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479


这些事情都在加急进行,所以徐子先没多少时间在澎湖耽搁。
可是他就是停留下来了。
澎湖本岛有六十多平方公里,渔翁岛和白沙岛加起来三十多平方公里,本岛的大小相当于内地的小半个县域大小,五六个乡镇,也不算很小了。
白沙和渔翁两岛,大抵各当一个乡镇。
另外二十来个岛屿加起来,人口量也不及南安下的一个大村落人多。
小岛居民多半是渔民,也放山羊和鸭子,徐子先一行人驾船经过时,很多岛民用好奇的眼神看过来。
踏看了相当多的小鸟,还有两个副岛之后,徐子先又在本岛四处巡行。
魏翼这个知县也没多少政务,就跟着徐子先瞎跑,只当是巡县了。
“澎湖种豆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看了整整一天后,徐子先对魏翼道:“你知道问题在哪儿么,燕客?”
“不知道。”魏翼老老实实的道:“在你跟前,我就是个蠢货。”
徐子先笑起来,拍拍好友的肩膀,说道:“你魏燕客要说蠢,那我干脆就是没脑子……你就是没有往别的方向去想。”
“请明达开释……”
“你注意到岛上有几家油坊?”
“没注意……”魏翼讪讪的道:“应该不少罢?”
“十一家……”徐子先笑道:“好几万人口,土地不到八万亩,大半种豆,小半的油菜花和花生,风太大,长不了高杆作物,落雨水,蓄积淡水少,没法种稻,多半人以贸易,打渔,放牧为生,小半人种地,商行,店铺数量极少,县城内也少,但不论如何,几万人口十一家油坊,只能榨出够自用的油,是不是?”
“没错……”魏翼毕竟是聪明人,当下省悟过来,说道:“明达你的意思是,咱们澎湖直接卖豆子花生太亏了,建大规模的油坊出油来卖,更为合算?”
“就是说你魏燕客不蠢……”徐子先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你们没有这个意识,大型油坊我就直接建在东藩了,那边也有不少豆田,加上从澎湖收的,大规模出产能降低成本,大规模收购能压低价格,嗯,这是好门路。”
“我无所谓……”魏翼耸耸肩膀,说道:“只要你弄走两三万人,我这里人少地多,打鱼放牧加上转口贸易的收入,港口也要好多人,大伙的日子都能过的不错。”
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
魏翼的话也没错,澎湖现在的问题是滞留的人口太多,而东藩还严重缺人。
上一回的六千官户是算上原本的一万多人,加上移民过去一万多,勉强凑齐了。
这一次又加四千户,再移走澎湖的两万多人,差不多也就齐了。
澎湖人口少了,人均占地就会多起来,配合商业,渔业,农牧业,好歹都能叫每户家庭过上差不多的小康生活。
这就叫一举两得。
相信澎湖这边的黑户,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情形,有人帮他们移走,并且有侯府官户的身份,没有人会拒绝。
当然徐子先不会满足东藩只有五六万人的规模,在两三年内,他希望东藩的人口猛增到二十万以上。
按大魏三四万户够一小县,五六万户够一大县的划县法,到三年之后,东藩的人口可以算成一个大县,甚至勉强可算一个小型的军州。
到那个地步,开发东藩算是初步成功,不过预计要用的钱……徐子先知道从陈于泰手里弄到的一百五十万肯定不够,还差的很远。
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要拼命搞钱,因为开发要钱,安民要钱,兴殖要钱,办工厂要钱,只能把手头现有的资源抓紧整合起来,然后开足马车赚钱,钱滚钱,钱生钱……
踌躇满志颇有上位者气息的南安侯,在这一刻,微微的失神了。
……
任忠等候的暴风骤雨并没有到来,这反而令他寝食难安了。
连续两天,南安侯徐子先没有聚将点卯,没有要看陆上弓箭,海上会操,也没有拿兵册点名,确定吃空额的名单……任忠心里最大的鬼就是吃空额,在盐钱银子,日常公使钱和军械费用,修船费用上任忠都有沾手,但帐已经做平了,船说修了就是修了,虽然这些战舰都是年久失修,但只要能升帆开出海面,谁敢说这船没修?
就算坏了,也是战舰年老,怪不得别人。
盐菜银子已经抹平了帐,难道观察使能将厢军将士的腹部剖开来,查查他们此前吃的是什么?
只要这段时间老老实实不出错便是……
倒是会操,点卯,这叫任忠有些头痛。
水师将士早就不操练了,能开船出海,操持强弩吓唬一下那些沿岸的小股海盗,就算水师完成任务。
空额大约是四百多人,也就是说三千多人编制的南洋水师,实际在营人数是两千七百多人。
这几百人的军饷,当然是被任忠和几个心腹瓜分了,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朝廷都早就不将水师当一回事,任忠为什么要拼命维持这支破败的,已经不被当成筹码的水师呢?
徐子先倒是召集过一次水师诸将,十三艘战船的统制官,也就是船长,还有副统制,水兵各营的统制,副统制,都头等,数十员武官依次被叫到澎湖县城,拜见观察使大人。
水师的官兵,包括战兵和水手在内,都是对新任的观察使颇有好奇,他们是最不紧张的一群,反正贪污轮不着他们,治罪也是轮不着。
倒是一天过后就有传言,南安侯在岐州就赶走了两千厢军将士,是裁撤老弱的名义让厢军回乡,给假条,路费,还有额外的赏赐。
很多水师的厢军将士,也是出外几年没有回乡,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将士隐隐间倒是有期盼。
他们都是领了安家费,按了手印才当的兵,不到年限,在外不得归乡也是正常,但每个月两贯的饷,还得常年漂泊在海外,思乡之情当然很重,如果这一次南安侯还是和岐州一样办理,除了少数只能在船上讨生活的水手之外,大半的人还是愿意领钱回乡。
一般的厢军都是在年成不好,或是欠了债,或是家人生病,多半是特殊情形下才会去应募当兵,而大魏的厢军政策就是花钱买平安,只要是能走能跳的成年男子,小不过十五,大不过四十五,应募当厢军多半都能过关。
然后就是最少五年的时限,这期间很多厢军已经渡过难关,但时间不到也不能离开,如果遇到徐子先这种上司,简直是这一类厢军的福音。
就算有一些人回乡后不能谋生,异地革退又不影响他们再次入营,等于是再白赚一次安家费,真是再好不过的买卖。
这个消息流传开之后,任忠在水师各营的心腹赶紧回报上来,任忠立刻以都指挥的名义下令不准传播谣言,违令者重惩。
但到了第三天时,突然有两个副统制向任忠辞行。
任忠瞪眼道:“你们犯了何错,观察使就革退尔等?莫急,待我去见观察使,找他当面分说。”
一个副统制笑嘻嘻的道:“都统制不必急着,是俺们自己请辞,官位免了,勋阶还在,现在回大都督府待选,重新入职。”
“你们疯了?”任忠道:“还有什么差事比在水师好?”
另一个副统制冷笑道:“常年在澎湖吹风,哪有在内陆的城守营当差好,清闲,守守卡子还有好处可拿,还能在附近安家,不象在这里,只能当孤魂野鬼。”
“赵王能让他为所欲为?”
“我等到了大都督府,当然要狠狠告上南安侯一状。”
“拿了钱,还能有更好的官位,南安侯说要和咱们谈买卖时,我还以为他在说笑,待他话一说完,咱们就知道怎么做合算了。”
两个副统制笑嘻嘻的告辞,他们是被徐子先用观察使的权力明正言顺的弹劾,而且本人当场表示认罪。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免职程序,两人具结认罪之后,徐子先以观察使的大印用印,两个武官正式去职。
接下来就是领了徐子先给的好处,跑到福州找赵王哭诉。
赵王和南安侯的敌对状态相当明显,自然会给这些被徐子先“欺负”过的武官一个好去处,就算没有多好,也是比躲在澎湖吹风要强的多。
任忠气的面色发涨,知道自己差不多是完了。
南安侯这一手就是釜底抽薪,以谣言动摇普通将士的心意,使厢军将士渴欲归家的欲望放大,不为军官们所用。
然后就以银钱收买军官,在这里还巧妙的利用了赵王一下……在信息不对称传递的时代,澎湖这里的事,也就是真相要很久才会传到赵王耳中。
到那时候,最少几十个厢军武官被重新安置了,这是赵王的权责所在。难道到那时候,赵王能把那些武官再重新安插一次?
动静太大,会大丢面子,赵王绝不会蠢成那样。
况且这些武官也确实是被徐子先赶走的,只是他们自愿签押具结,认罪走人,这样省去了来回抗辩的程序,也使得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最多几天功夫,南洋水师的武官会走掉大半,观察使弹劾成功了那么多武官,最后弹劾任忠,可以直接奏报两府,不走福州的大都督府,这样一来,任忠的官位当然也保不住。
“此子厉害啊……”任忠两眼一闭,瘫坐在椅子上。
数日之前,赵王的幕僚李谷曾派人送信到澎湖,授意给任忠,一定要顶住徐子先的压力,不管徐子先怎么弹劾,中下层武官的复核,查察,都要走大都督府复核,到时候赵王一律不许可弹劾,先狠狠打徐子先一巴掌再说!
观察使地位特殊,是直属于朝廷的监军体系中的一员,就算被赵王否定,徐子先也可以再上书两府,到时候就是赵王和徐子先权势地位的角力了。两府要给赵王留面子,就得否徐子先。
要支持徐子先,就得考虑到赵王的怒火和福建路的稳定。
两府头疼之下,怕是只能少量的支持徐子先,多半的决断支持赵王。
算来算去,都是赵王获胜的结果。
而徐子先竟然不走寻常路,直接买通了这些毫无操守的武官。
这些厢军武官都直接认罪画押,赵王能怎么办?
强行替这些认罪的武官出头?
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