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60

  朱标吃的差不多了,笑道:“自从父皇登基以来,我每隔几年,就要微服去凤阳,拜祭祖陵,体察沿途民情。”
  这是老朱为了避免孩子们不知民间疾苦,特意安排的。他认为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而朱标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创业的不易。
  朱标按照老爹的吩咐,认认真真去做。
  “头些年的时候,凤阳灾荒不断,每年春耕结束,百姓就拿着碗,出去讨饭,一边讨饭,还一边唱花鼓戏。把皇家龙兴之地的脸都丢光了。”
  朱标语气平淡,娓娓道来,“后来父皇几次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凤阳的父老才开始过上了一点好日子。一年下来,有稀粥喝,再后来,到了农忙的时候,能吃上干的。到了如今,百姓称颂父皇盛德,说日子过得好了。其实也就是糙米饭,盐水煮菜,偶尔下河捕鱼,上山网鸟,勉强果腹而已。”
  朱标突然抬头,问柳淳道:“你觉得百姓过这样的日子,算不算盛世?”
  柳淳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是盛世,好像打脸朱标,说不是,老朱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朱标笑道:“你不用担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哪怕到了父皇面前,也不会以言获罪的。”
  徐妙锦也跟着道:“太子哥哥人很好的,不用怕的。”
  柳淳还能说什么,总不至于让小丫头瞧不起自己吧?
  “殿下,所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也不过当下的景象而已。陛下勤政,爱民如子,我大明的确堪称盛世。只不过即便是盛世,也没法让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毕竟人与人还是不同的。有人聪慧,有人勤劳,久而久之,差别也就出现了。”
  朱标轻笑,“还是有些油滑,不过倒也是实话,只是你不如永昌侯信中说的那样老实!”
  蓝玉那丫的到底说了什么啊?
  柳淳是一无所知,朱标见他吃瘪,越发笑了起来。
  “行了,不绕圈子,你知道为何我不愿意按照你的方略,筹建大宁都司吗?”
  “这个……草民才疏学浅,难以如殿下的法眼。”
  朱标摆手,“错!孤只是不知道如何两全其美罢了。”他深深吸口气,“听说你是大儒郭守敬的传人,自然应该知道,塞上之地,自古以来,就频频易手,说起来,属于蛮夷的时间,远多过中原。既然拿到手里,也守不住,为何要费力气呢?”
  朱标突然转身,摇头道:“你可知道,为了守住疆土,要迁居多少百姓?几十万人离乡背井,跋涉千里,来到苦寒的边地,在路上,就要折损一半的人!到了此地,因为水土不服,又要死人。还有,鞑子时常袭扰抢掠,又要有多少人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
  “孤时常在询问自己,为了一块未必能守得住的土地,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父皇出身低微,务农为业……他治理天下,就是把江山看成了自己的田地,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哪里缺少秧苗,就从别处拔过来插上,豪强官吏,则是田里的荒草,长出来就给割掉!绝不留情!”
  朱标这几句话,让柳淳肃然起敬……这位太子殿下真不简单啊,他把老朱的作风,是一语道破。
  朱元璋治国,的确有着强烈的农民风格,士农工商,就是稻谷桑麻,身份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许改变。豪强贪官,就是地里的杂草,看到了,就彻底铲除。还有,一些地方的苗密了,就往空白的地方填充,也就有了所谓移民策略……柳淳越想越有道理,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农夫,在辛辛苦苦,打理着自己的田地……
  “父皇英睿神武,可孤总觉得,人并非禾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命。那些豪强富户,也不尽是穷凶极恶之徒。而且历次迁居百姓,都死伤惨重,遍地哭声。孤实在是不忍心见到妻离子散,哀嚎遍野。”
  柳淳仔细听着朱标的话,他渐渐明白了,这位太子殿下绝不是笨蛋……事实上,作为朱元璋悉心栽培的继承人,朱标得到了那么多名师的教诲,本身的见识才能,都是顶尖儿的。
  他把什么问题,都看的清清楚楚。
  只是看得清楚,未必能行,还要有胆子去做……朱元璋从小吃尽了苦头,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什么都尝过了,所以一无所惧。
  而朱标呢,他成长过程中,朱元璋已经成就霸业,当了皇帝,又把满腔的心血,倾注在他的身上,朱标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就拿到了一切。
  这个决断力,就要差着无数倍。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库克和乔帮主的区别吧!
  谁能说库克智商低,本事差?
  只不过一个是打江山的企业家,而一个是守江山的职业经理人,站得角度不同,格局心胸不同,做事的风格也就不一样了……
  朱标没有开拓之心,能守住基业,并且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从半年干半年稀,到一整年都吃干的,就心满意足了。
  柳淳还真不好说谁是谁非,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历史来说,钟情秦皇汉武。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爱宋仁宗、明孝宗……
  “殿下,这一次筹建大宁都司,草民打算以钢铁行业为核心,先筹建起产业,然后吸引工人和商人迁移过去,接着再以冶铁厂的获利,招募百姓,开垦荒地。同时加紧改造蒙古各部的百姓,让他们移风易俗,改变生活方式。”
  “如此一整套方案下来,可以把移民数量降到最低,草民也会想办法,保证移民安全到达目的地。草民以为,只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完全可以把百姓的损失降到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且草民还知道,就在大宁都司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只要开发出来,就足以维持大宁都司的运转,甚至还可以成为朝廷财赋的重要来源!”
  朱标含笑听着,“这就是你的郭氏之学吗?”
  “没错!郭氏之学,就是来解决问题,创造财富的!”
  “好!”朱标笑道:“你不必自称草民了,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宁都司的经历官了。”
第81章
写手的祖师爷
  “奶奶的,你小子真是不简单啊!”
  三爷抓着胡子,上下左右,不停瞧着儿子,小子除了帅,就没啥优点了……怎么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朱棣给了个光领钱不干事的燕王府长史也就算了,太子朱标居然一下子给了个经历官!
  都指挥使司有一名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两名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四名正三品都指挥佥事,除了这七个人之外,就是正六品的经历官。
  所谓经历官主要负责公文往来,说白了,就是都指挥使司的大秘书。
  如今朝廷要设立大宁都司,可响应的官员却没有出来,目前为止,柳淳是第一个!
  也就是说,南北一千多里,东西几百里的大宁都司,全都是柳淳一个人说了算!
  我的老天爷啊,这小子牛大发了!
  三爷简直无语了,才几个月的功夫,这小子的官比头发长得还快。要不是前些时候,他提了副千户,品级就和儿子一样了。
  可即便现在,他也没啥可骄傲的,副千户是从五品,虽然比儿子高一级,但经历官属于文职,而且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场所,负责一大摊。他这个副千户,是在新任千户的领导之下,还不到新千户能给他多少权力呢!
  想想啊,刚捡到这小子的时候,三爷只想着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投桃报李,让这小子照顾自己。
  现在可好,爷俩不但官职越来越高,事业也铺开了……白羊口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不说,辽阔的大宁都司,任凭爷俩驰骋。
  “貌似老子真的捡到了宝!”
  三爷越发佩服自己的英明神武了。
  柳淳倒是看得开,“其实啊,大宁都司,百废待兴,万事开头难,我就是个开荒的人,没什么了不起的,真的!”
  “呸!”
  三爷又不是小孩子,你丫的眼睛都到头顶上了,还装什么装?
  三爷把头扭过去,表示不屑。柳淳哪壶不开提哪壶,“按理说你不是该提千户吗?怎么就给一个副千户啊?”
  柳三被说到了痛处,气得拍桌子!
  “我哪知道上面怎么想的!居然派一个姓纪的无名之辈,他凭什么跑到老子的头上去?信不信,三爷一怒之下,就让他好看!”
  柳三当然有不服气的理由,可是他探听的情报,才顺利拿下辽东,朱元璋已经说了,等胜利之后,要大加封赏。
  一个镇守北平的千户,简直是理所当然!
  偏偏让人截胡了,三爷能不生气吗?
  “三哥,你要是听兄弟的,就别给自己找麻烦,人家和咱们不是一路人。”陈远从外面走进来,他的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这些日子,一直在学习算学,读书识字,身上倒是有了点斯文气。
  一屁股坐下,陈远就道:“三哥,你知道那个姓纪的是什么来路吗?”
  柳三翻白眼道:“谁知道他是从哪个耗子窟窿爬出来的!”
  陈远笑道:“还真是耗子窟窿出来的,他在耗子窟窿里眯了二十多年!”
  柳三不解,“你说明白点。”
  “三哥,据我所知,这个姓纪的以前一直在常十万的麾下!”
  “哦?”柳三惊讶道:“常遇春可是死了快二十年了。”
  “没错,常遇春死后,他就一直在常府忍着。”
  柳淳默默听着,此刻也忍不住惊讶起来:原来传说是真的!
  朱元璋对百官的监督,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所有重臣的家里,都安插眼线,及时传递消息,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老朱的眼睛。
  而且朱元璋还会询问,谁敢隐瞒,立刻严惩不贷,就连太子师宋濂都被这么对待过。
  常遇春身为大明头号猛将,老朱暗中监视他,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常遇春死后,又监视到现在,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了。
  许是不久之前,常茂跟冯胜翁婿互告,惹恼了老朱,把常茂的郑国公给罢了,让他兄弟承袭,又勒令常茂去凤阳居住……常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再继续监视,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才把人调到北平来。
  柳淳眉头紧皱,“北平锦衣卫,主要负责军情,弄这么一个人过来,怕是另有打算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