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9


徐子先的回答在陈笃中的意料之中,这位少年侯爷的行事风格,大抵也被陈家的人了解的七七八八。
“先去也好。”陈笃中笑眯眯的道:“看看别院修筑的怎样了,要是一切顺利,今秋你和文珺就能成婚了。”
虽然已经有了妾侍,徐子先的心还是跳了几下。
陈家原本是打算在侯府正宅成婚,然后陈文珺会长期在南安别院生活,那边已经种植了不少花木。
在齐王身故之前,徐子先的打算也是一样。
虽然开发东藩相当要紧,一年来住两个月也就差不多了,岐州,南安,这才是徐子先目前最要紧的基业。
南安一年已经可收入百万贯,就算没有这个数也是相差不多。
岐州港经营好了,一年几十万贯的收入也是可期。
这两处地方是根基所在,也由不得徐子先不重视。
现在计划当然改变了,徐子先估计自己一年中最多有一个月时间回福州和南安,梳理那边的关系,稳固根基,不使有心人伸手,震慑不法,这就够了。
大半的时间会留在东藩,或是澎湖,这两处地方成了真正的根基所在,陈笃敬提前在这里修筑的别院,自然就成了他和陈文珺未来生活的地方。
有个有钱的老丈人,就是好啊……
“别院若是差不多了。”陈笃中提醒道:“需得将令妹等家人接过来,南安虽然有团练,也不是特别安全的所在了。”
徐子先一凛,眼前这人经验丰富,显然是知道政争之下没有什么事是政敌做不出来的。南安侯府和赵王府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阶段,赵王当然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陈笃中的提醒,相当及时。
“多谢九叔,”徐子先诚心正意的一揖,说道:“这事我是疏忽了。”
“齐王殿下身故之后,我们陈家有家族会议。”陈笃中感慨着道:“从这件事来看,大魏的内耗情形已经极为严重,更进一步就是彼此刀兵相向了。这一次的北伐若是获胜还好,大魏中枢的力量还很强,足以震慑不法,若败,则各方势力均会蠢蠢欲动,到那时,暗杀就算是克制的手段了。”
徐子先点点头,知道陈家上下的心情肯定都相当沉重。
对文官世家来说,局面稳定才是他们最希望见到的结果,文官的力量,是在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在大魏的体制之内才容易发挥。
一旦进入乱世,昌文陈家的力量会受到严重的削弱,没有规则就意味着陈家会失去规则的力量,只剩下人情,人脉,和亲族。
在这种时候,对南安侯府的军事力量,陈家会更加迫切的需要和渴求。
陈笃中的配合和善意,一方面是此前交情打的底,另一方面,也明显是陈家的主流意志。
在这种时候,他们最能依靠的,也就是南安侯府的武力了。
双方已经绑定的这么紧,陈家就算想回家依靠赵王,投效赵王,也是没有办法获得在南安侯府这边的平等地位,也只能跟着徐子先一条道走到黑了。
“在你去南溪港那边,要不要在这里见一些人?”
陈笃中的提议蕴含深意,徐子先笑道:“请九叔明说。”
“你过来的时候,万余百姓夹道迎接,这可不光是我的功劳。”陈笃中随口道:“岛上移民,最少的是太祖年间,然后在宣宗年间是高峰,其后就停滞了。现在有一千七百余户,一万一千九十余口,男丁六千多,妇人五千多,老人两千多,孩童两千多。”
徐子先微微点头,也就是说,去掉五千左右的老人和孩子,岛上移民的成年人是七千余人,男女各半,男人稍微要多于女子,大约是几百到一千左右。
“岛上男子不易找媳妇,妇人想离岛就外嫁。”陈笃中笑道:“这些年来,外来的水手,伙计,靠几石米就能带走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时间久了,便是男多女少。”
“我还以为还是溺婴呢。”
福建地方,从唐时就有文字记录的溺婴现象,男子是做农活的主力,生下来再穷的人家也会养育,长大成人就是壮劳力,不亏。
女孩就不同,福建或是全国都有厚嫁的传统,和后世可不相同。不厚嫁的女子,要么是当妾侍的,要么在婆家就抬不起头来,连娘家被辱骂也没有办法。
这个年代,每个女孩出门嫁人,意味着娘家都要损失不少,在其出嫁之前,由于没有男子的力量,也没有办法贡献多少劳力,只能做一些杂活家务琐事,贡献极小。
人类在现实考量面前会变得异常残忍,将新出生的女婴溺死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就是女婴的直系亲属,包括亲生父母,祖父祖母来下手,都是相当常见的情形。
“这边和福建路可不同。”陈笃中皱皱眉头,说道:“已经是男多女少,再溺女婴,大伙全打光棍算了。”
“陪嫁还丰厚吗?”
“都是穷人……”陈笃中道:“倒是男方家给的多些,男多女少么。”
“哈哈,果然是如此。”
后世男卑女尊的情形相当严重了,一个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导致男人体力优势下降,很多活女人一样能做,并且做的比男人好,这导致女人能接受教育,并且工作养活自己,婚恋上有自多自主选择权。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社会问题,生育可选择和传统,导致很长时间内男孩出生率远大于女孩。
在几十年的变异生育之后,最后导致男人比女人多好几千万。
女人再丑不愁嫁,只要放低标准,男人就不一定的,打光棍的大有人在。
这使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扭曲,男人要跪下恳求女性下嫁,并且付出比陪嫁更多的彩礼,而且时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些现实,在现在的大魏说出来,绝对会惊掉一地的眼球。
“这些事只是小事……”陈笃中不太理解徐子先对彩礼陪嫁的兴趣点,还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接着说道:“岛上居民,从宣宗之后就来的少了,但陆陆续续还是过来不少。移民之中,有四成是太祖年间的北方移民,以张,李,刘,王四姓为主,剩下的六成,就是到宣宗年间的福建移民,以林,陈,两姓为主。这六姓之外,尚有几十个姓,不过有的姓只有十几户人家,算不得什么。其余的六姓,才是岛民中的大族。这一次欢迎明达你,六族的族老尊长都出了不少的力气,他们对成为南安侯的官户还是很高兴,都想当面见明达一次,以表谢意。”
“哦。”徐子先沉吟道:“各族还算抱团吗?”
“当然抱团。”陈笃中笑道:“岛上只有仓大使,典史,税吏,并未设军州县治,所以虽然国家派有吏员,施政上头也按大魏的规矩办,但掌控起来可不能和福建路比,所以平时的一些小事,甚至偷盗伤人的案子,也多半是各族内自己处置了。”
“除了造反,杀人,谋逆,怕是岛上的官吏也没空去管他们吧?”
“差不多吧。”陈笃中叹口气,摊手道:“实在是有心无力。”
第二百八十六章
筚路蓝缕
徐子先在上寨只驻留了几个时辰,天黑之前,顾不得陈笃中的劝阻,还是毅然带着部下离开上寨,前往二十多里外的南安溪港口地方。
沿途还是有很多百姓围看,只是众人的神色逐渐转为凝重。
在徐子先经过的时候,很多男子作揖,妇人半蹲行礼,徐子先的态度还是相当的和蔼,向着岛民们频频挥手致意。
这令得很多心有不安的人渐渐安心下来,南安侯身边虽然有过百如狼似虎的将士,并且将成为众人的主君,传言中也是一位刚毅强直,屡立战功的铁血君侯,但最少从现在的态度上来看,南安侯对人还是较为亲切温厚,不象是那种冷漠,残酷的主上。
不管是新移民,还是原本的岛民,对南安侯府和徐子先本人的到来都是充满希望。
“听说南安溪那边在建大片的新房舍。”
一个四十来岁的王姓男子看着逐渐远去的徐子先一行,再看看自己身边头发半白的妻子,还有半大的儿子和女儿,看着他们衣衫褴褛,甚至衣不遮体,身形也是瘦弱不堪的样子,再看看自家低矮的土泥屋,屋子里一片昏暗,连盏油灯也没有,晚上便是水煮白菜配高粱,吃到喉咙难以下咽,这种窘迫,穷困的日子,男子是一天也不想过下去了。
“族人有很多想过去。”男子的妻子低语道:“不过族老们不赞同,说是要等南安侯府划好地块,给咱们举族搬迁时,才能过去。”
“族老们也是太小心了……”男子想说抱怨的话,但又害怕被人听到,报到族中,他是族里不受重视的外围,每个宗族都有核心,一般是有些家财的才会在族里有地位,然后世代相承,有限的财富聚拢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才是宗族的核心。
现在这些族老之辈,无非是想和南安侯府折冲谈判,要划好地段,田亩,要大量的农具,耕牛,挽马,然后才签成为官户的契书。
对成为南安侯府的官户,倒是无人不赞同,但各大族的族老毫无例外的都是迟疑行动,就等着南安侯过来谈判,要够了好处之后再行动。
对此族中有很多人不满,可是长久以来,族权在族长和族老们手中,祠堂一开,哪怕是活活打死官府都不会管,很多人心怀不满,急欲改变现状,但又害怕宗族权威,在徐子先过来之前,东藩一边是热火朝天,另一边却是胶着迟滞,这便是原因所在。
在诸多的目光之中,徐子先一行人逐渐远离,王姓男子看着随行的数十武卒和策马而行的徐子先,心中却是充满期盼,两眼也逐渐变得热切起来。
南安侯啊,虽然东藩是海外孤岛,但南安侯的传说也是听的多了,这位君侯,是不是也能如此前在南安和岐州那样,创造出奇迹,改变东藩岛上居民的境遇?
……
徐子先先是沿着一条简单的小道行走,这条道路是通往花溪港口和定居点的外围,应该是军寨中的厢军和居民修造出来,道路很窄,只容两马并骑,并且很明显年久失修,路中都长满了荒草。
四周只有少量的村落,零星几盏油灯显露出薄弱的灯光。
倒是处于核心地界的上寨,灯火不少,隐隐还传来戏曲声,陈笃中这个防御使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资财不缺,也很懂得享受,在晚间用膳之时,还以曲乐助兴。
徐子先眼中露出冷意,东藩这个样子,适才他只看到少量的店铺和商行,大半的居民都住在泥草屋子里,低矮只容壮年男子俯身进入。
由于天气和暖加上贫穷,很多十来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
有一些小女孩无衣可穿,只套了一件麻布罩袍,甚至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这样的穷困,不要说后世难以想象,就算是在大魏的福建路也是罕见,毕竟福建是外贸繁荣的区域,工商业也发达,赤贫到如此地步的毕竟是少数。
荆湖,陕北和晋北,还有浙西的山区,两广的山区,云贵,这样的穷人相信还是不在少数,但是东藩这样的宝岛有如此的贫民,只能说是官府的原因。
这里水流充裕,气候温暖,如果开辟水利,种植稻米,温饱是肯定没有问题,只种高梁,麻,豆,产量低,又没有办法形成初步的成规模的手工业,穷困在所难免了。
官道很短,出了农田区域,过了一个外围的小型军寨,就算出了花溪范围。
这里的地盘很小,想来也不奇怪,万余移民,还有相当多的人从事手工业和打渔,种地的家族最多一千二百户左右,一户开五十亩也差不多是体力极限了,因为缺乏优质的农具和耕牛,纯粹的人力劳作,要不停的锄草,翻地,收获,五十亩差不多就是一户人家的极限。
要开出百亩地,并且照料好,挽马,耕牛,农具,缺一不可。
徐子先的目标是一户百亩,但是也是要给移民充足的牧畜和工具。
地方是足够大了,这里可是东藩最大的平原地区!
台南平原,也称嘉南平原,北起台湾省彰化,南至高雄,呈枣核形,南北长一百八十公里,东西最宽达四十三公里,面积达四千五百五十平方公里,海拔均低于百米,为台湾也就是现在的东藩岛的第一大平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