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79


看小妹当然只是个借口,陈文珺应该是要去看看秀娘。
这时不远处传来陈笃敬的声音,看来他们也是商量完了,要徐子先过去。
“好,正好我要和陈叔说正事。”徐子先精神一振,叫来明堂这里的一个仆妇,令她将陈文珺和丫鬟绿竹带到后宅去,还好两边相隔不远,有角门相连,虽然上了锁,叫几声就会有人过来开门。
目送着陈文珺离去,徐子先心里倒没有什么不安感。陈文珺向来性格清冷平淡,只有在喜欢的人面前才会有情绪波动,秀娘对她来说只是陌生人,那种大妇先给小妾下马威的狗血剧,绝不可能出现在陈文珺的身上。
秀娘则温婉随和,历经苦难,知道自己可以拥有多少,她早就在等着大妇的来临,唯一希望和期盼的就是大妇的脾气不会太古怪,不会欺凌她。
当然,秀娘更期盼的是徐子先的保护和承诺,这一点徐子先也早就给她了。
至于生下一儿半女,对秀娘来说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对徐子先来说,这两个女人已经叫他很耗精神了,更多的女人,哪怕是天仙他也不想往后宅带了。
对那些有几十个上百个乃至几百个女人的强悍人物,徐子先只能表示由衷的敬佩,自己是不够资格当这般牛逼闪闪的主角……
“文珺去后宅看小妹了?”陈正志先迎上来,脸上也满是怪异的笑容。
“是啊。”徐子先不愿多聊这个话题,加紧脚步走到陈笃敬身边去。
陈笃敬似乎不是很在意三女儿的去向,这一次过来的目的相当明显了,他相信徐子先明白,并且能妥善处理好后宅的事。
对传统的士大夫来说,后宅的事不必太挂在心上,处理好就行。
陈笃敬直截了当的道:“明达,你这里的情形我们都仔细看过了,在此之前也见了你的单脚踏坊机,我们几个都认可产量会增加多倍,具体多少,还得看你官庄上的农妇能有多少和你签定契约,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坊布。不过,这件事的合作是可以敲定了,我们昌文侯府的布匹买卖算是福建路做的较大的一家,嗯,最大是蒲家。福建路的棉花产量,纺机数量,纺锭数量,纺出的棉线和布匹数量,都是远远不及江南东路的苏州,特别是华亭县,一个县附近就有过百万亩棉田,一年出产六百万匹布,我们福建路才一百五十分匹,连一个县的三成都不到,实在是种耻辱……现在有你这一片单脚坊机,布匹的产量会上来不少,也是可堪欣慰吧。”
陈笃敬的话令得徐子先有些感动,很多官绅贵族考虑的只有自家的利益,真正能如眼前陈笃敬这样放眼全局的,少之又少。
“棉花不足,恐怕难以为继。”徐子先还是颇为冷静的道:“福建平地原本就少,粮食不能自给,大量田亩用来种甘蔗,种桑树养蚕,还有大量的茶山,再扩大棉田,恐怕粮食产出就更少了……总不能都靠买粮过日子,一旦有什么盗匪为患的事,恐怕境内要饿死不少人。”
“这个事也确实是难以解决……”
“先多购棉花吧,不管怎样,坊机一动,还是有钱可赚。我们这边的布产量高了,会有不少胡商过来购买,对福建路的百姓总归是好事。”
江南东路就是大魏最富裕的一路,主要是生丝产量高,棉花产量高,瓷器,茶叶,纸张的产量都把诸路甩在身后,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大魏有统计局,估计江南东路和江陵府肯定会把各府,各路远远甩在身后。
京师是军政中心,论商业的话还不如福建路的泉州有活力,这也是与地理环境有关。
“你也要习武不缀。”陈笃敬最后提醒道:“团练最要紧,是你立身之基。更要紧的是能获得袭爵,官位,这样你才更有展布的机会。南安这里毕竟还是太小,若有机会,当如雄鹰搏击长空,赴京师袭爵,参加锁厅试,是你未来最要紧之事。”
“小侄明白。”徐子先感受到眼前长者的好意,不过心中还是略有失望,看来昌文侯府还是要看到自己更高的价值,才能最落确定。
这应该不是陈笃敬自己的意思,将陈文珺带来就是明显的信号,可惜在这样的大家族里,有时候家主也不能随心所欲。
晚风徐徐吹来,竹梢发出涮涮的声响,一行人坐在竹林里边谈边说,徐子先的心境渐渐淡定平和。
不管怎样,今世比较前生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回想起前生此时,还是懵懵懂懂处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任人摆布。
而此时他最少有了破局之力和希望,未来如何,谁能确定?
最少在福建路这里,文武军政之事,徐子先已经有了当棋子的能力,在此之前,他可是连入局的机会也没有。
……
把陈笃敬等人安置好后,徐名提着灯笼和徐子先一起回内宅。
一路上有不少气死风灯挂在显眼之处照亮,要等徐子先休息之后,这些灯才会被下人们吹灭。
侯府别院这里的光景确实不同往常了,一斤灯油抵几斤大米,等闲人家可没这财力这么挥霍使用。
一路上踩着青砖铺成的道路,抵内宅之后才知道陈文珺已经和自己丫鬟离开,当然是去陈笃敬等人安置的地方去休息。
秀娘和小妹都还没睡,徐子先坐定之后秀娘打了洗脚水来,伺候他泡脚。
一天的疲劳似乎都被热水给烫没了,徐子先发出舒服的呻吟声,惹的小妹和秀娘都笑起来。
“你就不问问陈家三姐过来都说了些啥?”徐子先不说,小妹倒是忍不住了。
“小妹啊,莫调皮……”徐子先无奈的道:“大人的事你不要瞎掺合。”
说话的同时,徐子先自是看向秀娘,正好秀娘也看向他。
两人瞪眼看了彼此一会儿,象是都明白对方心意一样,都是微笑起来。
第八十七章
融入
“她送了秀秀姐一副镯子。”小妹乐不可支的道:“现在阿兄你放心了?后宅不会不宁了。”
小妹神清气爽的样子只叫徐子先觉得好笑……毕竟还是小孩,想法和男人一样简单。妇人们表面和睦屁用都不顶,笑着聊天言语里彼此刀来枪往的情形,徐子先在后世都见多了。那种塑料姐妹花算什么,眼前秀娘和陈文珺可是要共事一夫,就算有礼法约束,没有争执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魏在妾侍上还是有规定的,有契书的正式妾侍也有律法保护,夫家不能随意责骂打罚,不能虐待,否则可以报官惩处丈夫或施虐的大妇,而且不能送人,以前可以买卖婢妾,当成物品享用,在大魏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三小姐为人真的很亲厚……”秀娘走过来替徐子先揉着脚,说道:“送我镯子只是小事,不过后来问的都是世子你的生活习惯,睡觉早晚,睡的好不好,有什么喜好,爱吃什么东西,听说你喜欢吃辣,三小姐要了一些辣椒种子,说是回昌文侯府试种一下看看。”
徐子先被秀娘柔软的手抚摩着,漂亮的小妇人替自己按着脚,这是一种叫徐子先相当满意和感动的享受。
至于陈文珺的目的也相当明显,未入侯府先与妾侍做一番交流,定下和平相处的约定,然后问徐子先的生活习惯,无非是为将来当一个合格的妻子做准备。
看起来清冷高傲,对福州城中的诸多青年显贵向来不假辞色的少女,却是在这里准备操持家务,这一瞬间,徐子先感觉到了自己心灵和身体的双重膨胀。
还好小妹已经打着呵欠走了,徐子先不动声色的抓住秀娘的手,说道:“以后我就要你们俩人……”
……
在鸟儿的鸣叫声中徐子先早早醒了。
窗外还有些暗,晨光透过窗纸照入室内,光线不足,室中还是一片晦暗。
大魏的玻璃科技树还是没有点开,但琉璃制品也是相当不错,其实徐子先感觉有一些琉璃已经制造的与玻璃相差不多,就是更厚一些。
有一些富商喜欢用琉璃代替窗纸,也有一些豪阔又喜欢新奇事物的人已经换上了玻璃,天方商人从远方带来玻璃,这东西相当昂贵,也是大魏人喜欢的外来物品之一。
用玻璃替代窗纸在以前的南安侯府很想难象,一片玻璃价抵同样重量的黄金,现在徐子先摸黑下床的时候,心里倒是认真盘算起这个念头。
当然他很快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秀娘还在沉睡着,他轻手轻脚的穿上箭衣短袍,小心翼翼的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屋外有一层薄雾,重阳节过去不久,早晨起雾还相当正常。
四周传来人的说话声响,但被雾气挡住了,看不清人,而且说话的声音也是嗡嗡直响。
这样的情形叫徐子先想起小时候,一早晨起来大雾弥漫,对面不见人影,小小的徐子先会以为这样的天气不能去上学,心中一阵期盼。
但雾气很快消散,逐渐变的稀薄,等上学的时候到了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雾的踪迹了。
他走进雾中,这是白色的雾,纯净,湿漉漉的,给人的感觉是一阵安宁。
当徐子先从别院走出来,从西角门进入军营区的时候,雾气已经基本上消散了。
武卒们在校场边上集合,今天气候不是很好,秦东阳下令所有人都在校场跑圈。
看到徐子先的身影,秦东阳和张虎臣等人都迎了过来。
虽然徐子先还没有正式保举,但大伙儿都是知道,南安团练司马必定是秦东阳的职份,任何人也抢不去。
葛大和葛二带着人也到军营报了道,此前有过一次配合交战的经历,所以别院这边对鼓山盗也没有什么排斥和陌生的心理。
在战场上互相配合厮杀过,可比一般人的交情要牢固的多。
徐子先把一千六百团练分成三个营,以忠信义为名,还有一个骑兵都,现在战马未齐备,军营里只有十来匹马,所有骑兵都是从会骑马的人武卒中挑选,现在他们每天轮流照顾战马和练习骑术,按徐子先的设想,战马相当要紧,李仪已经在与福州城里的商人接洽,准备从北方购买一匹战马回来。
一匹马最少六十贯到一百贯,价格异常昂贵,一个都的战马就得上万贯钱。而且要替战马备齐马铠,一匹又得百贯。
再算上一匹马一个月十余贯的开销,一个月固定开销过千贯,一个骑兵都,买马到装备要两万贯以上,年开销过万贯,还不算骑士和跟役的开销,还有骑士的具甲,装备等等。
怪不得以福建全路的财力和朝廷的支持,福建路的禁军骑兵也不到两千人,骑兵实在是太昂贵了。
骑兵都当然是张虎臣任都头,这个将门世家出身的牙将精通骑兵训练和战法,为人忠诚耿直,已经深得徐子先的信任。
忠信义三营,秦东阳领忠字营,这是叫所有人都满意的任命,那些武卒对秦东阳也很信任,毕竟秦东阳成名很久了,武卒中有不少人听说过他的名头。
信字营则交给了葛家兄弟,对这个任命李仪等人有所疑虑,不过当徐子先说明这是齐王殿下的意思,又有两府的堂札任命后,李仪等人也只能打消劝说的念头,但对葛家兄弟的疑虑并没有彻底打消。
普通的武卒则是战战兢兢,鼓山盗的名头也是十分响亮,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在招安之后居然选择到南安镇的团练里上任,以葛家兄弟的实力和名头,交给他们一个禁军营,或是一个厢军营都是很正常的待遇。
义字营则是徐子先自己直领,除了没有合适的人选外,秦东阳也是建议徐子先亲领一营,积累起真正带兵打仗,指挥作战的能力。
大魏的军队序列,太尉是战场最高指挥,在京师也是驻京禁军的直指,但太尉不常设,最少在崇德年间皇帝没有任一个高级武将为太尉。
这也是天子对自己操控能力不自信的表现,太尉位高权重,掌握兵权,看起来有些危险。其实在大魏的制度之下,武夫并不直接领兵,在此前的几百年间,还没有哪个太尉领兵造反的先例。
太尉之下是厢都指挥使,这也是大将,一般来说都是积年宿将才会承担这种重任,厢都指挥使下一般是五个军,也有指挥十来个军的高位指挥,这种指挥使都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展露过充足的军事才能,拥有极高的威望,这才能对战场上万人以上的禁军指挥如意。
厢都指挥使会有副手,是副厢都指挥使和都虞候。
再下来是都指挥使,也就是都统制。他们指挥一个军的兵力,两千多人,是中等序列的指挥官,对下他们要指挥自己麾下的营,对上承接厢都指挥们的军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