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寒家虽然不是特别有钱,但好歹也有近二十个庄子,还有几个质铺和官店,一年出息十万是有的,宗族里分去一半,小弟还落一半在手,缺钱是不缺的,简修哥莫将小弟看的那么没出息。”
李成功小小年纪就掌握大府,虽然讲究声色,但毕竟襄城伯府这样的勋贵府邸底蕴充实,倒还真的不缺钱。
“好吧,那你说吧。”张简修醉眼迷离,拍胸脯道:“只要我能帮得上忙,一定不会推辞。”
他们俩说话的时候,惟功只是笑吟吟的听着。
这阵子他的事业稳定发展,军营和商行都十分顺利,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连心态也是放松了下来。
自万历二年山村惨变之后已经过来四年多,他也从一个小孩子成长到真正拥有实力和势力的英国公嫡子,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少,眼前这两个家伙如小孩子一样的胡闹,他可是没有半点兴趣。
倒是点点梅花在灯火之下,清幽冷寂,勾起他一种特别的情怀,令他唏嘘不已。
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山村之中,他应该穿着厚实的毛皮衣服,持着硬弓,和伙伴们在山脉中寻找猎物,虽然初春时猎物枯瘦,但打得一只就有肉食呢。
再过几年,可能娘就张罗给自己成亲了吧……
想起已经离世几年的娘亲,惟功也是有些眼圈发红,若是眼前的一切,娘亲也能知道和享受到,该有多好!
“好事,好事啊,这事俺张简修当家,替惟功答应了,倒是他爹,还有他七叔七婶,应不应,俺可不敢包。”
“谁叫你打保票了?叫江陵相国出面啊。”
“霍,你可真是面子大,这件事叫俺爹出面?”
“咋了?一个少国公,一个是咱这堂堂伯爵的嫡亲妹子,不够资格?”
“够是够了,就是不合惯例。”
“屁的惯例,按惯例,象俺这样的相国家出身的,不考一个进士不是愧对先人?俺就偏不!”
“成成,听你的还不行?”
惟功刚刚是神思恍惚,这两个家伙争来吵去的他也没听明白,但隐约听着似乎是一件大事情,因又回过神来,笑问道:“你们俩到底是在争什么?”
“啊,你喝多了?”张简修伸手在惟功眼前用力晃了几下,笑道:“说的是个啥?说的是你的亲事,小子,你的亲事,咱们说的是你的亲事!”
“啥?”惟功挨了雷劈一样,猛然站了起来。
……
“唔?竟有此事……”
隔了一阵子,张简修终是摸到父亲的书房,将那日李成功请托之事,向父亲给禀报了。
听说此事之后,张居正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吟起来。
张居正这阵子特别的忙碌,快三月了,他预计五月前后出发,从京城一路到江陵,来回几千里长途,最少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回来,在离开之前,他要做好一切的布置。
夺情之事后,吏部等各部他换了几个尚书和侍郎,辣手打了刘台几个之后,又仗毙了民间上书人,此后朝野禁声,没有人敢再为此事说半个字,现在的他,威权在手,权势比在夺情之前大为增加,毕竟夺情之前,他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元辅首相,夺情之后,他已经是大明第一权臣,大家都明白,只要他活着一天,就没有人敢触犯他的权威!
夺情之事,已经使得张居正的权势更上层楼,到此时,他才敢放心回家奔丧。
至于地方的改革事宜,一步一步的进行的特别顺利,特别是今年,各地风调雨顺,收成极好,考成法之下,赋税大为增加,预计今年的实物增收将在两千六百万石以上,白银收入,将破天荒的达到四百万两之多!
这个数字,自大明立国至今,还没有达到过!
在几朝之前,因为朝廷用度需要金钱,光是实物征收已经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而漕运粮食又太多,经过朝议之后,折粮改银,一年收入百万左右,自那时起,朝廷对白银的需求一天大过一天,到嘉靖朝之后,经常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洪武年间太祖皇帝突发奇想用宝钞,到此时,一百两的宝钞抵不到一两银子,已经与废纸无异,大明已经成了四处漏风的破屋子,随时可能倒下。
是自己,汲汲求治,现在刑法森严,驿传严整,丈田行条编,考成催赋税,改力役为折银,种种措施,便民利民,国家亦增收到四百万之巨。
预计他如果能执政到万历十五年的话,太仓存银,可能过两千万两。
有这笔巨款,加上十年以上的对官员的调整和督促,大明的吏治和士风,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他禁毁书院,禁阳明学说,无非就是想恢复士风,将颓废的士风,尽可能的挽回一些回来,使朝野的士大夫,恢复刚毅雄健的洪武之风。
到那时,他这一将会达到顶点,再无遗憾了。
这阵子的重中之重,是朝局稳定,不生意外。他已经上奏皇帝,补马自强和申时行入阁,加强内阁的力量。
吕调阳就要致仕,他走人,张居正不为难他,再恋栈,张居正不介意再做一次恶人,如驱高拱一般,赶走此人。
张四维还能办事,表面也恭谨,经过晋商受挫一事之后,似乎也老实了很多。
马自强为大宗伯多年,资历够了,且孱弱多病,进来是一个木偶。
只有申时行,年富力强,能力和操守都没有说话,张居正打算叫他当自己的接班人。
朝局只要按他的设计,就会稳定运转下去,张惟功的事情,看似是小事,但涉及到一个伯府和国公府,绝不是小事。
皇帝拉高惟功的身份地位,以为自己班底之一,张居正看的是很清楚。他自己教出来的弟子,心里所思所想,他还是清楚的。
张惟功若是和襄城伯府联姻,在禁军之中,也会有自己的影响。
“也罢……”张居正面露微笑,说道:“这件事,你告诉襄城伯,就说为父允了。”
“是。”
张简修在自己父亲面前就老实的多了,不过眉宇间也是显露出按捺不住的高兴之色。那日在李成功处饮酒,李成功请张简修帮忙带话,请张居正这个第一号的权臣做中人保媒,将自己的妹子说与张惟功,英国公府和襄城伯府联姻。
这件事情,在张简修来说是乐见其成,三个人交情都不坏,李成功虽然有些纨绔气息,到底还算是有赤子之心,在勋贵中算不错的了,至于李成功的小妹李成瑛,年未及十岁,但已经长的十分出挑,脾气也外向,不娇气,以张简修的眼光来看,在惟功是佳配。
当时的张惟功,也是惊呆了,突然之间,听说李成功要嫁妹子给自己,他心里一直当李成瑛是个小女娃子,哪里想过,要将这小妹子娶回家当老婆?
当时下意识就要拒绝,不过话到嘴边,却是没有说的出来。
一边是国公府,一边是伯府,李成功是接近成年,已经袭爵,是襄城伯一脉现在的宗主族长,他的话,肯定是与本族中的长辈商量过的,贸然接受或贸然拒绝,都太轻率了。
他的婚姻,已经不是自己的私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江陵相国已经允了此事,小五,你到底是什么想法,有准主意没有?”
上房之内,张元功神色俨然,张元芳坐在他左手边,也是笑意十足。
向来独断独行,在英国公府里是超然存在的张惟功,平生第一次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而且,这事情按他们俩人的想法,也不该张惟功拿主意。
“能有什么想法?”
惟功苦笑道:“平时当小妹来看,还喜欢骑马和玩刀弄枪的,没少缠我学武,突然一下子就说娶她,还真是……”
张元芳大笑,良久之后才向着险些恼羞成怒的惟功道:“说起来,长的还不坏。”
张元功也道:“我也见过几回,是个美人胚子。”
他看了看惟功的脸色,以张元功现在对这个儿子的了解,知道惟功并不算反感,他自己思前想后,此事利大于弊,当下便是拍板道:“这么大的面子,谁家勋贵还有?说实话亲王都不够格,这件事,不能拒绝,就这么定了吧!”
第234章
奴子
四月间,英国公张府和襄城伯李府联姻,并且张居正保媒的消息,传遍九城,成为一桩不大不小的轰动性的消息。
张惟功因此而再一次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不少勋贵人家惊奇的发觉,这个英国公府的小五,真的是这几年没消停过,开商行开成比皇店还庞大的存在,而且生意遍及九边各镇,练兵练成了京营第一强兵,连俞大猷这样的老将宿将都是赞不绝口。
练武天赋过人,拜遍名师,成为武学高手。
在惟功成名之前,天下最有名的少年武者是四川总兵刘显之子刘铤,十来岁便与父一起征战厮杀,天生神力,十三岁不到就已经屡立战功,朝野之间都说是将门虎子,将来迟早会成为国朝名将。
惟功一出,刘铤的风头就被盖了下去,差的太远了。
此番联姻之事一出,两个大府都是对京营和禁卫有不浅的影响力,这一联姻,就是强强的联合,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英国公府恐怕要恢复永乐年间的地位,将会压过成国公府和定国公府,成为国朝第一大府。
在这种心思之下,往英国公府拜谒贺喜的勋贵和京营的武将集团就多至数不胜数了,观音桥东的英国公府简直有若闹市,往来皆是三品以上的高职武将和勋贵们,每日都是熙熙攘攘,热闹之极,这一件事,已经成为京城勋贵圈中的第一等的热闹事,很多人已经在盘算着,在这两府大婚时,究竟送什么样的礼来致贺了。
只是惟功和李家的这个小妹子年纪都还太小,估计成婚最少还得五年,这也令得不少好事的有些遗憾,想看热闹,还有的等。
只是到四月中时,这件事的余波顿时又被皇上大婚的风头给盖了过去,这一件喜事是数十年来大明朝的第一桩大事,待礼部奏明被确定的喜期越来越近的时候,不论是勋贵武臣,还是文官太监,又或是坊间的百姓,口口相传,议论纷纷的,无非就是这一场天字第一号的婚事。
此次大婚,用银在数百万两,光是江南传办的织造品就价值数十万金以上,其余的各色物件,都是尽善尽美,无不尽显奢华,光是用来册封皇后和给皇后的金印,礼部就报销了三千多两的赤金,这一宗就用银数万两之多,更不必提那些可以排满长街的各色器物了。
宫中也是进行着大婚之前的最后准备,全体宫监和都人们都是十分的紧张,由太后自上而下,也是全部投入到这最紧张的大事之事,其余的各项事务,无形之中都被搁了下来,此时此刻,可是没有比这件事更加重要!
……
惟功的差事,就是率京营兵马,在大婚那日警备皇城内外,协助几个总提调的勋贵公侯做好治安工作,这差事很是麻烦繁难,落在他的肩膀之上,只能说明一点,他的办事能力已经使很多人忽略了他的年纪了。
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他也是将顺字行的事交给各大掌柜,自己则是专注在提调舍人营的将士维持皇城内外治安之事上,这一阵子,也是和万历五年以前那样,几乎是天天入宫见驾,不仅见皇帝,太后亦是隔数日就见一次,万岁山的一点小小芥蒂,好歹是揭了过去。
……
“皇上在见成国公,张大人你就先等着吧。”
时隔良久,孙海已经忘了惟功大展神威时他心中的害怕和惶恐,他又是和客用及张惟贤等人勾结起来,在乾清宫内外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