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73

  成立内阁的上谕刚发,第二道废司礼等二十四监局,并成立少府,由勋臣管理,自以往后,太监和皇室用度由少府负责开支,由勋臣为少府卿的制度,算是正式确立下来。
  东厂当然也不复存在!
  这对很多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尚且懵懂不知,并不了解这其中的关键之处,而对很多提起东厂就为之色变的士大夫来说,这是一个足以记述天恩圣德的大好消息!
  锦衣卫也是随这道上谕并撤,一样引发注意,只是没有东厂那么轰动罢了。
  再下来,就是成立军务处,上谕公示,以马士英、钱谦益、王家彦、路振飞、吴伟业为军务大臣,再以余怀、戴建等江南官员中的才俊之士为军务舍人,承旨诏命,上谕特别说明,以后凡与军务相关,以军务处在召对时面承圣旨,然后廷寄发下,各地遵照执行。
  如果与政务有关的军务协调,则以军务处咨内阁,再由内阁明发。
  这条诏令足以引发绝大的议论,毕竟这个军务处是祖制所无,根本子虚乌有的东西。
  而它的职掌又是那么重要!
  每天面圣,承旨,述旨,廷寄下发!
  这就是以前司礼监的权力范围,而且,还有所扩大!
  一时之间,军务处就是比内阁还受瞩目的权力部门,只是它设立之初,地点十分隐秘,就在乾清宫一侧,等闲人到不得那里,而且关防严密,擅入者立斩,所以议论虽多,但这个新部门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少人还云里雾里,看不大清楚。
  只是在有心人眼里,军务大臣,已经是很值得结交和重视的大人物了!
  又以忻城伯赵之龙领前中左府事,以诚意伯刘孔昭领右府事,京师禁军与操江,自是由这两个勋臣统领。
  不过,皇城禁军却没有归两个领都督府事的勋臣来领,本着大小相制的祖制,这两个勋臣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不过锦衣卫取消,旗手卫和府军前卫也不再复设,重新设立太祖年间的拱卫司,只是更名为侍卫司,由冯元飏、冯元彪、李邦华、王家彦等跟随皇帝南狩的大臣任领侍卫内大臣,专责皇城和宫城的安危。
  原本的天津抚标全部改为侍卫司下的侍卫,分为御林、侍卫、拱圣三营,全部用来守备宫城安全。
  宫禁制度,也大张旗鼓的改革,越发严谨周密。
  接下来,又是诏修千步廊,五军都督府,兵部衙门等大工程,新朝气象,就是与往常不同。再加上陈子龙和方以智等人的拼力宣扬,内外之间,更对南逃而自我克制的皇室有了些微妙的同情与真实的认可。
  在以前,皇室就是北京城里住的虚无飘渺的玩意儿,提起来,都当是说着笑话似的,现在却是近在眼前,而且皇上穿着打补丁的龙袍,皇太子在外领军奔波,皇后和妃子公主们就住在浸水的屋子里头!
  几套组合拳下来,制度是有新有旧,任用大臣各方势力也都考量到了,而裁撤太监和特务组织,皇室用度异常的俭省甚至是清苦,于是一时之间,舆论的反应极好,虽然是南渡的小朝廷,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大明中兴气象居然也是十分明显了!
  只有朱慈烺自己知道,架子是搭起来了,政治上的变革也悄然开始,但实际的效用如何,暂时还不要想太多。
  最少,在制度上肯定会影响深远,至于怎么深远法,自己暂且都想不通透。
  一切,都只能走着瞧吧。
  最少,老子到目前为止,都很对!
  在内阁眼盯着一道道明发上谕流水般的发出去时,朱慈烺恶狠狠的想着。
  ……
  半夜时分,因为天气晴朗,所以月光十分明亮,也是替赶路的途人省下了一笔火把灯笼的使费。
  在通向南京的官道之上,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响,这是一条行人客商十分稠密的大道,就算在这种时候,一样有不少趁早凉赶路的行人。
  四月底的功夫,在江南的白天已经很热,半夜到整个上午是赶路的好时候,到了中午,就略显闷热了。
  听到身后的马蹄声响,原本行走在官道中间的人们赶紧向两边让了一让,不少人心中都觉奇怪,最近北方虽然战乱恍惚,湖广也不太平,不过就在南京城不远的地方,怎么有大股的骑兵赶路?
  不容人们多响,月色之下,很快就看到有大队的骑兵赶路。
  月光下骑兵们的铁甲似乎镀上了一层纯银,流水溢彩,十分漂亮。骑士们手中的刀枪长矛的枪头矛尖闪着寒光,使得行人又不自禁的更让远了一些。
  先过来的似乎是先导,大约是三十几骑,全部是大红披风,全身铁甲,铜盔红缨。
  这一身打扮,说不出的威风,而每个骑士手中的兵器,看着也是锐利无比。
  每个骑兵路过的时候,都不停的打量着路途上的行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可疑碍眼的人物。
  被他们的眼光扫过时,每人都下意识的低下头去。
  先导骑兵过去不到一刻功夫,就又是几个全身铁甲,穿着紫色茄花披风,全身漂亮山文甲的将军模样的人物,身后一样的铜盔铁甲的护兵,人强马壮,旗帜一面接着一面,被半夜的夏风吹的啪啪直响。
  到这会儿,大伙儿才看出来,这原来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仪卫先导!
  “跪下,全都跪下!”
  大队的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不停的用生硬的贵州口音吆喝着……他们全部是马士英打贵州带出来的亲兵,银子喂养饱了的,除了马士英,怕是连皇帝的账也不买,在这些矮个子的凶神威胁之下,沿途稀稀拉拉赶路的行人和商队都在原地跪下,所有人都低了下头,根本不敢随便乱望。
  没过一会,就是打锣开道的声响,然后是一队队的写着马士英官衔职位和高脚牌,如果有人胆大包天,敢来看一眼,就可以看到第一队的牌上,就写着“总理军务大臣”的字样,云纹之下是漂亮的小篆,就是漆显得有点儿新,显然是刚刚作得的新牌子。
  在仪仗之后,又是八人抬的绿呢大轿,全是精壮的大汉,凌晨这会子正是天凉的时候儿,一个个都是走的满头大汗,脚下也都是一双草鞋,走起来地沙沙的响,那轿子却是平平稳稳的,一点儿都不带晃动的!
  轿子里头的面色清癯,三角眼,留着山羊胡子,身材矮小瘦弱的半老不老的老头子,就是总督凤阳的马士英了。
  这几年,这个总督也是风头出尽,河南、山东、湖广,到处出兵放马,胜多负少,部下也是养育出了黄得功这样的一藩强镇,一身的功名事业,在地方督抚中也算是顶儿到尖了。
  如果北京不失,这位地方实力派恐怕还没有什么入主中枢的机会。南直隶的格局相比较天下,还是一个“小”字。
  但皇帝南狩,半壁江山拱手让人,这实力的对比可就是完全的不同了。
  “大人,前头就是聚宝门,咱们是等开城门,还是?”
  马士英的轿子走起来不比马匹小跑来的慢,二十四个壮实走惯了的轿夫分成三班,不停的倒班小跑飞奔,倒是把骑马来回伺候的中军游击累的够呛!
  眼看城门就在眼前,中军便策马回来请示,隔着轿帘,马士英原本半睁半闭的眼睛只是微微一瞟,一时间,眼神中的精光犹如实质,热辣辣的刺在那中军的脸上。
  这个时候儿,马士英才不是那种乡下土佬儿的长相和格局,那种睥睨不可一世的气质和神采,也实在只有握有重兵,久镇地方的掌有实权的大人物,才能拥有!
  “是,标下明白了!”
  那中军打了个哆嗦,立刻打马扬鞭,飞驰向前!
  马士英微微一笑,拈了拈下巴上灰白的胡须……南京城中,风云变幻,这一番热闹,倒是要好好的瞧瞧!
  既然要在这南京城中好好搅一搅,夺人先声,率三百铁骑近卫半夜入城……这一下,阖城之中,怕也是要好好议论一番了吧……
第136章
南京(24)
  “大人,已经进了城了。”
  懵懵懂懂中,马士英在一晃一悠的轿子里又睡了过去。
  毕竟是年纪大的人了,再舒服的轿子也不能和床比,所以感觉腰酸腿疼,十分的不舒适。
  再加上凌晨时,天气刚白,人的精气神还没有回过来,也感觉比夜里还冷,所以他被吵醒之后,十分不悦,因向着吵醒自己的中军喝道:“什么要紧大事,要叫醒我?”
  “是是,标下该死!”
  中军游击是马士英的远房堂侄,领着这三百多贵州兵,向来不买任何人的账,就算是黄得功等人见了他,也是拉手笑着说话,根本不摆总兵官的谱。
  不过此时被他叔父冷眼一斥责,后背上立刻汗涮涮的下来,当下赶紧先请罪,然后才答道:“标下是要请大人示下,现在是先回公馆里休息,还是进皇城去上朝?”
  “唔,我想一下。”马士英略想了一会儿,便道:“当然是去上朝。”
  他这个总理军机大臣一接到任命,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幕僚,亲信,连夜就道,从凤阳一路飞奔赶来!
  就算如此,还是听说军务处已经上了几天的朝,发下的廷寄谕旨已经分别按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四百里的速度,飞驰送往全国各地。
  军务处已经开始面承旨意,处理军国大政!
  当务之急,也就是现在全力以赴的大事,当然不外就是兵饷二字而已!
  已经有消息传出来,太子应对皇帝垂询是八个字:开源节流,精兵强将。
  听到时,马士英也就是拈须微笑而已。
  毕竟是少年人,这八个字,说来是没错,但大化泛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可言?开源,江南一带的田赋不仅是加征了几次,而且马士英知道,正赋之外,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张国维这十年来在江南勉励农桑,兴修水利,所以不少江南百姓又开始老实务农,粮食产量不低的话,怕是江南一带,也是要造反了!
  海外贸易虽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不过海上风波恶,翻一条船,要几年功夫才缓过气来。这且不提,红毛夷鬼代替了倭寇,抢掠起来不比倭寇差一分半点儿。
  至于福建郑家,盘踞澎湖和台湾,已经是树大根深,势大难制。
  现在朝廷连一支水师也没有,就算明知道郑家不法,又有什么法子?现在只要出海的船只,哪一条船不给郑家抽分?
  要是油水大的,郑家直接抢了个干净,你又有什么办法?
  这几年下来,郑家是肥的流油了,听说郑芝龙身家已经过千万,自己在安平养了诺大的船队,私兵也好几万人!
  想来想去,最富的海贸动不得,朝廷上下都是心知肚明,只是瞒着皇帝一人。可怜万历和天启年间,皇家在海贸上还能有不小的进项,崇祯即位到现在,入手的银子怕真的是不如隆万年间的一成!
  钞关的关税,也是肥了私人,国家收入有限。
  田赋绝不再加!
  至于拥有大量土地,还有织厂、丝厂,同时拥有海船的,都在江南能呼风唤雨的大士绅,大人物,彼此用科名同年和婚姻之好结成同盟,真真是一呼百应。马士英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想给这些人加税,除非是拿大兵进剿,不杀他个人头滚滚,绝不可能顺当的从这些人手中掏出银子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