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479


侯通笑嘻嘻的道:“君侯也说过,他读书识字,包括李长史,方先生,傅先生,大陈,小陈先生,自小读书都是这样的。如果有好的办法,叫学童能省半年功夫,何乐而不为?咱们东藩的教材,是君侯和诸位先生一起编出来的,下吏看过,感觉给孩子们开蒙识字,相当适合。”
“笔呢?”路思恩道:“这些学童似乎都用硬笔?”
“硬笔和软笔没甚太区别,”侯通笑道:“我们全配给硬笔,是因为省钱,没别的原因。”
众人俱是笑起来,路思恩点了点头,笑道:“想想也是,过万学童,全部用上好的狼毛笔,可是一笔好大开销。”
李瀚心情颇感愉悦,他略看了看教材,还有教师的讲授课的办法,学的是唐末人编成的幼学教材,配了图,另外还有千家诗,这都是大魏少年开蒙常用的教材,学下来,大体也就认得一两千字,能看的懂书,分析得了官府的文告,甚至能分清楚平仄,可以赋诗作词了。
当然,后者需要一定的天赋,并不是可随意为之的事情。
再往内里走,李瀚发觉这里的课堂都是大开间的教室,而且横平竖直,看起来几乎一致,采光颇好,通风也很不错。
比如太学,各处官学的深堂重檐,感觉还是东藩的教室模式,更符合实际的需要,而不是一致古板的建筑。
很多私学,都是和太学的建筑风格学习,要么太古板,不太适用,要么就是太散乱,毫无规划可言。
北方也有很多书院,私人讲学之风不及南方浓厚,但亦不代表完全没有。
以李瀚的观感来看,东藩这里的学校,从建筑风格到实用性,再到风景,如果不是地处炎热的海岛,光是这些小学堂,用来当成私人求学的书院,也是完全的够资格了。
眼前的建筑,厚重朴实,错落有致,种植着花圃,屋角都有长生茂盛的修竹,再配上草坪,明亮的学堂房舍,还有依山傍水,眼前就能眺望大海的景色,李瀚不得不由衷道:“这里真是绝佳之所,可惜老夫不是南人,不然的话真想在这里定居,由子孙也在这里读书进学。”
侯通微微一笑,说道:“学士过奖了。”
再往前,是十来岁的孩童所学之处,几幢大的校舍相邻,侯通介绍道:“这里分为算学部,商学部,工学部,海学部,还有律法学部。其实这些学部理应在中学堂里教授,但现在中学还都没有开办,很多超龄的孩子无处去,索性就在小学堂里开办,在这里先学。待中学堂开办了,他们中有很多十三四岁的,直接就转过去,很多艰深的学部也直接转走。”
李瀚微笑着听着介绍,时间已经耽搁很久,按照安排,李瀚理应上路,赶赴南安侯府,将金册金宝,颁赐给南安侯徐子先,南安侯徐子先将正式成为中山王,成为大魏的亲王之一。
不过这位紫袍重臣不急着上路,侯通等人当然也不能催促,只能希望李瀚能及早参观完,然后及早上路。
眼前的校舍比适才的有明显的不同,律学当然是学魏律,刑法,这里的孩童很多都识字,打过底,所以他们边学律,疏,议,还有国朝历史,学习长编,邸抄,李瀚一看就明白,这是在培养合格的吏员,不光是行政吏员,也包括提刑,判案等吏员。
而算学,商学,算学偏重于完全的数学培养,侯通也介绍,虽然纯粹的算学更多的是兴趣,但出来之后,不管是工业商业的技术和财务人员,或是教授人员,或是政府财务部门,都需要精通算学的高等人才。当然,军队也是需要更多的算学人才,所以这门学课,算是所有学术的基础。
而商学,更多的是教授经营之道,核算成本,销售算法等等,俱是在教学之中。
据侯通介绍,在武备学堂里,算学和几何学更是军学的底子,打好算学和几何学的底子,才可以学绘图,地理,天文,然后才学具体的武备,训练,行军,扎营,军旗,金鼓,传令,排阵等学识。
“海学部的底子也是算学,然后是一些具体的东西。”侯通最后说道:“君侯说,一切学识的根底都可以推到算学,也就是数学上去。数学不好,什么学问都谈不上,更不要说在具体的实务上了。本岛的一些发明,如果傅大人等大匠没有数学的底子,也谈不上除旧革新,发明那么多实用的器械。”
李瀚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众人看完了,所有人脸上都有着微笑,在向外走的时候,李瀚对侯通道:“南安侯真是大手笔,岛上的一万多学子,真的能都入学吗?”
“当然,君侯只要下决心做的事,没有做不好的道理。”侯通颇有信心的道:“九月中之前,九成以上的适龄学童将进入中小学堂。”
李瀚轻轻点头,并未说什么,一行人出了学校时已经是太阳高悬,宾客司的人将车马都直接赶了过来,一袭蓝袍的陈道坚骑在马上等候,见李瀚出来,便是下马叉手相迎。
“陈牢之是吧?”李瀚笑意温和的道:“你年未二十已经中秀才,还是可以考举人试,再入京试一试进士,进士到底是正途,值得一试。”
陈道坚笑道:“学士说的是,待有了闲暇,学生一定会把书本再拾起来。”
李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只道:“是不是现在就到侯府去?”
陈道坚答说道:“是的,君侯那头已经准备好了。”
李瀚这一次没有再说话,而是直接登上了马车。
……
车辆两侧从农田,桑树,甘蔗田,还有成片的居民村落又走到了大片的建筑群落所在的地方,所有人都知道花溪的侯府就在眼前,已经有大片穿青蓝官袍的官员在等候着,还有大片的军人持矟按刀,在四周集结等候。
如果是昨天一上岸看到这样的场面,李瀚必定在内心充满嫌恶,会感觉东藩武风太炽,有些武夫当国的感觉。
但在此时,看到军队是从农田里刚刚出来,而南安侯本人亦是如此,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什么嫌恶感了。
地方官亲民,包括天子在内,都会在特殊的日子劝农,无非就是摆好牛和犁,天子和官员们扶一下,做做样子,然后便是赢得赞誉。
而南安侯却是带着部下在农田里踏踏实实的干了十来天,这是完全的两种概念。
“学士?”车辆停了下来,路思恩看着一脸凝重之色的李瀚,低声道:“南安侯府的人迎过来了。”
“嗯,我知道了。”李瀚开始整理仪容,预备下车。
“学士似乎有心事?”路思恩道:“是担心东藩这里武备过于强大?学生倒是以为,这般的军队,不象是那种要叫人担心的虎狼之师。”
“并非是因为此事。”李瀚停了停手上的动作,须臾之后,又是开始整理袍服,他脸上露出苦笑,对路思恩等人道:“我看了学校之后,原本很高兴,后来我才醒悟过来……一切以算学为根基,授以实用之学,你们看问题在哪里?”
路思恩等人面面相觑,半响之后才有人试探着道:“是没有教授圣人之学吗?我看他们也会给学童教授论语的。”
“不,”李瀚语气沉重的道:“那只是点缀。南安侯府的学校,就是完全在颠覆华夏的根基,以实务出发,以算学为根,以技艺为枝蔓,这样培育出来成千上万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我辈儒生完全不同。几十年后,如果南安侯能掌大权,推广这样的学校,几十万几百万人从这样的学校里出来,他们亦是识字,读书,知圣贤之说,但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和我辈儒生就完全不是一类人了。”
路思恩先是有些不以为然,接着便是满脸惊怒。
李瀚虽然看起来是个迂腐的读书人,象是乡下的教书先生,高大的身形,山羊白胡子,两眼浑浊无神,背还有些佝偻了,但他并不是蠢人,他也知道徐子先这样的人一旦做出决定会如何进行下去。
路思恩等人则不太明白,路思恩道:“学士可以对朝廷弹劾他,或是以此来威胁南安侯?”
李瀚摇了摇头,说道:“无用的,就算弹章堆起来比南安侯还要高,朝廷也只会置之不理。”
“那就任由他在东藩胡作非为?”
“我等只能静观其败。”李瀚苦笑一声,说道:“别无他法。”
“天道好还。”路思恩恨恨的道:“我等坐等其败也可。”
……
“……古者立王国所以卫京师,封诸子所以尊宗庙。朕仰膺眷佑,驯致治平,受真检于大霄。启仙源于邃古,盛仪交举,鸿瑞洽臻,方徇群心,以建藩室,南安侯、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左卫上将军、辅国大将军,归德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食邑六千户、食实封六千户徐子先,上穹降祉,列圣储精,凝正气以渊深,禀五精而英秀,辨惠之性,言必有章,趋进之容,动皆合礼,已成德器,犹在妙龄,而公相大臣,援引旧典,恳悃之辞遽至,恭让之意靡遑,愿涓吉时,特颁明命,眷寿阳之奥壤,控淮水之明区,爰锡旌旄,俾开茅社,加左相上公之秩,增崇阶美号之名,盖示深慈,式隆徽数,于戏,维城之制,虽稽周室之彝章,半楚之封,用遵汉氏之谦德,顾兹承卫之重,聿表灵长之休,钦我训言,无怠祗率,可特进、上柱国、镇国大将军,左卫上将军,福建路大都督府副都督,总管福建路马政事,总管南洋水师事,兼侍中、使持节忠正军节度、进封中山王、加食邑万户、食实封两万户、赐崇仁保运功臣、勋如故,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万岁!”
向来稳重自持的秦东阳最先振臂高呼,接下来是府军所有的将士,所有人都在振臂高呼,兴奋的不知所以,很多将士根本顾不得站队列了,他们高呼大叫,有人激动的涕泪交加,有人在原地打转,有人则高跳起来,大伙儿互相推搡,捶打着对方的肩膀,笑的不知说什么是好。
他们跟随南安侯徐子先,最长的两年余,最短的才大半年时间。
但论起对徐子先的忠诚,敬爱,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有任何的区别。
官吏们要矜持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高兴的跳跃起来。
李仪两眼泛着泪花,这些天他的情感已经经历了很多激荡,但在事情真的发生之时,李仪还是按捺不住自己过于激动的情感,还是泪流不止。
除了李仪之外,孔和,傅谦,陈佐才,陈道坚等人,亦是有不同的表情。
只有方少群还是相当冷静,徐子先的地位对这些老的跟随者来说是判若云泥,对方少群来说,可能也就是一个开始。
不管徐子先的头衔有多亮眼,官职的字数有多长,食实封加的有多吓人,其实质性还是眼下的地盘和所有的一切。
中山王的封号说明了一切,天子和赵王这对父子绝对不会把福建路拱手相让。
而把东藩经营好了之后,徐子先不宜再等候下去了。今年之内要把手伸到福建路,控制各州县的主官和官绅,梳理好厢军,压制禁军,和林斗耀合作,一两年内把福建路彻底控制在手中。
这样才算有真正的立足之基!
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
方少群两眼熠熠生辉,两拳紧握,在所有人激动的时刻,他在谋划更多。
秦东阳,还有从澎湖赶过来的刘益和魏翼站在一处,还有从北方回来的徐行伟,此外葛大葛二,金抱一,吴畏三,李福祥,林存信,高时来,金简,张虎臣,董瑞祥,李朴等高级武官,俱是与秦东阳一起在振臂高呼。
所有人都极度兴奋,万岁之声震耳欲聋,除了文武官吏和将士们,在四周闻讯赶过来的万余移民百姓,亦是相拥欢呼,高兴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
“中山王拜受金册,金宝了?”
“是的,殿下。”
李谷这一次居然混到了东藩岛上,上一次海盗来袭的风声传到福州之后,李谷自告奋勇去海边观察,后来发觉果真是大股的海盗袭向东藩,回报之后,整个赵王府都是欣喜万分,徐子先已经成了赵王谋划的大事的第一障碍,除掉此子,赵王府在福建路将无往而不利,对储君大计也是扫清了最后一点障碍,整个大魏天下,都被赵王掌握在手。
谁料事情急转而下,徐子先重病初愈便是亲自率部征战,据事后透露出来的细节,是步阵正面与海盗对抗,徐子先率数百精骑从侧翼杀入,海盗大溃,此后的损伤都是单方面的被屠杀而已。
出于对步兵阵战的不理解,还有对徐子先武勇的过度夸大,还有魏人对骑兵的盲目崇拜和畏惧,最少是在福州一带,人们提起东藩之战时,都是认为是南安侯徐子先率领的几百骑兵起到了奇袭破敌的作用。
对赵王来说,徐子先的武勇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甚至因此赵王增加了自己身边的护卫,他对这个堂侄已经从不屑到忌惮,而至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畏惧了。
李谷上次徒劳无功,还好密室计较时表现相当出色,是以仍然维持着在赵王府的首席幕僚的地位。
此次李瀚这个紫袍学士至东藩颁赐封赏,福州不少大员派了幕僚亲信到东藩侯府别院,现场观看颁赐封赏的情形,李谷假扮成一个商人,也是混入了岛上。
“他们没有发觉李先生你的身份吧?”
赵王提起这个,李谷倒是有一些心虚。
岛上的关防异常严密,穿着黑色袍服,武装齐整的警备士,类比福州的衙前差役或是捕盗营,专责岛上的治安防御,他们在盘查时,还有一些穿着青色吏服的男子在各处巡视,这些人两眼如鹰视,面色沉毅,李谷后来才知道这是靖安司的人,专门查视内部不法,防止外来奸细混入岛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