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79


一路的主政长官是安抚使,负责军政法司全面的管理,其下是转运使,是财政负责人,然后是巡按使,负责监督监察,然后是提刑使,负责一路的司法,再下来是制置使,负责一路的军事管理。
福建路的安抚使林斗耀,江西人,武宗年间的进士,三十七年仕途下来到得一路安抚使的位置上,雄心勃勃,犹想更进一步至京师为相。行事冷硬老辣,原本该一手遮天,却遇着几位油盐不进的大人物,对他诸多掣肘。
能掣肘一路安抚使的,除了京师的大人物,当然就是宗室中最高等级的存在,亲王。
按制亲王不能领实职,一般的亲王都会在江陵,在江陵的枢密南院中领虚职,富贵荣华少不了亲王的,但也有很多限制和规矩,毕竟亲王尊贵,限制自然也多一些。
本朝的亲王非有功者不能得,其实有功也是看怎么说,就象福州的两位亲王情形较为特殊,齐王先祖原是侯爵,在抗倭时屡立大功被封为亲王,而齐王本人也是立过汗马功劳,所以不仅以亲王镇福州,更是领大都督,手握一定的实权。
赵王殿下,其大功就是生下了诸多子嗣,并且长子被挑为皇子抚养,又继承了皇位。
导致的后果就是赵王保住了亲王爵位,并且被安排到福州养老。
年过五旬的赵王和林斗耀年龄相当,政治手腕也较为老辣,以亲王遥领福建路大都府副大都督,相较大都督和安抚使来说原本并无实权,但赵王纵横捭阖,始终在福州的政治版块里占有一席之地。
支持赵王的是巡按使萧赞,萧赞又是右相徐夏商的门生,制置使韩炳中则是林斗耀的盟友,提刑司和转运使则较为中立,提刑使郑里奇较为偏向齐王,转运使赵德邦是赵王的铁杆心腹,知福州军州事杨世伟曾是齐王幕府的参军事,态度自然偏齐王。
福州城中也是暗流涌动,争斗的颇为厉害。
……
连续多日的秋雨终于停了,提刑使郑里奇的案头也多了一封奇怪的公禀。
一件小事,某个侯府的庄头被查出来贪污钱财,革退庄头职位,罚没赃款了事,这种案子应该是到不了提刑司正使的案头。
提管李诚贪污的钱粮很少,三山县知县张天胜判在石灰场服股一个月,服役期满之后,县衙令李诚回侯府交纳贪污钱粮,谁料押解李诚父子的几个差役半途不慎,叫这父子二人给跑了。
原本还是件小事,小案子,够不上流刑和徒刑,李诚父子跑了也没甚要紧,钱粮数目太小,都不值当官府出人手去辑拿捉捕。
但此事的公禀是由侯府奉常李仪亲自送进来,加上郑里奇因为周报上的那篇文章,对徐子先有几分好奇和心理上的同情,郑里奇还是翻看了公禀。
原本他未当一回事,不过看到李诚可能与岐山盗有勾连的词语时,郑里奇眉头紧皱,感觉这件事并不寻常。
出于谨慎的考虑,郑里奇决定将此事定为盗案,将此案同时上报安抚使和制置使衙门,由得他们去头疼去。
……
看到提刑司转来的文书,林斗耀的脸上神色不变,却是轻轻哼了一声。
制置使韩炳中每天都要来拜会林斗耀,维持两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也是将这案子当趣事来说,听到林斗耀的冷哼声,韩炳中笑呵呵的道:“南安侯府的这个世子真是有趣,我想起来了,他的文章写的不错……嗯,我记得他是四品宣威将军,要不要下官发下签文,责令他小心求盗,不得有误?”
“发下也不妨事。”林斗耀摇头道:“虽然小题大做,但报上来我们也不好不理。宗室么,天潢贵胄,疏忽怠慢不得的。况且徐子先现在大名远扬,听说背影一文,已经叫他名扬京师和江陵。”
“这事背后会不会有人安排?”
韩炳中的面色一变,思维有些发散开来。
第三十八章
荒唐
福州的政争还是很严重的,如果出了大规模的盗案,很可能引起朝廷震怒,导致不可测的后果。
加上徐子先不比寻常宗室,这位未来南安侯可称是声名显赫,这案子处理不当,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当今崇德皇帝,名曰崇德,其实刻忌寡恩,驭使臣下极严,动辄将臣下逮捕至京,一关数年或是直接斩首问罪。
几年前漳州被海上五大盗横扫一遍,当时的安抚使和制置使现在还是在京师的牢房里关押着,按皇上的性子,多半结局不妙。
皇帝要是忘了,人可能一直关着。
要是有人提醒,可能交部审判,然后判死罪,希图恩出自上,由皇帝减免罪责刑罚。
但崇德帝的特点就是从不减免,议处出来的结果皇帝一定批复执行,所以只要关起来罪名致死的犯官,一般都没有机会逃出生天。
除非是才干特别显著,皇帝因为需要用人,要么关着不审,要么就减罚允其戴罪立功,这般好事却是极少,很少有官员有这种活命的机会。
“确实要防一手。”林斗耀沉吟起来,半响过后又摇头,说道:“侯府跑了一个犯事的管庄,据说与岐山盗有联络,这样的事我们就派大军去驻守,那就成了笑话。”
韩炳中会意道:“这事也有可能就是人家故意送过来的,我们不理,出了事可以弹劾我们尸位素餐,理了,就是劳师动众浪费国帑。”
“嗯。”林斗耀道:“终归是一件小事,事涉军政,更要紧的是事涉宗室,让我们转呈给大都督府,送给齐王和赵王殿下批复。”
“妙,妙。”韩炳中抚掌笑道:“虽说平常不能叫亲王管事,这事儿转交过去却是最好不过,看两位殿下怎么处置吧。”
……
同样坐落于宗室街上,赵王府的面积却是比南安侯府大了十倍左右,前殿巍峨广阔,气象万千,从王府大门进去,配殿,正殿门,正殿,次殿,沿着中轴线一路铺排,都是仅次于皇宫的高大建筑,在福州城里也是仅次于几座高塔的高度,一般的百姓住在数里之外也能看到正殿的殿顶,能感受到皇家气派的庄严肃穆与凛然难犯。
王府也是分前朝和内廷,从两座侧门可以进入内廷,因为地势关系,内廷的一个个院落成不规则状分布着,与皇宫不同的是内廷花草山石树木很多,几乎每个院落都被各种景致点缀和包围着,形成了一种独特之美,也令所有进入王府的人流连忘返。
赵王至福州居住已经十几年了,崇德帝被抱入宫中时赵王就自请出外,不过他希望的是能去江陵,有几家王府在江陵居住,宗室也多,谁料先帝成宗皇帝直接令赵王一家至福州,赵王不管内心是什么想法,表面上并无抵触,欣然就道,至福州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么一座规模有些超过普通王府的府邸。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向谨慎的赵王用这事来发泄一些怨气,好在没有更多出格的事,赵王还是恭谨奉上,崇德皇帝即位之后赵王也没有非份之想,于是近年来“贤王”之名传颂天下,这座有些僭越的王府也就不算什么了。
只有赵王徐应贞自己心中明白,得失之间,未必俯仰由心。比如他其实不愿留在福州,其实更不愿去江陵,真正想回去的当然是京师,今上是他的儿子,赵王想得到更多东西,在他自己看来,并不过份。
从正殿一路北向,进入内廷后的正中院落就是徐应贞的居所,院外有大片山石花树,自后院引水流淌而过,在院中一角形成了一个小池塘,正殿在北,左侧向西是一幢两层的楼阁,对面是一个高大的戏台,有常之时,徐应贞会带着亲朋好友在这里看戏,福建路这里无甚好戏,戏班子都是从江陵,平江一带高价买过来,很多福州宗室相当羡慕,不过养的起戏班子的,终究是凤毛麟角。
安抚司和制置使司送达的文书直接送到了赵王府的内廷,在得知赵王殿下正在听戏之后,又是直接送到了听风轩的二楼。
“嘿。”赵王粗略一看,发出一声意味难明的笑声。
“三哥儿,你来看看。”赵王徐应贞指着公文,笑道:“林斗耀和韩炳中真是越活越抽抽,一点儿担当也没有了。”
“三哥”徐子威,排行第三,其大兄是崇德帝,二兄夭折,他现在是王府的嗣子了。
“明达又胡闹了,上回看了他的文章,还说是长进了不少,真是叫人失望。”徐子威年近三旬,唇间留着八字胡须,性格冷漠刚硬,对徐子先这样的宗室纨绔子弟,从无好感,也不假辞色。
看了看,徐子威就道:“林大人和韩大人认为这是荒诞之事,但事涉盗案,又涉宗室,他们只能转给父王来处置,也是不愿沾包的意思。”
“六哥来看看。”徐应贞不置可否,又将公文递给身后的老六徐子文。
另外两个儿子交换了一下暧昧和不满之色明显的眼神,对父亲越过自己偏爱老六,当然是有明显的不满。
徐子文扫视一眼,便长声一笑,说道:“三哥说的差不多,但还有一层意思没瞧出来。他们是担心咱们给他们设套,所以才这样谨慎小心,哈哈,明达任性胡闹,倒是把几位大人物都吓坏了。”
徐应贞脸上浮现出微笑,他击了下掌,有长随立刻站在身侧躬身,听候吩咐。
“将齐王送我的那块和田玉,取了来赏给六哥。”
“谢父王。”徐子文也不推辞,以他一贯的潇洒姿态,对父亲拱手致谢。
这一幕令很多大大小小的王子们眼红嫉妒,只有徐子威不甚在意的样子,回转头继续专心看戏。
父王调教诸子向来有一手,赵王府的家教严格,子弟出色,其实是好事,老六不过是风度仪表出色,城府深,心智高,但又怎样,徐子威知道自己掌握的才是最核心的赵王府的力量,对六弟无需太紧张。
“跑了一个逃奴,就大张旗鼓的告警,真是……”徐应贞摇了摇头,不满的道:“不知道现在朝中针对宗室的力量极强么,任何一点小事,均是要小心谨慎。六哥,一会你写封信给明达,叫他谨慎些,写文章可以多写,事涉官府的,凡事和我们先打个商量!”
六哥徐子文温和一笑,说道:“若不是我们两家还算近支宗亲,其实也不必理会他们了。不过我听说明达在南安泽镇做的不错,每天练武强身,勤练不缀,看来是准备尽早去考察袭爵了。”
赵王嗯了一声,没太介意,南安侯府这样没甚存在感,在官场和军方都没有什么势力的存在,实在不值得过多关注,他提起笔来,在呈文上只签了“荒唐”,写完两个字,然后递交长随,叫人将回复送到安抚司那边去。
处理完了这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赵王又倚在软榻之上,开始听戏。
……
“荒唐?”
和赵王不同,齐王徐应星从不在私邸办公事,他每日都去位于府城西北侧的大都督府办理公事,各处城防营的调配,训练,军官任免,武职推荐,这都是大都督府的职权。
尽管实权不多,徐应星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看到安抚使司送来的提刑司呈文,又看到赵王抢先一步批复的“荒唐”二字时,徐应星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他想了想,先写了一封私信,叫来一个牙将,令道:“送这封信给南安侯世子。”
牙将答应着下去了,徐应星又想了想,在呈文上批复:谨慎持重,不可大意。
写完这八个字,齐王很仔细的等字迹晾干,然后叫人送回安抚使司去。
……
由于不是要紧公事,安抚使司和提刑使司对南安侯府呈文的批复过了两天才送来,李仪已经带着从侯府提调来的十余个牙将到甲字庄去了,刚跑了一个庄头,那边人心惶惶,还有心存异志的人存在,李仪去亲自镇守大有必要。
牙将们虽然不能当得大用,给李仪效力还是够用了,最少他们不会和庄子上的人勾结。
刘益和秦东阳,一个负责徐子先的人身安全,另一个负责训练指教那些流民少年,两人都很忙碌,不太可能去甲字庄,而且他们去当庄头也并不合适。
李仪不在,徐子先自己亲自接了批复回来的呈文,打开之后,上头只有龙飞凤舞的两个字,从字体来看,应是富贵者所书。
“荒唐?”徐子先摇头一笑,知道这多半是赵王所书。
看来自己的这一点小事也是搅动了福州府的一潭死水,初步使大人物们对自己有了些许印象,就算不是什么好印象,这一次的试探要付出的些微代价也是值得。
齐王的私信相当重要,给了徐子先一个极大的帮助。
屋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秦东阳走了进来,抱拳道:“世子,有事寻下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