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81

  “呜呼呀,这么多人。”走到贡院前大约两三百步前,高士林惊讶叫道,不是他不愿意上前,而是前面实在是没有路了。
  “这些人之中应该有大部分是闻迅而来瞧热闹的。”楚质笑道。
  “相对而言,童子试放榜之时,真可谓门可罗雀了。”高士林摇头说道:“明明都知道每次会试只录取数百人而已,怎么有数万人前来观榜啊。”
  数万可能有些夸张,不过一两万还是有的,楚质暗暗估算,闻言笑道:“你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大多数人都是仰慕新科贡士的风采,特前来结交相识的。”
  “景纯,看这个情形,恐怕我们唯有转身离去了,不然等到晚上未必能挤身进去。”高士林说道,毕竟事不关已,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感觉。
  “那还不如在客栈,或者家中等待衙役前来报喜算了。”楚珏说道。
  “也是这个理,不过事情如此重要,谁能安心等待。”楚质轻笑,眨了下眼睛,说道:“我想到个主意,也不知道是否能行得通。”
  “计将安出?”高士林文绉绉说道,余声修长。
  “知道什么是唱名吗?”楚质笑着说道。
  “你是说让前面的把榜上的名字大声唱出来?”高士林眼睛一亮,赞道:“这主意妙。”
  “楚兄之计甚好。”旁边也有人大声赞赏道。
  楚质循声看去,只见两人风度翩翩的俊逸青年面带微笑,慢慢向自己走来,却是冯京和滕茂实。
  “冯兄、滕兄。”楚质拱手道,连忙迎了上去,脸上尽灿烂的笑容。
  自从会试结束之后,楚质心里就感到非常的后悔,原因并不是考试不利,而是自己居然笨得放弃和三元及第的牛人结交的机会,要知道像冯京这样的猛人,在历史上屈指可数,只要人家细心指点自己几招,区区科举考试还不手到擒来,而自己居然因一时心态失衡,对人家的示好视而不见,实在是太蠢了,这次来贡院,除了陪高士林和楚珏看热闹之外,楚质也想借此机会,看看是否能遇到冯京,没有想到还真心想事成了。
  “景纯,这两位是?”高士林轻声问道,好奇打量眼前两个风仪不凡的俊逸青年。
  “介绍一下,这位是冯兄,冯京冯当世,这位是滕兄,滕茂实滕秀颖。”楚质笑道:“前段时间认识的朋友。”
  “在下高士林,字才卿。”高士林友好笑道。
  “楚珏,字文玉。”楚珏微微拱手,清冷的目光中有一丝好奇。
  “才卿兄、文玉兄。”冯京和滕茂实连忙回礼。
  “才卿,文玉。”楚质笑着说道:“冯兄和滕兄才学横溢,我们日后还需要多向他们请教才成。”
  “楚兄过誉了。”冯京和滕茂实谦虚说道。
  “能让景纯如此推崇的,才学定然不凡,以后还请两位多赐教。”高士林眼睛掠过一丝异色,上前拱手说道。
  “才卿,你别不服气。”楚质轻笑说道:“冯兄大才,对于他来说,今科会元乃是囊中之物,状元想来也是探手可取,知识之渊博,可不是我等能与之相比的。”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楚质这话声音有些大,压过了旁边的嘈杂,一时之间引得周围文人士子纷纷侧目而视,想知道到底是谁敢如此口出狂言。
  “楚兄,你是在夸我还是在害我啊。”冯京苦笑了下,轻声说道,被这么多人恶恨恨的盯住,还真有些不舒服。
  “各位若是不信,尽管让前面的人把榜首会元名字大声唱诵出来。”楚质大笑说道:“我这位好友姓冯名京,时当世,莫要记错了。”
  这么狂傲?有人顿时不服气了,一层传一层,慢慢传到里面,立时之间,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楚兄,你可害苦我了。”冯京悄声说道,依然一脸的从容淡定。
  人群之中也有反应机灵的,顿时领会这是楚质的计策,想让里面的人帮忙传唱榜上的名字,纷纷告诉旁边的人。
  “大家且安静,以便聆听传唱之声。”楚质大声说道。
  挤身在外的文人士子都明白楚质到底什么意思了,慢慢的安静下来,而这个时候,榜单处附近突然传一个异口同声的声音:“会元,冯京,字当世。”
  声音传来,外面一片哗然。
第一百四十二章
唱名
  “会元,江夏冯京,冯当世。”众口一词,层层向外传去。
  “当世,听到没有,你是会元,你中了。”滕茂实闻言,面色红润,兴奋不已,扯着冯京的衣袖说道。
  “真的是我吗。”冯京的从容淡然立时消失了,俊脸表情有些呆滞。
  “冯会元,恭喜了。”楚质微笑拱手说道。
  众人一听,确信无疑,面面相觑之下,立即涌向冯京。
  “冯兄,在下乃……”
  “冯公子,小的是……”
  “冯会元,鄙人……”
  似乎冯京已经成为诱人的香饽饽,抢手之极,争先恐后的围着冯京,场面非常的混乱,冯京旁边的几人立即被排挤了出来,有过这样经历的楚质,非常同情的望了冯京一眼,心戚戚焉,决定为他解围。
  “诸位,难道不想知道榜首后之人是谁吗?”楚质大声说道。
  “安静、安静。”参加会试的举子觉得十分有道理,还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呢,这怎么能行,连忙大声呼叫起来,自动自觉维护秩序,来凑热闹的人觉得也是,反正人在这里跑不了,且听一下榜上的还有谁,也随之慢慢静了下来。
  “第三十七名……”
  里面的人可不清楚外面的事情,依然大声的继续唱名,众人一听,居然错过这么多,当下再也不敢发出声音,安静仔细的聆听起来。
  “楚兄,谢了。”冯京悄悄走出了包围,来到楚质旁边轻微说道,察觉衣裳凌乱不堪,不由苦笑起来,心中却激动喜悦,幸好自制力较强,没有表现出来。
  “举手之劳,何以言谢。”楚质笑了,悄声道:“况且冯兄谢得太早了,我也只是解了你一半之围,待会唱名结束后,冯兄怕是难以逃过这劫了。”
  看着旁边虎视眈眈的众人,冯京摇头,迷惑不解道:“瞧这些人的模样,似乎并非参加会试的举子,也非文人士子之流,为何缠着我不放。”
  “呜呼呀,你居然不知道。”高士林在旁边惊讶说道。
  “在下见识浅薄,还请才卿兄指点。”冯京微笑说道。
  “我可指点不了今科会元。”高士林喃喃,被楚质盯了眼后,连忙轻笑说道:“却不知道冯兄可曾婚配?”
  “未曾。”犹豫了下,冯京说道,俊脸有些微红。
  “那就好办了。”高士林笑眯眯说道:“冯兄不用愁了,瞧见没有?那些人都是抢着要为冯兄说媒而来的。”
  “为我说媒?”冯京惊奇道,疑惑不已。
  “难道冯兄从来没有听说下榜下捉婿之事?”楚质轻笑说道,连自己这个现代人,也知道在宋朝的时候,有这个怪异而令人忍俊不禁的习俗。
  虽然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但是想要在仕途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要的了,宋代的及第举人也获得了相当多的优越条件,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马上接踵而至了,可以说,宋代士人在经过“十年寒窗”的艰苦努力之后,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考取功名的士人在宋代社会中所受到的重视和推崇也是空前的,宋朝人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正是如此,考中科举的士人就成了权贵豪富之家选择佳婿的抢手货,真是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榜下捉婿就是生动的例子。
  把“择婿”说成“捉婿”,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在科场选婿者,不乏“饥不择食”者,将习俗所重视的生辰八字、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甚至是这位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在当时就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笑谈,可谓人尽皆知了。
  “自然听说过,但这不是在中进士之后的事情吗?”冯京说道。
  “呵呵,那时来抢的人更多。”高士林笑道:“害怕抢不过,所以精明的人家纷纷把目标定在贡士们身上了。”
  “其实考中了贡士,只要殿试时不要表现太差,进士身份如探囊取物。”楚质轻笑说道:“况且冯兄风度翩翩,俊逸不凡,又是会元,不抢你抢谁。”
  “就是,换成是我,肯定抢你这样的。”高士林赞成说道,让冯京啼笑皆非。
  就在这时,滕茂实紧扯冯京的衣袖,兴奋说道:“当世,我中了。”
  “第二百三十六名,江夏滕茂实,字秀颖。”唱名余音缭绕,回荡在空中,滕茂实喜不自胜,双眼盈出了泪花,不过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他失态。
  “就知道你小子定然会中的。”狠狠紧搂了下滕茂实,冯京大笑说道:“来之前我就说了,我们一定会中的。”
  “恭喜两位了。”旁边几人连忙拱手笑道。
  “一时失态,让诸位见笑了。”抹去泪珠,滕茂实笑容灿烂道。
  “不笑、不笑,大不了待会你们被抢的时候,我们再笑。”高士林笑嘻嘻说道。
  “被抢,怎么回事?”滕茂实迷惑说道,显然刚才的心思都集中在聆听唱名上,根本没有听清楚几人的谈话。
  “秀颖,待会麻烦了。”快速把榜下捉婿的事情告诉滕茂实,冯京轻声说道:“趁着现在唱名还未结束,我们快些走吧。”
  “走?你们走得了吗?”高士林悄声说道,笑容十分诡异。
  “可能真的走不了啦。”冯京头疼说道,似乎察觉冯京有偷偷溜之大吉的念头,周围的人慢慢围成一个包围圈,把几人都圈在一起了。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敢动手抢人,他们眼里还有王法吗?”滕茂实气愤骂道,悄悄打了寒噤,总感觉那些人看自己的目光非常诡异。
  “王法?”楚质笑了,问道:“才卿,你来说下,附近的人都是哪家的?”
  “场面杂乱,一时也看不清楚,石家、钱家、王家……的都好辨认。”高士林轻笑说道:“咦,居然连楚王、镇王、越王家的人也来了。”
  且不说那些名门世家,楚王、镇王、越王,都是宗室皇族,王法就是他们家定的,冯京和滕茂实面面相觑,顿时无语。
  “才卿,你是不是看漏了。”楚质笑着说道:“汴梁城宗室子弟如此之多,岂会只有区区三位王爷派人来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