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479


从东藩的各种产业,正常获利数百万贯乃至千万贯,再加上福建路的常项收入,这才是正经路数,才是养兵的根基。
查看了库房之后,陈道坚颇感满意,和张伯甫,邓方等人在馆舍内密谈。
“大内家最后的提议,也算是一石二鸟。”
张伯甫听了之后,立刻道:“虾夷大岛我知道,倭人才经略几十年才初建一城,由松前氏经略,授职才是旗本。其岛上有十来万虾夷人,以捕鱼,射为生,部落分散,民风软弱,和东藩岛夷类似,不足为患。岛上冬季苦寒,春夏凉爽,倒确实是养马的好地方。其地三倍东藩,有六成地方是火山山地,四成地方是平原,平原地方又有不少密林,就算如此,若能在虾夷养马,几十万匹,百万匹都不在话下。大内家的用意,一层是给我们养马地,投殿下所好,以此来吸引咱们对倭国用兵。第二层用意,是要借由此事打击足利义满的威望,倭人散乱,各地大名自行其事,将军不过是有大义名份,实力也最强。若在将军手中失去领土,其威望必定大减,幕府的实力会大大削减,此后都不会对大内家有什么威胁。纵使再有什么势力突然强盛,可能也是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的事了。一任家督,殚精竭虑,能替家族谋几十年太平,大内家督也能满足了。”
邓方在一旁道:“若是如此,咱们岂不是替大内家火中取栗?”
“也不然。”陈道坚道:“此事也是对咱们有足够多的利益。一者,有稳固的盟友和商道,压制幕府不敢削减贸易。二来,是得养马地,王上必定十分高兴,也能使东藩控制的丁口,土地,大为扩大。在此之前,王上是考虑在琉球用兵夺养马地,但琉球对大魏向来恭谨,对其用兵有失道义,且在大魏国内必定会有弹劾,于王上名声不利,这虾夷地比琉球更合适,对我们也是大有利之事。三来,可以借此练兵。”
张伯甫大为赞同,说道:“陈大人这么一分析,果真是对咱们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所以大内家才敢提此事。”陈道坚盘腿坐地,身形却仿佛巍峨如山,他眉宇舒展,微笑着道:“今晚我修书一封,算是我们几人的共同意见,可以与大内家达成密约,也与康家父子达成密约,诸位意下如何?”
张伯甫道:“在下赞同。”
邓方也道:“下官也赞同陈大人所言。”
陈道坚轻轻一点头,这时张伯甫拍了拍手,室外有人推门进来,张伯甫轻声吩咐,令人赶紧拿笔墨纸砚来。
等陈道坚写完书信,张伯甫会以驻日会同馆使的身份用印,邓方则派出军情人员,急速搭出港回大魏的船只送信,一切都很快捷,可能几天之后,秦王徐子先的案头就会有密禀信信了。
所有人都感觉振奋,陈道坚此次出使,主要目标是和康家父子会商,并且出售棉布,确定对倭国的商道运作,而万万没有想到,倭国内部出现嫌隙,给了东藩方向武力介入倭国,获取更大利益的机会。
张伯甫这时笑道:“倭人表面恭谨,实则内傲。他们早年败给大唐,学习大唐百年。后来看大唐衰弱,遣唐使便不派了。后来我华夏被北虏南攻,差点失了国祚气运,倭人便更是骄傲了,因其击退了北虏十余万大军,他们将那场台风称为神风,骄傲之态,溢于言表。咱们大魏、建、国之后,倭人并不如侍奉大唐那样恭敬,因为咱们北方,西边,俱有强敌,大魏的国力也不似大唐那般强大,是以人家也不会如对大唐那般对大魏。这几十年,海盗兴起,大魏水师残败,倭人就更加蛮横无礼了。我们初至时,大内家连个家老都不派出来,只派个武士头目过来接洽,那副这趾高气扬的模样,至今我想想还是生气。待我东藩府军横扫倭国之后,且看他们还有没有眼下这般傲气。”
“原来伯甫兄还受过这般窝囊气。”陈道坚道:“且不急,姑且待之,迟早要叫他们都还回来。”
“父亲,陈道坚见过大内家督,已经回他们东藩馆舍去了。”
康天祈头上插着根木簪,花白的头发梳理的相当整齐,几个小厮在房舍内用湿布抹着橡木铺陈的地面,将地板擦的水洗过般的干净。
这个木阁临海而建,身后是山谷般的海港,到处都是栈桥和码头,大量的船只停泊在此,到了港口中,外来的商船也是相当安全,康天祈绝不会允许有人破坏自己的基业,在倭国的商业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以这处相当安全。
“兴许是我老了”康天祈没有直接回应儿子,而是感慨道:“就喜欢倚在这里看海。”
康恩茂奇怪的看了父亲一眼,说道:“爹要是想到海上去玩耍,现成的有船。要想钓鱼也行,何必发此感慨?”
“上了船会头晕,我撑不住了。”康天祈回过头上,眼神却仍然是犀利如旧。他对长子道:“陈道坚此子不比寻常,你猜他会同意大内家的条件,和他们定约吗?”
“这般大事,儿子感觉不是陈道坚能作主的事,应该会回报。现在得看秦王的意思,以儿子看,秦王这样有进取心的人物,一定会同意。”
“你的判断不错。”康天祈微微一笑,说道:“老夫亦是这般想的。”
“儿子有些担忧之处。一则是不知东藩的中山府军是不是真的那般厉害,可以击败幕府大军。二来是不知道流寇一起,秦王何时能抽出手来?”
“幕府大军不会是中山府军的对手。”康天祈喟然一叹,说道:“倒是流寇,老夫亦有些担心!若是牵扯时间太久,时间稍纵即逝,大内家内部也不平静,若无内应,单纯以武力征服,秦王尚没有这个能力。”
康恩茂眼光闪烁,说道:“若是我们也出手,如何?”
“如果你是开拓之主,可以。”康天祈道:“若你想着在倭国安稳当个有官位的大名,安享富贵,那就不可。如何取舍,你自家决断。”
“这是俺大兄。”穿着队官袍服的黄来贵摸摸自己的脑袋,笑着对一群同袍介绍道:“中一号的甲板长。”
中一号也是现在中军舰中的最大战舰,近四百吨的战舰上装配着两具八牛弩,每次发射便是粗若儿臂的铁矛激射而出,足可将硬木舰身打的木屑横飞,若射中甲板上的人群,便会使敌方的死伤异常惨重。
除了床弩之外,匠作司也在船首和船尾各加装了两具投石机,弥补远程大规模杀伤力的不足。
“见过诸位兄弟,俺下个月就去中十一接舰,今天能见面,也是巧了。”黄来福啃食着浅黄色的柠檬,这玩意酸的厉害,他打招呼的时候脸似乎都是苦的。
黄来贵笑起来,对着身边的罗方孝笑道:“你们兰芳出的这玩意可真是害死人了。”
“哈哈哈”
几个兰芳人都笑起来。
罗方孝笑了一会,说道:“这东西似乎是天方人传过来,挺适合在咱们兰芳种植,不过太酸了,大伙都不当它当水果,就是用来做饭时调味。”
黄来福啃完最后一口,说道:“大王说了,天方人,泰西人远航易发病,就是因为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咱们现在,在海上最多十天半月就回程,在船上头几天也有蔬菜水果吃,问题不大。若将来也会远航,得提前适应,酒,茶,这柠檬,还有柚子,都要多备,否则兄弟们不死于风浪和海盗,反而病死了,那真是冤枉的很。”
罗方孝当然也是知道,他在骑兵队伍里呆了一个月,又被调到讲武堂,再下来再分配至水师,这个早前过于机灵的兰芳罗家子弟,现在已经变得异常的踏实谨慎。
他相当感佩的道:“泰西人最能远航,也确实是病死最多,王上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黄来福脸上显露赞同的表情,不管怎样,只要有人称赞秦王,这些忠诚踏实的汉子都是最为赞同。
黄来福先在福一号,后来又到灵一号,最终又被调到中一号上来。
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各种舰船的了解也非常人能比。
黄来福在中一号呆上一段时间,就会被调到别的战舰上去,如果将来有五百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建造成功,他也颇有希望在将来成为某艘战舰的船长。
东藩港口之中,又有战舰刚刚下水,黄来福希望颇大。
东藩在培养大量的水手,从水手中挑出合适的人选,技艺娴熟脾气能服众的成为甲板长,水手长,技艺娴熟的当补帆官,弩作官,从医士中挑出医士官,从厨子里选出有责任心又机灵的当厨作官,后勤补给,日常管理是副船长的事,船长总管大局,主要还是和航海长,水手长配合,料理航向,补给,掌舵等大方向的事。
东藩的战舰,商船,次序层次相当分明,分配也十分合理,可以说在组织架构上已经走在了时代之前。
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
“大哥。”黄来贵正了正自己头顶的兜鍪,沉重的铁盔压的他相当难受,他道:“俺出来十来天了,你刚出来,爹娘怎样?”
“好的很。”黄来福笑道:“爹娘用棉花还了三成的欠款,王上暂且还不收田赋,他们心气高的很,俺怎么劝都没用,只得给他们又买了头牛,两匹挽马,他们是想着再开一甲地。俺说,可千万别再开了,咱们兄弟又不得回去帮手,别累坏了。”
黄来贵笑道:“有两头私牛,还有一头骡子,两匹马,一共不到四甲地,应该还好!”
此前的东藩开发,徐子先没有如郑成功那样设置官田,收取重赋。那样会影响普通百姓的垦殖,使移民的动力减弱,开发过程缓慢。
所有的田亩,开出来便是百姓自己的,只是百姓有官户身份,需得向徐子先交纳赋税。
徐子先近来的重心放在福建路,东藩的人口他也没有再继续刻意吸纳,就算要开发中部的矿山,在北部建立定居点,在三五年内,东藩的人口增加到三十到五十万人,将福建路很多无地的困苦百姓吸纳过来,然后缓慢增长,二三十年时间增加到百万以上,应当不是太大的问题。
对大的方针策略,黄家兄弟当然不甚了然,但他们知道自家日子越来越好过,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黄来福是战舰水手长,每年收入已经有三百多贯,还有持续存入公帐的退养金,也是相当优厚。
黄来贵收入略低,不过水师队官的月俸,花红,赏赐,加起来也有十来贯一个月,收入之高,此前的他完全不敢想象。
家里还有四甲地,也就是一百二十亩,有五十亩棉田,其余的是茶园,甘蔗田和豆田。
黄家就没有种稻了,种稻要自家开挖引水渠,时不时的要彻夜看水,插秧的时候异常劳累,黄父黄母已经年过半百,吃不得这种辛苦了。
黄家的家族收益已经有数百贯,在此之前,就算黄来福当水手,一年也落不得几贯钱,穷困窘迫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
黄家兄弟,罗方孝等人俱是轮休,众人出舱下船时,又聚集了不少伙伴,罗方孝和黄来福都是大户,各人相约着与他们一起走,一并去吃大户。
“流寇有没有新消息?”
“还没有,王上已经到了岐州港,南安的商民百姓,新募兵马,都在撤离之中。”
“岐州,东藩,一下子要安排不少人,也是够忙乱的。”
“所以咱们这里也是要紧。”罗方孝沉思道:“棉布顺利出脱,拿回一百几十万贯,对殿下的大计很是有帮助。”
一群水手和官兵从船上下来,此时天色早黑,码头到港口内部却还是相当热闹。
月亮升起照映在海面上,一艘艘小船还在忙碌着,海船是没有办法精确计算自己的到港时间,就算半夜到了,也是有小船拖引入港,有一些心急的货主,货物装满了便是急着要走,天黑之后离港的也是不少。趁风夜航,一夜就能走出很远距离,货物越早运到,利润便是越早到手,有能奈的货主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出脱货物,再购买想买的有利的货物,出货和进货都有稳固的货源,这才是最赚钱的法子。
整个港口俨然就是一个个繁荣的集镇的集合,天黑之后很多酒家点亮了酒招,倭人习得汉字,其字中有七成左右的汉字,大体的意思差不多,有的是相反,不过酒字还是很明显的。
路上还有不少汤泉,给常年在海上的水手们泡澡用,水手们也确实很喜欢。
到处都是吱吱呀呀的音乐声,听起来颇感怪异,和倭人这个奇妙的民族一样,他们的音乐也有一种独特的压抑和悲观的感觉。
府军的将士和水手们并肩行走着,罗方孝和黄家兄弟相约,一会喝完了酒便找个不错的汤泉泡一泡,虽然他们出海不过十来天,但水手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享受。
一路上行人众多,各种异国人摩肩擦踵的经过,各种奇特的帽饰,衣袍,各种奇特的长相。黑肤深目高鼻的南洋人,矮小的缅甸人,暹罗人,和汉人差不多的,但黑瘦一些,牙齿也不好的是安南人或占城人,白肤高鼻的是天方人,他们穿着白袍,相当显眼。同样的白肤,但眼睛有蓝色诸色,头发颜色也更显眼的是泰西人,他们一般是穿着短袍,身量异常的高大,比魏人都普遍高出一头,在倭国这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他们一般都带着尖头的长剑,腰间插着一支装了火药和弹丸的短火枪,这就使得他们的身份更显眼了。
罗方孝倒是知道,这些泰西人多半是荷兰人,他们身高比西班牙人要高的多,皮肤更白,还有不少是金黄色的头发。
这一群大魏的水手和府军也相当的引人瞩目。
都是身量高大,匀称的汉子,比不及泰西人,但比倭人和南洋人都要高出不少。肩背厚实,看的出来经过苦练,肌肉凸起,腰是熊腰,肩厚而腰细,这是典型的武夫体形。然后大腿粗壮长直,走路时都有相当有力的感觉。
所有人都戴着红缨笠帽,其实这就是府军的军帽,休息时不必戴着,但大伙儿已经戴惯了,不戴反而感觉头顶光光的不舒服。
灰色的短军袍,裁剪的相当合身,胸前都有铭牌,队官的肩膀上有铜星,胸口正中都有起装饰作用的铜扣,腰间都是杀的很紧的皮制革带,悬挂着小刀,荷包等物,短袍的袍角到大腿处收束,下身是裤子和黑色的军靴。
由于是出来喝酒,没有人带长矟,但几乎人人都在腰间悬着刀。
府军将士的打扮大体类同,如果一个人这般的打扮,最多能叫人多看一两眼,感觉是个很有气势,装扮也出色的赳赳武夫,但十几二十人的打扮相同,就相当引人瞩目,甚至有不少人一直跟着看,似乎是看到了天底下什么最稀奇的事物一般。
泰西人,南洋各国人,倭人,天方人,都是各自聚集着,打量着这些魏国武夫,很多人私底下小心交谈,议论,商讨,逐渐在脸上都有凝重或是敬畏的神情。
“步子,步子,你注意看他们的步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