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479


造价都是好几千贯一幢,若是在福州出售,低于万贯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傅谦情不自禁的换算起房价来,又想起其在福州城外居住的低矮平房,一时间有恍然如梦的感觉。
“岛上土地,矿产,甚至打渔放牧之事,侯府几乎全包了。”徐子先用略带歉意的口吻对所有人道:“所以给各位盖一些宅邸,配给仆佣,诸位不能买田置地,广收奴仆,所以这是预先想好的一点歉意。”
李仪道:“我等也不是目光不长远的人,君侯现在处于创业之时,我等岂敢以富贵相求之?”
孔和道:“现在这日子比较此前不知道好到哪去了,下官不是不知足的人,这样已经是足够了。”
傅谦诺诺不语,还沉浸在欢喜之中,并且在思忖当日见到的哪一幢宅邸为次佳……最佳者还是留给李仪,这一点分寸傅谦还是有的。
李仪也会搬取家人过来,他异地为官,原本有禁忌和规定,家人不好随意过来,此前的俸禄也是在北方老家买田置地。
现在在东藩之上,一切俱是侯府所有,又是处于创业立基的时候,李仪这个长史不搬取家人过来,自然会使不少人在暗中议论。
“俸禄还是要给的。”徐子先笑了一笑,接着道:“李公按四品,右辅按五品,判枢机,吏等各房的按从五品,判各司的也是正五品,军都统制,按从四品,副统制,正四品,营统制正五品,副统制正六品,营虞侯从六品,都头正七品……”
在场诸人,皆是喜上眉梢,笑着起身,一起叉手拜道:“多谢君侯。”
徐子先起身拱手还礼,脸上也满是笑容。
这一次改制,除了成立秘书阁外,设诸房,将枢机,吏,刑,兵等各务放在秘书阁之下,对文官势力是一次强化,武将们虽然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却还是在李仪之下。
就算再成立类似枢密院的纯军事机构,也是理当在秘书阁之下,在李仪之下,这也是徐子先不急着推出类似机构的原因。
乱世将至,武夫的地位会越来越高,但徐子先认为,可以尊崇,但必得在约束之下。
借着李仪的资历和威望,这一次改制也算是成功,自此文武分明,而且设立各房,还有司从曹,司闻曹诸曹,还有厚生司,匠作司各司。
如此这般,将现在繁多芜杂的军政事务,包括对徐子先侯府的事务都是做了一次深层次的梳理,对这一次梳理的效果,徐子先自家也是较为满意。
在场的部下们也是满意……虽然现在是侯府私授,但在东藩上私授的官职也是和在岸上一样!
傅谦已经在打算回家报喜的措词了,得赏大房子,又升了官,他是判匠作司,一司主事,正五品官职,比此前的从八品一下子升好几个品阶,此前的俸禄一个月连各种补贴不过几十贯,到了五品,一年的收入突飞猛涨,不算工艺突破的奖励赏赐,年俸也是超过千贯了。
至于这些变化的官职和潜在的半独立的倾向,傅谦倒是并不太在意,南安侯只要不举旗造反,朝廷对东藩的这些事肯定是视若不见……这样还有什么可怕的?南安侯向来稳重,也不象是会自己作死的那种人哪!
官位升级,俸禄增加,官袍也是可以从蓝袍换成红袍,也可以佩饰银鱼袋……在场很多人的想法和感觉其实和傅谦一样,甚至连陈佐才都想换上一身袍服,威风凛凛的出现在妻子家族和乡党们的面前。
富贵而不能锦衣还,这怕是这一次变动最叫人痛苦的事情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礼遇
“谢过君侯信重。”众人纷纷散去,方少群走到徐子先身侧,向这位南安侯拱手致意。
不远处司从曹的陈佐才和陈道坚还在商议怎么建立衙门架构的事……徐子先给每个新立的衙门请拨付款项的权力,但要他们先拟定计划。
比如衙门要设在何处,日常怎么轮值办公,需用多少官员,多少吏员,多少武备随扈人员,日常公使钱要多少,需要拨付多少军械之类,都是要有计划之后再说。
司从曹估计会是一个较大的部门,其实和司闻曹差不多都算是徐子先身边的佐使人员。
“司闻曹的军谋司,凤岐打算怎么构架?”
“选一群和我一样的酸秀才,落拓书生就好。”方少群笑道:“但要博览群书,喜欢杂学的才可以。”
“这不行。”徐子先颇为严肃的道:“风岐还是没有太明白、军谋司的重要之处。不是一群酸秀才帮着我指点江山,是要根据邸抄,军情,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分析官员,民风,结社,驻军,然后根据这些,拟定战事计划,规划行军路线,后勤补给,出兵数字。虽然仗不一定是按军谋司的规划来打,但军谋司的计划肯定是我们出兵前的底气……这么一说,凤岐你明白了吗?”
方少群在此之前是以为自己是类似清客幕僚的首领,出谋划策就可以了。事实上他对成立这么一个部门还有些不以为然,毕竟其极为自负,不认为找一群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就可以提供更多有用的见解和思路。
到此时此刻,他才知道是自己没有想明白。
“我明白了。”方少群想了想,说道:“情报汇总,归纳,地形绘图,拟定计划,这些都可以分成部门来做。招募人员,要缜密细致,耐烦琐碎,最好是积年的吏员和有干劲,识字的军人,君侯以为如何?”
“善。”徐子先赞道:“这才是我需要的军谋司,凤岐大才,举一反三。”
方少群笑了笑,说道:“君侯下一步的打算如何?”
徐子先知道眼前这个才是真举一反三的人物,不过他经历这么多,前世固然只是个大学生,但接纳的资讯当远在眼前这人之上,算来前世的徐子先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出身在寒微之极的家庭,还是努力规划自己的未来,转世重生之后,数世的灵魂融合,对世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一年多来也是经历颇多,方少群的话,应该是难不住他。
“军务之事,已经令秦东阳等人着手进行,李左辅会尽力调整东藩事务来配合。然后是工商和牧场之事,牧场要在外围烧荒,戒备,小心高山土著,所以要配合军务来行。然后是等着罗方伯那边送种、马过来……接下来是招募熟手工匠,将船队调至澎湖与东藩港口,此后修理大小船只就在东藩进行,培养咱们自己工匠修船的能力,为下一步自己造船做好准备……”
再下来当然就是扩大工商,扩大军队,水师,舰队的规模,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
徐子先现在不需要,也不打算造欧式帆船,因为现在欧洲那边的造船技术也只是刚发展,其船体还是相当笨拙,软帆技术也没有把中国的硬帆甩开太远。
如果在中国沿海与敌交战,硬帆福船和类似福船的战舰发挥起来不比欧式帆船更差一些,阿拉伯帆船也同样如此。
重冲角,重跳帮,重速度,或是重载运人员货物,各有发展的渠道和空间,不能说谁优谁劣。
但长久看来,讲究速度和风力调节,在海上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的软帆船毕竟是发展的正确道路,历史上几百年的记录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东藩这里形成了较大的造船基地,徐子先还是希望能够形成良性发展,最终建成一个横跨七海,所向无敌的海上力量。
这是他的希望,他的一点梦想,也是决心和意志。
“哦,还有件要紧的事……”徐子先笑了笑,说道:“拆除花溪一带的大片房舍,留小片店铺区和商行区,还有仓储区,兵营区,将大量的百姓拆分到密集的定居点里去……”
方少群点了点头,说道:“不以姓氏,而是随机打乱拆分居住?然后是以靖安司的警备士负责日常的治安,秘百~万#^^小!说下的刑房,户房,负责日常的刑案审理和生产生活的管理?”
两人彼此对视一眼,都有点默契于心和鬼鬼祟祟的感觉,这是两个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彼此只有欣赏和一点鄙夷,片刻之后,徐子先和方少群俱是大笑起来。
不远处陈佐才和陈道坚不解的回过头来,却是不太明白,君侯与方少群两人,又在笑些什么?
……
四月下旬时,小妹在南安侯府终于清理干净物品,一些敕书,诰命,还有御赐物品也要一并带走,或是送到南安的别院之内。
小妹在临前之前变得特别忙碌,因为到了秋天时陈文珺也要嫁到东藩,有一些最后的礼节徐子先却是无空,只能委托妹妹前往昌文侯府交涉,好在侯府也知道现在是东藩的要紧关头,是以也没有太在意。
福州的一切俱是如常,齐王逝世之时福州曾经大为震动,不少百姓相当恐慌……当时其实要是稍有不妥,福州确实很有可能成为战场。
还好,值得庆幸的是赵王,林斗耀,徐子先三方谈判成功,徐子先保留南安一隅之地,留着新修的仓储区,一个营的团练保护地方,收取团练捐。
对此很多色目商人肯定不满意,但他们的后台是蒲家,蒲家现在灰头土脸,根本没有资格在这样的话题中插嘴,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对赵王来说,他更想要的是齐王身故后对厢军的影响和掌控,一年区区几十万贯的团练捐只是小钱,赵王不会放在眼里,小家子气,田舍翁么?
岐州港被迫放弃,对南安一系来说是最重大的损失,但有失有得,能得到完整的东藩来做发展,也算是相当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赵王在四月中时得拜大都督,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
林斗耀则接管了禁军一部份军官和势力,和赵王在禁军中照样分庭抗礼,并且两府相当默契,到现在还没有派制置使过来,仍然是由林斗耀兼领制置使,这使得林斗耀在权势上能与赵王对抗。
加上拿走了南洋水师的徐子先,现在福建路的格局是赵王实力稍稍占优,林斗耀次之,和昌文侯府联手的南安侯徐子先再次之。
小妹进福州城时,得到了相当的优待和照顾。
离城尚有数里,一队厢军就迎了上来,护卫着车马进入福州府城。
在从城门往侯府的路途之上,一小队禁军骑兵赶了过来,护着车队直入宗室街,进入南安侯府后他们才离开。
这种礼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只有极少数人会有这种超规格的待遇。
而小妹注意到,不管是行人,禁军,厢军,或是巡守的官员吏员,或是路上的行人,又或是宗室街里的那些平素眼高于顶的君侯物们,对她的这种超规格的待遇都没有什么奇怪的感觉。
小妹有一种感觉,便是她受到的一切优待和礼遇,人们都感觉理所当然。
回想起来,徐子先刚崛起时,回到宗室街时,很多贵族之家根本不以为然,有相当多的负面情绪。
比如嫉妒,眼红,甚至是敌意,诅咒等等。
到了此时此刻,虽然赵王一脉还是和南安侯府敌对,但最少在表面上,大家反而象是平等了,客客气气,彼此象是通家至好一般。
甚至在宗室街侯府等着进门时,靖远侯府的车队正好经过,靖远侯陈满和其妻子,还有陈家两兄弟经过,陈满夫妻下车时,看到小妹时脸上满是僵硬和不自然,陈家两兄弟更是尴尬。
小妹曾经和陈家有婚姻,后来徐子先当家替小妹退了婚,此事闹出了不小的风波,不过当时徐子先才刚崛起,且又被赵王和林斗耀联手打压,陈家只以为南安侯府太过狂妄,这兄妹俩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时还曾经放出传言,陈家原本就看不起南安侯府,对退掉这门婚事,心满意足。
谁料一年时间过去,福建路的格局竟是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眼看小妹进入侯府,陈满恨恨的看了两个儿子一眼,特别是小儿子。
如果不是这两个蠢货一直与徐子先过不去,这门亲事也不至于被退掉?
小妹袅袅婷婷,气质容貌俱是上佳,这还罢了,现在的南安侯府,岂是当初能比的?若是结了这门亲,靖远侯府也完全可以自立,陈满父子也不必每天都去赵王府点卯,搞的跟赵王府的下人仆役一般的地位,现在的赵王,就差给陈满父子发几柄扫把,叫他们父子去门前洒扫应役了!
这也并不奇怪,陈满这样的空头侯爵,祖辈的余荫也差不多消耗掉了,且是民爵不能世袭,还没有宗室内的人脉和情份,如果不是要拉一家侯府出来壮声势,赵王对陈家实在是兴趣缺缺。
陈妻看着小妹的身影,有些忌恨也有些期盼的道:“这小妮子真是生的不坏,还能不能?”
“别想了……”陈满恨恨的道:“徐子先那小子,将他妹子许了给城南太常少卿魏家,虽未订亲,也是差不离了。”
魏翼之父年前辞官,辞官之前照例加封,得赐太常少卿,相当清贵和高阶的职位,按魏家现在的实力肯定是不够格得到这个位子,很明显是有君侯物在后出力。
在福州能影响朝堂授给文官职位的,只有昌文侯府一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