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81

  一曲终了,宫娥们依次退场,余音缭绕,在礼官们的提示下,众人肃然直立,恭敬向皇帝皇后举杯示意,祝双圣身体康泰,在宫乐声中,赵祯满面笑容饮尽杯中之酒,立时一阵琵琶声响起,数十个模样可爱的男童女童蹦蹦跳跳跑了进来,伴随着琵琶的节奏跳起了欢快的采莲舞,对此坐在下面的楚质唯有暗暗嘀咕,国粹不愧是国粹,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朝代更换,依然能得以传承。
  舞毕,童子们退下,赵祯举杯饮了口酒,随后在众人的恭送声中,也不是离去,而是移驾到金明池的水心殿,与前来此地的权贵们联络感情,同时也是给新科进士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皇帝与皇后一离开,席中的众人明显松懈下来,虽说有美酒佳肴在前,可是有皇帝在旁,谁敢真正全身心投入其中,又有谁敢真的不拘泥礼节,如今圣驾已去,众人的心情出随之放开,微笑与旁席窃窃笑谈,或者举杯对饮,席间气氛慢慢升温。
  正待众人心情轻松的享受着佳酿珍馔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台下忽然传来一阵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琴声,声音如缓缓流动的溪水一般,开始之时众人丝毫没有留意,注意力依然放在美味佳肴上。
  蓦然,只听又是叮咚一声脆响,众人为之一惊,仿佛从睡梦中醒来,接着传来一阵疾如暴雨般的扣弦声,急促得直如暴雨打梨花,又如一汪清泉从高处直泻下来,溅起无数细碎的晶珠,立时便紧紧地揪地住了人的心,张狂激越的琴声让人心跳加速,热血贲张,让人想有痛快淋漓地纵情欢歌的冲动。
  就当众人的心随着琴声怦然心动,似乎要喘不过气时,弦声忽然一缓,好像是滴水入湖,圈起了无数的涟漪,又如细雨滋润万物般的毫无声息,忽听环佩叮咚,一群身缠各样挂饰的少女簇拥着一个身穿淡黄绸衫,约莫二十来岁年纪,粉面含春,秀色照人的女子摇曳生姿的走进了场中。
  众人只觉眼前陡然一亮,只见美人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一件粉红的镶花边纺绸彩衣,配上一双银红色的丝缎绣鞋,一身明丽妩媚的装束,更衬托得她一张脸蛋白里透红,美艳绝伦。
  娇艳如花的美人乍一出场,立即引起众人的连连注睹,一双双瞳孔登时如磁石一般吸在她的身上,好半晌没有移动。
  “是月香小姐。”认识的人立即呼叫起来,如果不是碍于场合,恐怕早就冲上去与美人搭讪了,作为汴梁知名的女伎,苏月香的自然十分具有人气,或者有些人没有见过她,但是却早已闻其名声,如今亲眼见到本人俏丽容颜,发现传言果然无虚,心中不由期待起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苏月香俏生生站在那里,浅笑盈盈,一对眸子如烟似雾,似乎蕴含了无限的风情媚意,就在众人沉醉她惊艳的容貌时,突然又是叮咚一声,弦乐清脆如薄冰碎裂,清泉滚下深潭。
  旋律如泉涌一般倾泄而出,伴舞的少女随着节拍轻柔起舞,肢体摆动,不停地变幻出美妙的姿势,众人却浑然不觉,纷纷以热切的目光盯住苏月香,期待她展现绝世舞姿。
  忽然,却见苏月香依然俏立,轻启丰润晶莹的樱唇,一个宛如天籁般的歌声悠然响起,歌声娇柔甜美,让人全身都有一种酥软的感觉,歌声缠绵悱恻,似情人低语,又似谷中流泉,而琴弦乐声婉约低回,两者配合默契,令所有人如痴如醉。
  轻轻眨了下眼睛,楚质心中有些惊讶,没有想到苏月香不仅舞技不凡,就连歌声也这么出色,还真是多才多艺啊。
  琴声忽然慢慢缓和起来,悠悠飘散,而苏月香悦耳的歌声也随之停息,就当众人以为一曲终了时,如梦如幻的弦乐又缓缓扬起,苏月香翩翩轻盈起舞,舞姿舒展大方,优美妙曼,恍若天上的仙子降临人间。
  台下顿时一片肃静,众人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生怕惊扰了苏月香,直到曲终人散,苏月香与伴舞的少女悄然退场,众人才惊醒过来,群情激昂,面露兴奋之色,鼓掌如雷,铺天盖地尽是赞叹之声。
  “歌舞双绝、歌舞双绝。”
  “不能双绝,应该是三绝,琴乐之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道不是一绝。”
  各种赞美之言不绝于耳,有人唯恐退入彩棚的苏月香听不见,与其说是开口赞美,不如说是大声嚎叫,宴席的气氛与刚才明显不同了,如果刚才只是心情轻松,一时放开,那么现在就是热闹,恢复了没有开宴时的喧嚷场面,众人举杯对饮,尽情畅谈,融洽之极。
  酒酣耳热,有些文人,天性中无拘无束的性子顿时显露出来,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先是豪放的痛饮一杯美酒,然后起身拍案叫道:“来人,呈上笔墨。”不用说,肯定是灵感突然爆发,诗词文章成于胸中,不吐不快。
  只见陪宴的礼官微微挥手,四个俏丽少女从旁轻盈入内,细嫩的小手分别捧着文房四宝,轻轻搁入妥当,卷起一阵香风离去,让某些人暗暗失望不已,见有人准备舞文弄墨,众人好奇之心顿起,书案立即被人重重围了起来。
  “小姨,今日之后,你的名气要更上一层楼了,歌舞双绝,名头真是响亮。”白瑾瑜笑嘻嘻道,秀气的小眉毛弯成了半月。
  “这我可不敢当。”苏月香微笑道:“在汴梁城中歌声堪称一绝的,是赏月楼的顾惜惜,与她相比,我还逊色一筹。”
  “这话我可不认同,惜惜小姐的歌声故然动听,但是与之相比,月香小姐也未必逊色,最多是平分秋色而已。”旁边一个俏丽少女笑道:“况且惜惜小姐只会唱歌,不精舞技,而月香小姐却两样皆精,岂不是胜她一筹。”
  此言一出,旁人觉得有理,纷纷表示赞成,而苏月香俏面忽然沉了起来,轻斥道:“有时间在这乱嚼舌头根子,还不如出去帮其他姐妹的忙。”
  看见苏月香生气,几个少女顿时噤若寒蝉,轻柔行礼之后,连忙退了出去。
  “瑜儿,以后莫要让她们胡言乱语,刚才之言若是传扬出去,少不了又引起不必要的风波,给姐夫添麻烦。”苏月香轻声说道。
  “瑜儿明白。”白瑾瑜悄悄答应,既然在这个圈子之中,耳濡目染,她也知晓了些圈子里的是是非非,哪怕苏月香与顾惜惜交情不错,若是私底下听到这样的评价,最多是一笑置之,丝毫不会在意,可是传扬之后,经过某人些推波助澜,到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就算两人不想理会,恐怕都身不由已了。
  “不要说我了。”苏月香展颜微笑,明艳动人,旁边瓶子的鲜花仿佛也为之黯然失色,轻声道:“瑜儿的琴技又有进步,刚才场中之人听得如痴如醉、失魂落魄的,夸赞你琴技了得的声音都要掩过我的歌声了。”
  “才不是呢,他们是听了小姨的歌声才会如此的。”白瑾瑜轻笑道,白皙的小脸透出兴奋之色,清丽的眸子掠过一丝喜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期待
  “不信你可以听下外面的欢呼之音。”苏月香微笑道,似乎是为了印证她的话,彩棚外面真的传来一阵激昂的欢呼声。
  “状元冯京……”声潮响彻云霄,回荡不已,这让苏月香惊奇不已,连忙招手让外面的少女进来,询问清楚怎么回事。
  “新科进士们诗兴大发,也不知是谁提议的,让状元公子当众作诗,以记今日盛会。”少女抿嘴娇笑道:“似乎还有人提议,不仅是状元,凡是名居第一甲的,都要作诗填词,不然就要罚酒。”
  “嗯,这也是常例了,不足为奇。”苏月香说道,不在意的挥手让少女退下,回身正欲和白瑾瑜说话,却发现她似乎有些心神恍惚,俏目不时往外瞥去,顿时了然她的心思,心中自然有些小气恼,轻咳了下,微笑道:“瑜儿。”
  眨了个亮丽如水的眸子,白瑾瑜说道:“小姨,什么事啊?”
  “既然演出已经完毕,后面也没有我们什么事了。”纤手轻柔抚了下额前飘逸的青丝云发,风情迷人的苏月香笑道:“不如归去,怎么样?”看似询问白瑾瑜的意思,但是语气却十分的肯定。
  “小姨,我们不等父亲了吗?”黑白分明的瞳孔溜溜转了下,白瑾瑜轻声道:“待琼林宴结束再与父亲一道离去也不迟。”
  “那……也好。”仔细寻思片刻,看到白瑾瑜脸上期盼的神色,苏月香勉强答应了下来,心中却有些不情不愿。
  “谢谢小姨。”白瑾瑜欢声道,嘴唇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金明池水心殿内,帝后高坐首席,三品以上官员和皇亲国戚坐在离帝后最近的殿上两旁,其他臣子坐在两廊之中,席案红木桌上围着青色桌布,配着黑漆坐凳,每人面前放置猪、羊、鸡、兔、鹅熟肉,以及葱、韭、蒜、醋等配料,还有一壶美酒。
  高官大臣与皇亲国戚经常接触到皇帝,当然不像其他人那样拘束,一边欣赏着殿中美人翩跹起舞,一边品尝着小酒,真是惬意之极,不过有些人的注意力却不在其中,不时透过殿中镂空的围栏孔隙向琼林苑方向看去,似乎有等待着什么。
  “也不知外面的情形如何了?”小酌了杯淳酿,赵祯面上已经有了一丝红润,眼睛似乎也有些迷离起来,开口笑道:“想必众卿之中,也有人心急了。”
  底下有达官显贵闻言,有不少人露出尴尬笑容,作为大宋朝最鼎尖的上层人物,还是有些放不下面子学人榜下捉婿,只好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自己在这边饮酒作乐,暗地里却派人到琼林宴搜寻合适的目标,反正时间才过了三天,就算有人抢先订亲,只要没有经过明媒正娶的礼节,他们都有信心让双方改变心意,所以时间早晚对于权贵们来说,根本没有差别。
  “陛下若是想知道,可遣人出去一探。”文彦博轻笑道,对于某些人的打算一清二楚,不过这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他也不想干涉,而且也没有干涉的理由。
  “不知新及第进士对于此宴是否满意,益之,你去看下苑内的情况。”赵祯微笑吩咐道,对自己的心情不加掩饰,作为天子,国家大事不能由凭由心,只好在小事上随心所欲了。
  皇帝的吩咐,张若水自然不敢怠慢,行礼之后立即疾步而出,才走出去片刻,却见他又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脸上却多了丝笑容,不等赵祯垂问,张若水已经恭敬说道:“启禀陛下,苑中进士举杯畅饮,欢快愉悦之极,而且雅兴勃发,正在切磋诗词呢。”
  “切磋诗词,如此甚好。”赵祯眼睛一亮,有几分喜悦之色。
  如果说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是为了巩固政权,那除此之外,历代皇帝天性也喜好读书,宋太宗行军打仗之时,每攻破城池,必先搜集古籍以睹为快,即位之后,依然不改初衷,而真宗受到影响,也是喜文胜过习武,而仁宗赵祯显然也是继承祖、父的爱好,对于诗词歌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他还有一个功绩,第一次开创性的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经书合在一起并称为四书,成为官学的教材,也是从那时候起,才能四书这个词汇出现。
  “既然如此,你可曾带回他们所作诗词?”文彦博饶有兴趣问道。
  “不敢劳文相提醒。”张若水微笑从衣袖取出一卷帛纸,恭敬说道:“门下已经带回三甲鼎所作诗词,供陛下圣览。”
  有句话叫做三足鼎立,三甲鼎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的别称,能在万千举子之中名列前三,自然引得天下人瞩目,觉得用代表权力象征的鼎,才能述其荣耀。
  “不必了。”赵祯微笑摆手道:“你当众吟诵即可。”
  “门下遵旨。”轻微行礼,张若水微笑,轻轻展开纸卷,沉吟了下,悄悄环视四周,见众人的注意都在自己身上,心里有些微得意,面露笑容,高声诵读起来:“状元冯京所作之诗云,圣主临轩士袖然,曲江花底宴群贤。九天日月开清照,四海豪英看广延。秪合致君上尧舜,不应侔德止宗宣。草莱忧国从今始,记取云章第一篇。”
  “此诗甚妙。”话音刚落,权贵们连声叫好,废话,将皇帝比喻成为圣主,上古尧舜之君,谁敢说不好。
  “那是祖宗们的恩泽,岂是朕的功劳。”赵祯谦虚不已,眼睛里尽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心中也有几分自我陶醉起来,在这个时候,除了少数耿直的臣子默不作声外,其余权贵纷纷识趣的奉上阿谀奉承之言。
  “不愧是今科状元,逢此喜庆之时,也没忘记忧国之志。”秀美的蛾眉不易察觉皱了起来,沉默少言的曹皇后轻启红唇,开口说道:“如果众人皆有此心,天下何愁不能实现三代之治,陛下也可与尧舜圣君一样流芳百世。”
  言下之意,现在的赵祯还没有这个资格能与尧舜相提并论,不仅狂白马屁的权贵回过神来,纷纷闭口不语,就连赵祯脸面上也露出些微尴尬之意。
  眼睛掠过一丝赞赏,文彦博出来解围道:“皇后所言极是,在其位、谋其政,状元还算自知,却不知榜眼探花又如何。”
  察言观色的张若水岂能不知,连忙继续高声诵道:“榜眼沈遘诗曰……百拜赓歌天日皎,报君惟有此心存。”
  看来谁也不是笨蛋,知道自己在琼林宴中作的诗词,皇帝肯定要知道的,这时候还不表忠心更待何时,这时权贵们学乖了,不敢明着溜须拍马,可却拼命的赞叹这诗如何之好,如何之妙,如何之事实相符,也算间接奉承皇帝了,赵祯自然也心知肚明,表面上丝毫没有在意,可是听着却是眉开眼笑的。
  接着张若水将探花钱公铺的诗诵读出来,众人又按照惯例恭维起来,就连性情耿直的臣子也承认,抛去三人诗中奉承之语不说,这三首诗确实生动的将琼林宴的情形,以及作者自己的心情描述出来,实属上乘的佳作。
  “益之,就这三首诗而已?”赵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想来也是,好听的话谁也不嫌多的。
  “就是,前几天写人在烟霄白玉京的那人可作了诗词?”皇帝金口玉言立即得到底下官员的响应,只不过这句话似乎是宋祁说的。
  “张大阁,可有楚进士的诗词?”瞄了下宋祁,文彦博微微笑道,态度有些客气。
  大阁,是对宫中级别高的内侍太监的称呼,别不说级别不够,单是文彦博这态度,就让张若水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现在是仁宗朝,可不是徽宗时,内侍地位不高,可谓是饱受朝臣的轻视,张若水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心中暖烘烘之余,张若水连忙行礼道:“回禀文相,刚才门下出去之时,未见到楚进士作诗,故而只带回这三首。”
  “现在也应该轮到他了。”宋祁的声音响起:“张益之,你去取其诗来。”
  颐指气使的态度,而且轻视之意不加掩饰,这让张若水暗恨不已,脸面却不露声色,退回到赵祯旁边,他是近侍,没有皇帝的旨意,不用听从他人的吩咐,见到张若水漠然置之的样子,宋祁脸色沉了下来,目光微凝,显然已是生气无疑。
  “益之,去吧。”赵祯轻声说道。
  “门下告退。”张若水恭敬行礼,目光根本没有看宋祁一眼,径直向殿外走去。
  见到这幕,宋祁的兄长,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也就是同为宰相的宋庠,忍不住微微摇头,虽说内侍地位不高,而且也不能执掌朝廷政事,可是时常在皇帝身边,还是颇有影响力的,没事乱得罪人做什么。
  “陛下,这楚进士是何人,诸位卿家似乎都颇为看重其诗词。”一旁的曹皇后轻声问道,似乎也有些好奇。
  “皇后有所不知。”赵祯微笑解释道:“这楚进士,就是近段时间来,在汴梁城盛传甚广的雁邱词之作者,楚质,其诗才也算小有名气,却不知今日是否又有传世佳作。”
  “楚质。”惊讶之色一闪而过,曹皇后轻声道:“莫非就是那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楚质?”
  “呵呵,除了他,还有谁的诗词能让小宋这般期待。”赵祯微笑道。
第一百八十七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