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总体来说,明初很平和,平等,是个标准的“橄榄形”社会,试想一下,连皇帝都那么亲民,其他人还敢太过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每一处都是那么和谐。
就拿北平来说,自从当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此后这片区域,一直处于蛮夷的统治之下。
契丹、金国、蒙古,前后几百年的时间,北平周围的汉人胡化严重,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
老朱不断向北平移民,就是要改变人口结构,巩固边疆。
整个北平一带,情况不断好转,可也有一些胆大妄为之徒。
就比如眼前的吕家!
“你们睁开眼睛瞧瞧,这里是谁的土地?赶快离开,小心吃官司!”刘淳抱着肩膀,气势十足道。没法子,三爷懒得费吐沫,只能让他这个儿子来。
吕家的那个老者眉头微皱,柳三好几年没有耕种土地,他就想顺势弄到自家的手里,却没有料到,居然跟柳三撞在了一起。
老者有点迟疑,那个年轻书生却道:“伯父,别怕,我认识这个小兔崽子!”他咬牙切齿道:“他是锦衣卫帮闲的!”
所谓帮闲,就是大户人家豢养的食客,没事的时候,消遣取乐,偶尔也充当打手。
那一天刘淳替锦衣卫仗义执言,把姓吕的吓得落荒而逃。
事后姓吕的才知道,原来就在当天,朝廷又降下了旨意,连同锦衣卫一起给废了!
他那个懊恼啊!
恨不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怎么那么胆小?
要是扛住了,痛骂锦衣卫,没准一下成名,他大哥是北平的生员,自己若是能挤进县学,他们吕家就够得着士人的边了!
都怪自己胆气不够!
这一次,一定要硬起来!
他几步冲出来,叉着腰,撇着嘴,神气十足!
“小子,锦衣卫完蛋了,你的靠山没了!”吕书生朗声道:“识相的赶快滚蛋,这片荒地都是我们吕家的,要是不识相,少不得要皮肉受苦!”
他冲着两边的打手叫嚣道:“别怕,他们仗着锦衣卫撑腰,锦衣卫完蛋了,他们也好不了!大家一起上,给我狠狠打,打死锦衣卫的走狗!”
吕书生猖狂大叫,全然没把父子俩放在眼里。
刘淳数了一下,吕家的人有七个,都说双拳难敌四手,也不知道三爷能不能成?
“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退了不丢人!”刘淳安慰道。
三爷用鼻子哼了一声。
别说几个土鳖打手,就算是十个八个鞑子,三爷也不在乎!
他猛地向前几步,光是气势,就让吕家的打手不停后退。三爷冷笑,他把一只手背在了身后。
“一起上吧,三爷打你们,一拳一个!多一拳,我算输!”
柳三说到做到,他猛地向前冲去,一拳挥出,疾如闪电,对面的家伙没来得及躲避,就被击中了胸膛,像是被铁锤砸中一般,身体飞出,躺在地上,直接昏死过去!
三爷把铁拳举起,“哪个还想尝尝滋味?”
在这一刻,三爷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刘淳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太爷们了!
回头有空,一定跟便宜干爹学几招,会功夫就是不一样!
三爷正要打发了其他几个废物,突然有马蹄声,刘淳抬头,发现在山坡下跑来几匹战马,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燕王府千户朱能。
他离着挺远,就跳下战马,快步跑过来。
朱能几次替小胖墩取图本,跟刘淳很熟悉。
“燕王特意让我来请你们父子去北平,有军情要务!”
刘淳眉头一簇,瞬间展开……他猜到了,多半是那份军情送到了京城,老朱有了决断。要不是为了打仗,堂堂王府千户,才不会追出好几十里,亲自找他们回去。
刘淳眼珠转了转,无奈道:“朱老哥,不是我们不听王爷的命令,你瞧瞧,人家拿着刀枪棍棒,要把我们家的地拿走哩!”
朱能早就看到了吕家的人,他哈哈大笑,“真是狗胆包天,敢欺负到王爷的客人头上,弟兄们,给我上!”
燕王府的护卫,如狼似虎扑上去。
吕家的老者都傻眼了,侄子不是说,他们靠着锦衣卫吗?怎么又冒出燕王府?早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势力,谁还敢找死啊?
“误会,全是误会!”老者也顾不得责怪侄子,只剩下不停哀求。
朱能回头看了眼刘淳,你说怎么办吧,是扁是圆,一声令下!
刘淳笑呵呵走过来,“你说是误会?”
“没错!都是误会一场!”老头拼命点头。
刘淳笑得更开心了,“那好啊,既然产生了误会,就要消除,你说是吧?”
老头愣了一下,忙道:“是,是啊,我愿意孝敬十两白银!化解误会!”
十两?打发要饭的!
刘淳哼了一声,“我这个人,从来不会狮子大张口,这是一百亩田,一亩产一石粮,就按照三年算,全都折成钱,赔偿给我们,就算完事,如何?”
老头傻了,你怎么不去抢?
我们刚刚打算耕种,还没开垦呢,你就要三年的收成,再说了,就算这样的坡地,能产出一石粮吗?
刘淳微微一笑,转身对着朱能道:“老哥,像这样强占百姓田地,仗势欺人,算不算豪强?朝廷可有针对豪强的法令?”
朱能闷声道:“当然有,圣人一向主张锄豪强,抑兼并,我看可以把吕家迁到岭南,立刻就成行!”
第16章
传说中的投献
朱能大老远追到了白羊口,父子俩可不能亏待人家,这不,三爷出钱,在村子里买了一只羊,几个燕王府的护卫亲自动手,就在柳三的破院子里炖羊肉吃。
父子俩跟朱能坐在房舍闲谈。
这座草房是几年前盖的,只有三间,一明两暗,由于没人打理,东边的一间已经倒了,他们只能在西边待着。
刘淳眼珠转了转,对柳三道:“吕家晚上就会把钱送过来,我看应该先把院子整修一下,重新盖房,弄得气派宽敞一点,住着也舒服。”
柳三表示赞同,过去他就是太随意了,太不在乎了,弄个舒坦的窝,就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朱能,他笑道:“柳小哥,要我说你就去王府算了,大公子可是为了你,没少在王爷面前说好话。王爷又十分赏识你这位郭氏传人,跟着王爷,绝对是前途无量!”
朱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他就是个普通的护卫,结果被朱棣提拔为千户,在他看来,这就是一步登天了,眼前的爷俩根本无从拒绝。
可刘淳跟三爷,都不是这么看的。
过去三爷或许还会在乎燕王的招揽,现在他想清楚了,唯有自己挣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然什么都靠着别人赏赐,一脚踢开的时候,屁都剩不下。
至于刘淳虽然知道朱棣未来的成就,但他也不准备立刻靠过去,毕竟他和道衍那个和尚不同!
郭氏传人!
要靠着真本事吃饭的!
“那个朱老哥。”刘淳道:“我们郭氏之学,最讲究务实,全是富国裕民的真东西。让我进王府,反而无从施展。不如就在乡下,有辽阔的土地,能够尽情挥洒,请王爷放心,只要我有什么成果,一定跟王爷分享。”
朱能笑了,说实话,对这个“郭氏传人”,朱棣是保持着强烈的怀疑。
道衍当天向刘淳请教《授时历》,请教招差法,刘淳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他给老和尚讲了一大堆,道衍聪明绝顶不假,可他也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郭守敬在算学天文的造诣惊人,刘淳小小年纪,能懂得这些,自然是郭氏传人无疑。
可朱棣想得更全面,刘淳十二三岁,朝廷大军在二十多年前,打进大都,郭家人就没了消息,是被杀了,还是逃到大漠,谁也不清楚。
就算有人逃脱,一定能精通郭守敬的学问?
而且不但精通学问,还调教出一个厉害的传人,并且他们心念着中原,把十几岁的少年放回大明,为老朱家的江山贡献才智?
朱棣对这个故事保持强烈怀疑,毕竟郭守敬都心甘情愿当大元朝的忠臣,竭尽心力辅佐,他的后人又怎么会背叛祖宗呢?
朱棣的确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对刘淳的来历保持相当大的怀疑。
不过朱棣却没有出手,一来刘淳的确有些才华,朱棣不忍心扼杀一个少年。第二呢,柳三毕竟是锦衣卫,这里面有什么谋算,朱棣还看不透,所以他决定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