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江山(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09

  被他这一打岔,气氛和缓,张守仁方闷哼一声,向孟珙道:“你来说说,为什么如此?”
  孟珙答道:“大人是南方人,受大水苦害很少。末将却是自幼在黄河边上长大。末将今年三十来岁,却亲眼见了十几次黄河决口。末将留心史书,黄河自有史以来,已经决口凡千多次,就在两百多年前,黄河改道,沿岸百姓淹死百多万人。”
  说到这里,他已经两眼含泪,泣道:“大帅,你不知道,黄河苦害生民久矣。这条河,又是咱们赖以为生的血脉,却又是苦害咱们的凶魔。利也弊也,全在于当政的官府是否重视。若是不然,稍有不慎的话,轻则沿河两岸的州县受害,重则千百里内,尽成泽国。”
  张守仁听到这里,已经是大汗淋漓,此时再也顾不得适才孟珙无礼之事,只急声问道:“依你看来,今年水势如何,会不会造成决口?”
  孟珙沉声道:“在这开封郑州沿岸边,一直到洛阳附近,末将都可保得。自从雨季一至,末将眼看不对,上游来水一次高过一次,末将谕令属下,带领百姓轮流上河,加宽加固加高,多备器械,日夜不停。光是郑州这几百里河堤,末将就准备了百多万个麻包,三四十万的民?,几千人提锣巡视,稍有不对,立刻上堤。”
  “好好,你做的极好。”
  张守仁连声称赞,额头脸庞上水珠流个不停,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
  孟珙不顾他的称赞,只沉声道:“末将只管着开封一线,数次去公文,督促其余沿河各州的主官,让他们严防死守,只是依末将看来,各州虽然也派人上堤,却多半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若不是大帅这会子过来巡视战备,末将是一定要到颖州去求见大人的。”
  吴猛奇道:“黄河历年来都是如此么?怎么就孟统制知道厉害,其余的州县官儿都不当回事?”
  “吴将军,黄河也不是年年出事。这五六年来,就一直有惊无险。时间长了,只怕大家心都懈了。其实河防一事,十年无事不妨事,一年有事,就是百年的祸害。”
  他略一迟疑,又道:“况且,河南原本的官员大多被免职,现下的官员大多是大帅由南方带来,对黄河之害并不了然。”
  说到这里,各人已经全然明白。
  张守仁不似吴猛等人,虽然听得孟珙说的严重,却也并没有觉得如何。他却想起后世黄河多次改道,明末时,开封被掩,黄河改道,城内三十七万人,淹死了三十四万。倭人侵华时,黄河被人为的炸开大堤,方圆千余里尽成泽国,数十年间不得回复元气。清朝时,设治河总督,每年花在河工上的银子都以百万计。饶是如此,黄河还是隔一阵便决一次口,每次都给沿河两岸带来极大的损坏。
  想到适才自己还踌躇满志,一心想着战备大事,浑然不将这涛涛的恶水放在心上,若是万一哪里决了口子,凶猛的洪水直灌入肥沃的土地,将沃土冲成泥泞的荒地,淹死无数的农人百姓,冲跨房屋。春耕的一切努力被毁,收拢的流民势必再次流浪,自己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财政储备安抚难民,要么放任流民离开,要么就得大杀特杀,才能安定人心。
  想着这些可怕的后果,他立刻向孟珙问道:“周围各州,最不肯出力,防河最差的是哪几州?”
  孟珙毫不迟疑,立时答道:“宋州刺史李思远,梁州刺史杨奇。这两人全然不理会我的行文,多般抵触,逼的我没有办法,还只得从我这里调配人手给他们的河防。”
  张守仁解下腰中佩刀,向自己的亲兵队长令道:“拿我的刀,将这两人立斩,命二州州判接刺史一职,亲自上河防备。”
  那亲兵队长应了一声,当时便要离去。孟珙却叫道:“不可。”
  张守仁诧道:“怎么?”
  “大帅,适才就是你也不懂黄河之凶险。这二位刺史也是从南边过来,从未见过大河。大帅适才怪责属下,现下又暴斩刺史,末将窃以为大帅处置失当。”
  张守仁身形一震,露出愧色,因向孟珙道:“非是你,几成大错。”
  当即将人叫回,又转而向吴猛道:“此事重要,比打仗还要重要。说不得,要辛苦你这个副使亲自去跑上一遭。”
  吴猛慨然道:“末将自然听大帅的号令。”
  “好,你这便去巡视各州,命各州主官放下手头别事,专心防河。”
  “好勒!”
  吴猛应上一声,再不停留,只带着自己的数十亲兵,远离而去。
  张守仁苦笑一声,向众人道:“此地风急雨大,一时会儿也打不起来,咱们统统回城。”
  他带着一众将领,打马回城,郑州城池距离河岸甚近,但因风大雨急,道路泥泞,各人打马急驰,一直淋了一个多时辰的雨,方才回得城内。
  因是为军务而来,张守仁此行并没有惊动刺史等文职官员。
  把守城门的卫卒只见一小队骑兵冒雨而来,原本要上前盘查,待看到是本城的最高镇守长官王坚带队,身后的将军却显然都比王坚官衔要高,几个守卒吓的发呆,急忙上前打开城门,将张守仁一行放入。
  从即日起正常更新,和大家说抱歉。
  第八卷抚境安民(四)
  待进入防御使衙门,张守仁换过淋的湿透的衣袍,用干布抹干头发,重新束起。
  他负手步到堂前房檐之下,眼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雨线如珠,仍然洒落不停。他无声的叹一口气,转身回头,在堂内中间坐定,捧着细瓷盖碗,任凭一缕清香滚汤的热气,扑打在自己脸上。
  堂上诸将,除了孟珙是在大别山中方跟随于他,其余如胡光、伍定国、方子谦等人,均是自襄城与京师时就跟随与他。此时细细看他,只觉他脸庞及眼神,仍是那么年轻而自信,只是额头上已经有一层细细的皱纹,耳角边际,竟也隐隐有白发从生。
  却听张守仁转头向胡光问道:“你编练新军,如何了?这一路只顾观察大河,检视水军,却不及问你。”
  胡光自攻克开封之后,因各军都有统领,张守仁便令他以编练使的名义,挑选数千各军淘汰下来的伤残老兵,以为教官,选取一部份勇悍善的老兵,充做低级军官,在几十州数百县内,挑选精壮武勇之士编入新军。
  对这样的差使,胡光自然不是很乐于承担。当日领军攻开封时,张守仁以他为行军总管,统领第二第三两军,原本就欲让他担任开封统制,成为对抗蒙兀的第一线主官。却因瘟疫一事,导致战事不利,张守仁又虑及李天翔在第三军内羽翼渐丰,若是让胡光统领旧部,以李天翔的个性,很难与胡光共事。思之再三,却只得调走两军,以新任的第一军兵马使孟珙防备开封。而胡光却也只得交卸差使,前去各处编练新军。
  听得张守仁问话,胡光欠身答道:“回大帅,一下子要编练十个新军,人数太多,底层的下级军官和军士太少。现下虽然人员齐编,装备却只到位了三分之一不到,日常练习,只好用木刀木枪,效果也差。末将曾经问过墨徒,他说虽然开矿的矿工日夜不停,可是矿日开采出来,再运出矿区精练,然后打造成兵器盔甲,所需工力甚大,一时间,绝难齐备。他还道,若不是有水力冲压,便是杀了他头,他也不干这个差使了。”
  张守仁听的一笑,骂上一句,然后方又问道:“依你看来,装备齐全,操练精良,然后可以派上战场,还需多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