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79


除非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府邸,方有官户世代相袭的好事。
徐子先的南安侯府不同,首先徐子先十分年轻,二来东藩算是南安侯府一手开辟,其后几十年徐子先这种有实职的国侯,积劳也能获得多袭爵两三代的恩典,这是规矩,就是天子不喜南安侯,这等事也得按规矩来办。
这样一来,就等于其后几十年乃至百年内众人不必担心身份转换的问题,愿意成为南安侯府官户的人,愿意前往东藩的人,每天几乎是成倍的在增加。
由于朝廷放开东藩官户,大量的高手匠人,医士,普通的百姓,蜂拥而至,昌文侯府里每天都热闹的如集市一般。
陈文珺不喜欢热闹,却勉强自己出去了好几次,对那些确定成为南安侯府官户的人致意,陈文珺衣着朴实无华,但不失华贵,仪态落落大方,世代贵族府邸,又有书香门第的儒门风范,谈吐之间,气质内涵尽显,令得很多人交口称颂。
虽然陈文珺并未过门,却是已经担负起了主母的责任了。
“牛共有一千七百头,近期内想在福州泉州漳州再买牛也是不可能的事了。”书房中陈正志皱眉对陈笃敬道:“明达说要前后要开几十万亩,牛的数字定然不够。”
“挽马买了多少?”
陈正志想了想,说道:“我派人尽量在各处购买,不过就算是西南的杂马,咱们福建也是不多。要去云南买,又太远了,耗时太久,一路上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所以还是在福建路买马,总数约在三千匹左右,分批付钱,分批运至东藩,头一批三百左右,公母各半,明达说东藩牧场划定了,一切在草创,骤然放进战马种、马恐有损失,放一些杂马进去,也算是‘试验’。”
陈笃敬脸上露出笑容来,看了一眼从外宅回来,安静坐在角落里看花的三女儿,笑着道:“明达是那种胆大而心细的人,你看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动作大手笔,其实心思细腻,很少有犯错的时候……”
陈正志笑起来,说道:“父亲真是老泰山夸女婿的感觉,不过明达确实是出色,嗯,比我强的多。”
“你自家也有过人之处,将来你自己会明白,或是别人会告诉你。”陈笃敬看了长子一眼,笑意温和的道:“眼下来说,你做的这些事都很不错,为父很欣慰。”
“那么,第一批船队何时走?”陈正志估计父亲和几个叔父都急坏了,昌文侯府最近的投入相当巨大,这不是陈笃敬的私人款子,是公中众人同意之后才能动用的款项。
一头牛最少三贯,壮年的公牛高达十几贯钱一头,母牛还要更贵一些。一千七百头牛就用了好几万贯,加上还得买几千匹马,杂马便宜一些,一匹杂马也得四贯钱左右,要是品相过的去的青壮年杂马,五贯到六贯钱是正常价格。
便宜是便宜,可是要买的多啊!
几千匹杂马,又是好几万贯出去了。
再加上定制的犁具等各种铁器农具,南安侯府那边买一部份牛,马,还会带着鸡猪鸭羊等上东藩,医士,药材,铁器,也带一部份。
但南安侯府是可以用人工、力役抵折一部份投资,毕竟南安那里要修船,练兵,造船买船,所以开销极大,对东藩的投入不可能如昌文侯府那么多。
昌文侯府已经用了好几万贯,可想而知要弄出个样子来最少还得几万贯,要等棉田开出来,棉种下地,等着收获,投资最少得好二十万贯左右。
因为徐子先的计划大,规格高,对东藩几乎是往着真正开发的路上去走。
而陈笃光等人,想要的就是一个靠的住的棉花栽种收获的基地,可以一年帮陈家多弄几万匹布,这就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
徐子先要开发东藩,陈笃光等人不感兴趣,也不可能感兴趣。
陈笃敬道:“还好现在弄的差不多了,可以移人开荒了,看着棉种下地,老二,老三他们可能会消停些,心里也会定下来。”
陈正志不便对长辈发表什么意见,只微微点头,心里却是窃笑,那些叔父辈,真的是太小家子气了些!
南安侯府要经营出东藩,昌文侯府就等于是有了一片海外基业,几十年上百来的官户,开垦出来的田亩,驻军,官吏,全部是两家侯府的人,等于是朝廷把这一个大岛分封给了两家,还有什么可奢求的?
当然岛上的事多半是南安侯府为主,但昌文侯府只要是陈笃敬和陈正志掌舵,两家的合作就不可能破裂,毕竟只要小妹嫁过去,两家的关系就是牢不可破……
陈正志看了看一眼小妹,心中却是有些紧张,徐子先还是心里有数的,那个叫秀娘的侍妾到现在也没有身孕,贵族之家,长子只能是嫡母所出,一两年内,嫡夫人不怀孕,或生下来的是女儿,那时候才有侍妾怀孕的可能。
这是讲究的世家都会做的事,有了嫡子加长子,可保家族平安无事。
“我就是奇怪……”陈笃敬脸上有疑惑之色,缓缓道:“明达的计划是要真正把东藩岛开发起来,几十万贯都不抵什么事,一年内最少都得投百万贯,否则就象是推着石碾子上坡,推到一半没力气了,反而不如一开始就不做这傻事。要么一口气干到底,要么就不做,我就是奇怪,他要建水营,募兵,造船,准备这半年一年的和陈于泰死拼,他又哪来的钱去东藩岛上开发?”
陈正志想了想,说道:“前一阵子,兰芳的那个世子罗方伯,是去南安见了明达一面?”
“不太可能……”陈笃敬笑道:“罗家的人我知道,都是商人出身,精明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明达有底气,有发展的可能,罗家的人可能会和他见面,下一些注,但不会是重注,因为只是一步闲棋。想叫罗方伯拿出百万贯以上,甚至几百万贯替明达去开发东藩,这事绝不可能!”
东藩岛需要大量的商行,港口码头,仓储区,贸易区,生活区形成的集镇,大量的辅助设施,比如需要铁匠铺,瓷窑,砖瓦窑,要有炼铁厂,需要大量的储煤,要有粮仓,大量的储粮能稳定人心。
要有放牧马的牧区,有养牛的牛栏,猪圈,放羊的羊倌,鸡舍,放鸭人,菜田,粮田,都是要开辟出来。
原本的移民居住条件很简陋,徐子先希望从无到有,给六千户的南安官户建造稳定的房舍,这不是无用之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安定人心,不使人心浮动。
要知道,房子加土地,这是农耕民族最令得人心安稳的条件,只要有这两样,再艰苦的环境都会叫人见到希望,不会有人轻易离开。
东藩的条件还很简陋,万余人沿着几条开辟了出海口的溪流居住,大片的茂密的原始森林还在,毒蚊虫蚁很多,瘟疫时不时的爆发,还有各种野兽,大片的荒地里不知道藏着什么凶险,开荒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光是把地犁出来就算是开荒成功了。
贸易,生活,工业,其实就是一二三产业,从无到有,这是需要投入重资才有可能成就的最好的结果。
“别人不敢,我们敢。”陈正志说道:“父亲,我就敢赌明达一定能成功……这么久的时间下来,我自信眼光不会看错。”
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
“公中的钱当然不能随意动用了。”陈笃敬笑道:“不过岛上的南安别院总得建了,预计的婚期是今年年内,说是下秋,最多是八月或九月,不能超过十月,要兴造侯府别院,建成象样的府邸,一个大花园就得耗时良久。加上伺候的丫鬟小厮,护院的牙将也得有地方居住。叫明达选址吧,我们替他造一个别院,连带造一万间房舍,告诉他,这算是三妹的嫁妆,算不得他的产业!”
房子建好当然要立契,上报给福州这边备案,大魏在经济管理的水准上远超汉唐,如果历史上有明或清,也是拍马都跟不上大魏在经济上的管理水准。
一个大型别院,由一个个实用的院落组成,从大门到二仪,正堂,偏院套偏院,马厩厨房和后花园,讲究的山石,引流的渠水,池塘,亭台阁轩抄手游廊,大量的花卉,花上几千贯可以有,花几万贯也不定能造的象个样子,按两家都是侯府的标准,还有东藩开发的前景,这个别院最少得花五六万贯,按福州的地价,就是好几千亩上田的价格,要是坡田,够买一万亩的。
普通的房舍,一造万间,当然不可能真的是丫鬟小厮护院的居住,就是帮徐子先搞的开发。
一间房舍,草房茅舍不必提,不值钱,一些人工钱而已,徐子先要造的是象样的砖墙瓦顶的房舍,一间造价在八贯到十贯之间。
一个五间房舍带大门的农家小院,成本是四十到五十贯之间,一般能卖到六十贯。
若是在福州府城卖,怕是能得二百贯,但这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发达城市地价的溢价。
在东藩,成本怕是要大一些,一间最少十贯,就是说,陈笃敬这几句话之间,二十万贯差不多就送出去了。
“我也不能叫你小妹没活钱使……”陈笃敬笑着道:“陪嫁再给三百两金子,三千两银子,三万贯钱,另外建在东藩的商行,一年得利总会有些,从我的份子里,拿三成给小妹当零花钱罢。”
在东藩建商行进行转口贸易,这也是扶持和开发东藩的条件之一,陈笃光和陈笃中等人俱是同意的,以侯府名义建的商行,收入当然是公中的,陈笃敬是族长兼家长,所得的部份肯定是最大的一部份。
不过陈笃敬估计,东藩的转口贸易一年最大头的肯定是棉花布匹,毕竟开发东藩就是奔着棉田和织布去的。
老实说,如果不是徐子先在纺棉织布上展露了技术上的前景,不管是单脚踏机还是水力纺机,水力织机,都叫昌文侯府感觉到了南安侯府的潜实力,怕是这种合作仍然会停留在纸面上。
已经有现成的收购渠道,每年袭断的布匹买卖已经使昌文侯府赚了不少,何必再去荒岛上冒险?
就算种出棉花,制成皮棉,再纺成棉线,织成布匹,其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环节,一个环节出错,导致前功尽弃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南安侯府有优秀的人才,超强的组织能力,这一点昌文侯府上下都可以确定,正因如此,一帮老狐狸才忍着肉痛,拿出大笔的钱财投入到东藩这种二百年都没翻身的荒岛上。
要是产棉,纺棉,织布稍微出什么错,可算是把钱丢在海里,能叫福州的那些世家大族给笑死过去。
靖远侯陈满因为和徐子先的矛盾,早就放出话来,要等着看昌文侯府和徐子先的笑话。
不过陈笃敬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人力,牧力,种子,农具,这些东西早就齐备了,地方大,土地充足,昌文侯府的人也去东藩看过了,在徐子先所说的南部平原地方确实是有大片的没有山地的平原区域,东西有百里左右,南北是有四百里左右,要是全部开发,怕是有四五百万亩耕地,加上过百万亩的林地,还有相当大的水域面积,还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各种资源相当充裕,徐子先要做事又是缜密精细,种棉织布,没有不成功的可能。
只要积布出来,转口贸易在东藩总会有一些规模,但陈笃敬估计规模不会太大,一年有几万贯左右的收益就算不错了,给三成给小女儿,一年最多几千贯,也就只能当零花钱了。
“我都眼红了。”陈正志开玩笑道:“儿子都没这么多零花钱。”
陈笃敬笑了笑,不理会胡说八道的陈正志,福建人嫁女儿就是嫁妆越多越好,陈正志结亲也是世家,嫁妆也多的吓人。
这种风俗几百年后都没有改,嫁妆越多,女儿嫁过去就越不会受欺负,地位就越高,娘家也跟着有面子。
当然两家侯府不必在这等事上较劲,陈笃敬给这么多,就是知道将来徐子先会在东藩岛上花大力气,很有可能在东藩常住,女儿当然是住的越舒服越好。
要不是有些忌惮,陈笃敬恨不得把南安的侯府别院和福州城里的侯府正邸也修一修,花几万贯钱都只是小事,女儿过的舒服才最要紧。
陈笃敬几个女儿嫁的都是不错,李明宇也是福建的官绅世家,家族也是有豪宅大屋,嫁过去的女儿不怕受罪。
对小女儿陈笃敬是偏爱一些,嫁妆也多不少,但大女儿她们也不会吃醋,毕竟她们嫁的是官员,小妹却是与侯府结亲,礼数上是要比普通的官员高一等。
世家大族,亲情要讲,更要讲人脉势力。
南安侯徐子先的实力越强,小妹的嫁妆越多,别的姐妹只会高兴,因为等若是她们自己的家族势力,也是跟着猛涨了好大一截。
这等事,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想象不到的,争那么一点蝇头小利做甚?徐子先将来的权力版图里头,随意划分一些出来,不够大家发财的?
“多谢父亲大人。”陈文珺站起身来,蹲身一福,清丽的脸上也是显露着笑容,父兄的疼爱她感受的相当明显,至于徐子先这个未来夫君,现在已经将不少主事的权力给了她这个未来的侯府主母,万千宠爱在一身,还有什么可多说的?
……
相比陈文珺的心满意足,徐子先的脸色就要阴沉的多了。
他到岐州上任已经十余天,先是在州衙熟悉公务,连带着叫陈佐才和陈道坚等人熟悉政务流程,不能在公事上出错。
徐子先自己则是在吴畏三等人的簇拥下,在岐州等地视察防备情形。
方少群是一直跟随着,虽然不够亲厚,但现在侯府内外都是清楚的知道,君侯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就是这位从京师跟下来的小方先生。
这些天来,徐子先关注的就是上寨。
上寨就是在岐山半腰,徐子先跟着一队往上补给的队伍,一起往上寨去。
上一次过来还是在七八年前了,当时徐子先还是少年,只记得一路上行不易,他一直昏昏沉沉的半睡半醒,有时候躺在父亲怀中,有时候在山民搭的抬轿上昏睡,身上盖着厚实的被褥,就算是夏天,由于山上风大湿寒,特别是山腰之上,更是比山脚下要冷的多。
徐子先总是记得,醒来时是父亲替自己盖被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