的改装车,实在是来不及在五一前把这条路硬化了,也没这个钱。
而这一天,用后来总结的说法是幸好有这一天来验证流程,大概接待了两百多名游客,每人三十元的价格要漂半小时,这相比很多游乐场二三十块钱只能坐十分钟的游乐设施,定价不算高,重点是真的很刺激!
一个橡皮筏装八个人,穿上救生衣和头盔,拴上安全绳才开始顺流而下!
收入这几千块不算什么,一直在终点的傅育林派人全程在各个危险点蹲守,总结出了几个可能会出事故的地方,连夜又安排人砸石头包泡沫甚至叠几层棉絮消除隐患。
然后五一节那天上午开始,石涧仁曾经在自己那个石库门仿古街道上见识过的人山人海,就在整个景区出现了!
傅育林的确是个有商业头脑的,虽然来不及铺路,但是他早早的派人到石涧仁当过棒棒的码头批发了五千件白色T恤,前后都印上轻猿滩漂流的艺术体字样,然后放在终点卖三十元一件,成本不过十二三块。
终点就在于每个漂流下来的人,几乎都把衣服打湿了!
特别是有些穿得单薄的年轻女性,只要脱了救生衣就完全是曲线毕露了,所以白T恤卖得极好!
反过来整个景区到处都有穿着这种白T恤的游客逛来逛去,就会有很多没看过广告的都会问这是个什么漂流在哪里……
所以一共六十条橡皮筏的漂流道上,始终处于大量游客在等待橡皮筏被越野车顶在车顶上运过来的焦急状态中!
所有橡皮筏到了终点,都立刻被拉起来拖上越野车顶,和游客一起被拉到起点,而售票处外面的游客等着上车早就排成了长龙,到处都是一片“来都来了,反正都没玩过,今天等一天也要玩一回!”的态度……
更有刚刚在终点水淋淋的站起来,意犹未尽的干脆跟着搬橡皮艇,厚着脸皮买票插队再玩一次的。
第一天从早到晚下来近万人次!
上午就卖掉了两千件!
下午不得不临时去进货,买了些没印字的空白T恤来,其他的每天匀点。
仅仅就这么一天,门票收入和T恤、饮料、毛巾等各种收入总计五十万!
仅仅一个小长假,就能把贷款三百万给凑出来还了……
中国人太多,特别是吃饱饭以后希望能找点乐子的那种巨大消费力爆发出来,太吓人了!
第918章
梦想成真
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排队都要玩一把心跳,再顺便把溶洞景区走走,到新开发的水面坐竹筏游览一圈,最后到温泉城去玩玩人工波浪,在夏天用温泉洗去一身的疲乏以后吃顿美食,倒也不失为放松。
所以整个景区门票收到手软!
这可比产业园那个开放式的仿古街道赚钱多了,酒店、餐馆、水吧到处都是爆满!
连带让景区周围的农家乐都赚得钵满盆满,唯一被投诉比较多的就是餐饮,原本傅育林搞这个的时候就是为了把餐饮抓在手里多赚钱,就说不上很专业,后来曾洪富他们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敛财的手段,现在短时间内哪有全面调整的能力,跟很多景区的餐饮差不多,也就是个能吃充饥,还贵得咬人。
但只要保证了安全问题,这都是小事情,史维梓都只是传达了从市旅游局跟区旅游局得来的通报,其实对这个景区表扬更多,这点瑕疵整改就留到节后吧。
现在先牟足了劲赚钱!
连耿海燕都到这边来开了六个临时铺面只卖奶茶和防晒霜,单日销售可以达到近十万,区里步行街上的门店都关了门把所有员工调到这边来简直就是抢钱!
这恐怕就算得上是某种意义的以权谋私,根本不需要通过石涧仁,傅育林热切的帮耿海燕把选点和各种水电配套安排好,这边几乎也不需要任何投资,坐地生钱,一个小长假就能把耿海燕在这个区里面所有投资赚回来,这中间有什么明确意义的违规么?
景区大门口的奶茶铺子可能还没到需要招标的地步吧,况且每天也按照行规缴纳了一百块场地费,耿海燕给石涧仁说起这个的时候理直气壮:“没错!如果你不是这里的领导,我肯定得不到这么便利的机会,可能还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行,但哪怕我是个普通商人,我也能看准这种机会吧,节前我就开始操办这个事情,节日第一天的火爆成绩我立刻反馈给了林姐,让她通报给整个连锁系统,最后有七个地方连夜找到类似的机会,也产生了类似的高销售,这已经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各地在下一次小长假的时候一定会提前寻找类似的机会,这不违法吧?”
端着饭碗的石涧仁只是从感觉上就、觉得有点不对:“以后……可能也没以后,我在什么地方做官,你们还是不要把生意开到我周围来,这种关系太容易让人诟病,而且一旦手里有权,也太容易衍生出经济利益来!”
耿海燕简直欢快的鄙视他:“你才多大个官!有本事就别当官别做事,天天在家看书写字带孩子,我养你!”现在这话她真可以说得理直气壮了。
石涧仁笑。
这火爆的几天他的确没在任何一个赚钱场所出现,天天到图书馆去看书!
因为从那次青少年阅读体验活动之后,真的有些孩子每周末或者中午休息的时候都会跑到图书馆来看书,原本图书馆的作息时间和普通单位没什么两样,大家下班这里也下班,唯有一个期刊阅览室会持续到晚上九点,然后周末会局部开放图书借阅,其实是不怎么人性化的。
石涧仁现在跟副馆长已经比较熟了,加上有捐了几十万书籍的底气,发现这点以后要了个空阅览室挂上“星星灯青少年读书会”的招牌,每天晚上和周末,石涧仁都在这里看书,那些孩子也就有了个不受约束的读书空间,有时候晚上需要什么书,石涧仁还能以权谋私的自己到书架上帮忙找出来,就像个读书阅览室的服务员似的。
其中就有那个在阅读体验上提问的戴眼镜瘦瘦男生周鹏,最喜欢带头找石涧仁问各种各样书本上的问题,涉及到诸子百家的中国传统知识方面,石涧仁的确能表现得很博学,可一旦是物理化学等西方基础学科,他明显有点抓瞎,但是最近也在阅读大量西方历史人文著作,所以应对孩子们越来越多的问题,他还算是能全面应付,孩子们都帮他找好理由了:“石哥肯定是学文科的,理科的问题就不要问他了。”
于是从最开始在期刊阅览室有三四个学生娃以周鹏为首给他问好打招呼开始,等石涧仁专门开辟了一个阅览室,陆陆续续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下午有时候能坐上四五十个孩子满满当当,就算在五一节期间居然每天都能有二三十个孩子坐在这里面看各种书籍。
这可能才是让石涧仁觉得最开心的事情,简直有些爱不释手的忘了其他事情,漂流景点在爆满的时候,他跑街上去买了个饮水机,耿海燕炫耀奶茶卖了多少的时候,石涧仁又自己去搬了张绿色的新款黑板挂在墙上,柳清给他打电话汇报产业园又遭遇了旅游大巴“暴击”的时候,他托秘书买三台电脑送过来,最后给耿海燕小心翼翼的请求,能不能在图书馆里面也搞台奶茶机,端着杯子一碰就能装满的那种,奶茶店老板哭笑不得的找人去联系这个事情。
如果不是为了宏大的理想,石涧仁可能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在文山书海中教导一群孩子读书。
十多岁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起码没有成年人眼里那些充满钻营和目的性的功利,在叽叽喳喳有些嘈杂的抱上几本书,然后就沉浸到安静的阅读中去,图书馆的书已经基本排除了那些糟粕,但石涧仁还是按照自己对这些孩子的不同习性感受,偷偷有些针对的替他们挑选一些更符合他们爱好的书籍,比如艺术类、文学类、商业类又或者真正学术类的那些圣贤人生书籍,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每天观察这些孩子看书时候的乐趣在哪里,像个厨师一样精心调配适合他们的书籍,当他们看起来觉得有些困惑难解的时候,提供解释教导,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真的没那么多世故,听石涧仁由浅入深的讲解譬如什么叫旷达人生,什么叫做“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时,孩子们都会专注的围起来,睁大了求知的眼神来汲取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哲学意义。
区县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倾向于选择放养,最多对课堂成绩重点要求以后,根本没有其他的期望,因为他们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可十几岁的孩子能自己探索出自己想走的路么?
这些家长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孩子们只要成绩好就会懂事好好读书,殊不知现如今的年代,再也不是那个物资匮乏没什么色彩的社会,结伴结伙的去唱K、网吧、游戏厅甚至酒吧等地才是最容易吸引孩子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迷失在五颜六色中才是这个年纪最正常的事情。
所以能给这些孩子一点引导,那是一桩多么有成就感的事儿,好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在浇灌树苗,还有的放矢的为每棵树苗选择不同的成长方案,石涧仁是多喜欢干这种事儿。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真正的文人也最津津乐道的梦想了。
第919章
夏虫不可语冰
除了图书馆的员工,没多少人知道这件事情石涧仁更没想过从这件事里面得到什么,这家伙就是纯粹的让自己觉得开心。
可五一节以后一上班,杨玉国就很不开心了,下午把石涧仁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去,看得出来尽量在平抑情绪:“今天上午我接到了四份辞职申请报告,全都是景区宣传片拍摄团队的成员,这都是台里培养了好多年的技术骨干,现在突然一下全都要辞职,这对我们区电视台的正常运转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你对他们的技术提升跟引导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这已经算是很客气的说法了,如果换做是石涧仁刚到电视台那会儿,居然捣鼓走了几名重要的技术骨干,杨玉国第一反应估计就是要去区委和市里面统战部告状了,但现在的表情也很不好。
石涧仁没那么紧张:“能把辞职报告给我看看……或者说直接告诉我是哪四个人不?”
杨玉国阴沉着脸把几张单薄的信笺推过来,石涧仁拿起来的时候居然教导上级:“杨台,作为台里面的一把手,其实跟我们做企业领导的道理是一样的,人来人往很司空见惯,如果因为这些员工的事情乱了方寸或者情绪失控,给下属的感觉就很不好了,这比走几个人都更重要。”
杨玉国的花白头发都要立起来了,可猛吸一口气不得不承认石涧仁说得没错,只能泄了气一样嘟哝:“我们这是事业单位!跟外面的私营企业不一样!”
石涧仁轻快的翻翻辞职报告,明显都是商量过的,内容差不多,觉得自己想寻求更好的发展,感谢台里面的培养教导……杨金瑞果然不在其中,他就把几页纸递回去:“喏,这个是负责摄像的,这个是后期编辑,这个是硬件设备兼动画制作,最后这个我知道他其实一直有搞了个小婚庆公司,当司仪主持人配个音什么的算是比较全面,正好四个人能组成一个基本的团队接活儿了。”
杨玉国鼻孔喘粗气:“你说是他怂恿的?”好像得到确认就要立刻施以雷霆报复了。
石涧仁摇摇头轻松的靠回椅背上:“杨台,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他们的水准到平京沪海这样的地方去工作肯定不容易成功,在江州市里面呢,如果搞个类似的广告传媒公司专门拍点广告片,除非有很好的业务关系,一年半载内想做得风生水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江州也有那么多同行,他们这个组合里面啥都不缺,恰恰没有拉业务的,对吧?”
杨玉国脸上表情可以说是瞬间跟着松弛下来:“好像也是?只能在区里接点活儿?”
石涧仁点头:“他们四个中间有仨都结婚,另一个也有女朋友,老婆孩子父母一堆人,如果一起到江州去开公司拉活儿都不现实,人生地不熟的各方面成本都太高,唯独在本区,他们才能保持技术优势,又有各种熟悉的商家客户,所以基本能肯定他们未来的业务范围还是在本区,那么播放的主要渠道也还是在我们台,总不能要求步行街上的海鲜大酒楼把广告做到市台去吧?”
杨玉国都有笑容了,哼哼的笑:“那他们就休想从台里捞好处!”
石涧仁有点挠头这种思维模式:“他们给客户拍一条广告收费三五千,如果在台里最多每人一百块补贴,这中间的差距换做谁都会觉得心里要算账,这是人性本能决定的,压制这种欲望那就只能让大家吃大锅饭,成天不提高技术不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那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更理智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是乐呵呵的送他们走,恭祝他们生意兴隆,然后给台里面带来更多的广告业务么?”
杨玉国肯定是想不通的:“怎么可能!这些广告业务……本来制作收入就应该是台里面的!”
石涧仁叹口气:“不提高技术,凭什么收几千块一条,不提高技术,台里哪有这些制作收入?你算算看究竟是没有几条广告,养了一大群闲人的成本高,还是有一大堆各种广告,却只有几个人干实事的经济收入高?”
杨玉国又不在乎钱了:“我们是事业单位,有编制有财政拨款的!再说赚的钱又没到我的私人腰包里!”
唉,说到底,还是有点酸溜溜。
石涧仁觉得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模式对比,估计能给这已经思维僵化的老官僚讲一俩小时,所以简单明了:“没了张屠夫还能不能吃刨猪汤?能,那就说明缺了这几个依旧还能运转,他们就是多余的,他们干得好,也能促使其他人更好提高自己,台里面的学习技术氛围不就起来了?”
杨玉国愤愤不平:“难道台里就是白帮他们做嫁衣,学好了技术就跳出去?”
石涧仁好笑:“区里面市场就这么大,最多能开个两三家公司相互竞争就不错了,他们如果把整个区里面的影视广告市场做好了,最终受益的是谁?全年广告收入、全区影视业从业人员、行业经济总产值、连带经济效益这些数字不就是出现在年终总结报告上的硬通货?这是谁带领的?没有区有线电视台的大力协助和放手培养,能营造出这样百花齐放的局面来?如果这样的公司在未来两三年真的出现了好几家,台里面是不是就应该出面管理一下,成立行业协会,那肯定是台长您担任协会名誉主席或者台里拥有行业管理权吧?这样引导他们做大做强再搞影视广告产业园面向全市……这又是谁的业绩?”
杨玉国已经听得嘴都合不拢了,一叠声的感叹:“你的功劳!你的功劳……你这年轻就是好,脑子转得太快了,怪不得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得这么出色!”
石涧仁悄悄的无奈一下重新换个诚恳的表情面对:“杨台,我只是挂职,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但未来这些年轻人还要奋斗几十年,您距离退休还有十来年,是无功无过的就在这个岗位上无声无息的过去,还是带着各种业绩往上走,又或者让整个地区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员都能自豪的说我是从区有线台出来的,那可都是你的弟子门生……这几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其实都是你可以选择的……我们套用一句听得耳朵都起了茧的话,无论是平京的国家领导人,还是我们区里的姚书记,每次谈话报告都会说开拓奋进,这么明确的上级指示,这么好的护身符不用,难道就真的看这么家有线电视台慢慢消失在这个菜市场和后山坡的杂草树木中?”
杨玉国只在乎最后一句:“怎么可能消失!”
石涧仁站起身来出门:“我做过棒棒,每一个棒棒都认为自己的职业不会消失,您认为呢?”
留下把不出错在嘴边挂了几十年的老官僚发愣,好一阵才反应过来:“什么棒棒?你做过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