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直播间(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2493

  无数车辆像是军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冯旭辉依旧是透明的、被人无视的一员。
  但,这重要么?
  作为基数的一员,冯旭辉没有考虑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人生,不应该处处算计,算到骨子里。
  他还年轻,还有热血,还能拼命。
  来到蓉城,冯旭辉马上投入到救灾的洪流之中。
  不过他还是幸运的,毕竟从事的医疗器械这个行业,想找熟人还是能找到的。
  他加入了志愿者组织,去机场负责把海量物资分类、搬运。
  只是力气活,但冯旭辉也很知足了。
  ……
  ……
  介入科小医生刘旭之也在十几个小时之后赶到蓉城,并且和驴友部队汇合。
  带头的大哥年纪比他小,可是他还是心甘情愿的叫一声哥。
  从前接待他的时候,看着像社团的大哥,一脸凶气。可是穿上一身迷彩服,退役军官身份的领头人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严肃的让人望而生畏。
  他联系的是军分区的飞机,直接飞往蓉城际场。下了飞机有人接,直接来到前线指挥总部。
  当所有人全部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前线总指挥部暂时也没有任务。
  很快,前线各个尖刀班的消息陆陆续续的传回来,参谋们周密计算,进行推演。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有了任务。
  二十多人的队伍被打散,直接分到各个区域。
  刘旭之被分到距离震中一百多公里的两处受灾比较严重的乡镇,任务是——进山!
  根据震前的行政区域地图,寻找在山里的小镇子,并且用GPS定位,给后面携带大量物资的部队提供目标。
  刘旭之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管飞溅的山石有多多,不管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看起来有多危险。
  毕竟自己跟着的是半专业的户外登山的驴友队伍。
  毕竟能蹭上军用飞机直接来到前线。
  毕竟能分配到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机器迅速启动,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两天后,他在灾区,亲眼看到大学生自发组织的队伍被拦在外面。因为危险,不允许他们进入重灾区。
  年轻的孩子们失声痛哭,为了进不去,为了无法出一份力。
  三天后,他在灾区,亲眼看到几个市民们组织的队伍,气喘吁吁,连站都站不稳。
  虽然小队有伤亡,其中一人在救人的时候被飞出来的钢筋把胳膊刺穿。
  可是能亲自参加救援,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不是像那些人一样,千里迢迢赶过来,被专业的消防人员、武警、军队拦在外面。
  国家机器启动,只有赶在启动前的些许微小时间差里,才有这样的机会。
  刘旭之很努力,非常努力,虽然能力有限,灾区没有适合他战斗的武器——介入机器。但他毕竟是一名医生,尽自己最大能力营救每一位伤员。
  其实他应该感谢那位帝都的“大哥”,只记得他是医生,而且还是一名半职业登山、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所以,自己机缘巧合下能进来。
  但是刘旭之来不及想这些,灾区堪称悲怆的样子,早就让他的神经麻木了。所有意识里,只记得要努力救出每一个活着的人。
  他不知道,在身后的摄像机录制下来救援过程。
  每当一个人被抬出瓦砾废墟,全国都会一片欢腾。
  他也不知道,医院的同事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身影时候的错愕与羡慕。
  这些,都不重要。
  能多救出一个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666章
管他呢,能活下来就行
  华西,大院里,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们直接站在院子里,分诊着一车一车被运来的获救伤者。
  谢宁在医生身边,沉默的忙碌着。
  开始是帮忙抬患者,护送患者去病房、去手术室。
  随着志愿者陆陆续续的加入,谢宁这种中老年人被小伙子们挤到一边去了。
  人们都急红了眼,可不讲尊老爱幼之类的事儿。
  谢宁站在一堵墙前面,手里拿着从急诊科拿来的纸和笔,分发给活着的幸存者与寻亲者。
  他身后,是一堵普普通通的墙。不久前,一个被救出灾区的老人家,含着泪到处找纸和笔。
  写下失踪亲人最后的位置和样貌特征后,老人无声的痛哭。
  或许这一别,就是永别。
  谢宁见老人家写的话语凌乱,表述不清。便询问了老人家家人具体的样貌、特点后,重新写了一份,沉默的把寻人启事贴到墙上。
  有了一张,就有下一张。
  很快,长长的一堵墙,贴满了寻人启事。
  风吹过,白纸哗啦啦的响起来,像是在哭泣一般。
  看上去简单的工作,却迅速消耗了谢宁的精力。这段时间,他又开始抽烟了。似乎烟草辛辣的刺激,能让他感觉自己更……鲜活一些。
  其余时间,他连睡眠都省了,不分昼夜的忙碌着。
  救护车的声音不再那么刺耳,反而显得有些愉悦。毕竟接连不断的救护车的到来,意味着有大量伤者被救出,送来。
  背靠着华西医院,大部分的伤者都能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
  华西的医生,和912医院一样,地震当时在家留守的外科急诊急救力量被一车拉走。
  随后,取消休假,所有医生被召回,开始不分昼夜的忙碌起来。
  又是一车伤者被送来,谢宁远远的看着,虽然累的有些麻木了,但依旧习惯性的从某些小动作里分析出患者的轻重,是否还有抢救的价值。
  但这一次,谢宁看到华西急诊科两鬓斑白的主任表情似乎有些不对劲儿。
  急诊科主任看着患者,有些诧异,有些吃惊,没有像以往一样,第一时间进行分诊。
  很奇怪啊,谢宁把手里的寻人启事找了一个地儿贴上去,尽量不影响周围的寻人启事,然后凑了过去。
  “这是在哪做的手术?”急诊科老主任看到患者腹部的切口辅料,诧异的问到。
  一名医生下车汇报患者的具体情况。
  “是直升机接回来的患者,据说是在一个进不去的孤岛里的伤者。那面进入到第一线的医生做了急诊手术,并且把患者诊断、做过的治疗,以及以后的建议都写下来,系在患者身上。”
  老主任皱眉,前方孤岛一般的地区,能做三、四级外科手术?
  应该没这个条件吧,这是他接到的第一批三四级手术的术后患者。
  其他的,最多只有简单骨科夹板固定、简单的清创缝合而已。
  不过时间紧迫,患者虽然已经测明血型,开始输血。但眼见着状态并不稳定,需要马上送到相应科室去确定诊断以及进行后继治疗。
  老主任见患者的身上有胶布层层粘贴结实的塑料袋,他撕掉一个患者的胶布,拿出里面的纸,仔细看着。
  是一张纸巾,湿漉漉的,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并不影响阅读。
  失血性休克,肝破裂,已经在局麻下进行了肝脏破裂缝合。手术医生在后面写下了自己的建议——输血,普外科二次开腹,清创后送ICU抗休克治疗。
  这是第一线人员的建议,急诊科主任不会拒绝。
  那这批人的处理就简单了许多,直接送普外科就好了。
  十几名重伤员虽然奄奄一息,但毕竟活着到了华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24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