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江山(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209

  张守仁定一定神,看着他脸,笑道:“木图不紧要,只是来年可能要对山东用兵,最少,咱们也得防着山东的汉军世候们抽冷子对咱们下手。你这次去,一则要观察地形,谨记各处的山川地势,二则,访查民情,最好能直观各地的大小军阀是何情形。这些东西,是小兵们不懂的,非得你这样的统兵大将前去,才能有所收益。”
  胡光郑重点头,答道:“诚然。大帅考虑的是,末将一会就下去准备。”
  张守仁咳了一声,又道:“还有一事,你仔细听了。”
  说罢,将昨日应了王浩一事说了,见胡光面露疑色,张守仁正色道:“莫要小瞧了此事。咱们可借着此事,打击山东世候,宣扬孔孟之道,民族大义。山东一地,除了李擅等大的万户世家,还有一些中小世候,全是手握私兵,战力远远超过普通的大楚官兵,咱们兵力薄弱,能分化,拉拢,利用,则可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见胡光听的木木呆呆,不明所已,张守仁沉声喝道:“你懂了么?上兵伐谋,你下去好生思量一下!”
  胡光吓了一跳,虽然不明白这件事和分化整个山东世候有什么关系,却也不禁答道:“是,末将遵令!”
  他起身向张守仁施了一礼,自去寻思“上兵伐谋”去了。若是寻常将军,只管听令去做便是,倒是他,却是实打实的将张守仁的话放在心中。如此这般,却果真让他在山东闹出一番较大的动静,这却是张守仁始料不及了。
  其实这种小事,派一个队正就足以去办,张守仁派他过去,倒也真是存了让他熟习当地的环境人情,将来好独挡一面,专署山东一路的意思。
  此事办完,张守仁想起那王浩前往讲武堂报道,却不知怎地,张嘴吩咐道:“来人,备马。”
  底下的亲兵家人听了他令,立时将后院的战马牵来院前。
  张守仁步下堂前石阶,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坐骑,见它摇摆尾,口中兀自嚼着上好的豆料,嘎嘣有声,不禁笑道:“到忘了这会子是你吃料的时候,是我疏忽了。”
  那马?燕小乙正相随在旁,此时上前凑趣道:“这家伙,今早一气就干了两斗干料,吃的凭香。俺在乡下喂马时,那些马儿哪有这样的福气,吃点青草便罢。偏大人府上的马娇贵的紧,没有上好的豆料就是不成。”
  说到这,他啧啧连声,连声道:“一百多匹马,每天吃的,顶上一百多号人了。”
  张守仁横他一眼,笑道:“你屁股又痒痒了?”
  这马?并非军人出身,军中的养马之人缺乏,张守仁自己府中,却只得从乡间寻了一个寻常的养马人前来照料。这马?以前喂养的,全是寻常拉车的马,都是喂些草料便可。初来府中时,见不惯那些战马食用上好豆料,竟然暗中克扣,准备俭省下来带回乡下当口粮。后来被发觉后,张守仁令人将他抽的屁股开花,自此之后,便再也不敢。
  此时听闻张守仁提起前事,燕小乙摸着屁股谄笑道:“大人的鞭子,抽的小人的屁股好生受用,说起来,还真是想它了。”
  他知道张守仁断然不会以言语来罪人,调笑几句,被张守仁轻踢一脚,便也离去。
  张守仁直待爱马嚼完口中的食物,方才拍拍它背,感受着爱马强健的肌肉的腹块,不禁微笑道:“小乙这个没见识的,只知道心疼草料,却不知道养育一匹合格的战马有多难。从出生起,就需要上好精料喂养,不能伤着它,每天跑多少,都有定规,跳步,冲刺,还有披甲,这些都是那些拉车的马能行的么。不说别的,这马儿在大别山里崎岖的山道上如履平地,可是费了老大的力气才行。”
  大楚军中养育战马甚难,如蒙兀人那样,在诺大的草原中随便放牧,就可以得到良马。而自从辽国据有幽燕,西夏据有河套之地后,汉人再也无法有大规模的放牧战马的天然草场。宋神宗变法时,曾经逼迫百姓养马,使得无数人家破产,妻离子散,养马之难可见一斑。自己养育如此,而辽国也好,后来的金国也罢,都对宋朝和大楚实行战马禁卖的政策,无论花多少钱,也很难从这几个国家买到战马。在辽之前,因汉人自己可以养马,游牧民族和汉人王朝互市的主要物资,便是战马。而禁卖之后,使得两宋和大楚几朝,均是无力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屡战屡败,使得禁马政策,愈发严格。
  说来也怪,金人秉持了辽人不卖战马的策略,却是放松了对草原游牧民族的禁铁之策。在辽时,蒙兀人无力自己铸造铁器,也得不到铁石,打猎和打仗,都只能用骨制的箭头,更没有精良的武器和甲胄。而金人立国后,放松铁禁,使得草原民族,得到了大量的铁器,不但在战争潜力上大幅增长,也使得普通的民生有了显着改善,这种愚蠢的政策,却又不知是何原故。
  张守仁上马之后,因见各人神色紧张,持刀弄剑,便笑道:“不必如此,今日并不出城。咱们就在城里转悠一圈,去吴副使的突骑营中看看,再到讲武堂转一圈。”
  他扬起头来,看看东方,只见太阳刚刚褪去艳红之色,又道:“先到讲武堂,看看学生们这早晚如何。”
  属下的众亲兵一声暴诺,惹的栖息在府外墙那一排桑树上的喜鹊扑腾飞起,吱喳乱叫,浑不知发生了何事。
  张守仁一马当先,率先出府,其后数十亲兵,鱼贯而出。
  他这帅府,原本也是颖州的刺史府旧址,选址正是在颖州城内正中。地势最高,四周也极是宽敞。为了方便驰马出入,又搬掉了府门的木槛,府门却是五开间的旧制,此时几十人蜂拥而出,马蹄翻飞,踩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当真是声若奔雷。
  两边的商贩行人,早已习惯,一听声响,便立刻闪在一旁,看着张守仁一马当先,带着从人瞬息而去。
  自从当日城头一箭之后,张守仁智略如何,百姓尚没有直观的感受。倒是那惊人的两箭,使得阖城百姓,甚至整个六州之地,交口而赞。节度大帅如此神威,好象也就是当年岳爷爷的枪挑小梁王,可以与之媲美。而古记不知真假,这张守仁却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出入之时,也不过带着几十个护兵,来回骑马,并不如寻常的朝廷大将和官员,摆足了仪仗护卫,百姓难以近前。
  待此时张守仁从眼前飘忽而过,众人见他身着青色箭衣,腰跨横刀,若不是身着大将才能穿戴的明光甲,旁人甚至很难分辩谁是小兵,谁是大将。
  再加上张守仁不好女色,不事奢华的名声在外,此时所行之处,不免是赞声四起。
  主将如此受众人拥戴,属下的一众亲兵,不免挺胸凸肚,得意洋洋。张守仁转头见了,微微一笑,心中只是在想:“他们见了我是如此,其实不过是多奉迎几句,不会吃亏罢了。我保境安民,使得四方平安,又并不横征暴殓,使得买卖公平,城内居民安居乐业,日子过的比以前好过许多。他们自然要赞我几句,这也是人情之常。”
  其实此时物议四起,不但是市民农人,甚至有不少的官员儒士,都建议张守仁就在颖州称王,向着蒙兀和大楚两面称臣,割据称雄。这样一来,蒙兀人无暇南下,自然乐意之极,而大楚无力北上,自然也是不管不顾。至此之后,颖州各处,均是在这张大帅治下,不需遭受兵戈之苦,安享太平之福。
  这些想法,张守仁自然心知肚明,军队和百姓归心,一心拥戴,这自然是好事一桩。只是小胜既安,一心保守的思潮,却也需得大力扭转。
  如何扭转,一则自然是实力和地盘越发扩大,别一则,就是得让众人明白,他张守仁决不会以小小的军阀地位便以为满足。需得让众人明白,他要的是天下。
  他骑在马上,思绪百转千折,颖州城不过是个中等城市,纵骑狂奔的队伍不过在稍顷之后,已经赶至城西处的突骑军营。
  第七卷血战归德(二)
  这支骑兵队伍,最少有七成是自张守仁入大别山后精挑细选出来的豪杰之士,之前有不少就是杆子土匪中的强悍之徒,经历过在山中长达半年的魔鬼训练,再有大把的银钱和赐给的田宅奴仆,每一个人均是敢战死战的亡命之徒,前番张守仁攻掠至归德,再有在正面战场打败李擅的三万大军,这支突骑军亦是飞龙军中的主力。
  因为太过缺乏战马,无法大规模的组建骑兵队伍,张守仁决意以精博众,要以少量的骑兵队伍,在局部战场上对抗那天下无敌的蒙兀强兵。
  有了这个决定,他方才以手中最强悍的主力,全部交由吴猛,正式组建成军。按他原本的想法,这突骑军需以高头大马,以泰西人那般的全身锁甲和钢板,加上罩住整个头部的头盔,再把战马以全身披挂,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骑兵。只可惜,战士还可以通过挑选的锻炼来寻找,而负担起重达三百多斤的武器、装备、盔甲的战马,却是当时的中国无处寻找的。虽然不能如愿,却也是尽量减轻盔甲的重量,突出重点部位的防御,在战马头部加上防护,如此一来,也是当世之时,中国大地上最装备最为精良,战力最为突出的重骑兵了。
  这样的重骑兵,虽然在机动性上比之中国一惯的轻骑兵要差上一些,在防护和冲击力上,却又强过许多。当年金人攻下宋朝时,使用的铁浮屠,拐子马,便是在防备上还要越过突骑兵的重骑兵。只是使用不当,被宋将以长刀破之,自此之后,中国便再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重骑,这不能不说是在冷兵器战史上的空缺与失败。
  蒙兀人西征时,征至匈牙利时,该国除了自己征集大军,又有波兰人三万人来援,蒙军主帅是身经百战的速不台和哲别,在正面战场相决时,蒙兀人无论是远射的重型大箭,又或是骚扰用的小箭,都无法伤到波兰骑士的重型板甲。好在速不台经验丰富,一看对方如此难打,干脆下令全军后撤,让波兰骑士误以为蒙兀军不敌,纵骑追赶,而蒙兀军全做两队,在两侧将三万波军全数包围,以小箭射伤敌军战马,然后重骑兵以长矛和铁锤击伤打死那些倒地的波兰骑士,象波军这样的重装骑士,主要是以正面突击来打跨敌人,面对敌人无休止的后撤,袭扰,毒烟,铁矛,终于溃败不敌,全军逃散。而蒙军一见对手逃窜,立刻放开通路,任凭他们逃走,一边以优势兵力打跨来不及逃走的敌人,一边轻骑追杀,波军队列散乱,溃不成军,装甲笨重,单兵做战完全不能发挥其战力,这一战后,主力尽陷蒙军之手,全国震动,连西欧的法国等诸多大国,皆是惊慌不已,整个欧洲即将面临着蒙兀铁骑无情的践踏。若不是窝阔台大汗突然逝世,蒙兀主力回到草原选取新汗,以当时欧洲落后的战术思想和战法,必定会惨败在蒙兀人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2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