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孟子不就说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当所有人都觉得朱允炆不配当皇帝的时候,也就该改朝换代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了天下正道,百死不悔!
……
柳府之中,白幡高挑,鲸油大灯突突冒着火苗,外面前来吊唁的宾客,一眼望不到头……正中间是一口阴沉木的棺材,光是这口棺材,就价值十万两!真不愧是永久的家,够奢侈!只不过柳淳还没福气躺进去,里面只是装了一件他返回时穿的外衣。
等埋上之后。就是衣冠冢了!
在棺材前面,朱高煦跪着,小家伙已经哭傻了,来一个人,就磕一下头,磕得晕头转向,让人心疼。
这哪里是弟子,就算亲儿子也做不到啊!
看到朱高煦这样伤心,所有人都笃定了,柳淳一定死了,绝对没救了。
“师兄!师兄啊!”
年过半百的陶成道,跪在棺材前,放声大哭,“师兄,你走了,留下咱们科学一脉的学子,请师兄放心,我一定光大科学一脉,报答师兄在天之灵!”
他哭过之后,锦衣卫经历官唐韵,带着一众锦衣卫弟兄进来了。
他们黑压压跪了一大片,唐韵眼中含泪,用力磕头,“柳公,卑职本是罪孽深重的文臣腐儒,利欲熏心,自私自利。幸亏柳公点拨,卑职才明白何为天下正道!何为为国为民!今日柳公虽死,我锦衣卫上下,无不尊奉柳公教诲,捍卫正道,百折不挠!”
柳淳昔日的部下,门人弟子,同僚朋友,甚至是邻居街坊,全都前来痛哭,场面之宏大,比起王弼当初,还胜过了好几倍。
柳淳不喜欢佛门,因此灵堂看不到僧尼,也没有道士,只有一些人吹奏哀乐,差不多三五十的样子,很是不少了。
在这群人中间,有个歪着肩膀,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捧着唢呐,滥竽充数。
柳淳一边吹,还要一边憋着笑,这个难度太大了,简直要憋出内伤了。
别人不说,朱高煦这崽子是让他调教出来了!
明明知道自己没死,还能哭得那么伤心,不会是这小子提前过瘾吧?
至于唐韵,陶成道,这些老朋友来哭,柳淳并不意外。
现在他只想问一句,还有没有?
突然,从四面八方,都传来了低沉的乐声,渐渐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楚。
“怎么回事?”唐韵惊问,这时候有人跑过来。
“大人,京城周围的百姓听说柳大人去世,纷纷进京吊唁,每一队百姓都带着乐队,喇叭、唢呐、云板、丝弦……哀乐声声,到处都是了!”
果然!
整个京城,都被哀乐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百姓,他们没有到柳府来,只是在远处磕头,然后在街边坐下。
老崔从镇江走到了京城,两只脚板都磨得出了血,他茫然不觉,手里捏着纸钱,用力撒到空中,喃喃道:“柳大人,拿着花吧,你是个好官!俺老崔给你送行了!”
第393章
奉天靖难的开始
前来吊唁柳淳的官绅百姓,络绎不绝,一连七天,整个京城到处都是哀乐,家家烧纸,户户焚香。
许多人扶门哭泣,泣不成声。从先帝驾崩,道柳大人丧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真心为老百姓好的人,全都死了?
难道普通人就活该被欺凌吗?
他们哭得不是柳淳,而是为自己哭泣悲伤!
而与此同时,祭奠柳淳的人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那些痛恨柳淳的人,也不甘寂寞,他们趁机冲击鸡鸣山学堂,雇佣打手,去袭击吊唁柳淳的百姓。
而百姓们又反过头,将这些丧心病狂之徒揪出来,狠狠暴打。
七天之间,打死打伤上百人不止。
整个朝堂之上,变法一派义愤填膺,不光祭奠柳淳,而是要逼着朝廷,去调查真相,找出柳大人的真正死因,他们不相信,别的船只安然无恙,为什么柳淳的座船,就会出问题,到底是不是有意陷害忠良?
朝臣们纷纷上书,每天都能收到几十本的奏疏。
李景隆丢了国公的衔,躲在家里,连屁都不敢放,即便这样,还每天有人往他的家中扔杂物,要求李景隆站出来说清楚!
“乖乖!柳淳这小子影响力这么强啊!”
他是被吓得不轻。
原本按照李景隆的想法,只要朱允炆登基,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皇帝,臣子不可能斗得过天子的。
说起来,对皇帝的敬畏,恐怕多半还来自朱元璋建立起来的强大威望,那是靠着无数人头堆出来的。
如今的朱允炆,哪里能跟老朱相提并论、
或许这位小皇帝会输得很惨吧?
李景隆如是想到,反正自己救了柳淳一命,假如柳淳他们真的赢了,自己还能咸鱼翻身。不过若是柳淳没死的消息泄露出去,怕是朱允炆也不会放过自己。
到底要怎么办啊,真是太难了!
相比起李景隆的纠结,远在醴泉县的朱棣,此刻却万分清醒。
“王爷,刚刚接到京城密报,柳淳柳兄弟,已经死在了伶仃洋!”朱能切齿咬牙,双眼充血,无限悲愤道:“京城官吏百姓,都在给柳兄弟烧纸祭奠……王爷,咱们是不是也给柳兄弟准备一些纸钱,还有好酒!”
朱棣盘膝坐在生牛皮上,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蜡烛,对朱能的话,半点反应没有。就在朱能即将忍不住的时候,朱棣突然幽幽道:“光是准备纸钱就够了?”
“那,那还要什么?”
“当然是刀枪!”
“刀枪?”
朱能愣了片刻,突然道:“王爷,莫非要替柳兄弟报仇?”
“不是报仇!而是讨贼!”朱棣豁然站起,“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柳淳遇害,下一个就是我们!孤断然不会允许朱允炆,继续糟蹋大明的江山,残害无辜的忠良!”
朱能浑身震颤,兴奋,激动,王爷就是有魄力,从来不会让大家失望!
“末将遵旨,我这就去调集人马!”
朱能兴匆匆下去,其实不用他费力气,跟在朱棣身边的只有区区八十人。
虽然这八十人都是百战精锐,以一当十。可即便如此,那也太寒酸了点。朱能倒是不怕,柳淳死了,即便只有他跟王爷两个,朱能也敢拼了!
他清楚记得,当年是柳淳的指点,他才从一名千户,变成了燕王手下的大将……柳淳就是自己的贵人,是自己的好兄弟!
别看柳淳在京城多年,后来又被贬去云南。
可他的根始终在北平,和大家伙是连在一起的。
每当柳淳在京城折腾出动静,朱能都是欣欣然,比自己立功还高兴,这就是好朋友,丝毫不会因为分别而遗忘彼此……
朱能实在是想不明白,小皇帝朱允炆怎么会连师父都容不下,那么能干的柳兄弟都被杀了,还想不想让天下变得更好了?他简直是疯了!
既然如此,那就反了吧!
立刻杀进京城,冲到奉天殿,揪着朱允炆,来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丧心病狂?
朱能的想法很单纯,单纯到忽略了失败的可能。
倒是跟着朱棣的另一位文官,王府长史葛诚此人跪在了朱棣的面前。
“王爷,容臣说一句话,王爷万万不可这时候动手啊!”
“这时候不行?那什么时候行?”朱棣讥诮着问道。
葛诚迟愣一下,磕头作响,“王爷,臣虽然是陛……朱允炆派来燕王府的,可这些年,臣深知王爷文韬武略,心胸为人,远胜朱允炆万倍。这大明江山,只有王爷才能继承,臣愿意替王爷牵马坠蹬,肝脑涂地。”
“还请王爷不要怀疑老臣之心,老臣所说,全都是为了王爷。如今王爷有两大缺憾,万万不可起兵,否则只会一败涂地。”
朱棣认真看着他,尤其是葛诚主动承认自己是朱允炆的奸细,让朱棣对他另眼相看。
“葛先生,你的确能坦诚相见,孤甚是欣慰。你所说的缺憾,是不是指孤身在西北?”
“有这方面。”葛诚忙道:“王爷的根基在北平,那里有十万大军,如今王爷身边只有八十人,纵然王爷韬略过人,能征善战。但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一群狼。王爷此刻起兵,此地起兵,不亚于飞蛾扑火。”
“再有,朱允炆刚刚登基,虽然柳大人之死,跟他有莫大的关系,当他毕竟还,还是天子……占据大义名分。王爷起兵,就是谋反。到时候朝野上下,未必会支持王爷。老臣以为,还是应该想办法返回北平,静待时机,等候朱允炆出错,到了那时候,王爷再起兵,也为时不晚。”
朱棣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葛先生所言,的确都是为了孤王着想,只是很可惜,孤不能听从你的建议!”
葛诚惊讶地看着朱棣,“王爷,莫非还是不信任老臣,老臣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