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960

  没有几天的功夫,朝堂上下,都出现了一种和奇特的场景,每一位大人都变得好学起来,手里捧着书,不放过任何空闲,卖力阅读,拼命记忆。
  可若是凑到近前,询问他们,是看的什么,这帮人又会支支吾吾,根本不愿意回答。
  挺大人重新补孩童的课程,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也就罢了,朱棣还大发善心,给所有衙门订了五份报纸。这五份都是京城比较热门的大报,里面会登载各种消息。
  朱棣亲自掏内帑,给所有衙门订购。
  别看朱棣平时很抠门,这次却格外大方,还特别嘱咐,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再增加五份。
  官员们都欲哭无泪了。
  柳淳在旁边盯着,又有考试压力,政务是半点不能懈怠,否则被抓了把柄,就要跟解缙作伴。
  政务不能松懈,那就要用零碎的时间,去读书看报。
  宴会推了,秦淮河的画舫,再也不去了。诗会也不参加了。什么养花啊,弹琴啊,书法啊,绘画啊……这些爱好全都扔到一边,过了风头再说。
  这帮人在进入官场之前,念叨的都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考上了进士,就荣华富贵,什么都不愁了。
  尤其是许多人把书本一扔好多年,想要重新捡起来,那叫一个痛苦啊!
  大半夜的盯着一页书,看半个时辰,脑子里空白一片,就跟到了期末的那几天,学渣想要复习,却又无从下手一样。
  纠结,尴尬,恨不得死了算了。
  一道小小的考试,就把整个京城的文官弄得欲仙欲死。不得不说,朱棣这一手实在是够狠。
  ……
  “柳大人,下官一直想跟大人谈谈,却又碍于情面,不敢登门,蹉跎了这么久,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个事。”黄观感叹万千,“柳大人,到了今天,下官总算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天下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出在了士人不争气啊!”
  柳淳耐心听着,还给黄观倒了一杯茶。
  “在我这里,黄兄可以畅所欲言,出你的口,入我的耳,不用担心的。”
  黄观自嘲一笑,“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当年我之所以站在了伪帝的一边,说到底还是贪图安逸,不愿意放弃到手的特权。不光是我一个人,还有亲朋好友,子孙后代。都想着靠着士人身份,坐享其成。”
  “我们这些人太天真了,总想着可以什么都不动,就让天下大治,抗拒变法,自欺欺人。以一国敌一隅,无论怎么说,都是我们愚蠢糊涂,败得一点都不冤!”
  黄观满满喝了一大口茶,脸色泛红,竟然像喝了酒一般。
  “说完了我们,再看看现在的臣僚,虽然强了一些,但是下面办事的官吏,还是老一套作风。一旦没了上面的压力,他们就会故态复萌,变本加厉。”
  柳淳听着黄观的话,深表赞同。
  历史上不就是如此吗,当朱棣驾崩,明朝就开始收缩,放弃安南,停止下西洋,等三杨死去,很快就来了个土木堡。
  要不是于谦撑住了,大明朝没准就提前崩溃了。
  “柳大人,我思索许久,觉得要想真的强国,就必须整顿吏治。而整顿吏治不是杀几个贪官那么简单。要让官员变得能干,要从下往上,彻彻底底改变整个官场。”
  黄观突然变得十分激动,“我现在一无所有,就连这条命都是捡的,我不在乎什么。只不过我想把考核官员这件事给做好了。哪怕日后横尸法场,我这套东西能够沿用下去,我就死而无憾了。”
  黄观紧握着拳头,盯着柳淳,他很清楚,考核官吏,实在是太得罪人了,以他的身份,很难承受住四面八方的压力。
  他不怕死了,但是却不想出师未捷!
  “柳大人,你会帮我吗?”
  黄观的声音沙哑,他放弃了六首的尊严,向柳淳求助,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资本去跟柳淳交换了。
  柳淳突然一笑,“黄兄,其实我等你靠过来,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是我帮你,也不是我庇护你。而是我们有共同的理想!”
  “理想?”
  “嗯!”柳淳点头道:“我们都想天下变得更好,我们都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既然如此,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并肩作战!伙伴!”黄观念叨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悦诚服,果然,谁的成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柳淳能有今天的地位,实至名归!
  “柳……兄!”黄观认真道:“就算一起作战,也分将帅士卒,这一次黄某就是你的马前卒!”
  从柳府离开,黄观的心情格外开朗,数年的阴霾一扫而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很多,可能放手施展拳脚的却不多。
  自己错失了一次机会,如今老天垂怜,万万不能再错了。
  黄观这家伙能考中六元,本身才华之强,绝对是世上少有的。
  他沉寂的这几年,也没有闲着。
  首先黄观发疯一样读书,读经史子集,想要从中寻找朱允炆失败的答案,如果仅仅归为天命,他是不服气的。
  可读了所有的古书,黄观都悲哀地发现,没有找到真正的病症所在。
  后来柳淳出了《国富论》,出了《论分配》,黄观第一次从财富的角度,去审视一个国家,当他领悟到均田就是一种财富分配的时候,黄观觉得自己豁然开朗了。
  圣人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是圣人的教诲,可为什么没有儒者身体力行呢,说道理,还是利益使然……弄懂了这一点,再看一切事情,就更明白了。为什么反对科举改革,还不是抱残守缺吗!
  本身作为官员,就应该明白民间疾苦,知道百姓民生。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习气,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我已经目睹了一个失败的鲜活例子,断然不能让旧事重演。
  黄观燃起了千丈斗志,他主动向朱棣请旨,在季度考察之前,他要对各个衙门进行普遍的排查,包括书吏在内,要看看这些办事的人,从上到下,情况如何!
  朱棣欣然同意,而且选择了户部、大理寺和国子监,一共三个衙门,进行考试检查。
  这一下子,大家伙都知道天子不是开玩笑,不管是即将上考场的三个衙门,也包括其他衙门,全都把心悬了起来。
  祈祷这次考试能顺利通过,千万别再出事了,不然可就是官不聊生了!
  仿佛为了回应官员们的期待,第一场考试就出事了。
  黄观对大理寺进行考察,整理了考卷之后,他直接进宫,求见朱棣。
  “陛下,臣针对常识和部门业务进行了考核。臣发现在常识部分,官员通过恶补,基本还算不错。可是在法令的熟悉上面,大理寺的几位主官都有所缺失,包括大理寺卿在内!相反,下面有几个书吏表现很好,而且臣还发现了一件事。”
  朱棣道:“什么事?”
  “大多数书吏故意放过题目,压制成绩……似乎是为了上官的面子!”
  朱棣一听,勃然大怒!
  “弄虚作假!敢糊弄到朕的头上了。”朱棣冷冷道:“去把所有大理寺的人招来,朕要亲自考核。”
  黄观看准机会,急忙道:“陛下,官吏有别,许多书吏熟悉政务,但是碍于没有功名,只能在一些大人的手下做事。纵然他们熟悉法令,却也没法升迁!”
  朱棣冷哼道:“这是什么道理?明明是人才,却不能得到重用,反而让一群昏聩无能之辈,窃据高位,简直岂有此理。你告诉他们,这才考核,拿出真本事,表现好,朕立刻提拔,君无戏言!”
第621章
给你一座黄金屋
  如果说永乐元年,朱棣的总体特点是求稳,那么到了永乐二年,就是求变。
  朱棣的强势也显露无疑,改革科举,打破文官的传承体系,当遭到反对的时候,朱棣就给百官增加考核,你们不是担心子孙后辈失去当官的机会吗?那朕就连你们的机会都剥夺了,论起比狠,朕不是针对谁,你们全都是垃圾!
  果然,就在第一次测试百官之后,朱棣又对大理寺上下的官员进行了测试。
  等考核结果出来,可谓是朝野震惊!
  在朱棣亲自测试之后,发现大批的书吏,尤其是十几年,二十年以上的书吏,他们对朝廷法令格外娴熟,不但知道法令,而且还知道漏洞所在,往往是一针见血,就能指出问题所在。
  黄观设计了五道有关案件的分析题目,结果都是这帮书吏条分缕析,答得最清楚明白。
  大理寺可不是一个寺庙,而是执掌刑罚的重要部门,在唐代以后,刑部负责刑狱案件,而大理寺则是负责对重大案件的复审,也就是说,大理寺拥有推翻刑部定案的权力。
  而且大理寺和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代表大明最高的司法机构,拥有非常巨大的权柄。
  本身大理寺的事务也是非常繁忙,除了朝廷正式编制的官吏之外,下面还有许多负责整理卷宗,进行分门别类,乃至撰写判词的书吏。
  这些人可不简单,他们久在衙门中间,上下通吃,游刃有余。而且大凡进士出身的官员,都不会在一个衙门待太久,三年一次考评,甚至要不了三年,就会拍屁股走人。
  小吏由于失去了上升的可能,他们渐渐就混成了“油子”,吃拿卡要,几乎没什么不敢做的。
  老百姓常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挡,说的就是他们。
  总而言之,这是一群既有能力,又风评极差,良莠不齐的群体。
  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朱棣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测试之后,朱棣立刻下旨,停了大理寺卿刘观的职位,并且任命一位名叫孙桓的书吏,暂时署理大理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9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