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955

  静室内,烟气缭绕。
  案上的聚气香已经燃了第三支,云山叠嶂,凝凝实实,从中又分出两道细流,持续补充着消耗的灵力。顾玙和小斋仍是那身睡袍,同时用神识探入玉佩,正一点点的梳理信息。
  《玄珠心境录》的内容非常松散,不成体系,更像是一篇篇日记随笔。古修士的理论跟现在不同,可能一句话,一个词就带有莫大的深意。
  所以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反反复复的推敲、揣摩,把无用的内容屏蔽,尽力摘取有价值的信息。
  过了好一会,顾玙忽然睁眼,道:“游记篇第六章末尾处,提到一种小封禁术。”
  “如何?”小斋也抽回神识。
  “……”
  顾玙沉思半晌,点头道:“可用。”
  随即,又是闭目。小斋也不打扰,约等了一个小时,他才重新开口:“施法不难,是古时比较通用的一种禁制法。”
  说着,他站起身,走到三米开外,左手捏诀,右手五指张开,往前一探。
  刹时间,一股奇妙的波动传出,就像小小的渔网越撒越大,在俩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屏障。
  小斋走到近前,伸手一碰,似有一层透明的薄膜挡住去路。这薄膜由无数根细细的灵气线组成,交织密集,结了一张大网。
  “有破除之法么?”她问。
  “两种,一是强行击破,二是施术者自行撤除。”顾玙道。
  小斋找到那篇内容,亦研究了半天,道:“它的作用是封禁空间和物体,那是不是可以这样……”
  她一挥手,将禁制笼罩自身,圈成了一个数尺见方的狭小空间。她张了张嘴,似乎在说话,眼中带着问询。
  “……”
  顾玙摇摇头,表示听不到声音。小斋遂撤下禁制,笑道:“非常实用。”
  跟着,二人继续。
  又不知过了多久,小斋忽道:“器物篇第十二章中段,化息归物术。”
  她略微兴奋,道:“简单说,就是将信息储存到玉简中的方法。载体不限,但古代一般用玉,品质不用太高,普通的玉石便可,主要是带有灵性。”
  “哦?有了这个术,可就方便多了。”
  顾玙也瞧了瞧,笑道:“我们还剩一些青玉石,我去取来。”
  话落,他颠颠的跑出静室,在小堇小秋的注视下冲进仓库,又拎着一小块石头返回。
  “哥哥在干什么?”龙秋一头雾水。
  “新花样儿,你不懂。”小堇鄙视之。
  顾玙懒得理她们,拎着石头回屋。小斋亮出青叶刀,齐整整的劈成八公分长,两公分宽的细简,一共五枚。
  他拿起一枚,神识带动灵气变化,将刚才整理出的小封禁术和化息归物术,一并输入其中。
  之后又尝试几次,调取自如,不由乐道:“这就相当于古代U盘,再加上禁制,比我们现在的保密手段还要安全。”
  “不错,实力高过我们才能强行破除,不然根本读取不了。”
  小斋一边说,一边将纸笔收起,这是准备记录法术的,以后就用不着了。
  这两个小道术,施展容易,没啥威力,但非常非常的实用,甚至能纳入修行界的基本法则。
  他们这般研习,转眼就到了天黑。小秋叫了几次饭,都不见动静,也知哥哥姐姐在做着一件大事,不再打扰。
  ……
  时间一点点流逝,聚气香燃了一支又一支。
  俩人完全沉浸在《玄珠心境录》中,就像两个发现新大陆的探险者,每挖掘出一段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可以使用的道术,都会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亢奋和成就感。
  这种亢奋贯通着全身,以至于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他们多数时间都在沉默,偶尔才冒出一声,有时相和,有时争吵,然后又是沉默。
  “奇趣篇第七章开头,岳真子提到师祖轶事。”
  顾玙抬起头,道:“叶天师有双铜印遗世,乃是驱魔重宝。印文一为‘南阳开国’,一为‘道经师宝’。前者似乎早已遗失,后者在松阳叶氏宗祠供奉。哎,我记得你以前做过相关收集。”
  “我查过很多资料,叶氏宗祠人丁凋落,那枚法印确实保管了上千年,不过在建朝前夕,也莫名其妙的丢了。”
  小斋顿了顿,道“还有一口大历钟,存放在桃溪镇延福寺,相传为叶法善所铸。不过有另一种说法,说是他成仙后58年,这口钟才铸成。我去和尚庙找茬的时候,特意瞧过,就是一口凡钟,没什么特别的。”
  “哦,不过这些信息也很有价值。”
  顾玙想了想,道:“我们应该把它们按年代梳理,自己编纂一本《修行轶闻录》,算是启蒙读物也好。”
  “正有此意。”小斋笑道。
  交流完这些,俩人又是不语,继续揣摩,挑拣。
  《玄珠心境录》里的东西,一段段一字字的被扒干抹净。有些内容实在深奥,但又觉得很有用处,只能暂且摘取,单独存放一枚玉简,日后慢慢研究。
  如此过了三日,总算挖出了一个比较厉害的道法。
  “布虚术,双足离地行走,踏风而行,速度极快。”顾玙通俗易懂的介绍。
  “离地行走?”
  小斋皱眉,问:“可是缩地成寸?”
  “不是。”
  “可是神行千里?”
  “有点那个意思,效果怎样,学会了才能知道。”
  顾玙拿着一枚玉简,提议道:“最好作为遁法类,单独列册。”
  “可。”
  又过两日,小斋也有发现。
  “小搬运术,将另处空间的实物搬运到此处空间,将此处空间的实物搬运到另处空间,不能作用自身,体积不能过大。”她解释的也很通俗。
  “可是五鬼搬运术?”顾玙来了兴趣。
  “五鬼搬运是求财法,用符咒驱使五鬼,帮忙运财。那是下茅山的龌蹉手段,弄不好还会被五鬼反噬,上不了台面。”
  小斋乜了他一眼,道:“这个术是正统道法,也能作为遁法类,一并列册。”
  “可……呃,你说的算。”
  道法之中,一般与空间转移、交换有关的法术,都称作遁术。比如逃遁术,就有五行遁法,利用五行之物远遁千百里。
  还有隐遁术,将自己身体隐去;还有九宫遁术、穿墙术等等。
  小搬运术貌似作用单一,但实战性超强。两口子瞬间领会,对其超级重视,甚至列在布虚术之上。
  ……
  整整十五日之后。
  随着吱呀一声,那扇木门终于被拉开,俩人面容憔悴,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静室。
  这段时间,他们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和水,每天每刻都在消耗着精气神,纵然有聚气香补充,也是快到了极限。
  不过内心却是异常兴奋,他们不仅整理了《玄珠心境录》和两枚玉简,还将凤凰山现有的全部道法、凡术,一一列册。
  原本很贫瘠的修行底蕴,在等级和逼格上,一下子就拔高不少。
  正映了顾玙的那句话,马无夜草不肥。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法万千,不拘于形(下)
  山谷,老树下。
  顾玙和小斋各捧着一杯灵茶,慢悠悠的品着,身姿歪斜,半瘫半坐。他们在屋里憋了十五天,消耗太大,这会一放松,只觉内心空虚,连话都懒得讲。
  凤凰山的茶园已经铺开了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后山。
  节点的灵气属木、属土,极适于植物生长。茶农种下茶树,本想着明春采摘,谁成想在今冬就收获了一波。
  一般而言,2-4月采摘的称春茶,等到5月份,茶树的一个生长周期就基本结束。
  然后到6月,开始新的周期。6-7月采的称夏茶,8月的称暑茶,9-10月的称秋茶,11月以后就是冬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