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79

“说的甚好,甚好。”康天祈大为欣慰,说道:“你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枉我悉心教导你一场!以小见大,从部属也就能看的出来主公是什么样的人。我听说南安侯在迭次大战里都冲杀在前,此前还有些不太相信,以为是有人故意美化他。现在看来,估计这样的事在南安侯府也是经常发生,都习以为常了。若是这般,我们与南安侯府的合作,现在就可以考虑了。棉布,由他自做,原本就不是我们的买卖,生丝,给他逐年增加份额,他赚的多,会感激我们的。其余各项买卖,都由得南安侯与倭人合作去做,我们不参一股,也不去多事。”
康茂才道:“就是南安侯府底子太薄,听说他们是将南洋水师吃了下来,不过几十条船,咱们在筑前驻的船都不止这些。南安侯府在四处买船,还有他们在学着造船,等一切上了头绪,他们一年能赚个几百万贯,大半投到水手和造船上,十年之后差不多能有和咱们差不多的规模,那时候才谈的上结盟对抗。”
康茂才神色有些阴沉的道:“就怕蒲行风不会给咱们这么久的时间。”
“你能想到的,那个南安侯也能想的到。”康天祈道:“前一阵有更详细的情报,南安侯府大小哨船有一百多条,福船和龙灵船,水艍船,还有广东船,战舰,加起来一共三四十艘,大型战舰有四艘,南洋水师两艘,原本的陈于泰两艘,中型战舰十余艘,战舰共二十艘。其实力还是远远不足,但以老夫估算,这两年他们还会自造战船,在各家大船场加购,也可能找王直购买战舰,老王直已经用不着那么多战舰了,人老了不在筋骨上,在野心上。不过也不一定,王直还是靠着朝廷那边,朝廷对南安侯府可是大大的不喜欢,王直不会做那么犯忌的事……”
康天祈叹口气,脸上的皱纹都似乎深了几分。
大型战舰,最少是三百吨以上的战舰,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多装运士兵用来战争,和福船等各种船只不同,被称为中军舰的大战舰被称为同安船,福建同安是著名的造船基地,杨家,李家,林家,很多造船的大世家都在同安有大型的船厂。
在这里每年都出产大量的福船和水艍船,小哨船,普通的渔船等。
广东也有大型的船厂,船型以广东船闻名。
江陵的船型被称为沙船,适合沿海岸线航行和在江面河面上执行漕运任务,这也是江陵早年的地位决定的。
后来江陵那边也开始仿造广东船和福船,形制上差不多,这又是繁荣发达的对外贸易所促成的变化。
同安战舰,也就是中军船一般是长四十二到四十五米,比普通的福船要长出近十米。宽七米,一般的福船是宽五米。
深三点一米,这是船舱的舱体结构决定的。
大型的福船,深可达七米左右,虽然长和宽可能就是和中军舰差不多,但船体结构不同,相等的福船吃水量会更大,载运重量也更大。
这样的一艘中军舰,要抢上风,在海上争风夺秒和敌人争斗,设计的原理就是虽大而灵活,其吃水只有二百多吨,载重量不过百吨左右,比中军舰小一截的福船也能在这些指标上超过它。
其尾部有城垛和敌楼,可以使士兵居高临下的射箭和与敌战斗。
在中部桅杆有用来射箭和了望的望斗。
在尾部,中部,前部,分别列装床弩和八牛弩,这种海战的利器令得普通的海盗望风丧胆。
在大魏水师强盛的时候,拥有长过百米宽达十多米的巨型战舰,据称这种战舰还是平底沙船,在江陵船厂建造,可吃水达千五百多吨,一艘船上装运过千人,这种平底船一般来说不能出海,但江陵宝船可以在海上行船,并且八面来风,而且由于是平底船,水深水浅都可以走。
这样一艘巨舰,每艘船上装载的八牛弩和床弩过百具,一般的海盗船根本不敢靠近。
到现在为止,这种巨型沙船被认为是夸大的神话,因为从常理来说巨型的平底船到了海上很快就会倾覆。
有人说是古人的奇特技术,对这一点来说也是很多人存疑。
造船业发展了几百年,反而不如当初的古人,这一点也叫人实在难以接受。
大魏海贸发达之后,江陵船厂有相当长的时间承担内河漕运和沿海漕运任务,也是生产沙船为主。
突然一下宝船就断了传承,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但后人还是知道,江陵曾经生产出一大批近海交战的平底船,也是相当庞大的战舰,可能是五六十米长,宽十米以上,有敌楼和大量的弩机,足以震慑一切不轨之徒。
大魏水师的强盛也并非是一日之功,大量的战舰,煞费苦心巧夺天工的设计,但衰败起来也委实是太快了。
徐子先和他的南安侯府,正在努力恢复往日的荣光。
但康天祈不能确定,这个时间是多久。
蒲行风最多两年左右就会杀回来,而且一旦满刺加灭三佛齐,则航道就完全落入天方人的手中。
到时候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正常的贸易会萎缩一半以上。
仅凭南洋各国和倭国的购买力,撑不起现在这么庞大的贸易格都。
所有人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哪怕是势力很强,舰队庞大,拥有过百艘百吨以上战舰的康天祈,也是一样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现在只能等待。”康天祈最终道:“但愿这个时间不要太久。”
……
时间很快进入到五月下旬。
在五月二十那天,岛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连昌文侯府也派人送了一些礼品上岛。
对倭人的交接成功了,棉布生丝,还有茶盐糖都谈好了,倭国最具实力的大名大内氏已经确定了和南安侯府的合作。
甚至有福一号回来的时候,一个大内氏的老中随船到来,到别院拜会了徐子先。
那个老中相当恭谨,穿着华美宽大的长袍,带着高耸的梁冠。
这当然也是和大唐学到的东西,只是倭人略作了改变,他们的天皇甚至也穿着柘木染黄的衣袍,这当然也是和大唐学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