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尤其是巴蜀,可是天府之国,一百多万人口,简直跟笑话一样。
而且此时距离元朝屠戮四川,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人口虽然没有恢复鼎盛时期,但是也相当繁盛了。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繁华的大都会,人数常年保持在几十万以上,如果说整个巴蜀,才一百多万人,难道柳淳他们看见的,都是鬼魂不成?
“正学先生告诉老朽,巴蜀真正人口数量,应该在三百万以上,而且还不算一些土司,以及大户家中的奴仆,只怕实际数额还要更多。他跟我讲,巴蜀远离京城,又自成一体,朝廷的力量无法深入,比不得南直隶等地,事实上,巴蜀的土地兼并,人丁藏匿,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用重典才行。”
柳淳在云南期间,就曾经关注过巴蜀,可以说,朱守仁所讲,的确半点不差,而实际的情况,只怕比这些还严重。
“朱老高见,这正是晚生希望在巴蜀落实变法的原因所在。”
朱守仁点头,“敢想敢做,这也是老夫钦佩柳大人的地方,只不过你开的药方,跟正学先生不一样。”
赵勉好奇道:“那不知道方孝孺有什么高招呢?”
朱守仁微微一笑,吐出两个字:“井田!”
他说着这两个字,满以为柳淳会惊讶,却没有料到,柳淳只是微微一笑,“此法若非太过艰难,倒真是少有的良方。”
朱守仁脑筋有点转不过来了。
难道说这天才的想法,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井田是西周时候的方法,后来完全被各种变法摧毁了,方孝孺要恢复井田,已经是异想天开,柳淳居然说他的办法好,自己还真是有先见之明,这俩人果然都是一模一样的疯子。
柳淳轻笑摇头,“朱老,如果我没说错,方孝孺不过是借了井田之名而已,他其实想要做的是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真正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朱守仁一愣,“他倒是这么说过,可井田不就是如此吗?”
“不!”柳淳摇头,“朱老,以当初西周的程度,怎么可能控制住天下每一寸土地,想必老先生也知道,西周时候,称王城附近的人为国人,山间的民众为野人。国人替国王耕种土地,这才是井田,而偏远荒蛮的地方,那是野人的天下,可没有计入井田之中。”
柳淳道:“方孝孺想要的井田,那是把所有山川土地,悉数变为朝廷所有。百姓只能从朝廷手里租种土地,如此一来,百姓没了土地,也就永远没法买卖,没了买卖,也就没了兼并。朝廷手握土地,自然就可以随时租给百姓,也就杜绝了流民的产生。”
“这么说吧,当下大明,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田,一种是民田。老百姓租种官田,要负担民田两倍的赋税,因此很多百姓宁可租种民田,或者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把官田变为民田。”
“方孝孺是希望将所有民田,全数变为官田,整个天下,全都是如此,土地兼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而朝廷成了最大的,而且是唯一的地主!也就不会有财政危机了。”柳淳感叹道:“过去我也对方孝孺有所偏见,可最近几年我才发现,他其实是士大夫当中,最纯粹,也最有远见的一个人。朝中诸公,能比得上方孝孺的,寥寥无几!”
朱守仁说他钦佩方孝孺,绝不是假话,方孝孺在巴蜀教学多年,朱守仁接触过方孝孺的学生,又跟方孝孺几次长谈,都被方孝孺的想法折服,老头子发自肺腑,觉得方孝孺有宰相之才。
可纵然他跟方孝孺关系密切,但是对方孝孺的变法主张,老头竟然没有柳淳领悟的深刻,这一番话,算是彻底把方孝孺的想法说明白了。
谁要是觉得方孝孺是读书读傻了的腐儒,那才是真正的傻瓜呢!只能说,老方的主张,做起来太难了而已。
朱守仁沉吟良久,站起躬身施礼。
“柳大人,你可真是正学先生的知音啊!老夫斗胆请教,为何柳大人不学方孝孺之法呢?”
柳淳笑道:“方孝孺想的是把民田变成官田,把天下的田,都变成井田……如此行为,可有人得利?”
“这个……朝廷得利。”朱守仁坚定道。
柳淳点头,“没错,可光是朝廷得利,不让百姓得利,能做得下去吗?没有万民支持,没有百姓充当后盾,方孝孺想一个人跟那些手握民田的士绅官僚争斗,他有那么多的本事吗?别忘了,王莽当年提出的王田,也是如出一辙啊,以王莽的威望尚且身死国灭,其他人又如何能幸免!”
朱守仁老眼放光,他紧紧盯着柳淳,声音颤抖道:“所以柳大人要先让百姓看到利益所在,先推行均田,均役,才能真正变法成功!”
柳淳微微点头。
朱守仁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呆呆望着天空,老眼迷离,思绪飞扬。他年过古稀,历经两朝,朱守仁当然也是那种希望致君尧舜,万世太平的士大夫。
正因为如此,方孝孺的主张纵然艰难无比,他也钦佩不已。
可柳淳的这番话,不但让老头看到了希望,而且还找到了解决办法,比之方孝孺,更加高明了一筹!
半晌,朱守仁突然自嘲一笑。
“亏老夫活了这么大年纪,竟然是坐井观天,没能领会柳大人的高明之处,老夫心悦诚服,心悦诚服!”
说到这里,朱守仁突然道:“可老夫也有一点不服!”
柳淳忙道:“请老先生指点!”
朱守仁探身,紧紧盯着柳淳,“柳大人,你还是太心慈了!你既然要从士绅地主手里拿走土地,就要做好彻底翻脸的准备。你是不是以为把一个景清凌迟处死,杀了一个韩天长,处置了一些乡勇,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让这帮人害怕了?”
柳淳正色道:“朱老,你有什么指点,就请明言吧!”
“好!”
朱守仁朗声道:“我此番前来,一是见见变法成功的柳大人,二是想告诉柳大人,有好些士绅名流,在暗中勾结,他们想要举兵造反……另外,他们还派人去了重庆府,联络魏国公徐辉祖……柳大人,这些事情你都知道吗?”
柳淳依旧满脸带笑,“朱老,多谢你能告诉我这些,我想请教老先生,你以为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呢?”
“杀!”
朱守仁毫不客气道:“柳大人,如果你不怀疑老夫,就把这事情交给我!我已经是衰朽无用之人,能用最后一口气,替百姓做事,老夫也能瞑目了。”
第447章
发现了无价之宝
朱守仁说完之后,客厅里陷入了沉默……老头主动揽权做事,当然是好事情,可问题是此老是不是真心实意,谁也说不清楚了,而且他跟方孝孺关系匪浅,眼下方孝孺还是站在朱允炆一边,跟靖难军作对,实在是让人没法放心。
柳淳沉默不语,赵勉带着思索微微低头。他们俩的动作都在朱守仁的老眼里。
老头自嘲一笑,“的确是交浅言深,老夫鲁莽了。不过老夫想跟柳大人讲一件事……方孝孺跟我说,他相信士大夫还是有良心的,他的意思是以大势威逼,劝说士大夫交出土地,可以给予一些其他的东西,作为交换。他说过,若是柳大人主持变法,必然是血流成河,损及斯文元气,甚至孔孟之道,会因此断绝。”
说到这里,老头顿了一下,没错,柳淳已经打出了墨子和杨朱的旗号,显然,如果变法到了最后的关头,两边的祖师爷是要斗法的。
由此可见,方孝孺还是有些见识,而且作为一个士大夫,方孝孺对士人还是存有一丝幻想的。
“老先生,您又是怎么看的?”
朱守仁痛苦地摇摇头,“柳大人,老夫年过古稀,看过的事情太多了,我就不说别的,光是圣人苗裔,孔家的南北二宗之争,就让多少读书人心寒啊!老夫年轻时候,甚至想到山东,除掉这一群给圣人丢进脸面的不肖子孙!柳大人,你说说,他们孔家子孙,争相谄媚元廷,算,算什么圣人后裔啊,简直连做人都有问题。”
老头又叹了口气,“老夫也就是说说,算起来,我也给元廷当过官……可正是因为如此,我,我心里有愧疚,我半夜睡不着觉,我怕啊!”
朱守仁突然变得极为激动,“柳大人,还有赵少保,老夫比任何人都清楚,士大夫的秉性。老夫只想在衰朽残年,替百姓做点事情,也好赎罪!正学先生总觉得士大夫会以天下为重,老夫却是不敢苟同,倘若老夫能靠着自己的一点举动,让后世之人,提到文人,不至于戳脊梁骨,老夫就死而无憾了。”
朱守仁这番披肝沥胆的表态,让柳淳和赵勉都肃然起敬!尤其是赵勉,从朱守仁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老岳父刘三吾……他们经理类似,暮年之际,能做出顺应大势的决断,真是让人五体投地,不得不钦佩。
赵勉冲着柳淳点头,“既然老先生愿意负担此事,我看最合适不过了。”
柳淳道:“老先生是要拼命的,可我却还想老人家能多提点后辈几年,多教导几个人品正直的学生。老先生,你只管下令,我给你安排几个得力的年轻人,协助您老。”
朱守仁欣然点头,“柳大人思虑周全,老夫感激不尽。”
他们谈得畅快,柳淳让下面的人准备酒宴,没有太多的东西,只是六七道菜,一壶老酒,边喝边聊。
“老先生,不知道您打算如何着手呢?”柳淳提问道。
朱守仁哑然失笑,“老夫还是打算从景清做文章!这个畜生,纵容乡勇,祸害百姓,光是凌迟,便宜了他,老夫打算让他遗臭万年!”
“老先生,您要怎么办?”
“很简单,就在新津县城外,老夫要给他立一个跪像,让他生生世世,都别想站起来,永远给新津百姓谢罪!”
……
到底是老前辈,朱守仁一出手,就让柳淳都耳目一新,其实柳淳有些时候还真是有点善良……他基本信奉人死不结仇。都把人千刀万剐了,还折腾什么。
可显然光杀一个人还不够。
朱守仁亲自写了一篇文章,让人有石头刻下来,又用铜铸了一尊跪像,大小和真人相仿,就对着新津城门,永远跪下了!
生生世世,再也别想起来。
这一下子,可谓是震撼巴蜀,新津百姓,纷纷从家里出来,围着跪像,指指点点,切齿大骂,争相朝着跪像吐口水。
这一招太好了,真是大快人心,就该这么对付罪孽深重的畜生!
各地的文人夜不能寐,睡着了就有噩梦,生怕有朝一日,自己也变成一尊跪像。
朱守仁出了第一招,大获成功,老爷子随即找到了柳淳。
以目前来看,反而分田落实最好的就是成都府和叙州府,这两处靖难军的实力最强。至于其他的地区,还只是开了个头儿而已。
“当年蒙古人屠戮巴蜀,光是成都就找出一百四十余万尸体,何其残忍!等他们占领天下之后,巴蜀荒芜,各地移民进入,除此之外,周围的吐蕃人,党项遗民,回鹘人,羌人,甚至是一些色目人,都迁入了巴蜀。柳大人,你可以看看巴蜀的西北,究竟有多少土司!”
柳淳当然知道,不只是西北,包括东南,连接贵州的方向,也有许多土司。
“老大人打算如何处理?”
“一起分田!只不过这些人会野一些,没有足够的兵马可不行,老夫就是来讨令杀人的!”
这位说的真够干脆的。
柳淳道:“当下我们的兵马也不够用,我只能给老大人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