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619

  “原来如此。”
  “少国公亦曾经与我隐约提起过,不过,没有石公谈的透彻。”
  “到底是吾辈学识远不及东泉公。”
  在场的人,多半与惟功有过书信往来,彼此肯定也谈过天下之事。与惟功关系莫切,甚至有张党之嫌的,无一不是青年俊才,最少也是石星这样性格耿直又不曾拘泥而至食古不化者,这样才够资格进入惟功的视野之中,并且加以扶助。
  每日晚间,西花厅中,惟功一般是口述,几个字写得好,笔下来的快的参随帮着润色,与石星等人的书信,多半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当然,在这样写信的过程中,参随们也得到了锻炼,境界亦是有所提升。
  政治人物中的大人物,多少关系网就是凭书信编织出来,惟功在这方面,堪称勤力。
  而且,他的信不是泛泛而谈,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地理,数学,几乎无所不包,这几年,每日跟着徐渭孙承宗徐光启袁黄厮混,惟功的学问,已经不是泛泛。
  若非如此,眼前这些青年官员,哪一个不是眼高于顶的人物,凭着小恩小惠,岂能长久笼络在惟功袖中?
  邹元标这才省悟过来,眼前这些官员都是与英少国公交情颇深的人物,自己这么跑来,确实是有些冒昧了。
  不过他并不是那种胆小懦弱的性子,此时心头只有学问之事,顾不得别的,想了再想,又向石星道:“按少国公与东泉公的说法,地方当权重,然而,地方权重,地方官枉法,贪墨,浪费,残民,当如何处之?”
  “地方官治政,监察官监察,而不是地方官伏低做小,监察官反而亲民。”
  “哦……恐怕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可谈之处?”
  “对,对!”
  石星对邹元标也很欣赏,知道此人虽然有迂腐不堪的一面,但也并不是一根筋的书呆子,并且,私心不算太重,不象有一些清流,说是为生民请命,其实只是私心作祟罢了。
  先应两声,石星又道:“等得闲了,我们慢慢再细谈,尔瞻,你可以随时来我居处,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是,老前辈既然这般说,学生一定经常拜访。”
  至此石星无话,他已经加尚书,少保,身份比起这边的六七品最多五品的中下层官员超过太多,一顶四人抬的绿呢轿子早就等着,如果是一般的尚书大员,身边肯定要跟着十几仪从方才够味道,这京城官员不准用仪仗,但并没有规定多少家人长随伴当,可石星身边只有两个老仆和一个中年管家,三个人一并站在轿子边上,这就算是仪从了。
  这一次返京,石星并没有先取家小来,只带着这几个仆人跟着,在京里的住宅已经由惟功代为找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地方格局都不大,也没有摆上奢华家俱,当然,暗中是用别人的名义,否则就太容易被人诟病。
  石星对这个安排很满意,现在朝廷因为百官富裕,很少在这等事上用心,在成化之前,尚书一级的大臣一般是由皇帝赐给宅邸居住,致仕离京后宅邸收回,另作他用。
  这种淳朴风俗早就不再,位至尚书,阁老的,有几个是买不起宅院的?
  他已经打定主意,自己将来离任之后,仍然要将宅邸奉还,他在家中时,蒙惟功赠送一注三千两的银子,几年时间,惟功没再送什么东西来,只有零零散散加起来不到百两的辽东土物,石星坦然受之,也托人带了几十两的土物还赠过去,除此之外,就凭当年的积累,买了百十亩田,凭着自己为官的优免,力役田赋都很浅,叫人佃着种了,一家老小不愁吃穿,在石星看来,也尽够了。
  上轿之时,石星也是踌躇满志,环顾左右,心中暗道:“此番,要一展心胸中的抱负,好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才是!”
  看到石星的模样,吕绅拉住卢洪春的袖口,笑道:“东泉公的模样,你看到没有?”
  吕绅和卢洪春是最早被惟功笼络住的人,吕绅已经要升员外郎,卢洪春可能放到某地当按察佥事,兼分巡道,这是御史升迁的固定道路,再升便是从四品参议,然后便可以想着左右参政,或按察使,或布政使,最终到巡抚了。
  他们的升迁,不快不慢,十分稳当,但也没有人为难,这当然是有惟功这样的强力后援在身后帮助,不论是给当道大佬的贽敬,给该管衙门的打点,或是在吏部文选司中的关节,都是由人打点的现成,他们只在家等着升官就是。
  这一套,也是惟功养士的心得,这些是“士”,士就要有士的样子,做那些下三滥的事情,凭白低了几个档次下去,不值当。
  他要收的人,都是拿得出手,缓急可用的人才,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下贱货色。
  要是真凭钱来买,就是如晋党那样,栽培人从秀才举人时就开始,不过那是水磨功夫,没几十年功夫下不来,惟功是等不得了。
  现在这样的做法就已经不错,最少,“张党”对清流和有志于革新的中下层官员来说,诱惑力并不小,惟功的形象也远远超过普通的勋贵武臣,最叫上下称许的反而不是他的那些战功和武力值爆表的形象,而是在京师主持清理大工的政务经过。
  只要在京为官超过三年的,无不怀念惟功提督清理大工时的京城情形。
  乞丐流民大为减少,而且不是硬性的撵走,只是妥善安顿,地面干净,治安极佳,整个城市精神面貌和卫生治安都叫人十分满意,这两年下来,又恢复旧况。
  没有比较,就没有怀念,在这种风潮之下,惟功这个少国公在主持具体政务工程上的能力,当然也就无人质疑,他的形象,当然就是扶摇直上了。
  这其中,可能也是有辽阳军情司的功效,卢洪春等人,自然就是不知道了。
第612章
心愿
  “少国公真是算无遗策。”
  卢洪春生性耿直,有什么说什么,当即便道:“以皇上现在这性子,还好少国公设法请许阁老将东泉公转到工部,再用海漕之议绊着他,不使东泉公分心,不然的话,怕是三个月后就得去职了。”
  现在万历几乎隔几天就下手诏给户部要银子。
  有某御史的说法便是:生育皇子有索,谒陵有索,挑选寿宫有索,衍生皇女有索,宫中赏赐有索,赏赐随驾护卫人员有索,太后和皇帝生辰有索,皇弟之国就藩有索,皇妹出嫁有索,预建陵寝有索,而且,是大索而特索。
  皇帝刚二十出头,已经派出人员挑选寿宫地址所在,并且开始囤积大木寿材,大工所费当然是天文数字,帝王的山陵没有几百万两是办不下来的,现在一次要几十万当然还只是一个开始,只是用银子的一个名目而已,但任何户部官员,在陵寝大工这件事上不仅不能反对,甚至拨给银两时还不能迟疑,否则的话,一个“大不敬”很轻松便是扣在脑袋上头,以石星的性格当户部尚书绝不是好选择,恐怕就算不抗旨也是得违心做事,心情肯定压抑得很,也不会长久干下去。
  根据张党中在户部的郎中孙丕扬的计算,去年根据会计录,内廷超支是五十四万两,今年估计一百万也打不住,很可能要超支二百万两以上。
  户部尚书的难当,可想而知!
  “不过少国公将海漕一事抛出来,东泉公怕也要乱蜂蛰头啊。”
  “那是国政大事,不是得罪皇上,少国公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这些事他看得清楚又如何?”吕绅其实是很圆融而不圆滑的性格,做事也有章法,所以惟功对他比别人器重的多,当然他也得到不少内幕消息,当下摊手道:“现在国公之位都可能保不住哩。”
  “哼。”卢洪春冷哼道:“那位掌锦衣卫,飞扬跋扈,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你看吧,将来此人的下场,不会比纪纲高明什么。”
  “嗯,就是不知道我们那位少国公,这几年究竟能不能返京了。”
  “我看少国公安心发展经营辽阳,亦是对的。”
  “但国之大政,终在中枢。不回中枢,无以影响全局,吾辈跟随少国公,就是他所曲划的大政变革,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么?”
  “唉,你这话对了,不回中枢,终究无以影响全局啊。”
  “我辈之中,也缺乏一个张江陵般的人物,否则我倒是能理解少国公的布局。他掌地方军镇,军权日盛,财力充裕,再有当日张江陵般的人扶持,十几年后,国家大政渐次掌握还是有一些把握的,现在么,我亦不知道少国公是什么想法。”
  “从这近十年来的曲线来看,少国公行事从来有自己的理由,我们静观其变就是。”
  “也只能如此了!”
  谈话至此算是结束,刘士忠和郭维贤等人已经在前方催促了,他们的轿子或是车马都停在寺外,石星已经启行,他们也要早早赶上去才是。
  ……
  ……
  视线转回辽阳的话,可以发觉,整个城市变得更加宏伟和精致了。
  城中的各项大工已经全部完成,道路全部铺设一新,多处大建筑,包括大祠堂和大本堂在内全部修筑完成……辽阳的大本堂和广宁的不同,这个大本堂是惟功以追绍上古之风提议修筑的,自上次生员风波之后,虽然辽阳镇大占上风,将一干生员和官绅势力打的落花流水……当时是没有动武,只是展现肌肉,把跑出来出头的巡抚给吓得不敢出头,然后辽镇势力亦不敢随便介入……文的武的后盾都消失了,底下的事还不好办?
  当场就抓了几十个生员和士绅,后来又按名册抓人,前前后后一共抓了三百多人,甄别清楚后,该关的关,该去工地干苦役的便送去干苦役,不少官绅地主被铲除了影响力和仅存的实力,一些大宗族被打得粉碎,这件事过后,辽阳为核心,四周以牛庄驿和沈阳为界,在辽阳掌握的地盘之内,除了宽甸还有一些旧卫所和官绅的残余势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异已势力留存了。
  这么一来,事情的进展就顺利极了。
  按鱼鳞图册整个辽中和辽南的土地有过千万亩之多,在此之前只有不到一半被归于屯堡体系之中,自上次的事件之后,大量民户也加入屯堡,原本的地主再三降租也很难招到佃户……佃户们也不傻,现在是降租了,但那是被屯堡逼迫才被迫降下来,几年之后可能还涨上来,于其如此,还不如到屯堡去吃一口安生饭呢。
  辽阳镇展现出来的实力是明摆着的,有这样的实力,朝廷都无可奈何,只要张惟功愿意,二十年总兵也当的下来……这年头,真有二十年太平日子富足日子可过就成了,还想那么远干什么?屯堡的数字呈爆炸式的增加,年后二月过后,官绅们眼看田地要荒芜,草长的比麦苗要高了,只能一个个投降。
  所有的庄园全部归在辽阳镇的屯田司之下了,就算一时没有建堡重新归划,地也是可以先由屯田司来统一打理,辽中和辽南超过四十万人的丁口被纳入屯堡之下,这几乎就是整个辽中和辽南丁口的全部人数了。
  整个辽东都司,辽西辽中辽东辽南,四路加起来丁口应在一百五十万左右,整个人口应是六百万到七百万之间,以当时辽东都司的地盘来说仍然是地广人稀,惟功和辽阳镇掌握了近四成的丁口,而且掌握的程度远非辽镇可比,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从辽镇绝对强势到双雄对峙,而对惟功和局中人来说,其实辽阳的实力,已经远在辽镇之上,只是这话不必说出去,而且不是辽阳镇的高层中人,也绝不会相信就是了。
  ……
  ……
  “大人,可以出发了。”
  惟功穿着灰色的作训服,身边是罗二虎等人跟随,这一次没有任何参随一同随行,总务处的唐胖子和参随室的人问起行程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没有人知道,这一次惟功出行,目的地究竟是哪里。
  随行人员也很少,只有张用诚和军训司的周晋材和军情司的王国峰一起随行。
  这随员名单更叫人猜不出惟功此次出行的目的,如果考察军情司,那么军训司不必随行,看各地训练,军情司又跟着,总之,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督察局里是宋黑子跟着,其余的督查们各有职司,最近宋黑子跟着多些,也不奇怪。
  “好了,大家不必远送。我离开这一段时间,各营营务自理,备案到军令司,由张司正先行处理就是。”
  张三畏算是镇里又一股崛起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与定辽六卫不少投效的军官已经效力经年,经过忠诚和能力的考验过后迅速冒起,现在执掌军令司,这可是中军部下各司之首,很多大小事情,包括营务政务在内都可以插一手,此次惟功出行,张用诚随行,张三畏身上的责任当然更重了。
  见他有些诚惶诚恐的模样,惟功呵呵一笑,抚慰道:“不会有什么要紧大事,真有处断不了的就先搁着,等我回来再说。”
  “大人若是能将行迹告诉我等,有什么要紧事随时传骑飞驰禀报便是。”
  孙承宗有些不满,不过他的性格不会做直率的表示,只会委婉的劝谏。
  “恺阳,这一次是满足我的多年夙愿,近十年来,心中悠悠大事,莫此为甚……我说到这里,你总能理解了吧?”
  话至如此,跑出来送行的人们自是不便再加以劝说,各人默默退后,看着惟功一行人,渐渐消息在巷口的另外一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