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960

  朱高燧哼了一声,“二哥,你就别吹牛了,人家是储君,随便歪歪嘴,有的是人帮着他做事。先生现在连个官身都不是,身边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朝不保夕,饥寒交迫……又要千里迢迢去云南,多苦啊!万一在路上没有吃的,还要捧着破碗,去讨饭,想想就可怜吗!”
  “是……不是!”朱高煦差点被三弟带沟里去,“我就不信,先生帮过那么多人,这帮人就眼睁睁看着先生受苦?”
  “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朱高燧活脱小老头附体,语气哀伤道:“人只会锦上添花,哪里会雪中送炭。先生这一路,可是要受苦了,能不能活着到云南,谁都说不好啊!”
  朱高煦的眉毛拧成了疙瘩儿。
  说实话,他毕竟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贪玩好动,那是他的本性。
  说是去照顾柳淳,其实就是去云南玩去了。
  可通过三弟的这番话,让朱高煦担忧起来。
  原来柳淳的处境这么糟糕啊!
  朱高煦心高气傲,目无余子,能看得起的人不多……可一旦被他当成了朋友,这小子还是很讲义气的。
  这点跟朱棣很像,假如不是朱老四有意放水,俩小子如何能出得了北平?
  “先生不光在受苦,还有性命之忧,该死!”
  朱高煦气得破口大骂,朱允炆,先生有了差错,我跟你没完!
  他疯狂抽打战马,一路向南疾驰。
  朱高煦发了疯,拿出了跑八百里加急的劲儿,歇人不歇马,连着跑了三天,就把朱高燧折腾坏了,他可没有二哥铁一般的身体。
  小家伙哈气连天,坐在马背上直晃悠,两条腿也跟木头似的。
  “二哥,歇歇吧,不然没看到先生,咱们先倒下了!”
  朱高煦哼了一声,“要倒也是你先倒下去,没用的东西!废物!”他嘴里骂三弟,其实自己也不好受,只能找了个驿站,让驿丞把马牵走喂草料,然后给他们准备点饭菜。
  等等!
  驿丞!
  以后先生就干这个?
  朱高煦又气又恼,这不是存心欺负人吗?
  “明天四更起来,赶路!”
  朱高煦气哼哼说道,然后倒头就睡……可惜的是,少年人贪睡,两个人又疲惫不堪,竟然都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爬起来。
  鸡飞狗跳,一番折腾,两个人在互相埋怨声中出发了……幸好睡过头了,他们刚出来不远,就听客商讲,柳大人在码头乘船沿江而上……无数人送别柳淳,天上都是热气球,很是壮观。
  “敢情有良心的人还是居多的!”
  朱高煦念叨了一句,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本想去应天,跟先生汇合,然后一起去云南,可既然先生走了,他们再去应天干什么?
  改变方向,追着船队,去长沙!
  一句话……这俩兄弟吃了不少苦头,跌跌撞撞,总算赶到了长沙。
  等到了长沙城,他们就傻眼了,城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都穿着新衣服,头上还戴着花……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觑。
  “这,这是过年了啊!”
  “好像是啊!”朱高燧苦兮兮道:“二哥,咱们走了一年多啊?”
  “呸!”
  朱高煦啐了老三一口,“你脑子被狗吃了?一准有大事了,我去打听打听。”
  ……
  一个时辰之后,朱高煦和朱高燧出现在了岳麓山脚,此地已经被密匝匝,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给填满了。
  人多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些人当中,有衣冠楚楚的士大夫,有普通的商人,甚至还有农夫……
  在人群两边,狭窄的空地上,全都是舞龙舞狮的表演,锣鼓惊天动地,人群喜气洋洋。
  当长沙知府,还有当地士绅官吏,簇拥着一个年轻人出现的时候,全场欢腾到了极点,岳麓山下,宛如一口沸腾的大锅。
  那个年轻人,就是引爆所有人的焦点!
  “柳大人,不畏强权,好样的!”
  “柳大人,长沙百姓永远感谢你!”
  ……
  人群之中,喊什么的都有,每个人热情洋溢,声嘶力竭……朱高煦斜了一眼三弟,“这就是你说的受苦?我怎么觉得,先生像是钦差大臣,不像是被贬的官吏啊?”
  朱高煦攥紧了拳头,有点想打人了。
  朱高燧摇头赔笑,一副讨好的样子,“二哥,钦差也没有这么大的威风……不过二哥,你好像关心错了重点了。”
  “什么重点?”
  “就是咱们好像又多了许多师弟啊!”
  朱高煦猛地吸了口气,好像真是这样!
  他笑了起来,咧着嘴大笑,白牙呲着,得意非凡。
  “收吧,收得越多越好!反正我是二师兄,全天人都成了我师弟才好呢!”
  朱高燧低声道:“那个就算全天下都是你师弟,还有一个人是你师兄呢!”
  “你给我闭嘴!”
  朱高煦气得鼓着腮帮,拳头高举……等着吧,这回要跟先生多学点本事,然后逼着大肉球把大师兄的位置让给自己,不然跟他没完!
  且不说朱家兄弟在下面嘀咕,柳淳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一大片空地,站上了一块石头的平台。
  “诸位乡亲!诸位父老!数年前,我和许多太学生,奉皇命来到了长沙,从此之后,我们就和长沙父老成了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长沙自古以来,文脉悠长,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我脚下的岳麓山,曾经有过名震天下的岳麓书院……大儒朱熹,就在这里讲学,当真是繁盛一时,冠绝天下!”
  柳淳继续道:“这是长沙父老的荣耀,自从元末以来,岳麓书院毁于战火。可我们勤劳的长沙父老有恒心,有毅力,也有眼光!重建书院,大兴教化,培养长沙子弟,成为栋梁之才,让这座古老的书院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壮举,必然载入史册。”
  柳淳朗声道:“没有别的,我只有四个字,送给书院,送给所有的长沙父老!”
  柳淳的话音刚落,有人扯下一块石头上的红绸,露出四个大字:知行合一!
  人群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掌声,就连朱高煦都跟着鼓掌了,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儿……先生,你这是挖了理学的祖坟啊!
  也太狠……帅了吧!
第349章
愤怒的东宫群贤
  柳淳上次来长沙的时候,就发现岳麓书院已经被毁弃吗,对于这块宝地,柳淳那是垂涎三尺啊!
  众所周知,理学兴起于两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而岳麓书院,就是朱熹宣扬理学的大本营。
  朱熹早年在岳麓书院讲学,后来当了大官,更是倾注心血,整顿书院,颁布《朱子书院教条》,使得岳麓书院达到了鼎盛。
  毫不夸张地讲,是朱熹成就了岳麓书院,而岳麓书院也成就了朱熹,这就是最早的商业互吹……宋元两朝,一代一代的儒者,从这里走出来,宣扬理学,广收门徒,开枝散叶,终于使得理学一统天下。
  柳淳选择重建岳麓书院,并且把书院作为科学的大本营,就是在理学的心脏插一把匕首。
  过去他还有所忌惮,可现在他连官都没了,成了个快递员,还有什么好怕的。
  “长沙的乡亲父老,我送给岳麓书院的四个字,叫做知行合一,何谓知行合一呢?就是要我们去研究事物的规律,然后以此来造福百姓。譬如说,研究金融货币的规则特点,创立皇家银行,推行纸币,这就是我做过的事情,也就是我的知行合一。还有,我学过一些粗浅的冶金知识,在大宁建立铁厂,炼制钢铁,行销天下。拿咱们长沙来说,过去得过水蛊病的人非常多,大家都觉得是水中的毒气所至,我却认为是钉螺造成的,事实证明,消灭钉螺,的确能减少水蛊病的感染……”
  柳淳结合他自身的经历,开始大谈知行合一,下面的百姓全都侧耳倾听,不时点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柳淳讲学受到欢迎,绝不是因为他讲的东西多精妙高深,恰恰相反,他讲的浅显易懂,就连贩夫走卒都能听得明明白白,这也是科学的特性,科学不可能是少数人手里的玩具……就像某位当了六十多年皇帝的老人,他自己学了不少西学,甚至有后世之学者崇拜得五体投地,说他能当四个系的博导,学问高深莫测……奈何这位只是把科学圈禁在了紫禁城。
  他甚至不敢让士兵放下弓箭大刀,不敢使用火枪大炮,不敢推行新式教育……像这样的人物,掌握越多的知识,只会越拖累国家的发展罢了,没有半点可吹嘘的,相反,应该唾弃鄙夷。
  柳淳很希望把科学跟民生结合起来,从百姓当中,获取支持,这样的科学,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他从王阳明那里借了知行合一四个字……真的只是借了四个字而已。因为柳淳谈的知行合一,跟王阳明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
  所以对古代的很多说法,真的不要想当然……如果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真的和后世的观点类似,心学也就不会成为一阵风了。
  王阳明自己就说过:“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看明白了吧?
  王阳明不是说知和行是两件事,要统一在一起,也不是提倡大家伙要向着知行合一的方向努力……他只是在说一个事实,知行是一体的,分不开的。针对的只是朱熹的先知后行,仅此而已。
  类似的观点还有格物致知……如果有人觉得格物致知是教人研究事物,然后总结规律,获取知识,那就和先贤们说得南辕北辙,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9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